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汉族老人讲满族古老的传说

时间:2009-06-19

这是一个深秋最美的时节,金黄色的田野上,庄稼已经收割完毕

提示:本文共有 110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3 分钟。

最后的讲古艺人

——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王海洪访谈录

王松林(左)王海洪(中)刘国伟(右)

2019年11月5日上午。这是一个深秋最美的时节,金黄色的田野上,庄稼已经收割完毕。我们考察小组一行13人从英雄城四平向梨树县郭家店万发镇三道岗子村出发,满载着连日来文化考察收获的喜悦心情,乘坐小巴车在田野间柏油路上疾驰……掠过白杨林带、掠过收割后的玉米地、成群的牛羊、北方的小村……这是难得放松的时刻,我和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满怀期盼的心情,向乡间那片似乎神秘又充满温馨的小屯集结。小巴车行驶大约一个半时辰,我们按着导航定位刘老九屯的地名,小巴车渐渐的驶入村里。小屯寂静得看不到人,也许是秋忙还没有结束吧。只有农家宅院里的犬吠鸡鸣,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用手机拨通了王海洪老先生的电话:“王老!我们已经到村里了。”王老接起电话,似乎有些发颤的声音:“我马上出去接你们!”

果然,在我们停车的前方,一座很宽阔的农家院里的门开了。王海洪老先生颤颤地从门里走出来。他因患脑血栓,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很艰难地向我们打着招呼,步履蹒跚,踉跄而艰难的走过来。我和艺术学院的刘国伟院长以及十位学生,一起涌进这座农家宅院,院子似乎一下子变窄了。我们和老人家握手、打招呼,仿佛久别重逢的亲人。

上午十点左右,正是阳光明媚而灿烂的时刻。我们开始对王海洪老人进行采访。虽然老人身体状况不佳,但因我们的到来,精神头可谓十足。虽然已是81岁的高龄,但他依然记忆犹新。尤其对萨满女神的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王海洪老人从小是在外祖父张景玉家里长大,从小跟随外祖父学习萨满知识,传承大量民间故事,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中国十大故事家之一。一上午的采访十分顺畅,老人的翔实生动讲述,让我们印象深刻,十分敬佩。

(农民故事家王海洪)

下面是我们对王海洪老人的采访:

王松林:您过去见过演出玛虎戏吗?

王海洪:那时候人们都说“跳马猴子”、“蹦蹦”,这都行。后期解放了不让他演了,因为它太丑化了。

刘国伟:戴面具是不是?

王海洪:那时候不戴面具了,都是画的,后期就没有面具了,只有一样还是有。那时候昆角儿都是男生扮的,演老太太什么的,就整一个东西扣脑袋上,外面抹上点,变老太太了。

刘国伟:您小时候看过的?

王海洪:六七岁时看的玛虎。

刘国伟:您今年多大岁数?

王海洪:81岁了。

刘国伟:81岁,是1939年,我母亲37年,我父亲34年。我们老家是辽宁的。

王海洪:我今年81,1939年11月2日生的,我就是当地生人,祖籍是山东,过来200多年了。但是不是这个屯子生人,在后边这个屯,也是一个村,但是我是那生人。后期我7岁到这个村,因为我姥爷在这个村,到我姥爷这。所以我小时候基本就是在我姥爷这长大的。

王松林:您姥爷叫什么名?

王海洪:张景玉。

王松林:他过去做什么的?

王海洪:用满族话说就是萨满,用汉语说就是“跳大神”。

王松林:您根据您小时候对他的印象和记忆给我们讲述一下。

王海洪:我小时记事比较早,他(外公)挺向着我,后期讲了他怎么跳大神,他是得病,十八九岁吧,这个我记不准了,得病了,有时候三天五天不吃,你说是有病,后期就大夫也看不透,有人说他就是得邪病了,找大神吧,找萨满。就这么继续下去不好办,后来就找,我有一个叔辈大姥爷,跟我姥爷他们是叔兄弟。

王松林:他叫什么名?

王海洪:叫张景春,住在满族叶赫乡,据说他那趟神是萨满抓住了,他会些武功,就是刀呀什么的都行。请神容易,下了神的时候,在开天门这个地方,掼上佛顶猪刀子,后期,我今天才弄明白了,看见了一个叫王琴的,她是满族,今年83岁,她二叔就是有萨满,他也是开天门。啥是佛顶珠刀?最后他说那就是兽医劁猪使用的刀,叫佛顶珠(猪),也都掼到这个地方(指头顶天灵盖)。(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

王松林:掼到天灵盖上?

王海洪:掼到这个(手摸头顶上部)。

刘国伟:脑门。

王松林:淌血吗?

王海洪:淌血,然后他叼着半个碗的血,边走边喝了。

刘国伟:自己喝自己的血?

王海洪:对。然后用酒一摸索,就不出血了,就好了,刀口就绷上了。他说让大孤山白狐狸给你抓住了。我姥爷那人长的也漂亮,也能说,他拿不下脸来,那不行不中,老折腾,后来没办法,我太姥爷就那么一个宝贝儿子,说你领也得领,不领也得领,就这么领了。(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领了后期他就到郭家店,有一个买卖家,货栈吧,收粮,在那接车。咱们这边粮不好,总涝,过去十年九涝,粮食质量不好。南山里好,后来就在伊通那有赫尔苏。

王松林:往伊通那边。

王海洪:那边的粮好,我姥爷会说,就收了。老板一看粮真好,在这接车有时候他不来怎么办?就上赫尔苏收去,他就跟着去了,当时正好遇见一个,收粮的时候赫尔苏有一家姓李的,姑娘就是得邪病了。从哪找的萨满呢?(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从伊通,伊通有一个叫关家屯,有一个姓关的萨满。他去的时候正好萨满也才来,说那得吃饭啊,跟我姥爷就坐在一起吃饭,然后说啥也不缺,就缺一个“二神”。后来我姥爷说那就毛遂自荐吧,就这样结下了关姓萨满,他们处的挺近,就告诉他你收完粮,我帮你在这收粮,在这老李家,说这个粮都得卖给他。姓关的老萨满就说你得到我那去,我再传授你点真东西。到伊通大孤山去,因为大孤山九月九有一个祭山会。

王松林:这个会持续挺长时间吗?

王海洪:七天吧,祭山。然后叫我姥爷去,我姥爷去了。我姥爷在那就吃住在那,待了一段时间,从他那得到了关于萨满教知识,就是三位女神故事和这些法术。后期也得到了好多萨满的故事,再往后他不去了,我问我姥爷为什么不去了?我姥爷说去不了,因为山里日本人就是指着靖宇检查到处抓人,看到可疑人就抓你。

刘国伟:日本人清剿。

王海洪:抓到你怎么办呢?就整到大疙瘩(采煤),就是现在辽源市西安煤矿,怕你跑,有办法,把你眼眉剔掉。你跑了一半会儿长不出来,抓住你就整死你。

王海洪:就这样,后期我姥爷就不去了,就断了来往。我姥爷也得到一些真传,我小时候他给我讲萨满的故事,我姥爷就一个调,他只讲给我,别人谁也不让听。他也可能是有一种讲法,萨满是满族,金兀术也是满族。从那以后,我姥爷天天跟我讲瞎话,没事就给我讲,所以我得到了很多萨满的故事。

王松林:您讲民间故事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您传承民间故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海洪:我从七几年就开始,原来就讲,从来不讲萨满故事,不敢讲,为什么不敢讲?那时候,可能你能知道吧?你像单田芳讲《三侠剑》,因为你敢讲《三侠剑》吗?那不投降吗。涉及到满族的什么都不敢讲。

刘国伟:可能是民国时期那个时候。

王海洪:解放后也是。

王松林:那时候比较禁忌。

王海洪:咱们讲完了弄顶帽子戴咋办(被戴上封建迷信帽子),就不敢。

刘国伟:这样的萨满故事,你大约听了多少?

王海洪:好多,能有几十万字的东西。

刘国伟:现在有整理吗?

王海洪:整理了,原来不敢整理,不敢提,后期我记得吉林电视台有一次访问曹保明老师,曹保明讲“满族说部”,讲到这以后我就动心了,保明老师也联系了,他说你研究什么都行,就别研究萨满,萨满这个是满族地区的,后来我就跟松林老师联系,他说整吧,我说我什么也没有,除了两只手,就脑袋里这些东西,他说你整吧,我给你拿点钱,你再溜达溜达(考察考察),我三次上长白山,还有通化、叶赫、伊通等地方考察。

王松林:您都走过哪些地方,具体的考察、采访,田野作业?

王海洪:我到过黑龙江阿城,就是金兀术呆的上京,有一个姓吴的满族人,他就介绍满族为什么不能吃狗肉的习俗,还给我讲了金兀术的传说故事。

王松林:我记得你还讲过一个“小罕子”的故事,那是什么时候收集的?

王海洪:那是我小时候收集的,那时候在汉族地方收集的,不是在满族收集的。后期到黑龙江去住,1959年那时候开始国民经济,吃不饱了,我就当盲流了,到鸡西。在鸡西我首先住在黑龙江鸡西市哈达公社,就在那落脚,结识了那里的一个掌柜的,然后就接触了满族文化,听到大量满族民间故事。

刘国伟:那一年你是多大岁数?

王海洪:21岁。这是无意中我得到的,因为那时候没别的,在农村(煤矿)也是就有一个小破屋,成了大家聚集点(小卖店),什么也没有,就卖点烟酒糖茶,那个老板姓姜,他是满族,记得是正白旗。

王松林:他叫什么名字?

王海洪:叫姜佳财,他那时候就60多岁了,没有儿女,就一个老伴儿,他俩开一个小铺。我当时总去买东西?无意中听到了这个(满族神魔大战故事),我开始有兴趣搜集了,但是我都没有用笔记录,那时候我年轻记忆力好。有一天我上那小铺去买烟去了,有一个往外走的女的,30来岁吧,叫什么名我不知道,但是管她叫八婶,为什么叫八婶呢?她是那个屯的高老八的老婆,我去的时候是扑奔我们村子常喜财,常喜财在那跟人家干了一年多活了,熟悉,就管她叫八婶,我们就随着一起叫了。

她在那屋出来脸色也不太好,我寻思说句话吧,打个招呼,不打个招呼还好一点,一打招呼,她一下子把门关上,“咣的”一声响呢。姜佳财就说你今后别跟她说话,我说我也没说什么错话啊?他说你不知道,她得病了,这两天让萨满给她治病呢,在我身后有一个小伙子,我不记得名了,就问什么是萨满?(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老头说啥是萨满,你不是满族,你是汉族,你们汉族说的“跳大神”的,她得邪病了。他就追问一句怎么叫萨满?怎么不叫大神呢?后来他就讲起来三位女神产生之后,产生了萨满。为什么老姜头,我们对他都挺好呢?我们那时候都叫姜大哈,给他起个外号叫姜大哈,因为他这人说话有一个口头禅,见面就说“你哈了没有”,吃了也是哈,喝酒也是哈。

王松林:东北口语,哈了就是吃了没有,打招呼的意思。

王海洪:大伙儿都给他叫姜大哈,当面还不敢这么叫,背地就叫姜大哈。跟姜大哈处的挺近,然后他就讲起了三位女神开天辟地,从这开始有萨满,然后他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最初我去听的故事,不行,听不了,一说姜大爷你讲个故事,还讲萨满的故事,没门儿,一个字都不给你听。他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不提,也不给你讲(可能是满族敬祖的规矩多)。后期怎么能叫他讲呢?也没办法,都60多岁了,不给你讲能有什么办法。后来有一天我记得是下雨,我上小铺去买烟,正好看到我同班的下煤洞采煤,叫陈树轩,有40来岁吧。他是哪的人呢?是穆棱县的人。

刘国伟:穆棱县是黑龙江那边的。

王海洪:他在那也当盲流,说下雨了赶紧到屋吧。他有个媳妇,他媳妇有40来岁吧,没有生育过,也没有小孩儿。我们都在这说话呢,正好他的大伯子,叫陈老三,不知道名,就叫陈老三。这个人就说你三大爷来了,你让他唱一个,他会唱。我说能唱吗?他说能唱,我不好意思叫他唱,我说你不好意思我可以说。(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我说大爷,寒喧了几句,我说大爷您会唱,你唱几句我们听听。他也不口骄,说行啊,我给你唱一个。他就唱上了,第一个就唱《清水河》,然后《清水河》就是《十三姐进城》,就这些粉词。听完了以后,我说我得走了,我得听姜大哈讲故事去,他说讲什么?我说讲萨满,他不给讲啊。

他说不讲有办法,咱让他讲他就讲,他也听过一些关于萨满的故事,也知道一些,黑龙江可能讲这个东西的比较多,他就跟着去了。在那(小卖铺)买点东西以后就胡诌起来了,他讲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瞎话,姜大哈说你讲的不对,不是那么回事。这回这老头就讲了,开始讲,从那以后我得出一条,实在他不讲就让陈树轩胡诌八扯。

刘国伟:他们民族可能自己的记忆,不愿意讲的原因可能有自己家族的族规,也有传承关系。

王海洪: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这样,后期在那就得到了好多这个萨满故事。但是他讲的和我姥爷讲的不一样,我姥爷是属于长白山这个地方,我姥爷讲的是神魔大战,他们讲是天宫大战。后期我在整理的时候也用到神魔大战。

刘国伟:你那个“神魔大战”大约能有多少字?

王海洪:“神魔大战”将近30多万字吧。

刘国伟:那么多,看来现实中流传的版本要多得多。

王松林:王海洪讲的是故事版的,富育光整理的是史诗版的。宁安付英仁讲的也是故事版的。最早的张景玉从伊通听到的一个版本,是关老萨满家传的。他(王海洪)年轻,21岁时到了鸡西,又听了(姜佳财)讲的版本。姜佳财这个人你了解他是怎么来历吗?

(2016年王海洪在伊通大孤山走访)

王海洪:他应是正白旗吧,具体这个旗我记不住了,因为年头多了。他不在咱们这边住,在老毛子那边(俄罗斯),住在那以后,老毛子又把中国人都给撵回来了,他原籍就在黑龙江(兴凯湖边),他也就在鸡西附近的哈达子公社,他就到那去投亲了。我只能听到他讲,因为别人接触不到,听他讲了好多的,老爷子有时候高兴了,你要给他酒他都不喝,就听到了他的好多的故事。后期我就跟松林老师说,我说我们快死了,不一定哪天就死了,那时候我就得脑血栓,他知道,就说你快整理吧,我给你拿钱你整理。

刘国伟:今天来的路上我俩还聊这个问题呢。

王海洪:所以我俩从整理萨满文化认识的,我始终拿不定主意,那时候我确实问曹保明老师了,他说你整啥都行,别整这萨满了。

刘国伟:(可能因为你不在满族地区)但是我觉得萨满这块记忆要留着。您脑子里这些东西不留存下来实际上是个遗憾。

王海洪:我现在相当健忘,一转身就把这个事(忘了)。

王松林:在五年前,王老说话非常流利,你说什么他记的非常清晰,他过目不忘,这是他的特点。

王海洪:现在不行了,有时候一转身就忘了。

刘国伟:王老师,刚才咱们聊到您说您小时候六七岁时对玛虎有印象,能不能把玛虎戏这个事情说一说。

王海洪:到岁数的人有时候叫“狗蹦子”,蹦蹦哒哒的。那时候唱不像现在,那时候有个鼓嚓就不错了,没有几个人,三五个人,脸一抹吧,那时候衣服也不是现在的衣服,腰里系上腰带就不错了,没有扇子、手绢,小拉灯。男丑角拿个小擀面杖。

刘国伟:几个人?你说一个丑?

王海洪:不一定,分你几个人了,有能唱的,这些丑有的是不能唱的,用老百姓话说就是耍狗坨子给大家看,逗大家哈哈一笑。你比方说咱们现在唱的《傻柱子接媳妇》,咱们现在看的把傻柱子打扮的、说话都不像傻柱子,那时候不是,傻柱子开场,唱的时候把傻柱子的衣服,你没看帽子,演电影里的滦平的帽子,有的那样,脸上抹的乱七八糟。

刘国伟:主要就是逗人乐。

王松林:但是他们是往脸上抹黑,代替了面具。

刘国伟:刚才王海洪说的意思是他们不戴面具,主要是画。

王松林:和黑龙江宁安卧龙乡玛虎有点接近(很多花脸是画的)。

王海洪:没有面具,有面具就是什么呢?唱《刘云打母》那个老太太,因为都是男的,头上都包上,过去的柳条笊篱戴上,然后变成老太太。就是这样,就当老太太那么唱。

刘国伟:唱的内容一般都是什么?

王海洪:唱的内容啥都有,记不住了,反正那时候大家光顾笑了。

刘国伟:主要还是娱乐,娱乐性的东西。

王海洪:不是像现在唱二人转的,但是最后他们唱二人转相当红,都是干板砸,都三四个小时,就这么硬唱,这些人喝的水都是喝辣椒水。

王松林:喝辣椒水干嘛?

王海洪:嗓子唱的累,喝辣椒水能舒服舒服,要不然都唱不出来。唱二人转的相当苦,那时候是最后了,都是解放后演二人转。原来是玛虎戏搭配到一起,要不然光虎戏也不行,人家也不看。

刘国伟:二人转和玛虎戏混为在一起了,完全是为了娱乐大众的那种形式。

王松林:一般玛虎戏的团队是多少人?

王海洪:不多,一般都是六七个,七八个,多了往哪住啊,不像现在条件那么好。

刘国伟:王海洪老师,你说的那时候也是47年、48年的时候,还是战争期间,46年正好是打四平的时候。

王海洪:有的也都不敢穿好的戏装,兵匪一家,到时候把你抢了。

刘国伟:兵荒马乱的时候,正是最乱,经济也是最困难的时候。

王海洪:那时候人可不是像现在啊,现在拍的电视剧一看起来太假了。

刘国伟:王老师真赶上那个特别动荡的时代,39年出生,然后就是最艰难的四几年的时候,然后45年之后赶上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主打的就是这个地方,主打的就是四平,“四战四平”。

刘国伟:让王海洪老师给讲一个小故事,正好是在视频里非常真实。

王松林:王老,您讲述的民间故事的主题很多种,为什么呢?

王海洪:什么样的都有,因为我的故事大杂烩的多,因为我走的地方多,走到的地方讲的故事,那时候我记忆力好,我多半都能记住,可以说是多样的。最长的故事就是萨满的“神魔大战”,“神魔大战”里就太多了,里边有很多,后期萨满服侍,萨满原来是天上的,怎么到人间来的。

王松林:一会儿给我们讲一段吧。

刘国伟:王老您是哪年被联合国命名的民间故事家?

王海洪:1998年,

刘国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王海洪:这也是联合国的(证书)。

刘国伟:他们考察团都由什么样的人组成?

王海洪:中国是中国民协秘书长吧,叫冯延卫,日本的广岛世纪大学的加新田代。

王松林:王老,在您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后,您的故事讲述传承是怎样的?

王海洪:没有传承,那时候讲故事,农村没人听故事,有电视就都看电视了。

王松林:王老,您具体接触满族故事开始整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历程能给我们讲述一下吗?

王海洪:是2011年左右吧,我具体记不住了,就是曹保明讲完了之后,就抓这个项目,我就动心了。因为我寻思满族文化,我是汉族,满族文化我挺喜爱,咱们得说真的,为什么喜爱?咱们的汉族文化有五千年的文字记载,但是满族没有,我就想我听到过,不一定人人都听到过,我想把它整理出来。(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保明这没行,我就跟松林说了,然后说你整吧,就这样我开始了。这个满族传说能有,我记得一共是80多回,前部分30来回是“神魔大战”故事,其他都是满族民间传说了……

刘国伟: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主要讲的是“神魔大战”,您刚才说和鸡西这边讲“天宫大战”,这两个里边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在里边?

王海洪:故事情节基本差不多,因为它不能叫天宫大战,应该是女神战胜恶魔,咱们的女神和魔鬼耶鲁里大战,但是那个就不一样了,因为我尊重我姥爷,我姥爷讲的还是神和魔,这是满族人传下来的。

王松林:是神和魔的一种斗法,满族信仰天神,禁忌魔鬼的侵袭。

王海洪:但是有些东西,不一定都是真实那样,反正都是瞎话。

刘国伟:也就是口传下来的故事。

王海洪:因为满族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这样的话,它是口述。

王松林:因为是口述史,各个地区都不一样,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人一个版本。

刘国伟:王老师就是从姥爷这给传下来的,他姥爷讲啥他记得就啥样。

王海洪:从小时候记,比较扎实。

学生插话:还有一个,刚才老师您提到史诗和故事本,您看过吗。

王海洪:没看过史诗,都是听来的。

王松林:王海洪传承的是民间故事版本,史诗只有富育光整理的那个叫史诗,史诗在民间演绎开了就是故事了。

刘国伟:基本上民间咱们讲的就是故事版,因为史诗比较短。

学生插话:还有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玛虎,他们脸上抹黑这种,一个是刚才老师说这个可能是一种扮相,另外一种它有没有特殊的作用?比如说像他们当时在黑龙江去走的时候,他们戴的是一个面具,是不是可以视作他们抹这个黑跟戴面具的效果一样?

王海洪: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面具,他们原来用皮的什么做的,这个有可能,但是咱们这地方上哪找皮?都简化了。

刘国伟:他们画的是什么样的?

王海洪:什么样的都有,比方说他们实在没有色就用锅底灰,都能抹上。你像唱二人转的马小红似的,他完全都是抹的,没人样。那时候演的就不是这样了,把马小红丑化到一定程度了,后边给他贴个小王八,再一甩怪,大家捧腹大笑。

刘国伟:原来的玛虎里边主要还有驱鬼辟邪这个作用,但是听王老师说主要还是娱乐,传到这个地区,这个地区主要是以娱乐为主了,没有驱鬼辟邪这一说?

王海洪:基本没有了。

刘国伟:那还是不一样的,在蒙古族地区也是辟邪。

王海洪:咱们平原都演变了,就是娱乐了。

刘国伟:变化很大的,从驱鬼到娱乐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王海洪:田间地头,那时候没有电,手端个小蜡灯。

刘国伟:就是民间戏剧。

王海洪:后期解放后就改良,它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刘国伟: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它跟蹦蹦戏是二人转的前身。王老师说的就是这个。二人转我们老家那面叫蹦蹦戏,辽宁那边管二人转叫地蹦子。

王松林:还有叫“跳马猴子”,实际上跳玛虎,从声音上讲玛虎,马猴子。

刘国伟:他主要就是动作比较多,像你说的带点武戏那样的感觉。

王海洪:它有的把一些武生的,实际上萨满的特异功能的,就包括头顶珠子,实际上跳野猪神舞的时候,用针穿腮帮子。有哑巴将军,不用说话,有个银针,这么长吧,戴上笼子,过去的香,从这边插到那边就能说话。就是这样。

王松林:实际上咱们中医的针灸也是这么发明出来的,就是对着穴位。

王海洪:不会说话的时候,必须把这个针真插上,从这边插到那边,然后就能说话。

刘国伟:老师,刚才听到您说那个启发,他除了画锅底灰以外,还要点红腮(音)。您能不能回忆一下他有没有什么比较具体的扮相?比如说类似于戏剧里边有旦角,就类似于这种扮相,可能是从面具里边演化过来。比如就是他画的那些东西有没有像什么,像动物,像什么的,有没有这个?

王海洪:有的是以学乌龟就是代表长寿。

刘国伟:可能就是取笑,“我是王八”,他是这个意思,然后娱乐人,丑化自己。

王松林:黑龙江那边总是狩猎的多一些,地域不同,有区别变化。

王海洪:咱这没有狩猎的。听说伊通那可能有狩猎的,咱这没有。

刘国伟:王老您这样,根据您记忆最深的,给讲一段“神魔大战”的故事,您给讲一段就行。

王海洪:讲“神魔大战”还得从女神开始讲。三位女神阿布卡和巴达姆、卧勒多、敖钦,因为这就是天母、地神、星神她们三个。三位女神她们身上的七彩神衣发出七彩神光,七彩神光突破了混沌的水连天、天连水的状态,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就形成了天地,混沌初开。混沌初开以后,三位女神就云游天下,说得干点啥,首先的时候她们去云游天下,一看天地是空的,什么也没有,那得怎么办呢?造人,三个人共同研究造人。说必须得造人,用人来干什么,才能有大好的世界,要不然没人是不行的。

她们就造人,但是人各有志,神仙也是这样,三个女神也意见不统一。阿布卡女神就是造人,巴达姆也造人,她造什么呢?她一想造什么呢?造的就是一些昆虫这些动物,各种动物,她认为是人,可是阿布卡不认为这样,她按照她的模样,说这样的人是女人,比较心慈面善,她就造女人。(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但是出现问题了,造的都是女人,送下去不行,这样最后是沃勒多给他造了几个男人,因为沃勒多在天上看到,她回来一看你这都是女人,这哪行啊,得有男人。

后来他就看到巴达姆造的熊,它就把熊的生殖器给掐下去一块,给人按上了,人从此有了生殖器。女的多,男的极少,就这样继续下去,就能把人断绝了,所以说阿布卡(音)这是犯下的最大错误,说把这些人叫女人,这是女人的由来。

但是沃勒多她造的都是星星,那时候虽然有七彩神光,三位女神有七彩神光,把天地能够分开了,但是不行,它就是靠那点神光。最后她造起星星,用天上的星星照亮人间。可是为此巴达母后期就得病了,因为造完人以后她就倒在那了,不起来,就是酣睡不醒,怎么叫也不醒,后来阿布卡和沃勒多说这不行,如果这样倒下去就死了,从沃勒多身上取块肉做成一个人,九头八臂,八个胳膊摇晃她,让她醒。她有八个头,有八双眼睛,就能看八方,也不行,就出问题了,撼天动地,能达到这个程度,敖钦女神就有这么大力量,所以她就这么摇晃也摇晃不醒。

正在这时候,正好一打滚的时候巴达姆的身上长出的都是草,由青变黄,她一看坏了,她妈要看见这不出事了嘛,得责备我。她说我给薅下去,一根一根薅也行,但是她八只手,都得薅下去了,这一下薅醒了,巴达姆说疼死我也。说这不害我嘛,抓起一个东西就打过去了,当时把她的几个脑袋打变成了大犄角。(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说怎么回事啊?天塌地陷似的,一看把敖钦女神给打了,说因为什么?把我身上的东西都给薅下去了。因为巴达姆女神想的是什么?我现在造出这么多人、生灵,将来得吃饭,就在她的腹部育出五谷供给后人食用,但是敖钦女神不知道这个事,好心变了坏事。给她打到下方去了,当时没死,后来插到地里去,能撼天,有这个能耐。

后来找了一个洞,就到那个魔洞里去了,变成了一个凶兽。然后她就在那里造出九魔十八怪,后期都是跟三位天神作对,准备要找阿布卡、窝勒多、巴达姆她们报仇。后期她报仇,造了什么呢?造了一些冰,北方的冰雪、冰山,后期他又想我得用冰打,说怎么能把她骗来,用冰魔变成一座山,你到这坐着,只要女神到这坐着,山崩地裂就把她埋在谷底。(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后期真的找到阿布卡,比什么?比谁能找到白,那时候没有太阳光什么的,找到白就算赢。就把她骗到魔山,阿布卡一看那有个大石头挺好,就到那去坐着,她到那一坐,冰崩了,把阿布卡女神压到沟底。后期一些小恶魔,冰雪魔鬼就搬来冰山上,把阿布卡埋上了。

就在这时候惊动了一个神,因为巴达姆造人的时候造的都是飞禽,造了一些鸭子,给送到下界去了。有一只鸭子飞到北方去了,北方正是冰雪,没有什么吃,那怎么办?为了生存它就吃冰,叫吃冰鸭。这个吃冰鸭正在那休息、吃冰呢,听这帮小魔说整这些冰干什么,说要把阿布卡女神埋上,把她冻死。她这一想不行啊,它是巴达姆造出来的,它说有亲缘关系,我得去救她。

于是它来这吃冰,想弄出一个窟窿,就弄不出来,因为太多了。就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萨满,萨满跟女神多卡霍,后期在山上跟多卡霍相见,结为朋友。她在神仙洞里得到一个神鼓,神鼓一敲,神魔都扛不住,她来到这儿一敲神鼓把这些魔就敲散了,也都荡到沟里了,这样吃冰鸭就弄出了一个窟窿,因为冰太多了,它就累死了。怎么办呢?

过了一段时间,吃冰鸭的毛都飞起来了,毛掉了又变成了无数只吃冰鸭,再继续吃冰,到后来多卡霍因为有神鼓就把冰化了,化了以后阿布卡得救了。正在得救的时候,她想我得怎么办呢?一着急、一上火,当时这两只眼睛飞出去了,飞到天上变成了月亮,阿布卡就把她的两只眼睛变成了月亮,头发变成了森林,身上的血管变成了江河,然后她就变得年轻了,不是当年老年的样子,变成了年轻少女,她又返老还童了……。

王海洪老人的讲述,依然很生动,这是我们很难想到的。他不愧为十大故事家的称号。

王海洪老人对玛虎古戏也非常的了解,他小时候也看到过民间的玛虎戏,民间也叫跳蹦蹦和猴子。他说到高兴处,手舞足蹈,来表现玛虎戏的生动有趣儿和幽默。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我们收获满满。虽然老人家身体欠佳。身患脑血栓病症。记忆减退大半。但依然能够生动地讲述神魔大战的故事,将记忆中的玛虎古戏传承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让我们格外吃惊!可以说这是我们最难忘的,也是最生动的一次采访。

王海洪老人是长白山地区最后的讲古艺人。我们知道,这也许是我们最后的采访和录音整理。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这座农家宅院。老人依然过着很清贫的生活,和其他的民间艺人一样无法割舍地守望民间文化的责任和信仰。(满族文化网版权文章,禁止未经许可转载)这是文化精神在一代一代传承。我们就要离开了这座北方田野里的小村。也许我们还会来的,为这里的故事而来,也许……明天的太阳不会再从这里升起,但是我们依然听到了这样鲜活的、美丽的传说……在我们的记忆生根、开花、结果。我们感恩这些民间艺人的传承,我们感恩王海洪老人能够把祖先的记忆保留下来,这是最后的乡愁,最活态的口述文化,最生动的民族记忆。

2019年11月5日王松林、刘国伟与吉林艺术学院部分师生采访王海洪老人

满族文化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族老人讲满族古老的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汉族的祖先是华夏民族 满族的祖先是?

汉族的祖先是华夏民族 满族的祖先是?

民族,满族,挹娄,统一,华夏民族,部族,少数民族,汉族,祖先,东北地区,文化,血液,部落,争端,历史,族人,时期,满洲,王朝,血统,发展,演进,大熔炉,才得以,努尔哈赤,和民,先人,一带,中原,个子

2013-11-07 #故事阅读

“乌鸦救主”的古老传说

“乌鸦救主”的古老传说

努尔哈赤,李总兵,小夫人,乌鸦,传说,民间,痦子,故宫,妈妈,清宁宫,满族,辽东,脚心,草甸子,在沈阳,索罗,大黄狗,满族人,北京,国名,明军,浓烟,狗肉,狗皮,洗脚,就是因为,李成梁,米多,盖得,罕王

2020-09-26 #故事阅读

回族不吃猪 满族不吃狗 汉族不吃什么?你可能不知道!

回族不吃猪 满族不吃狗 汉族不吃什么?你可能不知道!

动物,人们,回族,习惯,满族,不一样,信仰,少数民族,汉族人,生活,中国,中华,东西,汉族,天空,教义,民族,猪肉,生活习惯,蝙蝠,首领,很幸运,我们的文化,正因为,看作是,使者,中华民族,习俗,人民,人家

2012-12-31 #长篇故事

回族不吃猪肉 满族瑶族不吃狗肉 那汉族不吃啥?看完涨知识了

回族不吃猪肉 满族瑶族不吃狗肉 那汉族不吃啥?看完涨知识了

猪肉,瑶族,时候,狗肉,努尔哈赤,满族,回族人,回族,伊斯兰教,少数民族,朋友,民族,族人,朝廷,汉族人,牛肉,知识,祖先,区的,黄狗,满族人,东西,三公主,地区,形象,敌人,说法,规定,是不能,是他们

2009-06-09 #长篇故事

回族不吃猪肉 满族瑶族不吃狗肉 那汉族不吃啥?你不知道了吧?

回族不吃猪肉 满族瑶族不吃狗肉 那汉族不吃啥?你不知道了吧?

猪肉,瑶族,努尔哈赤,狗肉,汉族人,满族,回族人,指尖,世界,回族,形象,民族,祖先,盘王,立法,什么呢,什么都吃,满族人,都知道,义中,买肉,牛耕田,黄狗,三公主,中华民族,中原,内容,习俗,习惯,人形

2009-03-17 #小故事

满族人不吃狗肉 回族人不吃猪肉 汉族人不吃什么你们知道吗?

满族人不吃狗肉 回族人不吃猪肉 汉族人不吃什么你们知道吗?

我国,猪肉,满族人,回族,汉族人,狗肉,回族人,女真族,汉族,民族,满族,56个民族,东西,伊斯兰教,原因,文化,朋友,狗狗,禁忌,风俗习惯,吃牛肉,文化习俗,知道吗,都知道,好朋友,都会,习俗,东北地区,中国,人民

2016-09-29 #短篇故事

满族不吃狗肉 回族不吃猪肉 少有人知道汉族人不吃什么肉!

满族不吃狗肉 回族不吃猪肉 少有人知道汉族人不吃什么肉!

满族人,猪肉,回族,伊斯兰教,原因,民族,汉族人,祖先,羊肉,苗族人,大部分,帮手,时候,风俗,灵魂,牛羊,牛肉,说法,饮食,生活,我们国家,所以说,是他们,田中耕,不一样,上都,一直流,中国,东西,习俗

2017-10-19 #故事大全

回人不吃猪 满族不食狗 藏民不吃鱼 汉族不吃什么?你了解吗?

回人不吃猪 满族不食狗 藏民不吃鱼 汉族不吃什么?你了解吗?

猪肉,满族,不吃鱼,信仰,汉族,藏族,东西,民族,人民,佛教,回族,口感,狗肉,猎犬,猫肉,有关系,中曾,生活方式,随便吃,中国,中医,差异,习俗,人性,传统,伊斯兰教,价值,传说,古兰经,动物

2007-08-2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