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洪家光:技校毕业 攻克西方绝密技术 获国家科技奖 被中央重用

时间:2009-09-22

听到这些的第一反应,很可能认为他是一位年轻的院士,或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博士

提示:本文共有 22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国小伙洪家光,今年41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中央重用。听到这些的第一反应,很可能认为他是一位年轻的院士,或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博士。

事实上,洪家光学历并不高,他毕业于技校,曾是中航企业一位普通的零部件车工,但他凭借着对梦想的坚持,对于工匠精神的执著追求,带领团队攻克了曾被西方垄断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取得了专利并获国家科技奖,他现已成为中航工业的首席技能专家。

家境贫寒、出身技校、勤奋好学

洪家光,1979年出生于沈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初中毕业时他没有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而是选择了一所技术学校。

从家到技校,坐公交车需要2个多小时,车上其他人在这段车程中随着车子的摇晃而睡着了,而洪家光却珍惜这段时间、用来看书。3年的时间,他光在公交车上就学习了4本技术方面的书籍。1999年技校毕业,洪家光以第1名的成绩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在58车间进行零部件生产。

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对未来都是带着美好的憧憬,但是当洪家光进入58车间,呈现在他眼前的只有机器和工人们在忙碌地生产零件。在这里,他没有看到想象中的航空发动机,更没有看到飞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机器上做零件,而且所做的零件都是一样的,同样的动作重复成百上千遍。

这时,洪家光想,自己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既没有背景,也没有高学历,靠着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做一个小零件今后能有所作为吗?一时间,犹豫、彷徨、茫然的情绪包围着洪家光。

车间的一位老师傅告诉他,不要小看了这一个零件,如果一个零件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航空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从而引发更大的问题。作为一个车工,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正是由无数个车工生产的各个零部件才组成了一架飞机,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听完这些话,洪家光豁然开朗,他不再纠结,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拜师学艺、刻苦钻研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由于当时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飞机,只能用其他国家的飞机将烈士遗体运回国。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洪家光,他暗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技术人才,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洪家光想到去拜厂里的全国劳模孟宪新为师傅,学习他的“高速切削内螺纹”技术。但问题是孟师傅与洪家光不在一个车间,于是,洪家光每天干完自己车间的工作后,就立刻跑到孟师傅的车间,给孟师傅当助手,才几个月时间洪家光就熟练掌握了师傅的车刀磨削技术。

当然,这也是洪家光用加班加点换来的,其他工人一年干了4000个工时,而他一年干了7000多个工时。有时候,厂里的生产任务重了,洪家光就索性把行李带到厂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洪家光聪明好学,还喜欢思考,他不仅从孟师傅那里学到了本领,他还将师傅教授的车刀磨削技术中融合自己的想法,写成了10万字的心得体会,然后再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这又使他的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主动请缨,仅用10天时间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2002年春节前夕,厂里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加工某型号的航空发动机核心叶片。对该叶片的磨削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因为它的加工精度要求达到0.003毫米,如果出现误差,将对飞机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加工叶片必须用到金刚石滚轮技术,而当年,厂里只有一位师傅掌握这门技术,不巧的是这个师傅刚好生病住院,厂领导正一筹莫展时,洪家光毛遂自荐,请求来完成这项任务。

洪家光本以为自己能很快地完成,然而难度却超出了他的预想,他加工出来的零件没有一个尺寸符合要求。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遍遍地实践,不断地调整磨削方式。那些日子,洪家光吃睡都在车间里,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饿了就啃几口大饼,困了就睡在地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仅用了10天时间,就攻克了难题,掌握了金刚石滚轮技术,加工出了精度符合要求的叶片。厂里的老师傅们说,如果换其他人,掌握这项技术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洪家光这小伙真是好样的。这次任务的完成,及对金刚石滚轮技术的掌握,让洪家光更坚定了走技术攻坚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攻克西方绝密技术,获国家科技奖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起步较晚,而航空发动机的生产更是一个短板。叶片可以说是航空发动机的心脏,在飞行过程中,如果叶片出现故障,坠机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叶片的加工一直都是西方国家的绝密技术。

洪家光这位中国小伙,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选择攻克西方国家新一代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难题。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做研发,用了5年时间,做了1500多次试验,终于取得成功,这就是洪家光最引以自豪的科研项目——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西方多年的航空绝密技术被中国小伙攻克了,洪家光也因此受到中央重用。

2017年,洪家光凭借着此项核心技术,来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他,一位技校出身的一线车工,与院士们站在同一领奖台上,当他手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证书时,显得格外耀眼。

之后,洪家光还参与了国家多项航空发动机重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7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他还成立了“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现已带领团队完成了35个创新项目和53个攻关项目的研发工作。

洪家光,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凭借着精湛的打磨技术、勇攀高峰的满腔热情,不认输的刻苦专研精神,从一个学徒而蜕变成为科研攻坚的技术专家,在航空技术领域越飞越高,他的成长故事励志而又传奇,一个平凡的人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洪家光:技校毕业 攻克西方绝密技术 获国家科技奖 被中央重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科学家的风骨与担当: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泽山 侯云德的感人事迹

中国科学家的风骨与担当: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泽山 侯云德的感人事迹

王泽山,侯云德,火炸药,一等奖,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二等奖,团队,年度,文章,获奖者,观点,院士,研究,获奖,出生于,国家需要,一线,任务,传染病,作者,四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坦克,已知,总数,方向,时说

2008-0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大退学 转而去技校研究数控技术 这样的选择明智吗|百家故事

北大退学 转而去技校研究数控技术 这样的选择明智吗|百家故事

周浩,成绩,北大,大学,专业,兴趣,技工学校,学校,机械,技师学校,天赋,收入,数控,有所突破,理科,知识,老师,荣誉,领域,工作,研究,完全不,百家号,来让,北京大学,名的,百味人生,都会,文章,全省

2017-05-30 #长篇故事

中考失败了 是选择读技校好呢?还是选择打工好?工友经历告诉你

中考失败了 是选择读技校好呢?还是选择打工好?工友经历告诉你

技校,父母,中考,孩子,成绩,工友,技术,不理想,不一样,都会,人生,图片,工厂,工资,结果,老师,高中,工作,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好一点,我自己,是没有,一技之长,和兴,小管,比那,在工厂,技术人员,好的

2017-05-21 #经典故事

我的技校生涯 我的技校 我的技校生活作文200字

我的技校生涯 我的技校 我的技校生活作文200字

这个世界,那我就,强权,作者,互联网,玄幻,状态,征文,文学,神思,联赛,距离,背叛者,分类,大赛,世界是,参赛作品,首届中国,限时免费,踩在脚下,那么多人,没有了

2020-05-11 #经典故事

一杯茶 一碗炸土豆 在桑植洪家关找到各种属于秋的美食|湖湘地理

一杯茶 一碗炸土豆 在桑植洪家关找到各种属于秋的美食|湖湘地理

洪家关,白族,茶叶,荒野,土豆片,茶厂,张锦,土豆,茶树,万宝山,口感,姑娘,美食,银杏,高山,陈家院,白毫银针,桑植,南瓜,洋芋,海拔,等级,三道茶,干栏式建筑,含水量,土家族,山谷,山顶,才能,时间

2020-01-21 #小故事

《人物·故事》 20200116 高铁工匠·张雪松

《人物·故事》 20200116 高铁工匠·张雪松

张雪松,视频,简介,唐山,人物,工匠,机车车辆,数控,技校,技术,故事,智能,机械工人,节目,钳工,走向世界,领域,高铁,加工,维修,主要内容,一个普通,不断探索,中国高铁,技术专家,装备制造,走出国门

2020-05-26 #故事大全

《人物·故事》 20200116 高铁工匠·张雪松

《人物·故事》 20200116 高铁工匠·张雪松

张雪松,视频,简介,唐山,人物,工匠,机车车辆,数控,技校,技术,故事,智能,机械工人,节目,钳工,走向世界,领域,高铁,加工,维修,主要内容,一个普通,不断探索,中国高铁,技术专家,装备制造,走出国门

2020-09-24 #故事大全

神秘又低调的斜月三星洞 其实是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的民办学校?

神秘又低调的斜月三星洞 其实是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的民办学校?

孙悟空,同学,斜月三星洞,专业,悟空,祖师,弟子,徒弟,方向,神仙,菩提祖师,袁守诚,三星洞,修仙,同学们,学校,老者,规模,孙悟,扶鸾,蓝翔技校,功夫,大神,技术,技能,旁门,校友,校长,梦想,格局

2019-10-2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