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欧阳修和范仲淹共同的好友 为何与范仲淹的友谊翻了船 过错在谁

时间:2009-08-14

比如李白和杜甫惺惺相惜,韩愈和孟郊互为知己,欧阳修和苏轼亦师亦友

提示:本文共有 40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唐宋时期的诗人之交,有不少传为佳话。比如李白和杜甫惺惺相惜,韩愈和孟郊互为知己,欧阳修和苏轼亦师亦友。

古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何尝不是。上述几位大诗人的友情始终如一,因为他们意气相投,光明磊落。

不过,人的感性往往要多于理性。有些诗人之间的友谊也很脆弱,以至于不欢而散。

问题是,名人的“八卦”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炒作,甚至大肆造谣,古代也不乏这样的事例。

一、

北宋的土壤是文人的天堂,上天不失时机地洒下珠宝般的种子。一时间文坛俊才灿若星辰,气象万千。众多风流人物信手挥洒,构筑了宋代诗词的瑰丽如梦和高不可攀。

天圣九年(1031年),范仲淹四十二岁,在陈州(今河南周口一带)做通判。

彼时西京洛阳的文艺圈很热闹。欧阳修才二十多岁,和他的好友梅尧臣(字圣俞)、尹洙(字师鲁)、谢绛等人在一起,日日游山玩水,饮酒对诗,过得很开心。西京留守钱惟演非常喜爱这些文坛新秀,对他们格外照顾。

大概就在这一年,和范仲淹同科进士出身的谢绛,借机把他的妹夫梅尧臣介绍给了范仲淹。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交。梅尧臣比范仲淹小了十三岁。

范仲淹像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赵祯总算亲政了。范仲淹几年前曾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因此仁宗想起了这个忠正的名臣,把他调到身边做了谏官(右司谏)。

欧阳修当时和范仲淹并无交往,他听说范仲淹回到汴京任职,很感欣慰,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上范司谏书》,希望他多多发声,针砭时政。范仲淹也欣赏这位文才超群的热血青年,给他回了信。于是范仲淹、欧阳修和梅尧臣至此都成了朋友。

不过,欧阳修只是赞赏范仲淹的气节和政治抱负,他们属于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而欧阳修和梅尧臣非常要好,一辈子都没变。

梅尧臣对范仲淹的态度,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二、

1033年冬,宋仁宗和郭太后闹离婚,范仲淹极力劝阻,同时和那位支持皇帝离婚的宰相吕夷简开撕。吕夷简把一批反对者统统贬官或者外调,范仲淹被调到睦州做了知州(今浙江建德)。

梅尧臣时任某地县令,他给范仲淹寄去了两首诗《聚蚊》、《清池》,聊表宽慰和勉励。

梅尧臣是宋代很重要的诗人,欧阳修尤其喜爱他的作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欧阳修“捧红”了梅尧臣。

《清池》中梅尧臣这样写道,“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仙鲤勿苦羡,宁将蠯蛤卑……聊保性命理,远潜江海湄。泚泚曷足道,任彼蛙黾为。”

从中不难看出,梅尧臣把范仲淹比作“仙鲤”,劝他不要跟蛤蟆之类争斗,让他们闹去。

梅尧臣画像

翌年,范仲淹在睦州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散文《严先生祠堂记》,纪念东汉的“布衣宰相”严光,并寄给友人们看。

梅尧臣读罢,激起心中共鸣,写了首长诗赞叹。最后一句“千载名不忘,休哉古君子”,捎带着恭维了范仲淹。

随后范仲淹又惹出了大事。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谴责宰相吕夷简专权,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指出事态的严重性。并劝仁宗亲自过问官员任免之事。

一个州官怎斗得过宰相,范仲淹又败下阵来,被赶到更远的饶州(今江西境内)。不过这次吕夷简惹翻了不少正直之士。欧阳修和好友、太子属官尹洙、秘书丞余靖上书为范仲淹鸣不平,均遭贬官处罚。

时任池州建德县令的梅尧臣得知三个朋友的遭遇,大为愤慨,又是作诗又是写信。梅尧臣写了一首《猛虎行》声讨权臣吕夷简,写给范仲淹的诗文有好几篇,比如《啄木》、《巧妇》、《寄饶州范待制》。

《啄木》这首诗把范仲淹比作清除害虫的啄木鸟,同时也担忧他遭到更多的打击迫害。诗中说道,“中园啄尽蠹,未肯出林飞。不识黄金弹,双翎坠落晖。”

这个时期,范仲淹和梅尧臣的关系不错。池州在安徽南部,距饶州并不太远。范仲淹有一次邀请梅尧臣过来玩,和宾客们一起吃河豚。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梅尧臣还即兴写了一首《河豚鱼诗》。

三、

据《范仲淹文集》记载,就在1036年冬,梅尧臣写给范仲淹一首《灵乌赋》,范仲淹也回寄了一首同名赋文,这是一桩引起后人不少争议的事件。

有人说梅尧臣至此已对范仲淹心怀不满,《灵乌赋》是讥刺范仲淹而作。也有人说这篇赋文是劝解范仲淹。我们摘取其中一段话看看:

“乌兮尔灵,吾今语汝,庶或汝听: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喙兮尔自遂。同翱翔兮八九子,勿噪啼兮勿睥睨,往来城头无尔累”

乌就是乌鸦,梅尧臣仍以借喻的手法劝范仲淹,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不要对朝廷的事指手画脚,免得惹祸上身。

对梅尧臣发来的赋文,范仲淹是这么看待的,“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

看来当事人范仲淹认为,梅尧臣并没有敌意,不过是为了自己好,良言相劝而已。范仲淹也回寄了一首“灵乌赋”,不过表示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宁鸣而死,不黙而生”。这才是范仲淹的真性情。

该说一下梅尧臣了,虽然“灵乌赋”并没有出现他和范仲淹友谊翻船的迹象,不过几年后的情形的确如此。

梅尧臣出身寒门,早年参加乡试未能过关,又无力承担学业费用,放弃了考试这条出路。还好他的叔父梅询当初在朝廷为官,想办法让他以“恩荫”的方式进了仕途。但梅尧臣的官位一直不高,多年过去还是小县令。

梅尧臣的文才的确不凡,他和苏舜钦并称“苏梅”,又和欧阳修合称“欧梅”。不过在他的朋友圈里,欧阳修、范仲淹、尹洙等人的官位都比他高的多。梅尧臣并非进士出身,这是他迟迟不能升迁的主因,除非有朝廷重臣保举。

欧阳修没少为梅尧臣操心,可那会儿他的官位也不高,想保举别人有心无力。

欧阳修蜡像

范仲淹倒是颇有影响力,即便被外放到鸟不拉屎的南方做知州,说话也很有分量。他喜欢发掘贤才推荐给朝廷。问题是,范仲淹一直没有保举梅尧臣升官。

他把梅尧臣忘了?显然不可能。或许他认为梅尧臣没有“出身”,或许以他“唯才是举”的观念,没有发现梅尧臣有其他才干。这都是笔者瞎猜。总之,范仲淹一直没有举荐过梅尧臣。

四、

人们常说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不过他真的不在乎官位高低,只想做点实事而已。

1040年,朝廷为对付西夏军队侵扰西境,想起了众望所归的范仲淹,让他和名臣韩琦担任陕西经略副使,镇守西北。陕西路是范仲淹一生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

彼时欧阳修在夷陵做县令(今湖北宜昌)。他被打发到这里还是因为四年前帮范仲淹出头。范仲淹这边接到赴任陕西的诏命,立刻想起了欧阳修,在路上就迫不及待写了一封奏书,《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

范仲淹知会这个难兄难弟,你准备好了吗,来陕西军中掌管文书吧!

梅尧臣也是县令,似乎又被忽略了。

但欧阳修谢绝了范仲淹的好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并不是指望范仲淹提携才为其出头,因此“同其退而不同其进”。再则,欧阳修对文书工作没兴趣,直接参与军务才好玩。后来欧阳修担任过成武军节度判官。

如果从人情常理猜度,梅尧臣肯定心里不是滋味儿。范仲淹只想到了欧阳修而没有顾及他。据此,后来有一种说法,梅圣俞曾托欧阳修给范仲淹写了封信,婉转表示希望得到范仲淹的举荐。

然而翻看欧阳修文集,并没有找到这封书信,或许这个传闻出自某段野史也未可知。不过,在欧阳修给范仲淹那封谢绝提携的回信中,最后一话耐人寻味。

范仲淹刚到陕西路延州,就迅速提拔了一批将士。所以欧阳修在那封回信的末尾说:

“伏见自至关西,辟士甚众……然尚虑山林草莽,有挺特知义、慷慨自重之士,未得出于门下也,宜少思焉。”

这段话是提醒范仲淹,在山林朝野中,还有不少贤才,希望你留意,加以援手。

欧阳修回范仲淹书

梅尧臣是个小县官,自然不是身处草野。但他的官位低,又身在南方荒远之地。所以笔者认为,欧阳修这段话的用意,很可能就是希望范仲淹帮梅尧臣一把。

五、

范仲淹没有表态。他在边塞忙着整饬军务,严防西夏军进犯。杨家将里的杨延昭、种家将种世衡、北宋顶级将星狄青,都是范仲淹慧眼识人培养出来的。

据宋代历史笔记《石林燕语》记载,梅尧臣一直希望得到范仲淹的援手。随后范仲淹还举荐了其他地方官孙明复等人,仍是没轮到梅尧臣。梅尧臣的失望之情转为愤怒,又写了一篇《灵乌后赋》,公然指责范仲淹。其中说道:

“我昔闵汝之忠,作赋吊汝;今主人误丰尔食,安尔巢,而尔不复啄叛臣之目,伺赃垒之去,反憎鸿鹊之不亲,爱燕雀之来附。”

这几句话可就有点伤人了。梅尧臣说的意思是,你(范仲淹)之前一再被贬官,我送你灵乌赋加以劝解。如今皇帝误以为你有能耐,给你高官厚禄。而你奈何不了西夏叛贼,疲于应付。却对我说过的话耿耿于怀,无视故友 ,自得于一帮小人的奉承。

《灵乌后赋》如果真是梅尧臣所作,看来这位诗人很生气。

范仲淹是什么样的人,有目共睹,并非《灵乌后赋》指责的那样。而范仲淹仍然没有说话,没有作任何解释。

据说《灵乌后赋》作于庆历五年(1045年),彼时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得到富弼、欧阳修等一批名臣的大力支持,范仲淹已经官拜副宰相(参知政事)。

相关剧照

此外梅尧臣还写了《谕乌》诗,讥刺范仲淹的意味也很明显。在几封寄给友人的书信里,也可以发现梅尧臣对范仲淹的不满。

不管梅尧臣写什么诗,说什么怪话,范仲淹一概不接茬。如果按时间算,范仲淹和梅尧臣从交好到友尽刚好十五年。

后来宋代出现一本臭名昭著的野史《碧云騢(xiá)》,署名是梅尧臣。这本书的内容全都是宋仁宗变法前后那些名臣的各种丑闻,范仲淹、文彦博、韩琦等人个个躺枪。不过书中内容经不起推敲,基本上都是造谣诋毁。

南宋有几个学者争辩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梅尧臣,莫衷一是。明清时期的学者们大都认为不是梅尧臣所作,倾向于一个名叫魏泰的文痞假冒了梅尧臣的名义。

梅尧臣虽然对范仲淹说了些怪话,不至于对当朝众多名臣造谣中伤。

欧阳修欣赏梅尧臣的人品,说老友志行高洁。因此,笔者也不相信梅尧臣会写那么低端的谤书。

范仲淹和梅尧臣的关系破裂,实属人之常情。大约欧阳修也会对范仲淹略有不满。欧阳修是一代文宗,范仲淹以一部《中庸》行走天下,说他是一代道宗更恰当。他的人格几乎毫无瑕疵,即便被人误解、指责,只是以沉默应对。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梅尧臣和欧阳修显然很投缘,而他终是不能理解范仲淹。相较而言,梅尧臣的境界还是差了点火候。

参考文献:《宋史》、《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欧阳修和范仲淹共同的好友 为何与范仲淹的友谊翻了船 过错在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读书故事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读书故事

欧阳修,范仲淹,钱惟演,宋仁宗,晏殊,文章,洛阳,仁宗,仕途,父亲,状元,金钗,梅尧臣,欧阳,主考官,京师,公务,公元,夏日,学术,大雪,官员,成语,往事,文人,文坛,朝廷,时间,朱文,母亲

2010-11-25 #长篇故事

梅尧臣为什么夸大范仲淹的瑕疵而不说欧阳修的坏话

梅尧臣为什么夸大范仲淹的瑕疵而不说欧阳修的坏话

梅尧臣,范仲淹,魏泰,所作,文章,朋友,碧云騢,于梅,为正,叶梦得,仲淹,吕夷简,多提,子纯,曹宝麟,梅询,欧阳修,欧阳,邵博,书法,故事,史实,名声,大事,坏话,因素,回复,宰相,情感,挽诗

2010-03-30 #小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

范仲淹,皇帝,书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学问,咸菜,好友,好意,宰相,志向,苦读,生活,应天府书院,曾五,名师,一锅,好友来,多美味,还可以,政治家,岳阳楼记,书籍,东西,习惯,书本,佳肴,人们,人治

2017-09-01 #小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皇帝,书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咸菜,好友,好意,学问,宰相,志向,政治家,苦读,生活,应天府书院,包拯,曾五,名师,一锅,好友来,多美味,还可以,军事家,书籍,东西,习惯,书本,佳肴,人们

2020-08-11 #故事会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皇帝,书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咸菜,好友,好意,学问,宰相,志向,政治家,苦读,生活,应天府书院,包拯,曾五,名师,一锅,好友来,多美味,还可以,军事家,书籍,东西,习惯,书本,佳肴,人们

2020-09-07 #经典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皇帝,书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咸菜,好友,好意,学问,宰相,志向,政治家,苦读,生活,应天府书院,包拯,曾五,名师,一锅,多美味,好友来,还可以,课文,大全,军事家,书籍,东西,习惯,书本

2009-02-20 #短篇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皇帝,书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咸菜,好友,好意,学问,宰相,志向,政治家,苦读,生活,应天府书院,包拯,曾五,名师,一锅,好友来,多美味,还可以,军事家,书籍,东西,习惯,书本,佳肴,人们

2008-10-08 #经典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原文

范仲淹,皇帝,书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咸菜,好友,好意,学问,宰相,志向,政治家,苦读,生活,应天府书院,包拯,曾五,名师,一锅,好友来,多美味,还可以,军事家,书籍,东西,习惯,书本,佳肴,人们

2012-02-0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