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28(估算与精算教学设计)

时间:2009-09-11

答题如下: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估算

提示:本文共有 21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估算与精算教学设计一

估算与精算教学设计二

第三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教学活动和理由。

答题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估算。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去超市中购买物品,这就涉及到带多少钱的问题。这里,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同学A要去超市购买一台饮水机,97元;还要买一台电饭煲,296元;请问在未进行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同学A应该带多少钱去超市购买这两样物品?

生:老师,应该带400元去,一个是97元,接近100元;一个是296元,接近300元;所以,带400元去就够了。

师:回答正确。那么,这样的做法,既没有进行精确计算,又保证了将物品买回家;这便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新知识-估算。

【设计意图:以生活情境设计,引出估算的实例,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思考、交流、理解估算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生习趣。】

第二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刚才的举例,同学们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那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板书: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请问,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这里,采用两个办做题,一是精算,二是估算。

师:板书:精算,则用单价×套数=总价,得49×104=5096(板书:计算过程)大家看,这样的方法,优点在于精确、准确;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需要计算,且过程复杂,耗费的时间较多。试问,如果要快速得出大致的结果,耗费时间短,该怎么办?

生:用估算的方法。

师:对,估算虽然没有准确的结果,但耗时时间少便是估算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估算即可,不必得出准确的数值。这里,我们的估算过程为,49接近50,写成49约等于50,50方便计算、估值较准;104呢?104是取100呢?还是取110呢?请同学们将两种估算都在草稿纸上做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两种估算方法到底谁更好一些呢?

待学生完成计算,交流三分钟后,继续讲解。

师:请大家看黑板,板书一:将49约等于50,104约等于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板书二:将49约等于50,104约等于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现在,请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不同的观点。

生1:我认为第一个估算5000元更合适,因为计算更简便,在心里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5000元,收费时间少,符合估算的特点。

生2:我认为第二个估算5500元更合适,计算也简单;同时,因为通过精算,我们知道准确的值是5096元,5000元不够买票,售票人员不会卖,不合理。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这里,我们对估算的概念做一个解释:在现实的生活中、工作中,都会出现一些情况,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值,但需要大致的值;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估算进行,估算并不保证数的精准性,但是,以估算的方式取值,保证大致的值是接近的,耗费时间少,便可以了。

师:注意,虽然是估算,虽然不要求精确值,但是,估算也要保证实际的使用效果;刚才的同学说钱不够,售票员不会出售门票;这是正确的。所以,针对购买物品的实际情况,钱可以多,不可以少;所以,取值时,应估大一点,而不是估小一点。所以,5500比5000更具实际意义,更合适一些。

师:那么,这个题,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板书:49约等于50,将104约等于105,50×105=5250元。这样取值,既采用了估算,在估值的过程中,都是将数字放大了一点,也保证了钱只多不少;所以,会更加合适一些。

师:现在,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板书,某大型超市一月份卖出了720桶青油,请估算一下,今年可卖多少桶?请一名同学现场回答。

生:一月份720桶,一年有十二个月,将720约等于700,将12约等于10,得700×10=7000;但是,这样计算少了2个月,感觉太少了。所以,还是取12估算,700×12=8400桶。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理解是到位的。将720约等于700,减少了20,但是计算简便了,误差也较小;将12个月约等于10个月,误差大了一些,直接保留12,估算得出的8400更合理。

【设计意图:以创设情境的实用举例做对比讲解、深入分析,让学生在过程中观察、思考、计算、交流、理解估算的深刻内涵,一是估算不要求精确,但应大致一样,且耗费时间少;二是估算应满足实际需要,才有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对比、思考等数学思维。】

第三步: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 发放练习题资料,内容如下: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之前也是()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5)刘宁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多少米?

(6)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7)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师:以班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协作完成、再相互交流,查找自身的错误,不足的地方,可以向同学请教。我也会根据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的课中,再做一次强化讲解。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强化练习,加深知识记忆;二是通过小组协作,加强团队意识;三是通过错点讲解,纠正个别错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28(估算与精算教学设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18(估算与精算的教学目标)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18(估算与精算的教学目标)

精算,方法,意识,价值观,区别,学生,学学习,对数,情境,情感,感观,数学,目标,过程,教学目标,小学生,具体情况,乘法,兴趣,场景,实际,小组讨论,师生,态度,思维,效果,知识,方式,策略,结合实际

2017-07-09 #经典故事

教师资格证笔试40分大题 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通分》

教师资格证笔试40分大题 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通分》

分数,教师,公分母,方法,学生,板书,作业,分母,同学,大小,意义,投影片,目标,过程,和原来,转化为,图中,学科,价值观,在实践中,内容,写本,单位,教案,情感,态度,已知,知识,熟练地,板书设计

2017-03-17 #长篇故事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29(运算能力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29(运算能力教学设计)

口算,报纸,邮递员,问题,同学们,送多少,工作,答案,同学,纠正错误,九九乘法表,是多少,让学生,设计意图,新知识,乘法,位数,叔叔,图片,投影,学生,小组,思维,方式,板书,特性,练习本,错误,检查,有两个

2010-06-23 #小故事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30(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30(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性质,不变,分子,分母,除法,倍数,结果,同学,形式,设计意图,A.,B.,C.,D.,同学们,被除数,除数,设计,例题,小组,方式,板书,分数线,学生,练习题,计算结果,请大家,乘法,关系

2009-04-17 #短篇故事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26(加减法带括号的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26(加减法带括号的教学设计)

板书,小括号,括号,符号,加减法,同学们,同学,五角星,减法,学生,小组,知识点,能不能,设计意图,还可以,不变,减号,加号,情境,思维,教师,方式,特性,纠正错误,算法,老师,练习题,错误,交流,为单位

2016-08-19 #故事大全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12(模型思想教学目标)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12(模型思想教学目标)

位数,方法,过程,让学生,数学,知识,目标,知识点,教学目标,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模型,思想,小学生,乘法,中体,价值观,关系,关联性,实际,态度,意识,情感,情境,情景,教学活动,时间,数字,新旧,数据

2014-02-17 #故事阅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倒计时 一篇文章秒懂“教学设计”大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倒计时 一篇文章秒懂“教学设计”大题

能力,学生,情感,课文,题目,知识,方法,目标,关键词,价值观,态度,教师,过程,技能目标,刘老师,生字,环节,老师,笔画,词语,重点,写字,交流,指导,提出问题,教学重难点,有感情,佩奇,路得,解文意

2011-10-10 #故事会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13(三角形与平形四边形)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大题专讲13(三角形与平形四边形)

三角形,面积,关系,面积公式,方式,目标,交流,公式,价值观,小学生,内容,基础,图形,团结合作,情感,态度,知识,数学,方法,过程,高年级,指导,分析,协作,生活,三角形面积公式,学习上,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学生

2012-12-0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