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劝学》“先王之教 莫荣于孝”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09-06-13

名人劝学的故事简介50字

提示:本文共有 31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劝 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 缒 zhu )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 循 )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曾子曰: 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 无乃畏邪? 曾点曰: 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 孔子畏④于匡,颜渊后,孔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 孟夏纪第四》)[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5.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主重惑者 肖:贤达B.王公大人弗敢骄也 骄:怠慢C.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D.夫安敢畏 畏:害怕、畏惧5.D(据上下文, 畏 应为 遇难,死 之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是怀腐而欲香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6.C(A 表比较 B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连词 表转折关系/连词 表递进关系 D 表示判断或解释语气。)7.下列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B.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C.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D.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7.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 忠孝 ,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 显荣 ,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 师尊 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胜理 、 行义 是做老师的要务。C.文章称颂 忠孝 、 显荣 ,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D.文章提出 圣人生于疾学 ,这无疑是对圣人 生而知之 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8.C(文中把颜渊侍奉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曾点派曾参外出属于 事父 ,不属于 尊师 的内容。)9.把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3分)(2)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4分)(3)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3分)9、(1)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论 显 彰 各1分)(2)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 疾 、 而 、 未之尝有也 倒装句式各1分,整个句子通顺1分)(3)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尽智竭道 、 教 1分,整个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时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没有不行。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道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施行,使自身尊贵,不也差得远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把毒药给他喝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去朝见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惭愧。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曾子说: 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 怕不是躲藏起来了吧? 曾点说: 他虽然躲起来了,但我还健在,他怎么敢躲藏起来了呢! 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 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 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很赞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劝学》“先王之教 莫荣于孝”阅读答案及翻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于孝连的直销故事

于孝连的直销故事

团队,员工,公司,唐僧,平台,时代,孙悟空,白龙马,个人,价值,本事,沙和尚,目标,能力型,西游,合作,忠诚型,思维逻辑,有多大,英雄的时代,任劳任怨,孙悟,当今时代,西游记,师徒,一面,代表,争强好胜,中体,二心

2020-05-09 #小故事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孝的四个层次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孝的四个层次

父母,孔子,子曰,儿女,层次,孟懿子,唯其疾之忧,悦色,人们,子孙,论语,孝道,孝敬父母,尽孝,规定,犬马,老人,酒食,何况是,今之孝者,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对父母,是谓能养,物质上,皆能有养,真正地,精神上,至于犬马,要有爱

2016-11-23 #故事阅读

《论语》中关于孝的知识点 你知道几个?

《论语》中关于孝的知识点 你知道几个?

父母,孔子,子曰,孔子说,地方,时候,孝道,子夏,孟武伯,论语,君主,年轻人,尽孝,态度,意思,祖国,身体健康,酒食,不尊敬,为人子,弟子服其劳,和颜悦色,戏精,竭尽全力,于不义,其力,养狗,有才,比君,赵普

2014-11-19 #小故事

百善孝为先 古籍中关于孝的至理名言 书法集字作品欣赏

百善孝为先 古籍中关于孝的至理名言 书法集字作品欣赏

译文,孝子,五刑,人类,孝道,天之,乐其心,万物,品行,之本,出发点,人为,双亲,喜乐,日月星辰,尊奉,所属,心情愉快,心意,意愿,无忧,极点,条例,罪过,行为,行孝,赡养父母,道德,释文,教育

2015-04-06 #长篇故事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阅读答案

吕蒙,鲁肃,中多,孙权,士别三日,大兄,成语,译文,通假字,您现在,刮目相待,卿言,吴下阿蒙,拜蒙,蒙乃,蒙论议,阿蒙,原文,不学,个人,事务,军事,句子,大哥,资治通鉴,当涂,孰若,往事,才略,才干

2013-05-14 #故事大全

古人劝学金句

古人劝学金句

劝学,古人,句子,个人,文明,主题,先哲,发明创造,好处,才学,气质,生命,真谛,答案,书中自有,何尝不是,冬夜读书示子聿,刘向,励学篇,多科,大诗,宋真宗,宋陆,富贵,无良媒,王安石,杜甫,若想,袁枚,马多

2017-06-21 #小故事

文言文《孔子劝学》译文 文言文《劝学》的翻译

文言文《孔子劝学》译文 文言文《劝学》的翻译

孔子,劝学,文言文,译文,子路,才能,竹子,答案,子曰,有才,鲁国孔,先生,作者,句子,君子,我心,春秋,疑问,犀牛皮,网友,能力,观点,些什么,中有个,又不知道,有一个人,有些人,礼仪文化,许多事情,中提

2017-06-21 #经典故事

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

张咏劝学文言文翻译

张咏,答案,小题,文章,文言文,濮州,鄄城,太平兴国

2009-12-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