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高考语文:奉献一份小说答题模板给你

时间:2009-09-21

答: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提示:本文共有 40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2020小说答题模版

一、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暗示了人物……命运、性格、特点

(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塑造(烘托)了人物……心情、性格、特点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1)指出手法(2)简析运用(3)分析作用

知识补充:

描写手法:

(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

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

(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

(2)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

(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

(2)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

发展。

3.小说结尾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

②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③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

④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⑤读者上:指出类型,并点明好处。

知识补充:

(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

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二)以景结情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三)留白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四)悲剧结尾: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令读者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五)喜剧式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给读

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不能删掉,因为:

(1)人物上:最后一段丰富了A的形象特点,侧面烘托出A的品格,加深了人们对A的认识。

(2)情节上: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拓展了小说的空间,使小说的情节更

为完整、严谨。

(3)主题上:卒章显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读者上: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三、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读者】

1.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A是一个……的人。

(1)概括①+分析(2)概括②+分析

(3)概括③+分析(4)概括④+分析

………………………………………………

知识补充:

人物形象的特征:

外在: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技能、行为习惯

内在:性格、品质、精神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②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的。

④从环境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⑤从作者评价中分析人物形象;

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吃苦耐劳、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

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

有追求、生命力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谦卑、固执、敬业、诚实、执著、

年老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

2.你认为A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

答:A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

(1)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

(3)对比或衬托主要人物

(4)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小说的主题

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A还是B?请结合小说阐述理由。

答:小说的主人公是A。因为:

①从情节看:A贯穿故事的始终,是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

②从人物看:作者写B的目的是对比或反衬或烘托A,使A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2分)

③从主题看:小说塑造A的形象,更能揭示小说的主题。

4.事物形象的作用

(1)人物上:突出人物性格。

(2)情节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能更加严谨。

(3)主题上:揭示或深化主题。

(4)环境上:暗示或衬托社会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5.小说是怎样塑造小王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

(2)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衬托、欲扬先抑

四、主题【情节+环境+人物+读者】

(一)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即从下面两方面概括:

人生:

(1)人生道理(2)表达某种情感,赞扬某种精神

社会::

(1)讽刺、批判、揭露某种想象(2)歌颂、赞扬、弘扬某种精神

五、小说标题的作用【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1.小说的标题的含义或寓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深层:【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2.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妙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③手法:线索、修辞、双关、象征

知识补充:标题的常见作用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面包》

2、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武松打虎》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一朵午荷》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魔盒》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铁齿铜牙纪晓岚》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

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

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①贯穿全文情节,使情节更紧凑②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⑥揭示文章的主题

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语言特色

1.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语言鉴赏品味题解题思路

1.从语言的个性化和特色性角度赏析。

(1)地域特色:某地方言、农村、城市

(2)时代特色:符合时代特点

(3)生活特色:职业、身份、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

2.从语言的语体来角度赏析

(1)口语:通俗易懂、质朴平实、生动活泼

(2)书面语:庄重典雅、准确精当

(3)文言和白话

3.从语言的句式来角度赏析

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倒装句式

4.从语言的修辞来角度赏析

善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象征】

好处:生动形象、言简义丰、含蓄隽永、诙谐幽默、辛辣讽刺、清新华丽、婉约明快

5.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

常见的语言风格

善用叠词、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富有地方特色、善用口语、文白夹杂、含蓄深沉、幽默风趣、简洁明快、

寓庄于谐、清新华丽、质朴平实

善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象征】

七、构思选材

1.小说在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倒叙开头,设置悬念(2)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3)善设伏笔,环环相扣(4)线索贯穿,结构严谨

(5)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戛然而止,(留白、以景结情等)结尾

5.小说在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叙述顺序上: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及好处

(2)叙述人称上:采用人称+好处

(3)描写方法上:文中大量运用()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知识补充:

①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如插补的是书信、档案、小时的事等往往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⑤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材料来源:(日常生活等)

(2)选材角度:(典型、真实、新颖等)

(3)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4)使用材料的方法:(详略、重点分明等)了还不肯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考语文:奉献一份小说答题模板给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回答到点上?吃透答题模板和套路 一分不丢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回答到点上?吃透答题模板和套路 一分不丢

作者,阅读理解,标准答案,个人,模板,答题,鲁迅,有规律,语文阅读,历年,套路,文章,枣树,答案,老师,能力,语文,院子,别人说,我怎么知道,高考语文,巩高峰,生和,里一,同学,作用,上学时,原文,原作者,出题者

2013-11-10 #短篇故事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 技巧答题 你知道多少?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概括 技巧答题 你知道多少?

小说,作者,命题,人物形象,漏洞,资料,部分,高中,分析,学习方法,细节描写,基础,出发点,内容,发消息,头像,学姐,学弟,情节,形象,故事情节,改变命运,整体,起点,试题,观点,电子版,真实性,知识,篇幅

2016-06-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试题:三步走 拿满分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试题:三步走 拿满分

拉曼,喀布尔,小题,小说,情节,角度,情感,泰戈尔,女儿,内容,公公,分析,读者,好处,试题,考生,作者,婚礼,故事,环境,第一人称,视角,题目,不正确,来考虑,阅读材料,小人儿,时候,答题,人物

2015-01-01 #故事会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

情节,小说,作用,小格,结尾,丈夫,女人,读者,人物,角度,蓑衣,答题,结构,分析,发展,手法,答案,事件,文章,线索,题型,故事,过程,态度,营长,技巧,冲突,金老板,主旨,主题

2016-07-02 #短篇故事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人物,小说,情节,作用,读者,主题,结尾,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环境,视角,作者,形象,内容,心理,性格,发展,下文,效果,标题,角度,铺垫,小格,悬念,性格特征,故事,主人公,情感,文章

2013-11-23 #小故事

高考语文终极提分:答题技巧+答题模版!全是套路!

高考语文终极提分:答题技巧+答题模版!全是套路!

作用,句子,信息,传主,分析,内容,原文,语境,选项,答题,人物,语言,主题,文章,友情,要注意,句式,词语,主旨,形象,重点,连贯,人物形象,情节,特点,结构,情感,成语,试题,答案

2020-05-30 #小故事

高考语文 阅读理解题 这些答题技巧你知道吗?

高考语文 阅读理解题 这些答题技巧你知道吗?

文章,题目,阅读理解,语文,高分,答题,学生,时候,考生,部分,伯仁,作文,作者,分值,做题,基础,学子,大部分,学科,技巧,思想,方法,时间,正面,答案,老师,高三,仔细看,语文考试,得多

2012-04-26 #小故事

“吃透”这份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成绩至少能考120!

“吃透”这份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思路 高考语文成绩至少能考120!

语文,套路,答题,做题,中考,方法,考生,过程,没有用,语文学习,国语,东西,关键,初中,兴趣,分地,定义,学科,成绩,家长,牙牙,时间,数学,文字,模式,标准答案,老师,质变,课程,量变

2011-03-0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