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云南少数民族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和汉族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不一样

时间:2009-06-22

布依族布依族在端午节有打格螺的习俗

提示:本文共有 17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读】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古已有之的传统节日,承载了祛病防疫的千年文化习俗,然地域的差异性,各地区各民族的端午节又是怎样度过的呢?那么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云南特有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端午文化。

布依族

布依族在端午节有打“格螺”的习俗。格螺形似漏斗,上圆下尖,便于旋转时用鞭抽打。格螺比赛有比凶、比久、比快三种形式。比凶,以撞倒别人的格螺为胜;比久,以发旋后最后一个停旋者为胜;比快,抽打格螺向斜坡上前进,谁先将格螺“活”着打上坡为胜

纳西族

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

粽包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只过自己的节日,最隆重的节日是阿露窝罗节,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

白族

端午节白语称“五望五”,与汉族端午节同日。白族人把端午节称为“端午”,认为“端”即是开端,端午节清早,早早起床,蒸包子、馒头和荞糕。用雄黄酒饮用,在儿童额头、耳根、鼻孔、喉头、肚脐、手脚指缝等处抹上雄黄,驱寒避险。

佤族

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最有名的这就是竹竿舞,除此外还有斋节,插种节等

独龙族

独龙族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杜龙宇,没有本民族文字,然而独龙族唯一的节日是过年,时在农历腊月,独龙年或称“卡雀哇”节。

基诺族

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主要的节日有打铁节,新米节,特懋克节等,端午节不过。

拉祜族

端午节,是拉祜人民种树种花的节日。传说这天是撒在田地里的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这天不能砍伐任何植物,而是种树、种芭蕉、种竹子最好的日子。传说这天把棒头(木杵)插在地里都会生根发芽

傈僳族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端午节夜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只要一些特定的村子才会过,一般是自己的节日比较多,比如阔时节,新米节,火把节,刀杆节等

怒族

怒族

怒族自称“怒苏”(泸水),“阿怒”(福贡)、“阿龙”(贡山)和“若柔”(兰坪),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不过端午节;一般的节日有鲜花节(仙女节),怒族年节,祭天节等

景颇族

景颇族,包括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生活在德宏州,以前是不过端午节,目前也跟着时代进步,跟汉族的没太多区别,主要节日有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

德昂族

德昂族,也称“崩龙族”,一般居住在中缅边界,如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端午节一般是不过的,但他们的节日也很多,主要的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

哈尼族

端午节哈尼族有些地方过,有些地方是不过,像红河的哈尼族过端午节,举行一定的祭祀活动,祭山神;粽子一般用紫米和白米,馅也一般也是用猪肉和腊肉,糯米先蒸熟,拌上猪油备用。粽叶也是事先热水过熟,用熟糯米和过水的粽叶,包好的粽子会在上蒸屉蒸熟。

布朗族

布朗族

端午节是布朗族接受汉文化熏陶后派生出的节日,举行“洗牛脚”仪式,洗牛脚只是一个象征,人们一般洗的都是羊脚,头人和村老共牵一只羊,手持扎成一束的杨柳、桃枝、黄泡树枝,遍走各家门前,插一面红纸旗幡,用树枝扫一下门庭,祝主人清洁平安,祈求全寨老幼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其实从56个民族来看,其中有26个民族是不过端午节的,这也跟几千年的民族发展有关,只有那些人口较多的,被汉族文化熏陶多的民族过,像云南的特有这些少数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都是只过自己的节日,毕竟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碧摄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云南少数民族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和汉族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不一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国的第57个民族 守卫边疆600年 身份证至今和我们不一样

我国的第57个民族 守卫边疆600年 身份证至今和我们不一样

汉族,民族,少数民族,中国,地区,汉族人,衣服,身份证,朱元璋,土族,国家,绿色,绿衣,蓝色,起源,生活,统一,56个民族,我相信,给他们,这个民族,万明,白汉,荣昌盛,上都,和贵,生活方式,下巴,不费吹灰之力,中华民族

2020-08-12 #小故事

过年风俗之:走进云南少数民族的新年 体验不一样的美!

过年风俗之:走进云南少数民族的新年 体验不一样的美!

白族,活动,小伙子,芦笙,春节习俗,姑娘们,布依族,景颇族,节日,春节期间,云南,鸡足山,习俗,官渡,吉祥,妇女,民族,洱海,财神,乌来,朝山会,东西,少数民族,人们,亲戚,人民,傣族,侗族,初一,吉利

2014-02-28 #小故事

活了这么多年 才发现少数民族同胞的身份证原来和我们的不一样

活了这么多年 才发现少数民族同胞的身份证原来和我们的不一样

身份证,少数民族,文字,地方,朋友,汉字,不一样的地方,做坏事,时候,汉族,应该有,一组照片,今天我们,不太一样,借一下,千万不要,即使你,就会有,有这么多,所以有,这样就可以,罪魁祸首,在制

2013-07-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踏入云南民族村 感受不一样的风俗和文化 来一场洗净心灵之旅

踏入云南民族村 感受不一样的风俗和文化 来一场洗净心灵之旅

苗族,建筑,少数民族,民族村,姑娘,异域风情,白族村,村落,白族,好的,彝族村,善意,墙壁,感觉,彝族,民族特色,环境,特色,精华,笑脸,美食,节日,饰品,生活,一定是,他们的心,能看到,还是非常,鲜花饼,摘的

2010-07-15 #短篇故事

云南民俗博物馆 让云南25个民族的传统风俗得到保存和延续

云南民俗博物馆 让云南25个民族的传统风俗得到保存和延续

云南,博物馆,云南民俗,民俗,云南民族,文化,展品,民族特色,云南民族村,一楼,少数民族,代表,人们,作用,存续,字画,宗教,民族,差异,展区,工艺,昆明,文物,服饰,特色,汉族,民间,物质文明,社会,色调

2009-07-18 #故事阅读

湖南大学2020录取分出炉!西藏汉族和少数民族理科相差284分

湖南大学2020录取分出炉!西藏汉族和少数民族理科相差284分

湖南大学,录取分,文科,理科,情况,省份,云南,少数民族,湖南,全国,分数,总分,汉族,西藏,分以上,中学教师,分数线,四川,命题,地方,差距,山西,河北,河南,考生,辽宁,难度,青海,教育,分以下

2007-10-31 #长篇故事

汉族 由先秦时代的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长期融合 逐渐形成

汉族 由先秦时代的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长期融合 逐渐形成

民族,汉族,汉人,各民族,匈奴,少数民族,西域,多民族,发现了,生活方式,主体,云南,地区,文化,血脉,发展,发展中,逐渐形成,汉王朝,刘平国,南征西,单于,孙家寨,成于汉,桓校尉,晋宁,汉归义,秦始皇,石察,秦文

2011-06-06 #长篇故事

苗族和汉族是否可以通婚 苗族姑娘这样说 让人心里很舒服

苗族和汉族是否可以通婚 苗族姑娘这样说 让人心里很舒服

苗族,少数民族,民族,我国,人们,姑娘,贵州,游客,姑娘们,习俗,传统,地区,城市,外族人,婚姻,村落,婚姻是,很多人,是否可以,一直以来,好的,心里面,国家,云南,世俗,事情,人心,区别,女孩子,外表

2017-05-3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