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与时间赛跑的“防疫尖兵”

时间:2009-08-06

通讯员 行波摄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排雷兵;他们是切断病毒传染途径的侦察兵;他们是24万杨凌群众安全的保卫者;他们,就是杨凌示范区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

提示:本文共有 19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调查完病人情况后,流调人员第一时间汇总信息。 通讯员 行波摄

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排雷兵”;

他们是切断病毒传染途径的“侦察兵”;

他们是24万杨凌群众安全的“保卫者”;

他们,就是杨凌示范区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组的工作人员。

严谨细致

誓当群众的“守护者”

近一段时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那些直面病毒的一线工作人员,一直牵动着众人的心弦。

连日来,在杨凌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团队——“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组”(以下简称流调组)。与众多奋战在病房里的医务人员一样,流调组工作人员也要面对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他们几乎每天都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近距离接触病人,全面、精准记录信息,从而快速、严谨地分析病人接触人员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流调组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电脑里的中央处理器, 是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两级疾控部门发布指令、组织协调联防联控工作的重要中枢,为疫情防控与决策部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杨陵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峰说。

这里虽然不是治疗疾病的地方,却是切断病毒传染途径的关键环节,是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沿阵地。

“我们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准确搜集关键可疑信息,汇总分析、记录疫情第一手资料,为疫情研判提供依据。为确保万无一失,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被隔离人员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杨陵区卫健局副局长崔文波说。

对于流调组工作人员而言,从接触患者开始,24小时内要形成流调报告,将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行动轨迹全部掌握,将准确信息报给公安机关再进一步核实确认,并将信息迅速报给相关社区、村镇,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流调组分为送检、流调、消毒、信息4个小组,整合了全区卫生系统优质资源的精兵强将,这支队伍里有从民营医院抽调的,有来自卫健系统的。在他们眼里,阻断疫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传染源。通过寻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人群,从而确保其他群众不被感染。

不畏艰险

冲向隔离病房的“逆行者”

疫情发生后,医院尤其是发热隔离病房,一下子成了老百姓谈之色变的“禁区”,人人避之不及,但流调组工作人员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报告有疑似病例,他们就要立即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对病人开展14天暴露时间的信息询问和收集,并对亲密接触者倒推7天进行线索追踪。

流调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医院和驻地之间,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用“最美逆行”诠释自己的初心使命。

柏静是杨陵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最早进入隔离病房的流调人员之一,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她先后对10名疑似患者进行流调,其接触的风险可想而知。但为了工作,柏静只能把这些埋在心里,遇上任务又立即“出征”。

让柏静记忆深刻的是2月6日中午1时许,杨凌示范区医院报了2例疑似病例,她饭都来不及吃,立即穿上防护服赶往隔离病房。谁料,从晚上7时许开始,医院又陆续报来5名疑似病例,她又一头扎进病房开始紧张的流调工作,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

焦瑞是杨陵区揉谷镇卫生院院长,也被抽调到流调组工作。一向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他,刚来到这里就要求去示范区医院参加一线流调工作,实地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方法。

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焦瑞告诉记者,流调工作因为经常要面对病人,所以风险很大。但凡与病人接触过的所有人,都会面临被感染的可能。因此,他们在开展流调工作的时候,问得最细致的就是“你去过哪里?接触过谁?有没有去过超市?有没有参加过大的聚会?”一定要把患者行动轨迹以及可能出现的传染途径摸排得一清二楚,然后再通过信息汇总等办法进行分析研判,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提交准确的防控方案,确保与患者接触过的人群,在第一时间内全部进行安全隔离,彻底切断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途径。

忘我坚守

直至全面胜利的那一刻

徐淑萍是流调组一名骨干工作人员,2月9日,在工作中不慎摔倒,导致脚部骨折,打上石膏后,她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在流调组,像她这样的流调人员还有很多,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采样、送样,研判分析、追踪密切接触者。以点连线,以线织网,辗转在医院和工作地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

“这场战‘疫’,我们未敢缺席,也不会离席,直至消灭疫情的最后一刻!”流调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在他们的工作中,尽快切断传播途径是最要紧的,他们时常会半夜给涉及的群众打电话,但有些人却不耐烦,甚至隐瞒自己的旅居史等重要信息,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此记者呼吁,当你接到流调工作电话时,请多一份理解,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支持他们的工作,就是更好地保护自己,就是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与时间赛跑的“防疫尖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暖心抗疫·河南尖兵

暖心抗疫·河南尖兵

武汉,口罩,医疗队,患者,疫情,防控,工作中,殷都,张俭,王富,医护人员,特约记者,车行,第四人民医院,安阳市,公安局,先用,使命,一线,党员,分局,大街,初心,医院,大爷,成铁,宗旨,定点,我省,武汉市

2008-09-24 #小故事

侦查尖兵 火眼金睛

侦查尖兵 火眼金睛

梁文峰,李某,肇事车辆,大队,警察,东莞,梁文,工作,峰和,小面包车,儿子,技术,机动车,摸排,拖车,时间,重型车,犯罪嫌疑人,中队长,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中国刑警学院,专业,专案组,假牌,公安,图像,号牌,套牌车,嫌疑人

2020-01-21 #小故事

韩城: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特警尖兵

韩城: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特警尖兵

王勃,疫情,防控,公安局,火车站,韩城市,工作,余人,中队,使命,党员,巡特警,大队,军人,初心,实战,小时,教官,民警,特警,践行,阻击战,执勤,是一名,是这样,从武,卫健,张蓉,杨毓,特警队

2019-03-05 #经典故事

对话梅建强|战疫一线的“中医尖兵”

对话梅建强|战疫一线的“中医尖兵”

中医,患者,武汉,河北省,重症,方案,肺炎,救治,中医专家,医院,病人,一线,专家组,尖兵,中医药,全国,急诊,方面,武汉市,湖北,经验,隔离病房,工作,新型冠状病毒,建强,王亚,武新,施治,科研工作,一张弓

2007-07-19 #故事大全

战疫先锋故事网安尖兵穆扬

战疫先锋故事网安尖兵穆扬

穆扬,疫情,信息,防控,公安厅,全区,部门,尖兵,公安网,工作,核查,公安部网,网民,先锋,内蒙古,安部,总量,情况,材料,线索,谣言,执法,指导,虚假信息,中主,张艳杰,朱某,李仁,魏汉,水都

2020-05-12 #故事大全

荒漠变成“讲武场” 这些尖兵的故事有点燃!

荒漠变成“讲武场” 这些尖兵的故事有点燃!

谢春,战士,官兵,分队,尖兵,故事会,机场,警卫,戈壁,空军,任务,连长,指导员,排长,部队,应急,场站,主持人,基石,小分队,岗位,故事,歹徒,转场,连队,训练,考核,人物档案,战士们,专业

2016-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组图|武警蚌埠支队“魔鬼周”极限训练励尖兵

组图|武警蚌埠支队“魔鬼周”极限训练励尖兵

训练,极限,魔鬼,小队长,丛林,支队,小时,尖刀,心理,战术,训练课,难度大,周训,徐慧,来当,李瑞,李程,林高山,黑虎山,高旭,中安在线,中队,武警安徽总队,步枪,主题,劲头,体能,全程,内容,利刃

2014-03-22 #故事会

「警察故事」不断突破自我 做“侦查尖兵”——王君

「警察故事」不断突破自我 做“侦查尖兵”——王君

王君,和同事,男子,刑侦大队,案件,穿着,芦淞,工作,中队长,刑警,嫌犯,时候,视频,反扒,诈骗,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红色短袖,一超,年年,林某,中队,公安分局,三等功,人士,公安战线,公安,侦办,休息时间,公安工作

2007-02-1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