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儋州故事·历史」儋州王五墟:西路咽喉 商业重镇

时间:2009-08-04

连接山海、沟通汉黎的优越地理位置,为王五墟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提示:本文共有 49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编者按:

王五墟在历史上地处海南西部要塞,被称为“西路咽喉”。连接山海、沟通汉黎的优越地理位置,为王五墟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明朝嘉靖年间立墟,王五墟人重视商业,积极奋进,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成绩,使王五墟成为海南西部一座历久不衰的商业重镇。

“儋州有市曰王五”

王五墟位于儋州西北部,距离那大约四十五公里。王五的得名,流传两种说法。清末王五拔贡陈有壮在《王五市缘起及进化记》一文中说到,王五后面十里左右的地方曾有东西两个军营,官军往来路过王五,经常在一个叫王五的小贩开的店里停留住宿,久而久之,“王五”也就由人名变成了地名。今天王五坊间有关王五名称缘由的传说则是另一个版本:最先来到王五这个地方居住的是黄氏、王氏和伍氏三户人家,人们遂以“黄伍”作为王五的地名,“黄伍”在后来演变成了“王五”。

王五早在明代已成为墟市。《万历儋州志·墟市》记载:“黄五市,在州南二十里,嘉靖间立”。“黄五市”即王五墟,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时间为1522年至1566年,以此来算,王五立墟的时间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除了写为“黄五”,王五在历史上还曾写成“王武”“黄武”,这些不同的写法是因在同一个方音上所选文字不同造成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所撰的《敇封护国庇民英烈天后娘娘庙碑记》有“琼之儋州有市曰王五”一言,此应是王五墟以“王五”的名称在文献上第一次出现。

王五墟建立后,闽粤商人接踵而至,铺户不断增加,贸易日趋繁荣。清初,王五墟慢慢形成市头坊、市尾坊、市中上下行、东头坊、白石岭坊、余庆坊、打铁坊、麻子头坊、福安坊、麦坊、大园坊、甘蔗园坊、登第坊等十三个坊,整个墟的聚落格局基本成型。

王五墟逐渐壮大的同时,其文化也获得长足的发展。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1774)陈鹏考中武举首开风气,随后王五墟人文兴起,涌现众多才俊。宣统元年己酉科(1909),三十一岁的陈有壮考中拔贡,将王五墟的科举推向又一个高峰。

王五骑楼老街

进入民国后,王五墟继续稳步向前发展。民国十八年(1929),王五墟迎来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市政改良运动,其最重要的成果是修建了一条骑楼街。

骑楼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气候特点相结合的产物,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而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给过往行人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十九世纪,闯南洋的海南华侨将南洋风格的骑楼引进海南,后来骑楼逐渐在海南多地出现。儋州地区的骑楼,修筑的时间相对较晚,今天分布在王五、中和、新英、新州、南丰等地的旧骑楼,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王五骑楼街,是在原有的街上修建的。原来的街非常窄小,据说只能容牛车通过,街旁的建筑物缺少统一规划,整条街弯曲无序,房子高矮不一,十分不美观。王五骑楼街在动工之前,由周定江、蔡文云等人组成的王五改良市政委员会请来了专人进行规划设计,尔后动员街上有经济条件的商户先盖上骑楼,其他的商户也要争取尽早修成骑楼。改良市政委员会的号召得到了商户们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拆掉旧房盖起“下店上宅”的商住骑楼,并都按要求让出了商铺前的一些地方以加宽街道。街道两旁的骑楼修好后,开始在街面上铺大黑石板,修成了一条坚硬平整的黑石板路。竣工后的王五骑楼街,宽大齐整美观,非常气派,是当时儋州地区数一数二的商业街。

骑楼街的建成,促进了王五墟商业更加繁荣,赶集日王五墟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民国时期全国很多地方将主要街道命名为有纪念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寓意的“中山街”,中山街一时成为了城市繁华街道的代名词,王五骑楼街名叫中山街,可谓名实相符。骑楼街吸引的人流让商户获益甚丰,很多人说这或许是上天对王五墟人在骑楼街的修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齐心协力、不计个人得失的团结举动的回馈。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农村人搬上王五墟,王五墟修建了新的大街,居民区面积扩大了很多。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百业城、百业城大街和新的农贸市场建起,王五墟的商业中心地带发生转移,风光了半个世纪的骑楼街才慢慢失去往日的辉煌。

“东嘉积,西王五”

王五墟的发达商业,人们常用“东嘉积,西王五”一语做评价,此言的意思是说琼海的嘉积镇和儋州的王五墟分别是海南东西部最为繁华的商业之地。所谓“嘉积”即琼海的嘉积镇,民间传说嘉积的地名是因一个叫嘉积的人最早在其地设铺卖东西而得名,这与王五一名缘由极其相似。嘉积在明代成集市,清初被称为“琼崖巨镇”。

嘉积居于海南东部平原的中心,由于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其成为了琼东之重镇。王五墟的地理在过去亦是十分重要,其为儋州境内连接山海、沟通汉黎的一个咽喉之地。民国时期儋州修筑多条公路,其中的“王成公路”以王五墟为起点通达大成,“儋珠公路”由新州经过王五墟通向海头珠江。路通财通,“王成公路”“儋珠公路”的开通,为王五墟的货物流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王五墟市政改良启动六年后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书的《民国儋县志》载:“(王五墟)街市商店一百余间……蔬菜出产称为全县之冠。黎方山货、海滨鱼盐及各乡之糖米、杂粮咸集合交易于此,诚为琼西交通之一重镇也。”当时王五墟商业蒸蒸日上景象由此可见一斑。

据王五墟老一辈人回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五墟依然是白马井、排浦、新州、新英、海头以及大成等地的货物集散地。海边从白马井至新英一带的渔民,经常挑着海产品到王五墟来贩卖,王五墟周边那些不靠海的农村在稻谷丰收季节会把稻子送到王五墟卖掉,黎区的木材及猎物等山货也往往拿到王五墟交易。王五墟上,从食盐到山珍海味,从针线到布匹,从农具到金银首饰,从香烛到棺木……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来到王五墟赶集的人,基本上都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儋州各个集镇渐渐兴起,形成多个商业中心,王五墟传统的商业地位受到了冲击,不过即便如此,王五墟依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镇。

讲军话的王五墟人

王五墟在历史上长期繁荣的商业,是一代又一代讲军话的王五墟人缔造的。军话属于西南官话桂柳片,是儋州境内的八大方言之一,王五、中和与长坡为儋州最流行军话的三个墟镇。

儋州军话人群的婚丧嫁娶和节庆习俗,独具自身的一些特点,与儋州其他方言族群有一定的差异。儋州军话族群的文化中,重商思想是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军话族群历来有经商的传统,这从他们的聚居地得到明显的反映,今天儋州说军话的地方,不是集镇或与集镇相邻村落,就是曾经成立过集市。儋州军话群体的民间信仰里,对主管财源的神明十分信奉,王五墟上文昌宫里的关公,香火就一直很兴旺。

重视商业、善于经商的王五墟人,即使在自身的一些风俗习惯上也能嗅到商业的价值。就说狗肉、豆腐、粽子这几样王五墟人爱吃、在其他地方亦常见到的普通食物,王五墟人却能将它们打造成热销的美食商品。先说狗肉。王五墟人在夏至日有吃狗肉的习俗,他们吃狗肉,为了保持狗肉的原味,杀狗时不放血,此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宰杀好的狗肉用花生油和其他配料烹熟,出锅后肉美骨香,让人垂涎三尺。精明的王五墟人,大打王五狗肉招牌,将它推向市场,获得了很好的销路,现在王五狗肉已经成为儋州一道重要名菜。豆腐是中国百姓的日常菜。王五豆腐以香滑细腻、耐炒不烂著称。据说王五豆腐具有的这些特点是王五的井水赋予的,用其他地方的井水是无法做成王五豆腐的质量。王五墟人利用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占领了儋州豆腐市场的很大份额。端午节的粽子,王五墟人在原料和工艺上非常讲究,就连包粽子的粽叶也细分出“公叶”“母叶”而择优选用“母叶”。他们用心制作的粽子相当美味,深受大众欢迎,甚至还远销国外。狗肉、豆腐和粽子三种王五美食,是王五墟人的商业才华精彩演绎的典型例子。

中国传统社会里,重农抑商思想非常流行。讲军话的王五墟人,打破思想禁锢,逆道而行创造了王五墟辉煌的历史。可以说如果没有王五墟人的重商文化,便不会有王五墟如此灿烂的商业成就。

(作者陈有济 编辑梁娥 吴宗绩)

王五谢家百年老屋

闻名遐迩的王五狗肉

古镇的记忆

立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王五古镇,明媚阳光中,依然以黑白粉黛的古朴画面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走在古镇的悠长小巷,有风轻轻吹过,一排排青砖黑瓦的房子整齐排列,斑驳的墙面,记录着它一年又一年的烟雨历史。轻轻地推开尘封已久的木门,每一间老屋都是精致的四合院,有4进的,有6进的,有8进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中间是宽敞的院落和天井,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站在院内,人去楼空,四周安静得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留在老屋的,是一根根做工极为精细考究的房梁、梁柱和房檐上依稀可辩的、栩栩如生的喜鹊、蜡梅、荷花等雕刻,几度的流年覆盖住了纷繁的凡世,曾经的一切,没有任何踪影。我们也只能从这些空旷的奢华中窥见院子里一家人曾经的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王五古镇的历史已经500余年,古时候,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立基以来就是一个商贸重镇,从明清到民国,白马井、新英、白沙、排浦等地的商人多在此交易,各地出产的优质农副产品也在此售卖,镇上每两天一次的集市商贾云集,繁华热闹。镇上,出现了大米街、海鲜街、杂货街、副食街、木材街、布匹街等各种分类清晰又琳琅满目的商业街,那时在王五,不仅可以买到海南本地的各种商品,还能买到广州、北海等地的外埠货物。王王也因商贸的繁荣声名远扬,清朝的时候,在海南便有了“东嘉积、西王五”的说法,海口、那大、三亚等地的商人都经常到王五做生意。住在镇上的人会将农民挑来的稻谷、烟叶、木材、海鲜、海盐等农副产品收购下来,进行深加工,然后运到雅星、大成、白沙等黎苗地区进行交易,经过这样的过程,积累到了大量的财富。有了财富后,家家户户盖新房、买田地,据镇上的老人说,明清时,王五镇上就有了50多条街巷,几百间气势恢宏的四合院,每一间四合院都做工精美,选材考究,砖是人工一块块敲打出来的青砖,梁柱是从广西北海、海南白沙、昌江等地买回的花梨木、菠萝木、青梅木等名贵木料,建房的工匠也是从外地请来的能工巧匠。在一户姓蔡人家的四合院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房子依然有大户人家的影子,虽然主人早已迁走,门外大门的顶上,龙头凤尾雕刻还是活灵活现,气势非凡,同样建于清朝的周姓人家的四合院,据说是当时王五镇上最大的四合院,院内,有房50余间,光是进出的大门,就有3个。在古巷徜徉,我们发现,巷子纵横交错,却没有一条十字路口,全是三岔路口,这一特殊的景象,成了王五古往今来的最大特色。

来到王五,不得不去的就是王五老街,老街叫中山街,是清朝末年一位蔡姓商人发起,镇上的居民出钱出力建成的一个骑楼街,据说为了画好老街的施工图纸,当时镇上有文化的乡绅多次去到琼海嘉积,考察、学习,最后才定稿动工建设。老街把市头坊与市尾坊东西两间连接,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地龙。老街长约五百米,宽约二米到八米,全由1米上下的黑石条砌成。2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老街的很多骑楼建筑都已经破损,但骑楼的门却留下了两样珍贵的东西,一是建筑师的精雕手艺;一是历代文人留下的书法。王五地灵人杰,历史上多有名贤,有的善于书法,有的精通诗文。如陈有壮拔贡、丁兆蛟、许敬若等老先生,他们虽然已早离人世,但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诗句和墨宝,使他们名扬后世。在王五骑楼上的字,写得最好的是许敬若手书的“彩新”二字铺号(注:位置现在中山街88号)。当时的一位县议员因公务到王五见到这二字,满心夸奖,但赞美之余又感叹:“此字必出一位穷先生之手”。许敬若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却一生贫困,不幸被议员言中,具有十分浓厚的传奇色彩。现在老街仍有许多店铺留有字号,大都模糊不清,但都有迹可寻。象店铺“会昌——轮转流通”门楣木雕;店铺“陈恒胜”浮雕等等。

勤劳智慧的王五人,逐步富起来后,开始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发达的地区就读深造,新州、府城、海口甚至省城广州都有不少王五学子的身影,如就读于广州私立执信学校的丁兆蛟,就读于广州广雅中学张麟骏、薛翰高和李邦均。在众多王五学子中,不少人能升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其中不乏响亮的名牌,如国立北京大学的周颂清、中山大学的许质庵、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校的张麟骏,这些学子的出类拔萃,为古镇王五赋予了文化的灵魂,使古镇更显厚重、古朴、悠远。

脱下脚上的鞋,赤脚踩在老街平滑的石板路上,走在斑斑驳驳的阳光里,想一些古镇的过往,古镇的记忆,古镇的昨天……(记者梁娥 吴宗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儋州故事·历史」儋州王五墟:西路咽喉 商业重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东坡历史文化艺术馆落地海南儋州

苏东坡历史文化艺术馆落地海南儋州

苏东坡,艺术馆,儋州,文化,苏轼,历史文化,东坡,中国,海南,国际,方式,美学,宋东,时期,宋文化,李公麟,海花,中国故事,故宫博物院,中华,书画,事迹,人生,内容,农人,功业,历史,故事,文字,游客

2010-08-03 #长篇故事

苏东坡与儋州: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千年故事 耐人寻味!

苏东坡与儋州: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千年故事 耐人寻味!

苏东坡,东坡书院,儋州市,儋州,旅游委,海南,姜唐佐,中和镇,苏轼,人们,惠州,黄州,帅堂,昌化军,苏辙,黎子云,知州,东坡,东坡井,功绩,功业,大夫,学堂,年间,海南岛,桄榔,琼州,的士,记者,诗句

2020-06-16 #经典故事

红色星火绚丽儋州丨海南多家媒体聚焦千年古郡儋州!

红色星火绚丽儋州丨海南多家媒体聚焦千年古郡儋州!

儋州,儋州市,红色,精神,石屋村,琼崖,胡松,南丰镇,黄金,中国村,和庆镇,总部,旧址,琼崖纵队,发展,建设,光村镇,白马井镇,那大镇,木排村,歃血结盟,白马井,特委,红色文化,村民,游客,纪念园,养殖,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

2020-08-29 #小故事

尽锐出战 救死扶伤!儋州市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守护儋州抗击疫情!

尽锐出战 救死扶伤!儋州市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守护儋州抗击疫情!

患者,儋州市,医护人员,儋州,湖北,人民医院,疫情,护士,隔离,医疗队,中心医院,海南,病区,重症,医院,人员,全市,肺炎,病毒,工作,救治,记者,人民,松滋市,防控,救死扶伤,杨文惠,薛梅,密切接触者,一线

2017-10-22 #短篇故事

「儋州故事」外婆与长坡米烂!

「儋州故事」外婆与长坡米烂!

长坡,外婆,儋州,美食,故乡,米浆,配料,小镇,感觉,街道,发髻,工艺,手工,虾米,蒜头,豆角,吴宗,如玉,洛基,亮仔,好的,家乡味,成一,爱的,做生意,位置,上香,一如往昔,人群,人品

2009-07-07 #故事大全

「儋州故事」古州城的“成记家风”

「儋州故事」古州城的“成记家风”

谢尚,谢树,古镇,家族,谢良,谢氏,家风,宁济庙,明伦,教育,书院,好家风,书法,侄子,子孙,弟子,诗书,骑楼,宝树堂,四牌楼,东坡书院,中子,丽泽,传家,兄弟俩,儋州,四合院,字体,子弟,学舍

2018-12-01 #故事大全

古代儋州人故事1:中国红人春梦婆

古代儋州人故事1:中国红人春梦婆

苏东坡,老妇人,春梦,儋州,故事,内翰,一场春梦,富贵,翰林学士,人物,见识,在田,就这样,苏子瞻,小城,事迹,东坡书院,主角,人们,传说,传奇,古稀,内容,大竹,名字,名人,回复,大略,大官,大半生

2020-06-29 #故事大全

古代儋州人故事1:中国红人春梦婆

古代儋州人故事1:中国红人春梦婆

苏东坡,老妇人,春梦,儋州,故事,内翰,一场春梦,富贵,翰林学士,人物,见识,在田,就这样,苏子瞻,小城,事迹,东坡书院,主角,人们,传说,传奇,古稀,内容,大竹,名字,名人,回复,大略,大官,大半生

2020-06-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