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忆往昔 太多的故事 看今朝 太多的变迁

时间:2009-07-09

家乡的往昔作者:张桂婷 诵读:李文瑞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农村这片热土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怀,它已经完全融入在我的血液里。上世纪50、60年代,

提示:本文共有 15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家乡的往昔

作者:张桂婷 诵读:李文瑞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农村这片热土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怀,它已经完全融入在我的血液里。

上世纪50、60年代,我的家乡盐碱地多。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的庄稼收成少,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全家人吃。虽然乡亲们辛勤劳作,出大力流大汗,精心呵护那些麦苗、玉米、棉花苗……但结果还是躲不过“青黄不接”的年境。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家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野菜、树叶、榆树皮等只要能吃的全吃光了,全家人几乎没有吃饱饭的时候。

听母亲说,当年因为家里贫困没饭吃,我的几个姐姐都因营养不良和生病无法医治等原因夭折。各家孩子多,劳力少,没有多余的钱买衣服,扯块白洋布或种点棉花弹絮、纺线、织布、染成黑色或蓝色,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老大穿小了给老二穿、老二穿完给老三改穿,依次类推,直至衣服穿烂不能缝补为止。住房更是个大问题,条件好的用土胚垒成,差的直接用泥土垛成,房顶没有片瓦,又矮又窄,经常是全家人挤在一个炕上,孩子多的分炕睡觉,在屋子中间拉上一块布帘隔挡。到了夏天,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出行,全靠两条腿,全村所有人家极少有自行车,上集赶会、探亲访友都是步行。春节后媳妇回娘家,好的家庭地排车里放床被子,困难的用独轮小推车载着一家老小串门子。

进入冬季,家家户户都是靠烧柴做饭、取暖,大锅头与炕相通,做饭取暖全解决,遇上雨雪天,柴草不干,呛得人咳嗽流泪。屋顶墙皮熏得乌黑,屋顶上挂着长长的黑絮子。只有不闲贫穷的燕子,年年在檩条上筑巢育子。那时流传“一檁穷,二檁富,三檁开药铺。”的童谣,也是当时农民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寒冷的冬天,吃水更是一大难。多数村庄只有一口或两口井,全靠木轱辘或麻绳取水,扁担铁桶担水吃,天寒地冻、井台结冰,人倒水翻,因担水伤人的事常有发生。水缸不敢放在院子里怕冻裂,搬到屋子靠近灶台的旮旯里,一觉醒来水缸盆内的水都结成了薄薄的冰。

改革开放后,农民通过“土地承包”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取消农业税”激发了广大农民的致富积极性,“新农村建设”调动了建设美丽家园热情。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年来,家乡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吃、穿、住、行不用愁。吃:鸡、鸭、鱼、肉、海鲜、各种副食、蔬菜、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食。小餐馆开在了路口,小超市建在了村中,馒头房用上了快递小哥,想吃啥有啥。穿:衣服款式、质量、名牌,已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分不清农村小伙或城市青年。住:前些年家家户户建起新砖瓦房或二层小楼,如今更多的是在市区买了商品楼,炉子取暖换成了暖气,柴草木棒改成了天然气,茅厕改造成了冲水厕所,土炕换成了舒适的席梦思大床。用:老人孩子用上了4G手机,屋内院外自来水,手一拧,水就来,全自动洗衣机、电冰箱、4K高清超薄大电视成为家庭常备。行:农村实行了村村通,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随时可见的家用轿车、摩托车、电动车停满农家小院。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村民们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子里农家书屋、娱乐活动室、健身器材场地等配套齐全,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娱乐休闲场所。

国家对农村、农民的新政策,为美丽乡村谱写了一曲“村庄布局协调美、村容整洁生态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书香之家美、美丽庭院美”的“六美”赞歌。

几十年来,家乡巨大的变化,人民的幸福生活靠的是党的好政策,脱贫致富靠的是党的好领导和民众的奋斗。我为家乡的美丽繁荣倍感自豪,为可爱的家乡放声高歌。

图片来自秋风影像

小编“掌灯,熬油,费脑,伤神”,

请点“在看”支持一下!

作者简介:张桂婷,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理事,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签约作家,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忆往昔 太多的故事 看今朝 太多的变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百舸争流 ——记福州大学19级法学三班“

忆往昔峥嵘岁月 看今朝百舸争流 ——记福州大学19级法学三班“

民族,光之,新时代,先生,忆往昔,舍生取义,孙犁,徐光宪,杨沫,高扬,文学社,作者,中国,个人,仁人志士,主义,来源,文章,化学,先辈,力量,前景,光明,历史,卷云,危难,四书,学院,墓园,岂因祸福避趋之

2020-07-04 #长篇故事

忆往昔 美猴苦练七十二变终成王;看今朝 美猴王已成话题之王

忆往昔 美猴苦练七十二变终成王;看今朝 美猴王已成话题之王

六小龄童,美猴王,网络,网友,世人,人们,老师,微博,话题,西游记,86版,本命年,七十二变,剧中,猴王,流量,孙悟空,来形容,都会,个人,内容,对象,形象,段子,电视,理性,组织,老少皆宜,花甲之年,角色

2015-02-08 #故事阅读

成长故事 忆往昔岁月 不忘初心

成长故事 忆往昔岁月 不忘初心

学生,老师,时候,小学,书籍,学校,故事,教师,环节,活动,人生,地方,感觉,操场,教学,班级,视频,课堂,风采,我是一个,这本书,工作岗位,一节课,个人,同学,大部分,教案,文字,时间,班里

2020-08-30 #经典故事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常虹,衡水,爱心人士,衡水市,王立,党史,历史,爱心,研究室,老人,革命,革命前辈,小分队,故城县,生命,前辈们,抗战老兵,侯宝,王永宏,郭泽,韩兆,工作人员,摄影家协会,新华,故城,信念,京剧,人员,光荣院,刺刀

2020-06-17 #故事会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常虹,衡水,爱心人士,衡水市,王立,党史,历史,爱心,研究室,老人,革命,革命前辈,小分队,故城县,生命,前辈们,抗战老兵,侯宝,王永宏,郭泽,韩兆,工作人员,摄影家协会,新华,故城,信念,京剧,人员,光荣院,刺刀

2020-06-17 #故事会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常虹,衡水,爱心人士,衡水市,王立,党史,历史,爱心,研究室,老人,革命,革命前辈,小分队,故城县,生命,前辈们,抗战老兵,侯宝,王永宏,郭泽,韩兆,工作人员,摄影家协会,新华,故城,信念,京剧,人员,光荣院,刺刀

2009-12-12 #故事会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常虹,衡水,爱心人士,衡水市,王立,党史,历史,爱心,研究室,老人,革命,革命前辈,小分队,故城县,生命,前辈们,抗战老兵,侯宝,王永宏,郭泽,韩兆,工作人员,摄影家协会,新华,故城,信念,京剧,人员,光荣院,刺刀

2010-02-11 #长篇故事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革命前辈忆往昔革命前辈

常虹,衡水,爱心人士,衡水市,王立,党史,历史,爱心,研究室,老人,革命,革命前辈,小分队,故城县,生命,前辈们,抗战老兵,侯宝,王永宏,郭泽,韩兆,工作人员,摄影家协会,新华,故城,信念,京剧,人员,光荣院,刺刀

2007-02-2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