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为什么韩国有那么多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以艺术的名义审视真相 呐喊民主和正义

时间:2009-09-25

▼1 熔炉豆瓣评分:9 1本片改编自2005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性暴力事件

提示:本文共有 57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韩国电影中有一类故事格外耀眼: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韩国相继上映了30多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这类电影不仅掀起了很多讨论,甚至影响到韩国法律修订和社会体制改革。

1.《熔炉》

豆瓣评分:9.1

本片改编自2005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性暴力事件。

这所聋哑学校位于远离首都的光州,曾被评为“最优秀的听障学校”,经营完全自主,不受外界监督。学校高层皆有私交,几乎发展为家族式企业。

新来的美术老师刚入学就发现了校园氛围的异样:班上的男同学脸上总有淤青抓痕,女厕所常传出女学生的哭喊声,连续发生了好几起学生自杀事件,想要探寻真相的他却受到学校所有教职工的阻拦。

一段时间后,学生终于向老师说出真相:这所学校的教职工,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2000年起持续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

当地人权组织开展调查行动,并于2005年上诉法庭,但由于证据不足,加上犯事人员强大的后台,罪犯最终被轻判。

随后6年,正义之士不断收集证据上诉抗议,却屡战屡败。期间该学校正常开放。

电影源于小说《熔炉》,它是原案件曝光后,作家孔枝泳深入采访后创作的结果。而真正促成小说电影化的是片中男主演孔侑。孔侑在服兵役期间读到小说《熔炉》,深感触动,托人询问作者能否将小说翻拍成电影。

退伍后,孔侑极力奔走, 与经纪公司倾力筹集资金,把小说搬上银幕。孔侑本人也饰演了男主角。

“熔炉”效应

2011年,电影《熔炉》上映,引起巨大的社会舆论,百万人签名要求案件重审。

压力迫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原审判结果被推翻,罪犯重新被判刑。光州私立听障学校也被勒令关闭。 同时,韩国国会重新修订性侵罪行量刑标准,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2. 《素媛》

豆瓣评分:9.0

本片改编自“2008年韩国赵斗淳性侵案件”。

一个下雨天,独自走在上学路上的8岁小女孩素媛,遇到醉酒大叔赵斗淳,遭其残忍性侵,造成其终身残疾,身心受到重创。

影片讲述素媛受害后,整个家庭所遭受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冷漠。

在决定要拍《素媛》前,导演李俊益曾一度苦恼要不要拍这么一个痛苦的题材。但最终《素媛》的上映获得热烈反响,并在韩国乃至全球掀起了对“儿童性侵罪”的激烈讨论。

影片效应:

赵斗淳事件后,舆论压力迫使韩国法院重新修订儿童性侵罪判刑标准,加大惩罚力度。公众开始反思整个社会对“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态度。

导演说:“这种案件世界各地都有,刚开始这样的大案件爆发,媒体和老百姓都会关注。但随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慢慢淡忘,所以影片的焦点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他们之后如何度过创伤。”

3.《杀人回忆》

豆瓣评分:8.6

本片根据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改编。

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华城市泰安一带连续发生十起妇女强奸杀人案,作案手法极其残忍。这起案件动用了史上最多的警察介入调查,但最终未能查出真凶。

影片效应:

2003年,《杀人回忆》一上映,观影人数就高达500万。韩国人仍然很关心华城连环杀人案。随着该事件的上诉时效终结日期的临近,韩国人再次发起“延长重大犯罪上诉时效”的抗议。舆论迫使国会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能否把杀人罪的上诉时效从15年延长至20年。

面对如此大的反响,影片导演奉俊昊透露了他的创作初衷。

“我出生于1969年,我的少年时代充斥着80年代的军事独裁和政治暴力。这部片子里有我的少年记忆,暴力不仅仅限于政治,压抑的环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边。”

“我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但这部影片有540万人次观看,我相信,凶手就是其中一个。”

4.《那个家伙的声音》

豆瓣评分:7.4

本片改编自“李炯浩被诱拐事件”。

1991年,9岁小孩李炯浩在首尔被绑架,绑匪要求1亿韩元的赎金。无奈之下,父母只能求救警方,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和资源,但绑匪用周密的计划摆脱了警察的搜捕。在44天后,有人在汉江边上发现小男孩的尸体。经法医鉴定李炯浩于被绑架第二天就已经死于绑匪毒手,而绑匪却折磨其父母长达一个月之久,并索得2亿韩元。

2006年,此案件的上诉期终结,警方仍然调查无果。

导演朴镇彪在一档记录节目中了解到“李炯浩被诱拐事件”,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决心将此片拍成电影,希望国人不要轻易忘记这个案件。

影片效应:

2007年,影片上映,韩国民众纷纷开始关注“被绑儿童”,并再次对“上诉时效法”提出异议。

5.《孩子们》

豆瓣评分:7.4

本片改编自“青蛙少年失踪事件”。

1991年,韩国大邱某小学的5名男孩,结伴上山抓青蛙时失踪,音信全无。

大邱少年失踪案震惊全国。韩国总统下达特别指示,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全国,据说警方动用了超过30万民众帮助搜索,企业界出高额悬赏金,社会团体共发出700多万张传单,学校也开展了“寻找青蛙少年”的活动。

但所有的搜索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孩子们的下落成为未解谜团。

时隔11年后,2002年,5名少年的遗体在卧龙山被发现,死亡原因确定他杀,但至今未查明凶手。

起初有很多人反对拍摄这部影片,认为重现案件会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但当导演征求家属意见时,家长们对这次拍摄高度支持,更希望再现那段痛苦的历史,唤醒公众的警觉和良知。

导演李奎满在发布会上表示:“我相信他们是被谋杀的。还有太多这样的案子,由于调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并没有被彻底地揭露出来。”

“《孩子们》表现的是精神上的痛苦,我希望观众能够感受他们的痛苦,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6. 《追击者》

豆瓣评分:8.3

本片改编自韩国“杀人魔柳永哲”事件。

2003年9月以来,首尔男子柳永哲接连残杀了至少19名汉城地区富裕阶层老人、电话应召女郎和上门按摩女性,创下了韩国犯罪分子的杀人“最高记录”,成为韩国史上头号连环杀人凶手。

由于柳永哲的杀人动机是仇恨富人痛恨女性,手段超级残忍,作案频率极其密集,对韩国全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当法院宣判柳永哲死刑时,不少被害人家属痛哭失声,站在被告席上的柳永哲却一脸漠然,令人震惊。

电影《追击者》的上映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上的“柳永哲群体”,即残忍的报复社会分子。民众重新剖析“柳永哲现象”,反思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和深层意义。“善与恶”的永恒话题被再次挑起。

7.《断箭》

豆瓣评分:7.9

本片改编自2007年在韩国发生的大学教授“弓弩伤人事件”。

大学教授金庆浩由于直言指出入学考试中的一道错题,被停职解聘。为此,他提出诉讼要求恢复自己的职位和名誉,但以败诉告终。多年后,耿耿于怀的金庆浩自海外回国,再次向高等法院提出诉讼,但仍以败诉告终。

此时的金庆浩已经极端愤怒,失去理智的他埋伏在法官所住公寓里,用石弓袭击法官,将其射伤。

金庆浩以杀人未遂罪被起诉。然而,金庆浩始终坚称清白,目击证人提到的那个作为凶器的“断箭”也没有找到,案件一下子陷入重重疑雾。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金最终仍然被判刑4年。

金庆浩的案件引起全国热议,金成为韩国小人物同体制抗争的一个符号,很多社会舆论倒向金庆浩一边,甚至发起了“拯救金教授”活动。

电影上映后,最高法院再次受到舆论压力。网民们纷纷称“这是司法部的错误判决”、“是典型的包庇自己家人的事件”等,批评程度不断增加。造成了公民与司法体制的新一轮对抗。

8.《梨泰院杀人事件》

豆瓣评分:6.5

本片改编自1997年韩国“梨泰院谋杀事件”。

1997年4月8日,在梨泰院某汉堡店的厕所里,20多岁的年轻学生赵宗毕无故被韩裔美国人皮尔森和美籍韩人Alex杀害。两名嫌疑人互相说对方才是杀人凶手,最终因证据不足均被释放。案件不了了之。

已离世的受害者赵宗毕的母亲写到:“我们的孩子是三代单传,非常乖巧的家中老小,但却遭遇到无辜的杀害,杀人犯却逍遥法外,在我死之前都无法忘记和这孩子的点点滴滴,为了在天上流着冤枉眼泪的孩子,我在死之前一定要抓拿到犯人,不然我的孩子死也不瞑目……”

影片导演洪其善为了把当时的案件重现,用了四年的时间,找回当时跟踪这个杀人事件采访的40多位记者,把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效应:

影片在韩国掀起了波澜,要求重审此案捉拿真凶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案件被批准重审。两名嫌疑人重被派遣回韩国。

“我们听到了民众的声音,在慎重考虑了电影及电视台员工提供的细节后,决定重审此案。”首尔一名法官说。

8.《辩护人》

豆瓣评分:9.1

本片改编自韩国“1981年釜林事件”及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生平事迹。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卢武铉寒窗苦读,自学10年后,终于通过了韩国司法考试,成为一名专业律师。一桩为穷苦人民辩护的案件使其一跃成名,成为著名的“人权律师”。

1981年,釜林事件爆发,韩国独裁政府以传阅有害书籍、组织非法集会和涉嫌违反《国家保安法》等理由,非法逮捕并监禁参加读书会的教师、职员、学生共22人并通过刑讯逼供让他们承认不存在的犯罪事实的事件。法院最终对这22人中的19人做出了有罪判决,判处了一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期间,卢武铉一直免费为这些被告辩护,对抗当时的军事政权并为受压迫的劳动者和学生争取权益。

影片效应:

事件中的受害人在出狱后不断提出复审要求,都被法院拒绝。但影片《辩护人》上映后,更多的韩国人了解到“釜林事件”,民愤四起。舆论压力迫使法院于2013年2月重新审判此案,至此“釜林事件”已有五名受害人终于在33年后被改判无罪,平反昭雪。

9.《华丽的假期》

豆瓣评分:8.3

本片改编自韩国“1980年光州民主运动事件”。

住在光州的兄弟俩父母早亡,相依为命,生活虽然清苦,却平静简单。弟弟振宇为着当检察官的梦想而努力,哥哥民宇全力支持弟弟,并单纯地爱着当地的一名女护士。然而,在哥哥与爱人第一次约会的那一天,暴力事件突然爆发,挥舞着棍棒刀枪的军人冲进电影院,冲进大街小巷,镇压甚至残杀无辜的平民百姓。正义的弟弟在一次示威抗争中牺牲。面对弟弟的死,哥哥再也抑制不住怒火,自发组织了市民自卫队,开始了十天的民主斗争运动。

1980年光州民主运动中,独裁政府下令用武力镇压这次运动,造成大量平民和学生死亡和受伤。

影片导演金智勋说,自己在上大学时就曾看过张善宇导演拍摄的讲述5.18事件的电影《刺痛》,当时就被片中的场面感动了,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

9.《购物车》

豆瓣评分:7.0

本片改编自2007年轰动全韩的E-land超市罢工事件。

影片讲述一群超市临时工(大多为收银员和清洁工),突然被公司单方面无理解雇,权益受到损害。职工被解雇后试图与高层谈判却遭到拒绝和无视,愤怒之下发起示威抗议,中途遭受警方和黑社会的镇压,却依然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

故事的原型是2007年E-land超市罢工事件:2007年,大型超市New Core Outlet及Homever分别解雇了三百多名及五百多名非正规员工。被解雇的员工在首尔开始罢工,一星期后罢工行动扩散至全国各地十二间集团旗下的超市。罢工二十天后,超市招来7000名警察强行清场,拉走200多名抗争者,甚至招来暴徒袭击示威者,其中数名人士身受重伤。

影片效应:

抗争事件震动全国,在《购物车》上映后,捍卫临时工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韩国政府最终出台 “非正规劳工保障法例”,要求雇主必须为工作满两年的员工转职为正规员工,为基层员工提供该有的基本保障。

10.《举报者》

豆瓣评分:7.3

本片改编自2005年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的干细胞论文造假事件。

影片讲述,韩国著名科学家宣称培养成功了11个人类胚胎干细胞,并决定用科研成果来造福韩国国民,治疗许多人的不治之症,一时间成为了韩国政府和民众眼中的英雄。

就在民众叫好之时,电视工作者尹敏哲突然接到科学院内部人士的造假举报,在排除了来自各个利益集团的阻挠后,电视台最终在节目中揭露了造假丑闻。

现实中,韩国著名科学家,“克隆之父”黄禹锡博士被揭发出论文造假,当时也在全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给韩国科学界、韩国国民以及韩国的科学经济都造成了损失。成为了世界科学史上著名的一桩丑闻。

2014年,导演林顺礼决定以这桩丑闻为原型拍摄电影《举报者》,但拍摄期间阻力重重。导演林顺礼说:“因为我们的影片涉及了韩国最有名的科学家,所以一开始艺人的经纪公司都不愿意他们来参加拍摄。我们外出拍摄也不敢说电影涉及的是本国有名的科学家,有些人知道电影的内容后,就不愿意配合我们拍摄了。”最终,影片的成功上映使得国民关注科学界,并重新审视学术界的真相和良心。

为什么韩国有这么多“真实改编电影”?

一部分人认为,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出现与韩国的电影史和电影制度有莫大的关系。

民族电影的观念:

20世纪初期,韩国知识分子成立“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KAPF)”,提出“把艺术作为斗争的武器”。KAPF秉承左派文化,宣扬朝鲜民族意识。罗云奎还最早提出了民族电影的概念,要求影片内容必须反映民族现实状况。

后来,虽然历史多次剧变,这种现实感,依然存在于很多韩国电影人的意识中。比如著名的“作家导演”李沧东,1995年完成的剧本《美丽的青年全台》,就是讲述为争取劳动者权益而自焚的全泰一的人生传记。他其后导演的电影虽是虚构,却都有真实的社会底色,比如第二部作品《薄荷糖》,就带领观众重温了光州事件、学生运动、金融风暴等折磨过韩国人的事件。他说,“我觉得人生中经历过的痛苦是有意义的。我想通过我的电影给观众一个答案,就是对人生经历的痛苦的一个答案。”

电影分级制度的产生:

1998年,韩国废除旧的电影法,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分级制度的产生为“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创作提供更大空间,使得涉及暴力、犯罪、政治等敏感题材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得以上映。

正如《杀人回忆》的导演奉俊昊所说:“没有独裁,没有审查,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是幸运的。”

曲折历史中的民主斗志: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饱受侵略和独裁压迫的国家,韩国的现代民主进程来之不易。有人说,正是这样一段黑暗的历史,使得韩国人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格外小心翼翼,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从这种意义上说,大批韩国电影直击“现实题材”,揭露“社会伤疤”,也许是在以艺术的名义审视真相,呐喊民主和正义吧。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整理:十七

转载请联系后台

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为什么韩国有那么多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以艺术的名义审视真相 呐喊民主和正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9部不一样的监狱电影 部分真实事件改编 正义在那里 终将到来

9部不一样的监狱电影 部分真实事件改编 正义在那里 终将到来

故事,监狱,穆尔,电影,和声,影片,飓风,信使,暴力,泰拳,炼狱,网友,豆瓣,巴比龙,程安,重获自由,黑狱断肠歌,一锤定音,事件,儿子,剧本,囚犯,天朝,奇迹,家人,父子,生猪肉,英国,过程,警察

2011-03-12 #经典故事

《辩护人》:真实事件改编的催泪电影 男主为正义的坚持让人感动

《辩护人》:真实事件改编的催泪电影 男主为正义的坚持让人感动

小宋,小宇,电影,警长,儿子,时候,检察官,法庭,小洋楼,军医,口供,学生家长,正义,老板娘,韩国,房产律师,多来,宣染,杨宇硕,程碑式,高昕,农民工,一家面馆,中一,律师事务所,高中学,改变了,拒绝了,时间,无涯

2007-08-09 #小故事

这部颜值爆表的反贪电影 简直完美诠释了人民的正义

这部颜值爆表的反贪电影 简直完美诠释了人民的正义

古天乐,反贪风暴,反贪,陆志,张智霖,动作,郑嘉颖,颜值,升级,刘保,正义,特辑,案件,案情,电影,阵容,调查,人民,名义,观众,这一部,这部电影,主任,剧情,团队,同属,天台,探案,搅局,方面

2018-09-19 #故事会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绝对表现出中国的态度!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绝对表现出中国的态度!

主旋律,观众,题材,人物,导演,警察,林超贤,合拍片,电影,正义,场面,枪战,方新,动作片,国产电影,商场,国家,影片,态度,香港,行动,主旋律电影,剧情,五星,个人风格,人性,信仰,场景,时候,市场

2013-10-17 #短篇故事

印度又一电影再创高分 源于真实事件 直视黑暗拥抱母爱!

印度又一电影再创高分 源于真实事件 直视黑暗拥抱母爱!

母亲,女儿,影片,时候,电影,女性,凶手,事件,地方,正义,题材,音乐,永远不会,一生,事情,代价,内心,孩子,有罪,票房,观众,隔阂,印度电影,因为她,快乐起来,这一部,这句话,这两个字,一切都是,会明

2018-04-03 #长篇故事

那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最后一部都不忍心看完……

那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最后一部都不忍心看完……

事件,女儿,法国,电影剧照,这部电影,影片,故事,美国,改编自,女性,正义,生父,电影,继父,乔茜,哈姆雷特,但德,以真,印第安纳州,下人,中体,个人,人们,人性,人权,全美,光州,内心,凶手,前段时间

2008-06-03 #长篇故事

电影《晚安 祝你好运》:传播择善固执的理念 且是真实历史事件

电影《晚安 祝你好运》:传播择善固执的理念 且是真实历史事件

R.,年代,社会,电视台,电影,新闻主播,观众,这部电影,影展,好莱坞,份子,参议员,勇气,参议院,奢求,形象,影片,手法,时代,正义,氛围,纽约,程度,美国,西装,角色,侯孝贤,七零年代,美国政府,一线

2011-11-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奉俊昊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是如何成为韩国电影的经典之作的

奉俊昊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是如何成为韩国电影的经典之作的

电影,杀人回忆,影片,观众,结局,凶手,社会,事件,暴力,韩国,工厂,故事,氛围,正义,特色,经典,雨夜,对社会,榜上,改编自,人心,回味,外衣,女人,影迷,导演,开放式,悬疑,情绪,效果

2019-05-1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