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天津李叔同故居 弘一大师在此生活了16年 他是海河之子

时间:2009-08-14

我对天津很有好感,天津作为北京门户、海防重地和北方商贸金融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提示:本文共有 29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我的坐标是哈尔滨,小区继续封闭,交通管制等措施不断加码,三亚的同学发朋友圈,说小区解除封闭了,太羡慕了,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接着分享旅行故事,本次旅行返程从天津转机回哈。我对天津很有好感,天津作为北京门户、海防重地和北方商贸金融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众多的名人故居,很有看点。

有幸“亲近”弘一大师就是从次旅行开始的。这次在泉州参观了承天寺的弘一法师化身处,清源山弥陀岩的弘一法师舍利塔,没想到在天津还有一处李叔同故居。从天津站出发,徒步沿着海河一路走,途径意式风情区,边走边观赏多座横跨海河的姿态各异的桥,很快就到了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入馆大门上方镌刻的“百福庄严”四字,摘自弘一大师所集《华严经》五言联“大愿悉成满,百福自庄严”。李叔同(弘一大师),1880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圆寂于福建泉州,享年63岁。弘一大师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正是在那里,他积累夯实了自己的文学、艺术基础。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由故居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故居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主体与室内陈设、室外人文景观遵循历史资料进行复建,以传统木结构为主,四进院落,“田”字型民居格局。重点复原的景观有桐达钱庄、佛堂、起居室、洋书房、中书房、意园及部分匾额、楹联。园林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长亭及弘一大师纪念亭组成。

园林由太湖石假山、人工湖、凉亭、弘一大师纪念亭等建筑组成,内植多种花草,再现李叔同(弘一大师)在南方讲学时的江南水乡画面。

园林中的弘一大师纪念亭,是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内的重要景观之一。内有弘一大师全身紫铜塑像一尊,全高2.7米,为天津著名的雕塑家刘鑫制作完成。大师身后汉白玉影壁上,刻有其楷书《佛说阿弥陀经》,这是弘一大师在1932年,为纪念父亲李筱楼诞辰120周年所作,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追思。影壁上方悬挂的“高风劲节”匾额,为中国现任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手书。纪念亭内侧抱柱联语“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为弘一大师手书《华严经》中的诗句;外侧抱柱联语“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为中国原佛教学会主席赵朴初礼赞弘一大师的诗句。

我们穿过园林进入李宅,李宅门楼上悬挂 “进士第”横匾,为清朝重臣李鸿章所题写。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为同治四年进士出身,在朝廷为官数年后,辞官经商,在天津经营盐业、钱庄生意,富甲一方。李叔同在官宦和富商的双重环境下成长近20年。此牌匾记录了李氏家族曾经的繁荣和显赫的社会地位。

进门后的福字影壁,游人最喜欢在这里拍着,摸福祈福。

第一展室围绕李叔同1880年出生——1918年出家前的生平事迹,为大家介绍其相关的艺术活动,展示李叔同在诗词书法、金石篆刻、音乐、美术、话剧等多项领域的杰出贡献。

“39岁”是李叔同的人生节点。在此之前,李叔同在中国近代文化艺术领域叱咤风云,闻名遐迩;39岁之后,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李叔同云游四海24年,苦心修行,以其振兴断送近千年的南山律宗之功,被佛学界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第一展室记录了李叔同的文化艺术领域的轨迹。

1906年,李叔同与留日学生曾孝谷等人在日本正式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这是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此话剧团体在灯光、布景、造型、服饰等方面开风气之先,《茶花女》是“春柳社”成立后公演的第一个剧目。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下这首被后世广为传唱的《送别》。百余年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旋律。

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李叔同盛年出家及其缘由,虽至今仍是百家争鸣的学术课题和众说纷纭的百姓话题。但弘一大师“发心求正觉,忘已济群生”以实现“正法再住世间”的宗教理想,振兴南山律宗的千秋功德,严守戒律、甘于清苦的高尚操行,“念佛不忘救国”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日寇暴行面前的凛然体现,却是备受推崇、礼赞不衰的事实。因此,自近代以来,弘一大师备受尊崇与印光、太虚、虚云并称“中国近代四大高僧”或“民国四大高僧”,或与印光、太虚并称“近代三大高僧”。

1918年,李叔同皈依佛门,出家为僧,从此芒鞋布纳,潜心修行,弘扬律宗。第二展室围绕李叔同1918年出家——1942年圆寂的僧侣行迹,介绍其在杭州、福建、厦门、泉州等地的讲学活动,并着重展现1937年抗战爆发后,弘一大师手迹“念佛不忘救国”,以此弘扬弘一大师在民族危亡之际,“共纾国难于万一”的献身精神。

桐达钱庄,位于李叔同故居前院,为李氏家族钱庄生意的发源地。李叔同父亲李筱楼辞官赴津后,专心经营钱庄生意,生意十分兴隆,李氏家族由此跻身于津门巨富之一。与此同时,李氏家族乐善好施,出资创办“备济社”“义塾”等多个慈善机构,以其义举,被当地百姓称为“粮店后街李善人”。在富善兼修的双重环境下,李叔同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其雄厚殷实的家境,为李叔同日后出国留学、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自费出版中国近代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该钱庄在1911年——1912年“盐务风潮“中破产倒闭。它的兴衰记录了近代天津银行业的发展轨迹,成为早期天津商业、盐业的缩影之一。

存朴堂,为李家会客场所。原先的“存朴堂”横匾是由李筱楼亲自题写的,但因年代久远已遗失,便由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所题写。存朴堂抱住上的联语为“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这是清朝刘文定的诗句,是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对家人的警训,告诫家人珍惜福祉,节俭持家,自立自强,再现李叔同从小受到的家风教育。

现在的存朴堂有《海河之子——李叔同与天津》展览。

“中书房”位于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前院,原先是李叔同父亲李筱楼的书房,后来李叔同和他的兄长李文熙曾在此学习。

在这里,李叔同饱览儒学经典,沉浸于金石篆刻、琴棋书画的乐趣之中,为其日后开中国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此书房现设置为展厅,展示李叔同的老师赵元礼、蔡元培,挚友夏丏尊、柳亚子,学生丰子恺、刘质平等身边的文化名人,旨在扩大李叔同的研究氛围,形成李叔同文化圈。

洋书房,是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内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1911年李叔同从日本归国返津,曾在此居住。洋书房与传统房屋的不同之处在于房型和门窗材质。此书房为刀把形西房,采光较好;此书房的门窗为玻璃窗,而在当时的天津城,几乎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是纸糊的,拥有“玻璃建筑”的家庭多是大户人家,以此展示自家的身份和地位。李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起居室,位于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后院,是李叔同(弘一大师)早年居住的地方。根据李叔同后人回忆,李叔同于1897年曾在此遵母亲和兄长之命,与天津茶商女儿俞氏完婚,与俞氏共育两子。李叔同日本留学后,俞氏在此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直到40多岁去世。

李叔同故居是弘一大师曾经学习生活了16年的地方,这里记录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李叔同的辉煌建树离不开天津的哺育,他是天津的骄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天津李叔同故居 弘一大师在此生活了16年 他是海河之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弘一大师填词的《送别》 广为传唱100年 天津李叔同故居的传奇

弘一大师填词的《送别》 广为传唱100年 天津李叔同故居的传奇

李叔同,弘一大师,中国,京剧,音乐,李叔,李叔同故居,春柳社,上海,人生,天津,团体,日本,歌曲,茶花女,创作,李君,中国第一,书画,先驱,剧团,剧照,旋律,生平,纪念馆,艺术,诗词,话剧,长亭,领域

2009-02-09 #故事大全

国庆来天津博物馆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传非遗技艺赏故居秋菊”

国庆来天津博物馆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传非遗技艺赏故居秋菊”

故居,活动,纪念馆,李叔同故居,李叔同,绘画,孩子们,技艺,微信,电话,天津博物馆,剪纸,故事,活动中心,葫芦,闯关,面塑,报名方式,工作人员,书法,孩子,技法,指间,摄影艺术,文化,特色,秋景,老师,老人,风景

2007-05-27 #长篇故事

中国这4处名人故居建筑独特 充满故事 这才是最有魅力的旅行地

中国这4处名人故居建筑独特 充满故事 这才是最有魅力的旅行地

名人故居,故居,音乐,建筑,路灯,中国,人们,命运,故事,精神财富,著作,话剧,阿炳,创作,这才是,有魅力,是一座,看世界,土瓦,曹禺,梁启超,李叔同,海河东路,大宅院,梁启超故居,李叔同故居,李叔同纪念馆,滨海道,茶坑村,都会

2020-05-26 #故事会

展讯|“粉壁丹青——京津冀古代经典壁画艺术展”即将开展

展讯|“粉壁丹青——京津冀古代经典壁画艺术展”即将开展

壁画,展览,毗卢寺,天津博物馆,内容,法海寺,京津冀,菩萨,题材,天博,李叔同故居,主题,佛教,博物院,喷绘,天津,文物,蓟州,纪念馆,精品,观众,颜料,发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域文化,宫廷画师,是我国,元明清,卢殿东,宝殿内

2018-04-14 #故事阅读

“5·18”国际博物馆日|“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主题

“5·18”国际博物馆日|“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主题

纪念馆,展览,主题,天津,文化名人,新华,时代,联盟,红线女,茅盾,名人故居,艺术大师,李叔同故居,郭沫若纪念馆,作者,中华民族,北京,博物馆,名人,大师,文化,民族,观点,科学,中国近代,民族精神,可歌可泣,史中,宋庆龄,康有为

2007-05-16 #短篇故事

人生咸淡两由之——弘一大师的故事(下)

人生咸淡两由之——弘一大师的故事(下)

弘一法师,法师,慧田,夏丏尊,大师,时间,老人,因缘,妙莲,居士,铜镜,水云洞,净水,佛号,勿忘,味道,境界,小萝卜,房子,戒律,时候,横披,绍兴,轻声,诸法,身体,铜锈,生活,不由地,事事无碍

2010-11-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时代爱国爱教的楷模 | 弘一大师:念佛不忘爱国 救国必须念佛

新时代爱国爱教的楷模 | 弘一大师:念佛不忘爱国 救国必须念佛

厦门,弘一法师,友人,弘一大师,弘一,青岛,护法,上海,大师,精神,夏丏尊,湛山寺,国家,佛教徒,人们,众生,净土宗,形势,弟子,惊雷,日军,狮子吼,来信,炮弹,身体,在给,了真,卓锡,印光,印光法师

2008-06-08 #小故事

弘一法师发现韩偓墓道故事

弘一法师发现韩偓墓道故事

弘一法师,泉州,潘山,大师,缘分,墓道,芳草,晋江,书院,高文,清源山,僧人,九日山,古道,宿缘,晚晴,莲花峰,闽南,山之麓,王审知,陈山,古城,南国,夕阳,完人,废墟,文化,西郊,瓦砾,诗人

2013-03-1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