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牡丹文化到洛阳名城

时间:2009-07-10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是人们对洛阳的高度的评价,洛阳文化以河图洛书为主被称为人文之组

提示:本文共有 148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0 分钟。

从牡丹文化到洛阳名城-国情研究·万祥军:谋定河洛产业延伸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 :洛阳,以古都的悠久而闻名,以牡丹的娇艳而传与世界,洛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是人们对洛阳的高度的评价,洛阳文化以“河图洛书”为主被称为“人文之组”。

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这是牡丹第一次被人工栽培并且进入皇家园林,唐朝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至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长安,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中国人赏花爱花,牡丹文化习俗由洛阳传至长安、彭州、青州乃至全国。如今,菏泽、洛阳牡丹花会在当地不失为一大盛况。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万祥军在对洛阳调研考察时表示,今天,中国牡丹适逢盛世,沐浴春晖,盛况空前,在许多生产牡丹的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花会,弘扬牡丹文化。那时,花城中便万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语欢歌,万紫千红的花光,如醉如痴的人流,汇成欢乐的海洋。"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勤劳、勇敢、质朴的民族,我们爱好和平、追求所有美好的事物。 传统名花牡丹象征着幸福、和平、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将其视为吉祥物。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作为观赏对象毫无疑问。

2016年9月16,万祥军来到了洛阳调研考察,在洛阳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了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和中国国花园。在一边体会洛阳厚重的古老文明文化的同时体验着洛阳的牡丹文化。“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它是几千年来围绕着牡丹而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但以文字、音像、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有大量的以无形的、口头的或展览等形式表现出来,如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即是其一。”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说。

调研考察交流中在谈到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万祥军表示:洛阳,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历史的文化和烙印,也让人们更加的了解洛阳是怎样一座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名城”。洛阳尤其是市区与周边县市旅游的真正优势在于其文化。历史朝代是有时限的,而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无限的。从这点上看,以文化为基础对旅游定位与以朝代为基础定位不在一个层级上,结合洛阳市区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旅游定位应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最为恰当。

“洛阳作为中华民族著名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改革开放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于洛阳的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企望把此打造成洛阳的一张耀眼名片。”万祥军在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洛阳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着力打造都城遗址游、生态休闲游、自然风光游等十多个精品旅游板块,已形成了丝路文化、帝都文化、牡丹文化、山水文化、工业文化等五大文化品牌,以及春季牡丹文化节、夏季小浪底观瀑节、秋季河洛文化旅游节、冬季伏牛山滑雪节等四季节会品牌。

“我宣布2016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2016年9月17日9时40分,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宣布开幕。本届河洛文化旅游节由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以“畅游河洛灵动山水,领略千年帝都风情”为主题。按照“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惠民、全面提升”的指导思想,精心准备了开幕花车巡游、河洛文化研讨会等6项主体活动及11项专项活动,节会内容丰富,突出以节惠民,努力向中外游客全景展示一个美丽祥和的洛阳、一个文明开放的洛阳、一个活力迸发的洛阳。

开幕式由洛阳市副市长魏险峰主持。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有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中共洛阳市委副书记、洛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刘宛康,中共洛阳市委副书记袁永新,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少敏,中共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炳旭,洛阳市政协副主席吉振华,港深工商界高层商务考察团以洪子晴为团长、彭国远、吴纪宏、刘祥如、严振华等为副团长的近40名企业家出也出席开幕式,洛阳市体育中心广场近万名观众有序落座。

“河洛文化旅游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影响力日益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传承河洛文化的品牌、深化交流合作的纽带、促进产业融合的平台。近年来,洛阳人民依托优越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全面加快‘9+2’工作布局,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洛阳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宛康致欢迎词中表示,希望各位来宾在洛阳多走一走、看一看,欣赏绚丽的自然风光,体验厚重的河洛文化,感受蓬勃的发展活力。热忱欢迎更多的国内外宾朋来洛旅游观光、交流合作、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本届河洛文化旅游节突出理念引领,内容支撑,河洛特色,产业融合,政企联办,各方认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河洛文化旅游节和市委、市政府‘9+2`工作布局结合起来,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传承和经济主战场结合起来,进一步充实文化、经贸等活动内容,加快旅游与体育、文化、农业、扶贫、科技、教育等融合,加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形成河洛特色。” 万祥军和港深工商界高层商务考察团洪子晴团长在河洛文化旅游节现场在开幕式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

万祥军说, 将洛阳定位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实至名归,可以充分彰显洛阳文化旅游的特色和魅力。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区域文化,因它处于古代中国核心区域(“国之中”),又是一种先进且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其延续时间之长久,流行范围之广大,内涵之丰富,影响之甚远,都是其它地域文化难以颉颃的,它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母体文化”。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的龙马负图于孟津,神龟献书于洛宁,伏羲氏据此作八卦,以后发展为《周易》。从“三代”的“华夏文化”,到汉唐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河洛地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伴随着函谷关从灵宝东移至新安县西,促进了河洛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一体化”,使汉唐两京成为中国封建鼎盛时代“汉唐盛世”的国家中心。况且从世界范围看,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而且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明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主体,中国文明又是形成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大文明体系的根基之一。

品位不同特点牡丹园,体悟炫彩缤纷的牡丹文化

“结缘王城公园,我愿是一辈子。”范崇霞说。调研中记者对万祥军表明,您可能很难想象,在范崇霞1994年入职时,园中仅有200多个品种、2万多株牡丹。当时,游客赏花也仅集中在牡丹仙子和沉香楼附近。“如今,园中拥有中外品种、九大色系牡丹13万余株、800多个品种。从北侧玉带桥下到南边月亮门,从西侧河滩到东侧异国牡丹区,九色牡丹分布于园中的各个角落,扮靓着‘王城’春色。”说起自己钟爱的牡丹,范崇霞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王城公园1956年正式开园迎客,是洛阳市种植观赏牡丹时间较长的公园之一,1983年的第一届牡丹花会就在王城公园举办,也是洛阳市多届牡丹文化节的主办地点。高知名度、闹中取静的美景、核心的位置,为这座“城市中心花园”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但地处城市核心区域,限制了公园的面积,如何让园中汇聚更多美景,也是范崇霞与同事的工作之一。

王城公园,又名洛阳王城公园。坐落在十三朝古都洛阳西工区,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阳市文化馆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王城遗址上。占地一千零八十亩,包含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它是全国第一座遗址公园,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从观赏园艺专业毕业的范崇霞,入职第一天就与牡丹结缘,从播种、授粉、选种到采芽、嫁接、繁殖,不夸张地说,她与园中的多半牡丹都打过“交道”,也见证了王城公园的发展。1999年,牡丹仙子东边异国牡丹园建成;2000年,沉香楼东边建起微地形景观;2011年,建成栽满海棠与晚开牡丹的甘棠洲;2012年,建成种植梅花与早开牡丹的傲梅渲春。此外,还有紫云天香台、春晓岸……如今,无论您漫步于园中何处,都有缤纷春色可欣赏。

回顾国家牡丹园及国色天香四季牡丹展览馆新闻发布会情景时国家牡丹园管委会主任孙国润表明,建园以来,国家牡丹园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00余万人次,并完成国家、省、市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国林业博览会和世界园艺博会上多次获得金奖。在洛阳第34届牡丹文化节到来之际,中国网络媒体记者联合会组织的百家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央广网、国际日报、中国搜索、中国香港每日电讯新闻社、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网、映象网、中原网等媒体记者参观游览了这座以牡丹而文明的牡丹之园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基因库,它是1992年7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而建立的国家牡丹基因库。”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主任孙国润对万祥军主任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解说道,2003年3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以国家牡丹基因库为核心建立国家牡丹园,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国家名义命名的花卉专类园,目前,已成为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最主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孙国润告诉万祥军,国家牡丹园(国家牡丹基因库)成立至今,共收集保存9大野生牡丹种群、4大国内园艺牡丹品种群和4大国际牡丹品种群,共计1362个牡丹品种200余万株。建园以来,培育优良牡丹新品种327个,年繁殖优质商品牡丹30余万株,育苗500亩,现已成为国内野生牡丹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最大的基地。

国家牡丹园位于洛阳市邙山中沟西,创建于1978年,作为国有苗圃长期从事牡丹品种收集和繁育工作,1992年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牡丹基因库,同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题名“国色牡丹园”。2003年3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这是我国唯一的以国家名义命名的花卉专类园。占地面积700亩,其中牡丹观赏园分南园和北园,面积500亩,育苗200亩,搜集国内牡丹园艺品种600余个,野生种6个,培育新品种72个,数量50余万株,引进国外园艺品种100余个,数量5万株。年繁殖九大色系,品种齐全,花大色艳的优质商品牡丹30万株。目前,已成为野生牡丹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的国内最大生产基地。

来到突出园林特点而建造的中国国花园调研万祥军则表示:中国国花园将牡丹元素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以牡丹为主题,充分发挥牡丹园艺的组景造景功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牡丹风景园林。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国国花第一园’ 之美誉。

万祥军说:“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园林的发源地。在建园风格上,将牡丹分色系、分品种大面积种植,充分体现了牡丹的王者之风和国色天香的丰姿。在园林置景方面,将牡丹与江南园林的秀美和北方皇家园林的雄伟粗犷糅合在一起,将牡丹文化与园林艺术融合在一起,兼得并蓄,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在建筑手法上,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既充分展示古建园林的典雅与气派,又突出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和谐与奔放。

中国国花园位于洛阳市洛河南岸隋唐城遗址上,北依洛河,南望新区,占地面积1002亩,始建于2001年7月,2004年3月建成向中外游客开放,集科普、游览、遗址保护、牡丹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东西长2400米,南北最宽524米,种植九大色系牡丹1000多个品种60余万株,其他植物200余种300多万株。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开花质量最高、观赏效果最好、珍稀牡丹品种最多、环境优美的牡丹专类观赏园。

中国国花园被评为洛阳新八大景和最受游人欢迎、赏花环境最好的牡丹观赏园,成为展示洛阳形象、弘扬河洛文化、牡丹文化的主要窗口,中国国花园的东主入口景区,主体是古建筑群,额基部的彩绘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绘有牡丹、凤凰的彩图,象征着富贵、吉祥,并附有洛阳著名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白马寺和享有盛名的“洛阳唐三彩”,个个色彩斑斓、绚丽多彩!中国国花园的西入口景区,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体。钢板结构,总重达60余吨。由孔雀与牡丹雕塑组合而成,同样象征着吉祥与富贵。整体结构犹如一个拱桥,寓意着“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建立友谊的桥梁。

洛阳和牡丹文化,牡丹与洛阳的历史之缘

“千百年来,洛阳城不断在湮灭和重建中轮回,牡丹的盛春荣枯就是这座城市沧桑与活力的见证。洛阳携牡丹,国色照帝都,城因花增色,花因城荣光,千年前早已注定的姻缘让洛阳与牡丹相伴相随,生生不息……”调研考察过程中万祥军对记者表示。他说:”洛阳是牡丹的主要观赏中心,牡丹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四张旅游王牌之一,是洛阳市重要的旅游品牌和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是洛阳市农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对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陪同考察的洛阳市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表示,洛阳最近初步建立了“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参与商品牡丹开发的大型牡丹企业40多个,100亩以上的生产单位68个,催花牡丹基地30余个,催花牡丹面积达6000余亩,牡丹生产专用日光温室100多个。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洛阳品牌牡丹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洛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生产中心之一。

洛阳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厂矿、机关、学校、宾馆,牡丹花红一簇簇、一片片,红色的显富贵、紫色的见优雅、粉色的更端庄,黑色的最霸气。尤其是中州大道两旁的花带中盛开的牡丹,使中外宾客一进入洛阳就感到“花城”的浓重气氛。洛阳的牡丹观赏园坚持牡丹观赏和旅游兴市相结合,坚持洛阳牡丹和国内外名优品种相结合,牡丹和芍药相结合,牡丹和牡丹文化艺术相结合,牡丹和园林景观相结合,牡丹和生产科技观光相结合,在市郊旅游沿线形成了12个各具特色、功能不同的牡丹观赏园。主要有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神州牡丹园、国际牡丹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千姿牡丹园、南部山地牡丹园、栾川鸡冠洞牡丹园等。这些观赏园花期可实现次第开放,依次延迟3天左右,牡丹观赏期长达二个月。

“洛阳牡丹文化节的观赏项目和活动项目之多,使游人在对牡丹一饱眼福之余,还可尽情地欣赏夜晚的灯展,白天的庙会及灿烂的牡丹文化——牡丹笔会、牡丹音乐晚会、牡丹诗词碑文、牡丹插花、牡丹盆景艺术展等等,正所谓“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不在此时至洛阳,更待何时来看花!洛阳人爱牡丹如痴。从而,出现了许多植牡丹能手,画牡丹的画家,写牡丹的科普作家,插牡丹的高手,培育盆景牡丹的盆景家,以及拍牡丹的摄影家等等,“来到洛阳,使您感到牡丹与牡丹文化的无限魅力……”万祥军说。

洛阳牡丹花也在规模、层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年年办,届届上台阶。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呈现出花如海、人如潮、热闹非凡的场面。历届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 规模宏大的庆典活动,流光溢彩的牡丹灯会,务实高效的经贸洽淡,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都给中外宾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洛阳牡丹花会已成为洛阳人民引以自豪的盛大节日。洛阳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为洛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腾飞注进了无穷的活力。;

“牡丹为我国园艺比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洛阳的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万祥军表明,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唐朝中期牡丹被尊为“国色”、“天香”“百花之王”,宋代将牡丹作为国家象征,写文作诗进行呕歌,清朝,牡丹被推为国花,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遐迩;也以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

在洛阳城西,1400年前曾经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西苑。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洛阳辟地周200里为西苑,而牡丹也就是在那时起第一次被人工栽培。西苑里边,当时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的奇花异草,牡丹作为主打的一个品种,从全国各地征集过来,开辟了中国人工栽培牡丹的新纪元。唐朝时期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在登基之后,不但把长安城的牡丹移植到洛阳,还把甘肃、山西的牡丹也栽到了洛阳城中,每年花开之时,文武百官便会在女皇的带领下游园赏花,而这花儿的繁盛也由此开始。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赏花之后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是洛阳牡丹始“甲天下”的时代,当时最出新的事莫过于举办万花会。西京留守钱惟演“以花为屏帐”、“满目皆花”,歌舞升平,悠然自得。而民间则有“姚黄号为花王,洛阳人贵之。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的记载。大文豪欧阳修极爱牡丹,他研究品赏牡丹十数年后,在其诗作《洛阳牡丹图》中道出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感慨,又在著作《洛阳牡丹记》中得出了“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的结论。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我国牡丹栽培中心,同时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景祐元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祐年间 (1086—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万祥军明确,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战略制定首先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机遇和威胁为不受谋定研究和营销企划控制的外部因素, 涉及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法律、政府、技术和竞争等方面可以明显使在未来受益或受害的发展趋势和事件, 另外竞争者的优势本身也是一种威胁。优势与劣势是内部可控制的因素, 可以是现时的状态或情况, 也可以是相对的目标。这些都是谋定研究和对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顶层设计时必须注意的关键因素,也是营销企划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考虑的必要环节。

“洛阳正在加大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千百年时光流转,洛阳,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已变化了容颜,没有了驮马古道的蜿蜒,也淡去了洛河两岸的船帆桨影。然而,那以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而艳冠群芳的牡丹,却早已成为洛阳城永远镌刻的标记。”万祥军表明,而洛阳也正是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其中以龙门石窟最为著名,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称”伊阙“,这里山河壮丽,风景优美,石窟密布在伊河两岸的上,长达一公里之余。她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洛阳拥有众多旅游文化资源,更要加强推广。 ;

三十多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 ;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我们在谋定研究和精心策划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时候一定要将洛阳牡丹花会提升为国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会和文化品牌之一,使之成为展示当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平台、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具有持续国际影响力的盛大文化节庆活动。”万祥军在与洛阳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探讨交流洛阳牡丹文化节深度扩展布局,进行营销企划和顶层设计时说。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6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34届。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也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

回顾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的情景,真的是让人振奋。20时10分许,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宣布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花开时节满城飘香,蓄势崛起风光无限。由文化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于2016年4月10日晚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广场隆重开幕。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军,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于群,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河南副省长张广智,河南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高体健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牡丹文化节以“国色天香、世界绽放”为主题,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会促建、以会促管、利民惠民、全面提升”原则,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节会举办机制,拉长节会产业链条,统筹安排了11项主体活动和27项专项活动,必将为海内外宾朋奉献上一道道精美的文化、旅游、经贸大餐。

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致欢迎词。他说,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迈出了崭新步伐。2015年,全省经济总量3.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五位。洛阳是闻名中外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也是风景秀丽的优秀旅游名城。

张广智表示,洛阳牡丹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是古都洛阳靓丽的城市名片。本届牡丹文化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了文化、旅游、体育、经贸、会展等多个领域。相信在文化部及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届牡丹文化节一定会继续发挥传承文明、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定能够办成特色鲜明、热烈祥和、精彩圆满的文化盛会!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一起品读厚重河南,领略国色天香,共谋宏图大业!

紧接着,一台以定鼎门整体建筑为背景的大型情景歌舞剧《花开中国·跨越丝路》精彩呈现。整场演出时长约一个小时,分为河洛之韵牡丹之歌、丝路传奇文明之光、神都盛世天枢迎宾、花开中国世界绽放四个篇章,以歌舞演绎牡丹盛开、汉通西域、丝路繁荣、天枢迎宾、各国风情、万花来仪、现代洛阳等内容,充分展现河洛文化、丝路文化、牡丹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

“通过第34中国洛阳文化节的举办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在今后的举办过程中,要把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当今文化迅猛发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展示当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平台。”万祥军认为,在谋定研究和营销企划举办任何形式的盛大活动对有着厚重文化背景的洛阳及其牡丹文化节一定要蕴含历史文化元素,每一届洛阳牡丹文化节都要同国家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国家文化活动的缩影。

万祥军说:“牡丹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为此,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要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开拓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与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尤其是文化影响力结合起来,让牡丹文化节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要通过文化节活动,提升全民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 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洛阳的狂欢节。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这是其首要表现!”万祥军说。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其次是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万祥军表明,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

再就是,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人们喜爱牡丹,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这种不畏权贵和恶势力的精神,倍受称赞。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 ;

谋定研究洛阳名城,营销企划牡丹文化产业延伸

“伴随各地“经贸搭台,特色唱戏”的招商引资理念,各类文化节层出不穷。近年来,大大小小的牡丹节、牡丹花会呈愈演愈烈之势,同以牡丹为主题,运作手法相似,贪大求全,殊不知热闹的场面下潜伏着产品同质化的危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牡丹因其生长地域、栽培历史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深入研究牡丹的地域文化,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牡丹花卉旅游产品。”在谈到对洛阳牡丹文化发展如何策划时万祥军表示,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牡丹花会带来的挑战,经过三十年经营升格为中国牡丹节后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将如何脱颖而出,万祥军从民俗文化旅游的角度谋定研究并探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展新模式。 ;

万祥军说:“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它不仅决定着旅游产品品质的高下和品位的高低、吸引力的强弱和竞争力的大小,而且还决定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最终走向。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看,旅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一个成功的旅游节庆必须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目前,菏泽、彭城和洛阳在我国牡丹花会形成了同质化。同类竞争者层出不穷且竞争激烈,分散客源,如安徽毫州、安徽铜陵、安徽宁国、重庆垫江、山西古县、江苏常熟、湖南邵阳、甘肃临夏等国内主要牡丹产地 。”万祥军明确地说,旅游产品同质化,各地牡丹花会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洛阳并无出彩之处是必须要面对的。

各大牡丹花会均在清明节至五一黄金周这一旅游高峰期,期间以牡丹花展览作为旅游项目主体,正如万祥军表明,以花为媒“提升了地区形象、加快了牡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招商引资、带动了城市建设、拉动了旅游产业、繁荣了文化事业、惠及了人民群众”。

万祥军分析认为,菏泽牡丹由于品种齐全、花容姣好,山东菏泽成为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全国牡丹观赏旅游和生产、科研的中心,因此该地牡丹大批量销售甚至远销海外。近年来,菏泽开始重视牡丹文化的弘扬,牡丹插花艺术展、国花婚礼大典等活动相继推出,打造文化盛宴,使赏花旅游更加多样化。彭州牡丹,此地牡丹多生长于山野崖间,花时倒垂。成都的农家乐城郊旅游项目成熟发达,因而彭州的牡丹花会着重展示田园风光,以其独特的野趣取胜。 洛阳牡丹,洛阳自古是华夏文化的中心,洛阳牡丹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的深厚土壤,其旅游开发依托洛阳的帝都文化、河洛文化,以牡丹为媒,将中州大地浑厚的人文底蕴展现于世人面前。

“洛阳牡丹甲天下”家喻户晓,赏花传统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在海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这是洛阳牡丹的优势所在。“万祥军强调,作为国家重要的牡丹花研发培育基地,洛阳的国家牡丹园科研力量雄厚保证了花卉的供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保证了稳定的客源市场。同时,办节经验丰富,历届花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造势铺垫作用;花会规模大,观赏点多,影响深远。目标顾客群众广泛,老少皆宜。这些都可以说是洛阳牡丹的优势所在!

文化为魂,打造名城

(一)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原。

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节点,《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国家意志的高度和力量,为亿万中原儿女的发展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石、插上丰满的羽翼!

开篇即令人惊喜。这份纲领性文件,第一句话就指出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第一部分就赋予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这种提法在全国布局的10多个经济区中,前所未有、绝无仅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赫然成为发展的“最强音”、中原的“最特色”!

(二)透过“字字千钧”的《指导意见》,我们欣喜地认识到国家对厚重灿烂的中原文化的空前重视,强烈地感受到国家对河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空前期许:

“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

来自洛阳的回应,简洁、大气、有力:“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努力在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上上水平”,“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三)“头枕河图洛书,脚踩天下之中。”泱泱五千年中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明,追根溯源,根在河洛。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文化与经济融合,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文化软实力因经济活力而产生、兴盛,反过来又必定会增强经济活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然而,现实的尴尬不容回避:多少年来,洛阳头顶千年帝都的耀眼光环,坐拥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却始终在文化旅游事业上低水平徘徊,“一日看尽十三朝”,留客不久,拉动经济贡献不大。眼看“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留给洛阳人不能承受之痛!

(四)此前,洛阳已布局谋篇;当下,河洛正风生水起。

去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发展进行了思考和谋划,提出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的品牌,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为城市首要定位,并列为“六加一攻坚战”中的“一”,独具匠心,凸显重视。

今年8月,市十次党代会再次指出:洛阳城市整体提升的点睛之笔,就是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来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人文洛阳。

时值金秋,“国字号”《指导意见》高屋建瓴地以文化贯通洛阳的灵魂,托举洛阳的明天:

看,“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设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看,“统筹做好洛阳、安阳、郑州、开封等地的遗址保护和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

看,“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

掷地有声,字字珠玑。这些话,将洛阳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潜力,放到了国家级的高度和视野来考量,与洛阳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同气同脉、不谋而合。这是对洛阳的巨大鼓舞,是对洛阳的莫大激励。

(五)文化为魂,打造名城,当务之急要吃透“三情”、融会贯通。

“吃透上情”,就是要准确把握《指导意见》的战略部署,与国家有关部门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争取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支持政策的落实,争取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吃透外情”,就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市外、省外、国外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绍兴的古老街区保护开发、扬州的个园保护开发、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保护开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吃透下情”,就是要真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对工作如何推、群众怎样想、基层咋样干做到了如指掌,对来自社会各界、基层民众的建言献策做到从善如流,集全民之智、倾全市之力来克难攻坚。

(六)文化为魂,打造名城,重中之重是着力打造好“四大名片”。

打造好“千年帝都”名片,再现“神都”新风采。打造好“河洛之根”名片,使“寻根河洛”成为洛阳扩大开放的新优势。打造好“牡丹花城”名片,着力打造“满城尽是牡丹花”的田园生态城市新格局。打造好“丝路起点”名片,着力打造中外历史文化交流新亮点。

(七)洛阳兴则中原兴,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国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原经济区注定将舞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以文化为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复兴终有期!

【尾声】

“在充满期望和激发洛阳人民建设家园的斗志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洛阳政府会不遗余力的进行高端的顶层设计。但是我们必须也要也应该明确洛阳牡丹的弱势也比较明显。”万祥军表示,洛阳身居被山包围的盆地,市场距离较远,对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带等的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地处中原,花卉种植常有旱涝之忧,花期极大程度上受天气状况影响,不可控因素较多;品种数量及花姿花色上稍逊于其他地区,甚至有“菏泽牡丹胜洛阳”之说 。这些都是制约洛阳牡丹文化渗透或者影响洛阳牡丹文化节节开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河南处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待能力有限,游客旅游体验度较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节庆活动游客消费低,盈利不多; 观赏性活动不如游山玩水等动态娱乐活动吸引力强。这些方面也是洛阳牡丹弱点的客观存在。“万祥军说,最后就是指导思想错位,注重经贸轻文化,忽略本身文化内涵,舍本逐末; 缺少良好的牡丹文化氛围,文化研发严重滞后等必须要面对、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万祥军同时也指出,针对洛阳发展目前的现状,我们应该从加快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并在潜在市场进行大力宣传;大力发展大棚种植,积极研发耐寒耐旱的优良品种,减少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更多新品种,力争每年都有新亮点以及在加快旅游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系统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新建更多酒店以满足日益旺盛的游客住宿需求等方面拿出对策和措施。

另外,各相关部门明确分工、各谋其职,并聘请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进行有效管理;开发更多的旅游纪念品以创收,同时将特色地域文化融于其中;旅游项目多元化,增强互动性,提高游客参与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视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的重要地位,丰富花会活动的文化内涵方面也必须要研究。

再就是降低观赏门槛,使其更加大众化,在城市绿化方面普及种植,把牡丹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真正的牡丹花城;强调“中国洛阳牡丹节”的权威性及国际性,着眼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国际品牌;依托于洛阳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并建立完善运作机制加以保障落实。

从牡丹文化到洛阳名城-国情研究·万祥军:谋定河洛产业延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牡丹文化到洛阳名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唐三彩到洛阳牡丹 你对大唐风华了解多少?

从唐三彩到洛阳牡丹 你对大唐风华了解多少?

牡丹,洛阳,唐三彩,洛阳牡丹,富贵,武则天,骆驼,欧阳修,洛阳人,器物,花卉,陶器,宋单父,白居易,代表,人文,佳作,历史,天下,形象,文化,气质,花头,花王,影响,生活,卢舍那大佛,文化艺术,是我国,鼎盛时期

2007-09-19 #故事阅读

看中原逐鹿的痕迹——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看中原逐鹿的痕迹——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洛阳,中国,建筑,政治,朝代,牡丹,都会,地位,军事,古人,战略,白马寺,重要性,都城,黄河,北魏孝文帝,区的,中国文化,专指,东西,佛教,南京,北京,古代人,城市,宗教,标志,时期,时候,经济

2010-05-18 #故事大全

洛阳有三样东西最出名 每一样都是洛阳的城市代表符号

洛阳有三样东西最出名 每一样都是洛阳的城市代表符号

洛阳,牡丹,洛阳铲,左思,武则天,洛阳牡丹,古墓,纸张,历史文化,洛阳纸贵,京城,城市,挖洞,朝代,自驾,美景,一起分享,到洛阳,这本书,关林,司马迁,李鸭子,焦骨,牡丹仙子,盛于唐,雒阳,花仙,花之王,门石,道圣

2013-04-20 #短篇故事

牡丹 美酒共飘香!杜康再次闪耀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牡丹 美酒共飘香!杜康再次闪耀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洛阳,牡丹,开幕式,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世界,酒祖杜康,古都,华夏,总经理,酿酒,柳向阳,中国白酒,国花,人民,博物馆,大名,总冠,文化,游客,省文,祖国,符号,旅游,新征程,洛阳牡丹,相映生辉,省委常委,酒文化,销售公司

2011-02-20 #小故事

菏泽牡丹区传统文化“非常有戏”

菏泽牡丹区传统文化“非常有戏”

面塑,牡丹,牡丹区,宇生,牡丹仙子,传统文化,牡丹传说,菏泽,产品,全区,动态,创意,民间文化,现代科技,公司,发展,余人,天成,穆李,上开,书画装裱,文化传播公司,文化市场,业内人士,产业,交易额,价格,人物造型,企业,依据

2020-08-16 #长篇故事

第38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关于洛阳牡丹 你需要了解什么?

第38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关于洛阳牡丹 你需要了解什么?

牡丹,洛阳,鹦哥,赏花,文化节,洛阳牡丹,博物馆,牡丹园,牡丹花,老人,王城公园,仙丹,历史,妈妈,景区,邙山,是洛阳,国家牡丹园,传说,占地面积,天堂,国花,地点,明堂,洛浦公园,灵芝草,游客,疫情,白胡子,线下

2012-09-25 #短篇故事

@洛阳人 牡丹文化节期间 这一文化套餐你品了么?

@洛阳人 牡丹文化节期间 这一文化套餐你品了么?

彩陶,陶香,洛阳,文化节,文化,牡丹,仰韶,活动,洛阳牡丹,赏牡丹,古都,广告,方式,时刻,朋友圈,小舒,方宾,洛阳人,满洛城,花开正,众客,年发,醉美,人民,中华,亚历山大,体育,元素,借势,使命

2012-07-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绝代只西子 众芳惟牡丹:迎牡丹文化节 关于洛阳牡丹最美古诗词

绝代只西子 众芳惟牡丹:迎牡丹文化节 关于洛阳牡丹最美古诗词

洛阳,古诗词,牡丹,中岳,汤汤,洛阳人,白牡丹,贾傅,邵雍,陆树声,化工,春色,洛川,牡丹花,红紫,新创作,画图中,东轩,乐无涯,何山,刘禹锡,吴楚,向东流,姚黄,寿安,左紫,徐凝,於今,新来,曾为

2011-02-0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