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隔离 航天员的经历更复杂

时间:2009-07-17

假如你去外地出个差,一去一回就要隔离两个14天

提示:本文共有 23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隔离”成为一个热词。假如你去外地出个差,一去一回就要隔离两个14天。不过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认真隔离也是在为防疫作贡献。

然而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航天员“出一趟差”也要经历不同阶段的严格隔离。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隔离是为了训练更真实

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就要接受并通过隔离训练。隔离训练,是指将航天员置于一个狭小、密闭、寂静的空间中,并使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工作流程与作息时间表进行心理、生理测试,以此了解航天员在这种类似太空的极致孤独环境下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考验其对这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正常工作的能力。

2013年7月11日,圆满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结束医学隔离,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与媒体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隔离训练会持续3~7天。虽然看起来时间不长,但是在这种极致安静、孤独的环境下,人所受到的考验要比普通隔离大得多,普通人很难坚持1小时以上。

其实,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心理考验,如果“隔离训练”无法通过,那么这些参训人员几乎没有机会作为正式航天员执行任务。

为什么现在各航天机构对隔离训练如此重视呢?

在人类航天发展的初期,由于没有进行类似的隔离训练,同时对航天员心理能力考察也不够充分,苏联曾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随着礼炮号系列空间站的不断发展,到第二代“礼炮6号”和“礼炮7号”时,飞行任务时长就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而在这些漫长的飞行中,航天员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心理问题,比如幽闭恐惧、焦虑、易怒、思乡等。

苏联研制的礼炮7号空间站

比较严重的一次是1985年“礼炮7号”任务期间,指挥官弗拉基米尔·瓦休京抵达空间站后不久就病倒了,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由于航天员患病不得不提前终止航天任务的事件。而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瓦休京除了前列腺发炎外,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这一结果,也为世界航天敲醒了警钟。

飞行前严格的医学隔离

除了心理训练之外,航天员的身体也不能疏忽。

根据目前的研究,在太空微重力环境、空间辐射、日夜节律变化、繁重的任务、孤独紧张高压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下,虽然人体免疫系统的成员数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其主要成员——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会明显下降,一些抗病毒、抗细菌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的活性也会明显降低,这使得航天员整个免疫系统松松垮垮,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更糟糕的是,在航天器或空间站等密闭的环境中,由于无法采取通风等方式进行有效清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密集生长,再加上微重力和太空辐射等影响,容易使病原体发生变异,一旦航天员带入过多有害病原体,将给个人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航天员在去国际空间站之前,需要进行医学隔离。

比如在早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航天员患上流感或细菌感染的病例并不罕见。在苏联曾经系统观察过的29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有15名在飞行或返回的1周内发生了细菌和病毒感染。

因此,要保证航天员进入太空前身体健康并尽可能少地携带病原体,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医学隔离。

以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为例,在发射前1周,除了航天医生筛查合格的航天员同事之外,任何人(包括配偶和其他家属)都不能与他们接触,以此来尽可能地减少接触致病微生物或者生病的可能。此外,在航天员进舱前,还要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为在太空时的健康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返回隔离避免未知病原体

说到返回地面后的隔离,最知名的一次恐怕就是“阿波罗十一号”返回地球后那次了,因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航天员的时候,也只能和他们隔窗相望。

“阿波罗十一号”返回地球,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航天员只能隔窗相望。

当时,隔离的原因是专家们还无法排除月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而航天员在月球进行了出舱行走,存在携带月球细菌、病毒的可能。加上这些病原体处于未知状态,无法通过现有的医学治疗方法排除嫌疑,只能通过隔离的方式来应对这一威胁。否则航天员一旦带回病原体并在地球扩散,将很有可能对人类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隔离3周后的结果显示,从月球回来的这几批航天员,并没有带回什么微生物。但航天员回来之后隔离的习惯却并没有终止。

现在的隔离,更多是根据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间的长短,进行一段时间的医学隔离,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航天员自身健康,帮助其身体机能恢复到任务之前的状态。

因为一方面,太空特殊的环境会明显削弱航天员的免疫能力,他们返回后一旦直接暴露在地球的细菌、病毒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长期的太空任务会使航天员的身体更倾向于适应微重力环境,包括体液平衡、运动平衡及协调功能等,他们一旦返回地球,需要进行专门的护理才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俄罗斯对任务航天员进行隔离

以执行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为例,他们完成了为期33天的任务返回后就进行了为期3周的医学隔离。第一周参照执行Ⅲ级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第二周至第三周参照执行Ⅱ级传染病预防隔离制度。其间,医护人员还对他们进行了卫生检疫、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等工作,包括对航天员实施隔离,对与航天员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检疫,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场所内的环境、设施设备等实施消毒和卫生监督等。

除此之外,还要对航天员同步进行饮食管理、心理疏导、健康评估、医学恢复与体质恢复训练等,包括专业按摩、理疗保健等一系列措施,直至航天员身心状态全面恢复。

航天员们需要用这样3轮、长达1个多月的复杂隔离才能保障一次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而我们在疫情面前,并不需要经历这么困难又复杂的隔离,只要规范地做好“居家隔离”,就可以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文/ 焦毅

编辑/ 杨蕾 唐明军

审核/杨建 杨蕾

监制/ 索阿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隔离 航天员的经历更复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航天员景海鹏个人经历

航天员景海鹏个人经历

景海鹏,兄妹,个人资料,哥哥,神舟,航天员,返回舱,首富,杨惠妍,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年中国,圆满成功,文章,航天,分配,专业技术,空军飞行员,神舟九号飞船,航校,载人航天,从神舟,任贤齐,南空,刘旺,刘洋,名宇,吴大伟,梦鸽,潘阳

2008-04-28 #经典故事

为何杨利伟上天时要带枪?因苏联航天员悲惨经历 各国都以此为戒

为何杨利伟上天时要带枪?因苏联航天员悲惨经历 各国都以此为戒

杨利伟,航天员,我国,国家,宇航员,情况,野兽,个人,军人,时候,苏联,航天,飞天,飞船,进入太空,中国,代表,大气层,宇航,能力,经验,过程,难题,有人说,第一人,这件事情,飞向太空,中因,大森,在真

2010-07-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这个犹太女孩见证过的上海租界 比电影《八佰》更复杂

这个犹太女孩见证过的上海租界 比电影《八佰》更复杂

上海,丽莲,犹太人,时候,历史,租界,阿妈,中国人,这本书,外国人,讲者,日本,中国,战争,记忆,不一样,生活,小孩,无国籍,经历,角度,公民,学校,法国,维基百科,美国,菜场,法租界,生活在,乌克兰

2015-11-20 #短篇故事

强!航天员刘洋的别样年华|航天员故事④

强!航天员刘洋的别样年华|航天员故事④

刘洋,飞机,女飞行员,点点,蓝天,阳光,事故,云层,天气,天空,情况,学员们,人民,一线,习惯,冰块,发动机,变薄,天时,天气情况,学员,守规矩,所有人,战鹰,时候,机组人员,经历,脚上,螺旋桨,雨水

2019-07-09 #短篇故事

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当个女航天员不容易

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当个女航天员不容易

刘洋,转椅,训练,女航天员,任务,标准,航天员,时候,水槽,记者,飞船,考核,中国,出仓,北京,感觉,航天事业,经历,飞行员,实验,海峡之声,就一定,亚莉,方志敏,杨利伟,神舟九号,特约记者,下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利的

2020-01-21 #小故事

“神九”航天员刘旺来昌分享航天故事

“神九”航天员刘旺来昌分享航天故事

刘旺,航天,南昌航空大学,故事,报告会,知识,航天员,生活,学子们,来安,李海燕,王琦,主题,会上,人类,作息,作息时间,内心,午休,太空飞行,吃水,报告,成就,时间,水球,汗水,熟食,环境,状态,经历

2015-11-30 #长篇故事

中国航天员景海鹏返校讲述心路历程

中国航天员景海鹏返校讲述心路历程

景海鹏,母校,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报告会,师生,梦想,周年之际,实现梦想,成长经历,点亮梦想,超越梦想,在西安,分享了

2015-05-08 #小故事

《中华人物故事汇》 20190828 中华先锋人物系列 中国航天员

《中华人物故事汇》 20190828 中华先锋人物系列 中国航天员

中华,小时,先锋,人物系列,故事汇,空军部队,节目,中国航天,空军,佼佼者,经历,骄子,主要内容,飞行时间,脱颖而出

2020-04-13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