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记录老北京故事 还原坛根儿历史

时间:2009-08-11

9名访谈组工作人员都是天坛街道的青年机关干部,街道还专门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李自典等专家,对访谈组的9名青年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授课

提示:本文共有 15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讲述人:陈镇华

●年龄:37岁

●身份:天坛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东晓市社区专员

10月10日,天坛街道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书籍——《坛根儿往事——天坛地区口述历史》,在经过历时一年之久的策划、访谈、整理后最终成书。

9名访谈组工作人员都是天坛街道的青年机关干部,街道还专门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李自典等专家,对访谈组的9名青年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授课和跟踪指导。

“每一位口述人都有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一段历史印记。”身为访谈组成员也是策划人之一的陈镇华说,也许这本书并不是非常厚重,但它所承载的意义是厚重的。

听老居民回忆被感动

“三天内拿出一个方案,要细化到每一个人。”5月24日,记得那是我产假后上班的第三天,领导就把整个编写出版任务的牵头工作交给我。设计图书框架、做采访提纲、约定入户时间……像一列劲头儿十足的高铁,整个团队快速地运行起来。

在整本书的采编过程中,访谈组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感触。比如我采访住在东晓市地区的马万成和张锡安两位老师的时候,他们跟我说了一个题外话,特别触动我。马老师说:“你要是早几个月来做这个采访就好了。”我问:“怎么了?”“咱东晓市有个老爷子对老故事特别清楚,哪儿哪儿都知道还经常给我们讲,只可惜几个月前刚刚去世了……”

说实话,我听完就觉得我们做这本书真是太有意义了,虽然可能对于那位老爷子的离世有些遗憾,但我们总归没有更晚,还来得及记录下现有的事物,就好比通过老居民呼永生大爷对东晓市细致的回忆和描述,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盛景。他说,过去的东晓市地区,白天商铺鳞次栉比,晚上“鬼市”人头攒动,可以说日夜繁华。呼大爷言语间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也一直在感动着我,说到开心处,80岁的老爷子笑起来就像个孩子。

靠“翻译”解析北京话

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其实按照籍贯来说我是四川人,然后我生在河南,长在河北,2004年来北京读研究生,我感觉自己说的普通话还是挺标准的,也是有证儿的人,普通话一级乙等。

这次为了记录好口述史,我特意参考了不少老北京口述史类的书籍,然后还找一个做过口述史的老师来教课,总算是有了点儿底气。不过真到整理录音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儿蒙。像呼永生大爷吧,他的老北京话里有些词我是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出门子”(结婚)、“一块堆儿”(放在一起)、“排子车”(板车),我在整理录音的时候反复听了几遍也没明白。

多亏了办公室同事张建平,他就是南城生长的老北京人,只要我不懂的地方,就把录音放给他听,他再帮助我解释词义,有时还帮我写出是哪几个字。就这样,我在记录中学习、在记录中体味老北京文化,这对于我自己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明年就是我到街道的第十个年头了,可以说通过做这本书对整个天坛地区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认识。也可能是十年的街道基层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太多,只要一开始整理,思绪就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整个成书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留住老北京的记忆

像我们这样长时间在社区街道工作的人,有责任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把老城的面貌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这本书的创编初衷。

如果说还有什么想法,那就是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我感到要是能把声音和影像也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比如我们地区有一位86岁的叫卖大王张桂兰,前些日子她刚演完最后一场演出,因为身体原因今后就不再演出了。我就想着,要是能把她的声音和影像录下来该多有意义,毕竟地区的文化还有许多是值得深挖的。

新书发布会那天,听出版社工作人员说,未来这本书会出现在国家图书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自豪。

手捧飘着墨香的新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送给始终“向阳而生”的天坛人。

记者 李冬梅

感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的使命除了为人民服务,跟居民群众一起努力奔向美好幸福的生活,还有责任把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们曾经的记忆留下来、传下去,这应该就是文明的传承。

——陈镇华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记录老北京故事 还原坛根儿历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记忆长河中的皇城根儿岁月 时间冲不淡的老北京印象

记忆长河中的皇城根儿岁月 时间冲不淡的老北京印象

北京,全聚德,老北京,剧中,品牌,新中国,中国,人们,前门,历史,北京城,同学,四合院,城门,子弟,新世界,情怀,父母,烤制,皇城,老店,部队,北京人,四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孙红雷,代比,徐天,柳如丝,明永乐

2013-03-11 #短篇故事

皇城根儿下的北京 在老胡同四合院里走过……

皇城根儿下的北京 在老胡同四合院里走过……

胡同,北京,四合院,北平,经历,汪曾祺,各大,北京胡同,小胡同,钱市胡同,作家,京腔,九湾,八大胡同,叫卖声,总会,小花,大街,幽香,帝都,拐弯,瞎编,盘点,街灯,三尺土,但仍然,人人都,别有韵味,有一点,最古老

2013-10-16 #短篇故事

老北京的人文 历史 地理 故事和传说

老北京的人文 历史 地理 故事和传说

好东西,还可以,工具,豆瓣,你自己

2020-04-17 #小故事

老北京的人文 历史 地理 故事和传说

老北京的人文 历史 地理 故事和传说

好东西,还可以,工具,豆瓣,你自己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北京的人文 历史 地理 故事和传说

老北京的人文 历史 地理 故事和传说

好东西,还可以,工具,豆瓣,你自己

2020-09-04 #故事阅读

老北京文化:胡同的历史变迁和建筑

老北京文化:胡同的历史变迁和建筑

胡同,北京,四合院,图案,门楼,胡同里,建筑,王府,规划,北京胡同,前门,人们,主人,城市,坐北朝南,大门,居民,小巷,雕刻,如意门,东西,内容,历史,历代,南房,水井,文化,房屋,文字,民国

2017-01-08 #经典故事

北京面人带你穿越历史 领略“足够老”的故事

北京面人带你穿越历史 领略“足够老”的故事

面塑,刘墉,故事,面人,张俊显,形象,文化,玩具,艺术家,刘师傅,孙悟空,面塑艺术,习惯,宰相,形状,打卡,文章,时候,时间,沉淀,魅力,馒头,穿越历史,刘备,刘府,区的,奥特曼,张俊英,穆桂英,阿斯塔

2020-05-04 #故事大全

聊一聊 老北京的历史古迹与传说

聊一聊 老北京的历史古迹与传说

刘伯温,姚广孝,哪吒,军师,龙女,北京城,丝瓜,龙婆,老两口,黑龙潭,八宝山,北京,随从,大军师,小孩子,白龙,冯胜,传说,东城,五脏,故事,皇帝,金豆,姚二,八臂哪吒城,先生,女儿,宝贝,护国寺,白龙潭

2020-04-1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