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陕北故事45

时间:2009-06-30

陕北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7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人走场静,寒风吹过,篝火摇曳,剩下一堆麦子和两个年轻的人儿。没有了神圣庄严的气氛,只有寒冷和无助。

分粮时,十五个知青算作一户。知识青年再怎么不行,一年受苦加起来也挣下不少工分,再加上人头粮,这分的粮食不在少数。树青看着那个麦堆,盘算着怎么也得五六口袋才能背完。天都这晚了,得背到啥时呀,赶紧装粮吧,只带来一个口袋。再说他俩也不能一起往回背粮食,都走了剩下的粮食怎么办。当然是男的背粮食,女的看场。她眼巴巴的看着他说:“你背呀?”

他说:“火堆别让它灭了,多叫唤几声。”

她帮他把羊毛口袋搊上背。陕北的羊毛口袋很长,拿绳子搂底捆好,两边留出绳套搭住两个肩骨,就可以上坡下洼。满满一口袋麦子比牛粪沉多了,赶上一口袋碳(煤)!累了一天,往起站腿都打哆嗦。“小心点,早点回来啊!”她颤颤的叮嘱。

先是下山,背背子下山最难受,两个漆盖直抖。加上天黑,山路崎岖,真是一步一步蹭下山。等下到沟底也不敢歇一歇,怕歇下去就站不起来了——没有人帮着搊啊!寒风吹来,满脸是汗,进村闻见米粥的香味,他真想扔下背子,进门要口粥喝。

新窑灶房还没有粮食囤子,懊悔不及,只好先背到原来老灶房的囤子里。从沟底到老灶房又要上一个陡坡,头低的快挨上坡路,一步一步的向上挪。上到老灶房,倒下粮食,又拿了几个羊毛口袋,赶紧往回走。由于背背子就没穿棉袄。寒风吹着透湿的衣裳,拿羊毛口袋赶紧裹住身子,跑起来。快到山下,就听见叫:“喔……回来了吗?”(陕北人山里叫唤先要拉长声吼一下,传的远,知青也学会了)。“来了,来了……”越跑越快。月亮还没有升起,黑极了。一棵树,一块圪楞都黑呼呼立在那里吓死人。

到了场边,火光照着小芸的脸,满脸泪花,一下子就扑过来了,抱住他,浑身直抖,大哭起来,她是怕的。树青也在抖,他是冻的。两个人脸上的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抱得那么紧,只想消除心中极端的冷、累和怕!良久,还是树青说了一句:“还有这么多粮食。”

小芸抽泣着:“吓死人了,要不,我来背吧?”

“你哪背得动啊,再说哪路黑的吓人!”树青说。

小芸无奈的叹口气。

“今晚累死也要背回去,这可是明年15个人的口粮啊”树青说:“别灰心,咱们俩互相都鼓鼓劲吧。”

在这荒山僻野,寒累交加、黑暗阴森的夜晚,再没有点精神支撑,两个人非垮了不可。

“那,我们背段语录吧。”小芸说,语录是最好的精神依托。

两人严肃起来,血液有了些许升腾,望着黑夜大声背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然后又唱起了这首语录歌,那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尽量大声、尽量激昂,黑暗的黄土高原上飘荡着两个青年的歌声。山不那么黑了,月亮也升起来了,能看见不远的山峁和脚下的路,风也不那么大了。唱了两遍,两个人的心情都逐渐平静了下来。

冷静下来的小芸反倒不好意思说:“咳,我今天的德行你以后可千万别和人说啊。丢死人了。你穿的太少,要不把这件大衣给你披上?”说着就把那件军大衣披在树青身上,那是李新华留下的军大衣。

“别,你在这里看场冷,我背背子不方便。月亮升起来了,只要火不灭,你就没事。我拿来些空口袋,你一个人慢慢先装着,有活干就不怕了”树青还给大衣,开始装麦子。

小芸帮树青又搊上一羊毛口袋粮食,树青艰难的站起来,向山下走去。小芸再怕,树青再累再冷,也只能把所有粮食都背回去,因为别无选择。

这才是今年的第一场分麦,还有玉米、谷子、糜子、豆类……

村里一个场接一个场打下去,打一场分一场。每天都是一场昏天黑地的劳累之后,开始了神圣的、顶礼膜拜似地分粮。最后是受苦人的叹息、怨气和嫉妒——这么好的年成,分的粮食却不见增多,眼看着知青的粮堆却一个个的又高又大。

而这时两个知青却面临着恐怖和劳累的折磨,无助的、竭尽全力的往回搬粮。

树青和小芸自己凑钱赶紧买了几个囤子(这钱原本应是安家费出的),安在了新灶房旁边的库窑中,这样往回背粮就不用再上那个陡坡了。打到最后几场,树青已经累得没法了,想借队里的驴驮几趟。给同升老汉一说,伸手要料。按队里的规矩,私人借驴,要交驴料。树青央求:“就黑里驮两趟,驴受不了累。”同升说“一头驴麸糠一升,精粮三合。”毫不通融。

知青来这一年,开始还像神神供着,驮碳不收料、磨面不收料,过节给放假。渐渐地村民们觉着这些知青娃跟他们一块下地、一块受苦,早出晚归,迩个还要和他们一起分粮,跟受苦人一样了。一些计较点儿的社员就提出了意见:一视同仁。这用驴哪能免费。

树青没有麸糠,又心疼那点粮食,还是自己背粮。

小芸怪他如此抠门。树青从小抠门惯了。为了能买上一张什刹海游泳场的月票,他一个月没买公交月票,天天走着上学;为了能给他攒的收音机安上一个喇叭,他一个月没交伙食费,天天中午饿肚子,班里外号铁公鸡。这种习惯性的抠门也带到了他的集体灶,省吃俭用的苦日子让知青们天天骂娘。

紧赶慢赶,这粮食直到腊月二十二才打完,第二天就要送灶王爷过小年了,再打不完这年就没法过了。人家都是“入冬、入冬,放屁稀松;农闲、农闲,天天过年。”若寺沟却是直忙到年底。一年种的粮食无论如何也要收回家里才放心。今年雨水好,加上为知青来又多种了几块地,粮食收得多,自然就打的时间长,有抱怨、牢骚的:“哪年也没今年打的时间长,可这粮食分的却不见多。”

树青算是深刻领会了那“种不完、锄不完、收不完、打不完”的“四不”口诀对若寺沟的意义。但是他认为也只有前三句符合。他已经见识了若寺沟一年的农作,春天原计划要种的地没种完,天就大热了,赶紧锄地(树青连夜赶去供销社给知青买锄头),东西南北坡的紧锄,还没锄完二遍,就秋凉了,一些豆类就开始裂夹,赶紧收,没收几块地,催着缴粮,又去打场,打完公家的又打自己的。这场是不能不打完的,哪怕不过年,哪怕打一冬,受苦人是绝不会放弃的。德茂对树青说,老贾被抓的前一年,也是直打到年跟前儿,下起大雪。

背完最后一袋粮食,树青就爬不起来了,躺在灶房的炕上三天三夜。身子完全虚脱了,连翻身的力气也没有。身体里就像没有一点儿东西,空空的,魂魄却在窑洞的顶上看着一个女子在为他烧炕、在喂他米汤、在为他解衣擦身、在为他清理遗秽……一阵心热,像伸出了翅膀,飞到了锅塌沟,那世外桃源、那静怡的村落沟壑,干窑明窗、小桥流水、摘桃揽杏、碾米磨面、怡然自乐……

正月,准备过年

村里各家都在准备过年,送灶、扫房、蒸花馍、炸油圈,殷实点的人家开始割肉、买炮、请联、贴花。零星的炮声间断响起。

腊月二十六树青醒来,尿急,要下地,小芸端过一个破瓷尿盆放到炕上,转身出了灶房门。

腊月二十七,冬日的太阳照进窑窗,树青披上大衣,搬过一个板凳坐在窑洞外的墙下晒太阳,听着炮响。浑身还是没有一点儿劲,一动也不想动,暖洋洋的太阳照得舒服极了,真想就这样一动不动坐下去。以前经常看到一些老汉长时间坐在墙根下发呆,不能理解,现在他明白了,那是一种惬意,只有大苦大累的人才能有的感受。

有出门赶集回来的人路过,问一声:“好些啦?”“过年啦?”“都备下些啥呀?”……树青笑笑,连手都懒得抬。段和生回来,扔给树生一本黄历,笑说:“秀才要的,你也看看,有好事别错过。”

刘树生带着二小子锤子赶集回来。见树青在崖根下晒太阳,让锤子先回去,自己圪蹴在树青跟前,从褡裢里拿出几颗麻糖塞在树青手上。自己掏了锅烟抽起来。猛吸了一口说:“熬煞了吧?”树青苦笑了一下。

“俄最解下(hàihà)你受的那苦。”树生也不看树青,平时愚迷的眼神,这时那么深沉,眯着眼看喷出的烟雾。“陕北人说这苦、那苦:掏地、收麦、背背子。哪有秋底下往回背粮食苦。俄外爷就是这么累死的,还有俄那两舅也是这么熬毬势的。那时外爷开的荒地多,拼命种,到秋底下,满处粮食,东山、西山都要往回背呀。粮食不比其他,死重实沉,满满一口袋粮食放在驴背上压得跟镰刀似地。粮食重还罢了,主要是那心太重,一门心的往回背,不停、不歇、不要人帮忙,也没人为你帮忙。受苦人看粮食比什么都重,习俗上是万万不能动邻家的粮食,比日他娘老子都懆。都说俄外爷是生俄姨给作死的。那都是村里人瞎喧谎。其实,实实在在是背粮食熬下的,俄姥、俄娘都这么说。”

树青听得,张大了嘴巴。

“陕北人都知道背粮食最累。不给你们说,那是因为迩个粮食越打越少了。不帮你们,那是真不能帮,谁帮了都要挨闲话呢。你能把知青的粮食背回来,一粒不少。受苦人打心里赞你。”树生把烟锅在鞋底下敲了敲:“正月里好好歇歇,把身子骨养回来。”站起来,回磕了。

小芸过来把洗净的衣服放在他膝盖上,树青不好意思的苦笑两下。这衣服是在他昏迷中扒下来的。

“活过来啦,差点没把人吓死。”小芸说那天晚上背粮回来树青就倒在库房里了,身子软的跟面条似的,四肢脑袋提溜浪荡的就像一个死人,浑身被汗水湿透,一股酸臭。拖到炕上,叫不应。拍打几下,突然睁开眼睛,死死盯着窑顶,浑身没有一点儿反映,吓得小芸去叫桂芝娘。桂芝娘来看了,一摸鼻嘴,气息均匀,说是累的,千万别冻着,别断了喂食。

树青听她说完,不知说什么好,也没有力气说话,苦笑着双手抱拳做了几个揖。

小芸说:“你少谢我。过年了,米面都没了,咱怎么过呀。要不磨点麦子吧。”她说的米面没有了,指的是今年知青购回的商品粮。政府给知青只供应头一年的“安家粮”,当然是那种不用碾磨的精粮。一算,阳历年已经过去一个月零三天了,再也没有商品粮可以购买了。要吃饭就得动用新分的粮食了。

“别!白面还是等大伙儿回来一块儿吃吧。咱俩没家没业的过什么年呀。”树青突然来了力气,说了一串话。

小芸一听就生气:“什么‘没家没业’的!咱们到农村不就是安家落户,集体灶不就是咱的家。为了三合粮食,差点累死。你这么玩命,谁心疼你呀!”声音大的响满硷畔。

树青没想到小芸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她一向说话都是细声细语的,从来都不跟人争执。两人冷场了一阵。树青说:

“那好吧,咱们碾点糜子,硬的、软的各碾一些,米、面分开。做点黄米饭,蒸点黄米糕,炸点油圈油膜。”

糜子这粮食在城里没见过。他在贾顺茂家吃过一次,顺茂婆姨给他讲过糜子的好处。后来务弄糜子地时,他也问过一些锄地婆姨糜子的吃法,这是他当灶长的习惯。

小芸站起来要进库房舀糜子。树青说:“你先别急着碾,我去把碾米机安起来,咱也来个近水楼台。”树青心想,上碾盘还得去借驴,舍不得那两合粮食。把碾米机鼓捣起来,试用两天谁还能说啥。

村里买来三台工作机器,秋收忙,只用了打场机,碾米机和铡草机都还没来得及用。打完场机器就都抬进了羊圈旁的一间空窑。这些机器只有树青能玩转,其他人连动也不敢动。

腊月二十八,渐渐缓过了精神,柳树青一个人钻进了机器窑里,鼓捣起碾米机来。

这点小玩意,树青没用两下,就安装好了。赶紧叫上小芸,提溜上一小口袋糜子,发动机器,倒进糜子就碾起来。一眨眼功夫,那袋糜子就碾完了。小芸赶紧拿簸箕去簸,糜糠筛下,黄灿灿的米粒留在了簸箕里……

小芸把一部分黄米磨成了面,发了。二十九,一大早蒸了两大屉黄米馍馍,削了些洋芋,准备午饭。脚心儿来了,踢沥塔拉的吊着一串鼻涕,进门就说:“黄馍真香!”别看他憨,对吃食可灵性呢!小芸给了他一个馍,咬了一口才说:“俄大让你们晚上来吃年夜饭。”一翻黄历,今年腊月没有三十。今晚上就要过年了。

脚心儿才走,苦鲜儿来了,精灵灵的叫声“树青哥,过年了做啥好吃的?”小芸赶紧揭开笼屉,拿出一个黄馍来。苦鲜儿赶紧摆手说:“你们过年就吃这,俄大说了,明晚上到俄家。”一溜烟跑了。

小桂芝来了,轻盈盈的叫声:“小芸姐,俄娘说,初二晚上到俄家。”

树生的二小子锤子带着小三、小四还有他家的花狗一阵风似地跑来:“俄大、俄娘说了,初三别去人家,到俄家。”

天擦黑,莲娃拽着米莲过来,在灶房门外米莲低着头说:“俄姐夫说了,初四到俄家,算是俄姐回娘家,请你们一起过去聚聚。”

五个干部就跟商量好了似地,各家给两个知青派了过年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陕北故事45”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陕北爱情故事 陕北爱情故事全文阅读 陕北爱情故事最新章节 潇湘书院

陕北爱情故事 陕北爱情故事全文阅读 陕北爱情故事最新章节 潇湘书院

红包,作品,月票,抢红包,用户,作者,次数,张月,才能,奖励,仅限,条件,单用户,数量,有效期,潇湘,类型,钱包,详情,48小时,个人中心,有三种

2020-01-07 #短篇故事

陕北插队故事19陕北饺子叫扁食。

陕北插队故事19陕北饺子叫扁食。

饺子,队里,大队,陕北,包饺子,大娘,村民,知青,上树,养猪户,树叶,猪肉,老太太,角钱,加起来,猪绦虫,杨林,郭大娘,一锅,六里地,都会,女儿,分配任务,一顿饭,万幸,全队,上级,任务,农村,剩饭

2018-09-19 #经典故事

喜读李发源的《陕北情歌》和《陕北民间故事》

喜读李发源的《陕北情歌》和《陕北民间故事》

陕北 情歌 民歌 精华 生活 陕北民歌 勾人 爱中 中融 中一 一簇 一面镜子 世世 代代 历史 唱曲 唱词 情感 形式 女人 地表 山野 山丹丹 宝库 山山 性爱 心弦 性格 情欲 情愫

2020-04-28 #故事阅读

喜读李发源的《陕北情歌》和《陕北民间故事》

喜读李发源的《陕北情歌》和《陕北民间故事》

陕北,情歌,民歌,精华,生活,陕北民歌,勾人,爱中,中融,中一,一簇,一面镜子,世世,代代,历史,唱曲,唱词,情感,形式,女人,地表,山野,山丹丹,宝库,山山,性爱,心弦,性格,情欲,情愫

2020-05-12 #故事会

喜读李发源的《陕北情歌》和《陕北民间故事》

喜读李发源的《陕北情歌》和《陕北民间故事》

陕北,情歌,民歌,精华,生活,陕北民歌,勾人,爱中,中融,中一,一簇,一面镜子,世世,代代,历史,唱曲,唱词,情感,形式,女人,地表,山野,山丹丹,宝库,山山,性爱,心弦,性格,情欲,情愫

2011-02-10 #故事阅读

《陕北话》:穿越历史的古老方言 讲述陕北故事

《陕北话》:穿越历史的古老方言 讲述陕北故事

...西,热播,为背景,个性鲜明,中国人,中国话,优美的画面,小故事,全面地,历史文化,就在身边,我们能

2020-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陕北爱情故事最新章节首发小说陕北爱情故事最新章节

陕北爱情故事最新章节首发小说陕北爱情故事最新章节

陕北,爱情故事,小说,俞静,赵龙,第一时间,专题,实时,女生,加入收藏,内容,全集,内容简介,女孩,城市,婚姻,小山村,常山,爱好者,简介,父母,著作,言情,读者,读书网,陕北黄土高原,你喜欢,最新章节,是一本,非常优秀

2015-11-21 #故事阅读

冬季 带您走进的故事里的陕北第一代村落民宅 放眼陕北之冬

冬季 带您走进的故事里的陕北第一代村落民宅 放眼陕北之冬

陕北,窑洞,农村,村庄,小山村,村里,阳阳,好的,和村,家和,过老,一代人,一家人,住房,农闲,城市,土窑洞,当地政府,小院,岁数,年代,村村,石磨,河流,民宅,爷们,游客,父母,白发,记忆

2014-01-04 #故事大全

陕北最传奇的一座山  名字很有故事  被旅游爱好者称为陕北小华山陕北小华山故事

陕北最传奇的一座山 名字很有故事 被旅游爱好者称为陕北小华山陕北小华山故事

座山,二郎山,名字,神木县,二郎,二郎庙,交通,地方,陕北,是比较,杨戬,多宽,小华山,事情,串珠,古人,县城,古建筑,名人,周边,山势,山峦,庙宇,故事,感觉,时候,文人墨客,明长城,景观,景区

2007-03-05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