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痴怪”书法家米芾:“米疯子”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2009-07-14

不多时,汴京城下金兵聚集在一起,仅仅一个月之后,12月,金兵就攻破了汴京大门

提示:本文共有 33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公元1126年十一月,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金朝都城出发,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南边的汴京城。不多时,汴京城下金兵聚集在一起,仅仅一个月之后,12月,金兵就攻破了汴京大门。虽然当时北宋的皇帝宋徽宗敏锐的觉察到国家将要有覆亡的危险,但是他的第一个反映不是想着怎么样去击退敌兵,而是马上宣布自己退位,让儿子即位,本以为这样就可以躲过一劫,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亡国皇帝的骂名。但是他的设想并没有成为现实。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被金朝皇帝掳走,被迫开始了他颇为屈辱的北上囚徒生活。而他终于把江山断送在自己手中,为他的软弱和无能付出了代价。这也正式宣告北宋的覆亡。

同年,南京应天府迎来了宋帝国新的皇帝——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和他的父亲徽宗一样,喜欢书画、擅长书法,但是“末始一日舍笔墨”的他却没有重蹈父辈的前辙,兢兢业业,也算是为南宋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说南宋偏安,不求上进,遭到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的诟病,但是平心而论,可以熬过金朝灭亡,在元朝蒙古强大的军事力量下斡旋、谋划而存续几十年,恐怕不是一个懦弱、腐败就能概括得了的。

平心而论,南北宋这两位皇帝的艺术造诣实在是不低,而他们对于艺术的推崇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宋朝皇帝宋徽宗,他本身就擅长书画,创立新体书法,其艺术素养是非常高的。

但是封建时代,帝国统治者的残酷之处就在于,这样的艺术才能并不能为他治国理政加分,而且往往后世会将他们亡国的结局和他们所喜欢的艺术相联系,认为亡国是皇帝不务正业所导致的。

但是这样不务正业的皇帝,却孕育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发展的灿烂时代,整个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而正因为有宋徽宗这样的皇帝,宋朝艺术以及以后艺术审美的发展已经整体抬升了太多太多。难怪陈寅恪先生这样评价宋朝时期的文化: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徽宗时代,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发展尤为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书法大家,而米芾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米芾恐怕是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从才学上来说,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高深,至少从才学修养上来讲、从文章辞赋的艺术水平来说,米芾是略逊于苏轼、黄庭坚等人的。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却比苏黄二人在书法史上留下的印象更让人深刻,甚至当时苏轼、黄庭坚等人对他也颇为欣赏。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年三十多岁的米芾前来拜访苏轼,苏轼对他颇为赞赏,非常喜欢他,对他的书法提出了很多建议,而当时的宰相、著名的革新家王安石也对他很赞赏,他经常把玩的一把扇子上,就有米芾撰写的诗句。

它不仅赢得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承认,而且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

宋徽宗这样一个“艺术皇帝”自然不会含糊,对待米芾是颇为宽容的。甚至有一次米芾想要巧取豪夺徽宗皇帝的一个砚台,徽宗也默许了。

而南宋皇帝赵构也在《翰墨志》中对于米芾大加赞赏: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

但是这样一位性格怪异、行为嚣张跋扈的人,怎么会得到当时众多达官贵人的喜欢呢?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米芾大字书法作品——《自叙帖》是米芾一生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字行书作品。就在这幅书法作品中,米芾吐露了自己的学书心得,因此,从艺术水平上来说,米芾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的宠信,和他的艺术水平不无关系:

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

这段堪称是自传性质的文字吐露了不少米芾在学习书法方面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出米芾对于历代诸位书法家研习的深入、细致。而他书法基本上取法古人,在当时看重拟古、追求古韵的书法家、艺术家看来,确实是非常好的。

从经历上来说,米芾十岁之前就以欧、颜、柳等人的书法为正宗本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褚遂良、魏晋书法以及后来碑刻石篆的学习让他的书法更加成熟而风格多样。

以其他人表述书法学习的经历不同,一般人都说自己从那些书法家的学习中获得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从中得到了那些艺术经验的提升,但是米芾偏不这样,它是一种批判性质的言论来说自己的书法经历的,比如对于欧体,他认为“印板排算”,丝毫没有改变他言论中他“毒舌”的本质。

这在某些侧面体现了米芾性格中孤傲的一面,那种睥睨一切,不可一世的作风,让人既喜欢又讨厌。

米芾性格中的底色,和他自己的身份出身有很大关系。宋代黄庭坚曾经在《山谷题跋 书赠俞清老》中一阵见血的指出:

米黻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起居语默。略以意行,人往往谓之狂生。然观其诗句,合处殊不狂。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

这段话大概是说米芾当时怪诞的行为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早就被扣上了怪人的帽子,然而他自己对此毫不在意,甚至“不偶于俗”,甚至以这样的怪诞来“以惊俗”。

以常理度之,米芾这样的性格大概是他自己故意造作,“表演”给大众“观看”的。但是这样“表演”性格的背后,是什么在促使他这样做呢?

黄庭坚所谈到的“俗”,就是解答这个问题最关键的线索。

我们说“约定成俗”,这个词语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俗”乃是众多人共同认定的一个行为规范和固定看法,这样的看法也许不合时代以及不合乎理性逻辑,但是他它一定是众人肯定的,这一点是我们要看到的。

而对于米芾来说,这样世俗的眼光和看法,放置在他身上,就是它并不光彩的出身。米芾母阎氏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而米芾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也和这这一层关系有密切关联,因此他这一被世俗视为“冗浊”的出身,一直压得他抬不起头。

当时有不少的文人用诗句和奏章对他进行讽刺挖苦,称他是“塔讽”“庵糟”,“塔讽”为拙劣,“庵糟”即肮脏。这对米芾来说是很险恶的用词了。

当时负责监察的御史甚至毫不留情面,对于这件事情直接了当的说出:

倾邪险怪,诡阼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怪诞之事,天下传以为笑,人皆曰之以颠。仪曹,春官之属,士人观望则效之地。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尤以训示四方。

因为这一层缘故,米芾被贬到淮阳军。而出身的卑微是他一生难以抹除的伤痛,在世人无尽的嘲笑中,他也只能装疯作傻,以痴狂来敷衍和安慰自己备受世人摧残的心灵了。

而这样的痴怪性格却赢得了宋代文人的一致喜欢,再加上米芾因为出身的问题,竭力想得到外界的承认,所以他不得不这样,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他,被他性格中的痴狂所吸引,而不是他的出身到底怎么样。

所以,米芾凭借着这样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傻”劲,在皇帝和达官贵人面前十分“得宠”,很多人对他赞赏有加。而当我们深入的看到米芾人生经历以及他在当时大环境下,外部对他评价所产生的影响时,就更能体会到米芾性格中丰富和复杂的一面,他的真率、伪饰,孤傲、卑微,就这样复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193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大家卞之琳用34个字传神的描绘出了人生极为有趣的一个现象: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句诗歌中蕴含的相对性哲学命题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样,对于米芾而言,世人以“俗人”眼光来讽刺他的出身,进而贬低他,而他却报以“痴傻”对待,这似乎也是一种反讽和回应,在相对性的哲学命题中,米芾又何尝不是在嘲笑世人呢?

公元1746年,就在这一年,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屋命名为“三希堂”,并且珍藏了他所认为的三件宝贝,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但是,乾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所认为的《中秋帖》并不是王献之所写,而是宋代造假高手米芾的摹本,而曾经那个在历史上装疯卖傻,靠着痴狂搪塞世人的米芾,就这样被乾隆堂而皇之地供奉了起来。历史这位“老顽童”,在无形当中,为米芾所遭受的中伤报了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痴怪”书法家米芾:“米疯子”是如何炼成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宋徽宗时期的书法家米芾 让我们来看看“戏精”米芾的撒泼人生

宋徽宗时期的书法家米芾 让我们来看看“戏精”米芾的撒泼人生

米芾,书法,戏精,宋徽宗,蔡襄,时候,砚台,写字,书法家,人生,皇帝,字帖,时期,陛下,宋四家,王衍,王羲,苏东坡,黄庭坚,东西,事情,坏话,成就,日记,石头,笔墨纸砚,艺术,纸张,苏轼,赏给

2017-12-03 #小故事

“米疯子”米芾轶事

“米疯子”米芾轶事

米芾,赵佶,书法,书画,砚台,陛下,人称,后人,博士,字元,奇石,湖北,百姓,石头,造诣,一笑,其诗,后龙颜,居润,宋徽宗,宋四家,宋徽宗赵佶,海岳,曾任校,曾在安,曾召,石痴,蔡襄,苏东坡,赵佶见

2016-10-09 #故事会

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米芾,秀才,故事,徽宗,皇帝,银子,蔡京,字帖,纹银,写字,三天后,宝砚,大拜,得买,拜石,索砚,书法,传说,伏首,古今,先用,奇石,大石,字书,学费,学业,家人,小时,家境,手足

2020-06-19 #长篇故事

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米芾,秀才,故事,徽宗,皇帝,银子,蔡京,字帖,纹银,写字,三天后,宝砚,大拜,得买,拜石,索砚,书法,传说,伏首,古今,先用,奇石,大石,字书,学费,学业,家人,小时,家境,手足

2012-07-23 #故事阅读

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米芾,秀才,故事,徽宗,皇帝,银子,蔡京,字帖,纹银,写字,三天后,宝砚,大拜,得买,拜石,索砚,书法,传说,伏首,古今,先用,奇石,大石,字书,学费,学业,家人,小时,家境,手足

2012-08-20 #小故事

励志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励志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米芾,杨次公,故事,奇石,画家,拜石,第一星座网,励志书,一生,中国,传奇色彩,人物,法家,大书,地步,大石,惊悚,文化,星座,灵异,苏轼,鬼故事,中国古代,于奇石,云逗,勒托,塔罗,米菲,后羿射日,崖上

2020-09-01 #故事阅读

米芾:一个重度洁癖的宋代书法家 画家

米芾:一个重度洁癖的宋代书法家 画家

米芾,砚台,徽宗,女儿,女婿,洁癖,祭服,微臣,小伙,石头,碰过,陛下,靴子,有一天,宋徽,可米,得米,拜石,都洁,不一样,书法家,书法,举动,东西,世俗,乌纱帽,作品,优点,借口,听闻

2013-07-17 #故事会

著名书法家米芾行书《天马赋》精品书法作品欣赏

著名书法家米芾行书《天马赋》精品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米芾,意趣,天马,毛笔,行书,世充,乔岳,伏枥,学书,妙才,建德,方唐,比德,欧楷,白泽,若夫,诗中,飞黄,騕褭,天子,高排,龙媒,主观,个性,个人,京东,分色,兼毫,功能

2018-01-1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