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红楼梦》里飞鸟意象解析

时间:2009-05-28

曹雪芹擅长以花草比拟人物,以景物描写烘托意境,红楼梦洋洋洒洒百万余言可谓无一笔闲文,一枝一叶,一花一木,一鸟一兽看似自然随意之笔,无不蕴含着深

提示:本文共有 81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红楼梦》里飞鸟意象解析

作者:子凡shine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曹雪芹擅长以花草比拟人物,以景物描写烘托意境,《红楼梦》洋洋洒洒百万余言可谓无一笔闲文,一枝一叶,一花一木,一鸟一兽看似自然随意之笔,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涵义,读来情思隽永,韵味悠长。本文就《红楼梦》中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相关的飞鸟描写进行深度解析,揭示传统诗词文化中的鸟意象在《红楼梦》里的体现,深化与发展。

寒塘渡鹤影——贾宝玉的命运

仙鹤给人的印象是大气,超然,“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这是鹤的姿态,只有品性高洁的君子可以仿佛。“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这是鹤的行走,挺胸昂首,徐缓而高雅,充满了绅士风度。“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这是鹤的飞翔,凌霄直上,俯瞰群禽。在传统诗词意象中,把洁身自爱,声名远播的人称为“鹤鸣之士”。很多名士都喜欢与鹤为伴,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里常常养置仙鹤,《红楼梦》里也不乏关于仙鹤的描写,但大多发生在怡红院内。和贾宝玉不无关联。

第二十六回贾芸拜访宝玉时:只见院内略略的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

第三十六回宝钗找宝玉闲聊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

怡红院里养了两只仙鹤,而且贾宝玉非常喜欢仙鹤,屡屡出现在他的诗句中。

其一《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其二《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作者笔下的仙鹤或者悠闲的剔翎、散步,或者恬适地熟睡,有一种散淡悠远的意境。宝玉还有一个小厮的名字是伴鹤。宝玉的小厮名字从字面理解可以看作是每人分工的一件雅事。但换个角度想,小厮们都是伴随伺候贾宝玉的,是不是可以认为伴鹤就是伴随宝玉,以仙鹤比拟贾宝玉。细细查考每个名字均化自古诗词,很有意境,例如伴鹤:

卢纶唐《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曹松唐《寄崇圣寺僧》

不醉长安酒,冥心只似师。望山吟过日,伴鹤立多时。沟远流声细,林寒绿色迟。庵西萝月夕,重约语空期。

这两首诗一写于寺院,一寄予寺僧。在传统文化中鹤具有仙风道骨;隐居的名士,得道的高僧都用闲云野鹤来形容。因此结合《红楼梦》文本叙事的发展,怡红院内各种关于仙鹤的描写,诗句都在为贾宝玉最终出家的命运营造氛围。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有一精彩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冷月葬花魂”为黛玉的命运绝唱几无异议,但是“寒塘渡鹤影”一般认为是史湘云婚姻好景不长,守寡至终的命运写照。笔者以为还有商榷的必要。“鹤”在传统文化中都隐喻男子,史湘云毕竟是女儿之身,虽然曾经女扮男装,但其性格的内涵与仙鹤去之甚远(这一点稍后会详细叙述)。另外《红楼梦》中每每为文,都是钗黛并举,或是钗、黛与宝玉并列,因此此处的“寒塘渡鹤影”可以看作宝玉命运的补充暗示,在大观园里,最具有孤独感的不是黛玉,而是宝玉。他的孤独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是与世不容的坚持与执着。设想清冷的月光之下,一只白鹤展翅飞过寒塘,是多么苍凉又雄浑的气势。与第一百二十回贾宝玉苍茫雪影中独自远去的背影对看,是多么相似的意境啊!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为悲壮,一为凄美,正是暗喻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最终命运,因此才被称为《红楼梦》里的妙绝之句,至哀之音。所以妙玉才会说“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红楼梦》的悲剧莫甚于宝黛的悲剧,以林黛玉的悲剧开始,贾府便拉开了树倒猢狲散的大幕,以贾宝玉的悲剧为止,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用仙鹤比拟宝玉更为恰当。仙鹤象征着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君子。贾宝玉是洁身自爱的,正直无私的。常言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贾宝玉结交的朋友,北静王水溶,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北静王贵为王爷,秦钟是小官吏之子,柳湘莲是没落世家的公子,蒋玉菡则是忠顺王府豢养的戏子。可谓三教九流,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人坦诚,侠义;性格潇洒,不为世俗束缚,而且都具有叛逆的,反抗世俗的一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宝玉是真诚善良的;是胸襟豁达的。“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宝玉的行为世俗之人难以理解,而且他并不希望融入世俗中去,而是坚持自己的品格。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比如秦钟的逝世,琪官的事件,等等,仍然执着于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理想。他说“即使为这些人死了,也值得。”

贾宝玉是才华横溢的。每每写到宝玉和女孩子们在一起为诗作文,都是压尾,而和峨冠士大夫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文思奇妙,风采出众。这是作者的故意安排,以符合天下钟灵毓秀独钟情与女子,为闺阁昭传的写作初衷。二知道人评的妙:“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在明清时期,一品文官的补服也采用仙鹤图案,就是因为仙鹤有羽族之长的身份。那么在书中一向厌恶仕途经济,不屑于峨冠士大夫为伍的贾宝玉有没有忠君报国的理想呢?贾宝玉说过这样一段慷慨激昂的言辞:

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由此可见他厌恶的是贾雨村等沽名钓誉之徒,而向往真正的具有大节大义的爱国志士。正是因为贾宝玉有见识有才华有理想,宁荣二公才会说,“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贾政才觉得宝玉“并没有辱没了祖宗”。贾宝玉正是肩负着贾氏家族几代人的嘱托,然而他最终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红楼梦》开篇就定了壮志未遂,悲怆满怀的基调。报国无门,兴家无望,贾宝玉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才会说出这样绝望的语言。“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

贾宝玉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是清醒透彻的。第三十六回:“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再如第七十一回,有一段对话,可以看作宝玉心迹的表白: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这些话说得如此苍凉又是如此的豁达,没有对人生的深切领悟和彻底的绝望又如何说的出来。

《易经》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语句,鹤在人伦关系中又代表父子关系。家族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贾宝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代言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有爱鹤情结。《楝亭集》中收录了很多关于仙鹤的诗文。那么曹寅对于仙鹤的喜爱和认知是否也影响到了曹雪芹的心灵呢?我们撷取一首《病鹤》:

白鹤翔高天,不受绊与羁,有时息毛羽,终焉触藩篱。哀鸣尔何为?纵步不能移。声随霜月苦,身被秋风欺。固知江海心,况乃云霞姿。忍饥已倔强,延颈还高窥。缟裳污尘土,朱冠暗胭脂。虽曰神色丧,未觉品格卑。亭亭空庭内,君子为之悲。

这首咏鹤诗可谓曹寅托物言志的代表之作。在曹寅的笔下,仙鹤高翔蓝天,无羁无绊,虽然“声随霜月苦,身被秋风欺”,然而“未觉品格卑”,表达了诗人虽处仕途苦旅,仍然坚守君子节操的胸怀。在中国传统文人的世界里,“冰炭满怀抱”,入仕治国和出世归隐一直成为矛盾的存在。一方面难以放弃自己的才华和心中的理想,一方面又不满于现实的黑暗,在曹寅的《病鹤》中我们一样看到了这样的矛盾,在《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上依然如此。综上所述,《红楼梦》里的仙鹤意象适用于宝玉,而非湘云。笔者以为《红楼梦》中仙鹤意象就是贾宝玉的自况,象征着他高尚的品格,出众的才华和深埋心底的人生理想。 “寒塘渡鹤影”正是贾宝玉最终结局的写照。

愿奴胁下生双翼——林黛玉的心声

第二十七回黛玉吩咐紫鹃“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可见这只大燕子是潇湘馆的常客。燕子属于候鸟,每年在冬天来临之季向南迁徙,春暖花开之时飞回北方,“燕子归来寻旧垒”,燕子喜欢在梁间筑巢,是和人最亲近的鸟。民间传说燕子在谁家结巢,说明主人也是和燕子一样善良的人。因此人们都喜欢燕子来家里居住,大人一般会嘱咐小孩子,千万不要捅燕子窝玩。

大自然中飞鸟种类繁多,也许只有燕子能和人能为友好邻邦,亲密接触。燕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年一迁徙的习惯,在传统诗词意象中,燕子的这个特点被赋予了很多涵义。表现羁旅情愁,漂泊流浪之苦。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象征漂泊流浪,或身世浮沉,周邦彦的《满庭芳》“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或抒发时事变迁,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燕子虽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

林黛玉的《葬花吟》中也有: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人去梁空巢也倾”是象征林黛玉早逝的芳魂还是爱情理想的破灭,还是贾氏家族土崩瓦解的预言,无论是哪一种思绪,都流露出作者的伤感,绝望和无奈。

笔者以为潇湘馆里的大燕子正是揭示了林黛玉背井离乡,寄人离下的孤旅情怀。他思念家乡,然而在那遥远的南国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人,燕子还可以一年一度飞回南方,可是林黛玉却只能永远的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连燕子还不如。这种思乡之痛,寄人篱下的悲苦常常体现在字里行间。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和宝钗互诉衷肠时,“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面对家乡土物时,“我乃江南之人,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只身一人,可怜寄居外祖母家中,而且又多疾病,除外祖母以及舅母、姐妹看问外,那里还有一个姓林的亲人来看问看问,给我带些土物?”一只寄居潇湘馆的大燕子寄喻了黛玉多少愁肠。他对家庭温暖的渴望,比任何一个女孩子都来得强烈,感受的更加深刻。

用一只燕子来形容黛玉的漂泊无依,意象或许过于单薄,潇湘馆的廊前还养着鹦鹉。第三十五回,黛玉听了《西厢记》的戏文,正在感叹:“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多少个愁绪满怀的傍晚,黛玉对着鹦鹉吟诵自己身世飘零的感叹。“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鹦鹉羽毛艳丽,又善学人语,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鸟类,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由的联想。唐代诗人来鹄说:“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以陇山闻处飞”,白居易:“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最早以鹦鹉托物言志之作是三国名士祢衡的《鹦鹉赋》,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的遭遇,表达他有志难酬有才无时的愤懑情怀。 “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最突出的特征是才华出众,见解超群,可是由于自己寄居的身份,“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她和贾宝玉一样满怀无材补天的遗憾和愤懑,与其说宝黛之间是生死不愈的爱情,不如说是彼此相知相惜的知己。宝玉在《芙蓉女儿诔》写到: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

林黛玉的贴身侍女一名紫鹃,一名雪雁,更是将林黛玉孤苦命运渲染到了极致。杜鹃的啼鸣哀怨凄凉,有“不如归去”的音,民间还流传着“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说的是在古代蜀国皇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日夜对着蜀地啼鸣。杜鹃的唇舌是红色的,杜鹃鸣叫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的时候,因此又有杜鹃啼血的说法,常常表现对家国的留恋。林黛玉的《葬花吟》写到: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桃花行》: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也是用到了杜鹃花鸟同构的意象,仍然是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身世的感慨。

雁又名鸿,本于秋季南归,雪中之雁极言行旅之苦。雪雁第一次出场正值下雪之际,常让人联想到“雪泥鸿爪”,鸿雁在雪上踏过而留下了爪印。比喻人生在世,经常会有无法把握自身命运与方向的感受。前人也多注意到了黛玉之婢名字的含义,例如诸联曰“颦卿善哭,故婢为啼血之鹃,雪中之雁”;解盒居士亦云,“婢名紫鹃、雪雁者,以喻黛玉一生苦境也。盖鹃本啼红,而乃至于紫,苦已极矣,而又似飞鸿踏雪,偶留爪印,不能自主夫西东”。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有这样的诗句: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可以看作他内心深处的呐喊。愿奴胁下生双翼,写出了她对自由的向往。黛玉的一生是孤独的,与泪为伴,与诗为友。她的才华,她的美丽并不能丝毫改变她寄人篱下,任人宰割的命运,她一直生活在孤单和惶恐之间,她渴望燕子归巢的温暖,她感受金笼鹦鹉的束缚,一种未知的无法掌控的运命时常折磨着她敏感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弱小敏感的女孩,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内早早看到了众芳飘零的厄运,她面对着满园芳华,吟出了“愿奴胁下生双翼”的生命绝唱。这句诗常常让我想到黛玉之死,“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可以说无论是潇湘馆燕子、鹦鹉的描写,还是黛玉之婢紫鹃雪雁的命名,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蕴指向,那就是对家园的思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我们可以参看龄官和贾蔷的爱情故事。龄官是《红楼梦》中和林黛玉长得最像的一个女孩子。在贾宝玉眼中“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龄官画蔷的身影和林黛玉葬花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宝玉要说她‘东施效颦’了。龄官和贾蔷的爱情也是通过一只小雀“玉顶金豆”来展开的。《红楼梦鉴赏辞典》解释玉顶金豆:雀儿额毛纯白,体有黄点者,雅称玉顶金豆。训练后可以模仿舞台串戏。贾蔷为了讨好龄官买了一只玉顶金豆送给她,可龄官却说:“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无奈开笼放生。书中并没有交代龄官和贾蔷的爱情结局,第五十八回遣散优伶时,十二官大多数不愿离开贾府,被分到了各个主子房中做了侍女,“所愿去者止四五人”,龄官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龄官的故事正应了那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龄官最终主动放弃了爱情,离开了贾蔷,也永远的离开了那个看似鲜花着锦的世界,如同那只被打开金笼的玉顶金豆,飞向了自由的蓝天。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锁在金笼之中,就要衔旗串戏,做贵族公子的玩偶;只有放飞大自然中,才能获得一只鸟真正的生命价值。这也许就是设置龄官与贾蔷爱情的特殊意义。龄官和贾蔷的爱情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龄官的命运和林黛玉的命运形成了对比,林黛玉的悲剧不仅仅是爱情的悲剧,而且是命运的悲剧,是一种去国离乡的孤旅情怀,她向往自由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生命有尊严有价值的存在。而林黛玉却不得不困在贾府这个藩篱之内,时时刻刻感受着心灵的折磨。唯有让思念与渴望化成那一行行和血带泪的诗句。

念念心随归雁远——薛宝钗的守望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除宝黛以外第三个主要人物。她最终和贾宝玉结为连理。然而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终难忘世外仙姝,最后弃家为僧。薛宝钗的青春年华只有孤独和思念之中度过。薛宝钗的命运在文中也屡屡以禽鸟意象作为暗示。

还记得第七十回,姑娘们放风筝玩,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为什么偏偏是“七个大雁”,七只是单数。而事实上大雁飞翔都是成群结对的,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大雁从不独活,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因此大雁是忠贞之鸟,象征着忠贞不愈的爱情,“禽类中雁为最义,生有定偶,丧其一,终不复匹”,古代婚礼以雁作为迎娶的见面礼,便取自雁所体现的“夫妇之义”。薛宝钗的风筝“七只大雁”就预示了宝钗与宝玉的婚姻是不会长久的。在传统诗词意象中大雁还表示对恋人对亲人的思念之苦。例如宝钗的诗《忆菊》,就体现了这样的情感: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在贾宝玉生日聚会上,林黛玉替贾宝玉说了一个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 何来万户捣衣声。这个酒令和薛宝钗《忆菊》诗表达的意境非常一致。一般读者都认为这个酒令是关乎宝黛的,却没注意到这个酒令是林黛玉替贾宝玉说的,那么无疑反映的是贾宝玉的命运,而贾宝玉和薛宝钗才是真正的夫妻,因此这个酒令描述的主角应该是薛宝钗。孤鹜是孤单的野鸭,折足雁是受伤的大雁,都是孤单伶仃之意;鸿雁来宾出自历书,“寒露之时,鸿雁来宾”,大雁是分批飞来的,折足雁自然是后飞来的,把它作为宾客对待。有宝玉宝钗婚后相敬如宾的意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声在诗词意象中一般都是形容妻子怀念出征远行的丈夫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薛宝钗最符合这个酒令的意境。

薛宝钗的丫鬟名为“黄金莺”,简称“莺儿”,黄莺叫声清丽婉转,深受人们的喜爱,《红楼梦》中的莺儿也是一个心灵手巧,温柔可爱的女孩。黄莺在中国古诗词意象中,往往象征美好事物,其具体含义有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机的赞美。然而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就像春天,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转眼就水流花谢了。薛宝钗的丫鬟取名黄莺儿,也是象征着宝钗美好的婚姻生活的短暂。而且春天的黄莺儿遭遇薛宝钗之“雪”,又如何能够长久呢?

唐代诗人金昌绪有一首著名的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然而在一位思念亲人的女子耳中却让人徒增烦恼。无论是孤单的大雁还是娇俏的黄莺儿都预示着薛宝钗婚姻生活的短暂和对爱人长久的思念之痛。

自古以来,鸟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会有飞鸟的身影:梁间的燕子、檐下的麻雀、啼鸣的杜鹃、南归的鸿雁……文人们在飞鸟的翩翩身影中更多的注入了自我的影子,形成了丰富多彩,含义隽永的鸟意象。一方面飞鸟自由翱翔于长空;另一方面,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于身心疲惫后回归宁静的所在。飞鸟翱翔与回归的双重特性,与文人们入仕还是归隐的人生困惑相契合,这一家国理想通过仙鹤的描写在贾宝玉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在林黛玉的身上,无论是归巢的春燕还是金笼的鹦鹉都体现了她对自由的向往,对人间温暖的渴望;在薛宝钗的身上,离群的大雁,婉转的黄莺体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对远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可以说这三种情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飞鸟意象最突出的情感表现。《红楼梦》里飞鸟意象的描写让我们进一步贴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同身受《红楼梦》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红楼梦》里飞鸟意象解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红楼梦》十二钗判词 解读中国画里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艺术

从《红楼梦》十二钗判词 解读中国画里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艺术

中国画,意象,创作,红楼梦,意象思维,仕女图,作者,造型,虢国夫人游春图,创作者,形象,思维,情感,物体,绘画,生活,任仁发,刘勰,周昉,十二钗,人物,产物,主观,事物,仕女,作品,卦象,国画,外化,大写意

2015-02-05 #故事大全

树倒猢狲散 飞鸟各投林 浅析《红楼梦》的收尾 其中意味深长

树倒猢狲散 飞鸟各投林 浅析《红楼梦》的收尾 其中意味深长

贾府,富贵,大地,大观园,报应,凯撒,多大,宝玉,家业凋零,金银散,树倒猢狲散,红楼梦,飞鸟各投林,是这样,最后都,死里逃生,遁入空门,刘姥姥,林妹妹,曹雪芹,贾宝玉,又新,好的,冤冤相报,产业,乱世,人民,人们,人世间,前生

2020-06-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红楼梦》里的中原文化元素

《红楼梦》里的中原文化元素

红楼梦,作者,张民表,牡丹,圆观,水月庵,故事,中牟,洛阳,洛神,子建,李源,蒲芦,宝玉,潘安,神话,中原文化,周亮工,北邙山,女娲补天,水仙,中原,名士,意象,文化,文学,河南,尤三姐,水月,王士祯

2009-03-30 #长篇故事

张爱玲与红楼梦不得不说的故事!

张爱玲与红楼梦不得不说的故事!

张爱玲,红楼梦,意象,色彩,比喻,二爷,读者,小双,王娇蕊,作品,天才,姨奶奶,小说,老太太,颜色,姜公,曹雪芹,张爱玲的小说,前人,个性,人家,人生,人物,力量,土壤,小姐,故事情节,心理,心情,心理活动

2019-12-31 #故事会

《红楼梦》运用间色法让人物关系立体化

《红楼梦》运用间色法让人物关系立体化

贾宝玉,间色,史湘云,金麒麟,红楼梦,作者,写作手法,金玉,关系,薛宝钗,麒麟,和小红,姻缘,宝玉,林黛玉,批语,写法,坠儿,时候,红学,金锁,颜色,金麟,到金,回目,情节,意象,故事,文章,时代背景

2007-07-24 #短篇故事

1987年 20出头的李纯博 包办了《红楼梦》上千条手写书法字幕

1987年 20出头的李纯博 包办了《红楼梦》上千条手写书法字幕

李纯博,书法,红楼梦,字幕,李纯,博的,大众,电视台,电视,艺术,京胡,传媒,观众,书法家,字体,意象,才能,时代,电视人,节目,写字,中央电视台,乐趣,众人,兴趣爱好,国粹,成就,戏曲,惊艳,方式

2011-02-02 #故事大全

《红楼梦》:元妃省亲时 下令改了贾宝玉提的名 原因令人唏嘘

《红楼梦》:元妃省亲时 下令改了贾宝玉提的名 原因令人唏嘘

元春,红楼梦,电视剧,贾宝玉,显然是,贾府,怡红快绿,富贵,绿玉,薛宝钗,人气,院子,曹公,王熙凤,香微,必然是,蓼汀花溆,作者,亲人,别墅,境界,悲剧,意象,是非,深意,牌匾,生命力,笔下,贵妃,贾家

2007-12-27 #故事阅读

从一时玩物到以身相护 看红楼梦里一场精心设计的扇子游戏

从一时玩物到以身相护 看红楼梦里一场精心设计的扇子游戏

扇子,宝玉,折扇,石呆子,富贵,晴雯,身份,红楼梦,黛玉,曹公,团扇,地位,文人,材质,湘妃,麋鹿,生活,得连,王熙凤,大观园,士大夫,形状,意象,旧物,扇面,棕竹,玉竹,物品,玩物,玻璃缸

2015-01-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