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 这推动了儒学在唐代的发展

时间:2009-09-20

统一儒学的形成由官修五经定本、五经正义及几部私修经书共同完成

提示:本文共有 18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这推动了儒学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统一儒学的形成以及儒学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统一儒学的形成由官修《五经定本》、《五经正义》及几部私修经书共同完成。《五经定本》是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的,是一部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五经文字的书,后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的统一课本。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在郑覃的主持下,又刻成了著名的《开成石经》,进步完成了五经在文字上的统一。《五经正义》由唐太宗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是一部解释五经经义的书。书在高宗朝撰成后,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准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私修经书主要有唐初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的《春秋榖梁传疏》以及唐后期徐彦的《春秋公羊传疏》。这些书也对儒学的统一做了贡献。儒学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完成于唐后期。啖助、陆质师徒创自由解经之学属。

赕助著有《春秋统例》,陆质著有《春秋微旨》、《春秋集传纂例》、《春秋辨疑》。他们著述的特点是不受《春秋三传》的束缚,专凭己意说经,不对《五经正义》之类的书随意驳斥,即使对《春秋三传》本身也敢于提出异议,在学风上开启了宋学“空言说经,任意附会”的先河。韩愈、李翱师徒则从哲学思想上为宋学奠定了基础。韩愈“道统说”中的“道”在宋朝时被程、朱加以发挥,称之为“道”或“理”,并认为是最高的、永恒的、绝对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韩愈的“性情说”也被程、朱加以发挥,“性”被发展为天命之性”,“情”被发展为“气质之性”。李的“性善情恶说”也被宋学直接继承,成为“存天理,灭人欲”以及“致良知说”的先声。唐修八史唐代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王朝建立后,为借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史学十分重视。

贞观三年(629年)底,唐太宗将史馆自秘书省著作局移于门下省北,并令宰相任监修,负责编撰前代和本朝国史,把纪传体正史的编修掌握在政府手中,自此迄清代,官修正史成为历代相沿的唐代编修的正史共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制度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以及由李延寿私人编修但获得唐政府批准而列为正史的《南史》和《北史》。鉴于梁、陈、北齐、周、隋五史没有志》,后来又编修了《五代史志》十种,一并附进《隋书》,即今《隋书》十志。《史通》《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作者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彭城(江苏徐州)人,是我国古代社会杰出的史学家。

《史通》共20卷,对唐代以前的史学著作和史学家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刘知几个人的修史主张。刘知几对史学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指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刘知几认为历史是变化和发展的,评价人物和事件应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他还反对是古非今,认为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显然,刘知几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刘知几还提出了著名的“三长论”和“直笔论”。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必须具有才、学、识三长,而以识最重要,如果“见良直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则学问再多也无用。

对于写史,刘知几主张“直笔”,要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反对迎合权势或从个人恩怨出发距曲史实。这些卓越的见解,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通典》《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作者杜佑(735~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陕西长安县)人。他在刘秩《政典》的基础上,用力三十余年撰成《通典》。全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记载了自上古到唐代宗时期的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

《通典》的问世,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史书体裁政书体,对后世史学影响巨大。杜佑撰《通典》是为了吸取历史经验,解决当时的政治经济问题。他反对非今是古”,主张“随时立制,遇事通变”。这种古为今用的治学精神是可贵的。但《通典》大讲礼教,《礼门》占了全书的一半,又说明杜佑修史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礼教伦常。《元和郡县图志》和《蛮书》李吉甫(758~814年)所著《元和郡县图志》,是一部历史地理学专著。全书40卷,记述了各郡县的户ロ、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唐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著作。

原书地图部分在宋代已经佚失,因此,后人又称此书为《元和郡县志》《蛮书》一名《云南志》,唐懿宗时人樊绰所著。全书10卷,系统记录了当时云南地区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是唐代民族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 这推动了儒学在唐代的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讲好儒学故事 传承文化经典

讲好儒学故事 传承文化经典

儒学,孔子,儒家思想,经典,国图,文化,传统文化,研究,讲座,新时代,中华,儒家,图书馆,学术,知识,专家学者,分析,发展,专家,价值,历史,古籍,文明,方式,时代,概要,精神,传播,工作,习近平

2019-04-26 #短篇故事

儒学化的中国古代科学家

儒学化的中国古代科学家

科学家,儒学,儒家经典,关系,儒家文化,中国古代科学家,儒家,天文学家,古代科学家,传记,先生,数学家,时期,交往,影响,李锐,汪莱,经学家,文化,知识,著作,何承天,刘焯,宋应星,孟子,宋慈,张衡,杜石然,朱彝尊,朱熹

2007-06-19 #长篇故事

在唐朝考科举 真的很难

在唐朝考科举 真的很难

考试,考生,科举考试,方式,学子,难度,明经科,及第,科举,公荐,白居易,进士科,主考官,寒门,州府,科目,制度,地方,科举制,形式,诗赋,进士,顾况,创作,儒家经典,官职,墨义,学生,录取人数,成绩

2007-01-19 #短篇故事

唐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都考些什么内容?

唐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科目?都考些什么内容?

常科,明经科,秀才,进士科,考生,高宗,时务策,五经,内容,老子,考试内容,科目,明法科,主考官,开元,经学,问题,儒家经典,科举考试,将帅,左传,礼记,谷梁传,考试,仪礼,公羊传,周礼,大义,孝经,新唐书

2019-09-23 #经典故事

在这里他帮孟子成就一部享誉世界的儒学经典:万章及其故里的故事

在这里他帮孟子成就一部享誉世界的儒学经典:万章及其故里的故事

孟子,王庄村,遗址,先贤,师徒,万庄村,常庄镇,我所欲也,儒家,关帝庙,故里,王庄,石碑,言行,遗迹,代儒,中万,孟轲,西万村,仲尼之,万村,世界,主张,兄弟,原名,墓碑,字迹,成就,学生,张裕

2010-08-01 #短篇故事

古人十年寒窗学什么?科举的乡试 省试 殿试等都考些什么?

古人十年寒窗学什么?科举的乡试 省试 殿试等都考些什么?

科举,进士,八股文,四书五经,格式,常科,朱熹,乡试,评论,八股,经义,十年寒窗,儒家经典,古人,东西,四书,技巧,文字,时间,注释,科举考试,考试,明法,王安石,些什么,学什么,考试科目,内容,原因,墨义

2020-06-23 #经典故事

科举考试的起源 发展 和有关的历史人物

科举考试的起源 发展 和有关的历史人物

科举,科举制,进士,常科,大业,入监,监生,举人,科目,考试,隋炀帝,取士,学业,宰相,开皇,科举制度,统治者,诏令,膂力,蒙古人,可以直接,进士科,修谨,唐王,唐太宗,唐玄,干济,文武官,武则天,明成祖

2020-05-27 #经典故事

唐代科举考什么?考试内容和皇帝的态度对唐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唐代科举考什么?考试内容和皇帝的态度对唐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科举,诗歌,考试,唐诗,进士,字数,皇帝,规定,唐宣宗,常科,明经科,李道,言八韵,中国,中举,主考官,例子,原因,制度,大臣,态度,科举考试,考生,题目,乡贡进士,类似于,进士出身,唐太宗,唐宣,少进

2015-02-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