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这种螃蟹和虾20多年前见着就打 现在却成了稀罕物 一斤卖好几十

时间:2009-09-26

螃蟹和虾现在可以说真正成为了国民级美食,因为它们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说一点都不比辣条差!而且吃起来还要比辣条健康!可以这么说,小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

提示:本文共有 8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螃蟹和虾现在可以说真正成为了国民级美食,因为它们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说一点都不比辣条差!而且吃起来还要比辣条健康!可以这么说,小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心心念念的就是挣钱了一定要把这东西吃个够,但是工作了以后发现,现在的就算是最普通的大闸蟹和小龙虾我都吃不起!但是原来,这些东西可没那么贵,那时候螃蟹和虾在农村根本就不值钱,因为这两种生物都喜欢打洞,所以一度被村民认为是害虫,见着就打!没想到现在却成了稀罕物!一斤还卖几十块钱

夏天到了,又到了大家开始勒紧裤腰带吃小龙虾的时候了,现在的小龙虾可金贵了,一斤就算是活的都要30来块钱,但是大概在20多年前,这些东西根本就是我们眼里的缺德货!我生活在洞庭湖平原的一处小山村,这里几乎都是水田,我们都是种水稻,但是小龙虾可是一个打洞的高手,可以说这本事无人能出其左右!

小时候我们几乎是见到一次就打一次,那时候受够了每年青黄不接时候没饭吃的苦,所以就把这一切都怪最给了小龙虾,小龙虾壳比较硬,我们当地有更好吃的草虾,所以这东西一直都没什么人吃,一般抓到就直接踩碎肥田了,那时候农村这东西多啊,谁也没想到小龙虾一声不坑就变成了稀罕物,还需要要养殖来供应!

那时候农村也有一种非常常见的螃蟹,它就是山蟹,山蟹那时候比小龙虾稍微好一点,至少还是能值几块钱,还能用来入药,但山蟹身上没有什么肉,所以也不怎么受欢迎,山蟹比大闸蟹要稍微小一些,山蟹看起来有很憨厚,全神上写都是硬邦邦的,但确实一层空壳,肉非常少!

螃蟹也是个打洞的高手,螃蟹洞一般就打在田埂内侧,经常就会把田埂个打通了,然后田里面水就到处跑!每次灌满水没一天就干了,所以小时候经常会去田里面抓螃蟹,然后用锤头砸碎了喂鱼!那时候这些东西是真的多,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现在老家螃蟹基本看不到了!成了稀罕物!

上面这两种野味不知道大家吃过没有呢?反正现在它们现在价格都变高了,山蟹一斤30多,小龙虾一斤也是30多,真的是吃不起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这种螃蟹和虾20多年前见着就打 现在却成了稀罕物 一斤卖好几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与祖国共成长——写给自己和现在的孩子们

我与祖国共成长——写给自己和现在的孩子们

凳子,医生,祖国,月亮,村里,交通工具,小时候,学校,电视机,电视剧,稀罕物,窗户,老师,药铺,村办,却依然,让孩子,那时候,新买,家有,清华大学,电通,看电影,院子里,都会,国旗,一念之间,五指,两间房,乡里乡亲

2015-12-02 #经典故事

《两只螃蟹》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两只螃蟹》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螃蟹,渔民,竹楼,竞争,就像是,不择手段,个头,大肚,会用,品牌,很窄,感想,盖子,牢笼,突破口,终端,跑掉,规则,出口,以防止,却没有,到现在,可笑的是,就不再,大钳子,每一只,抓住它,思维方式,我们现在,拉下来

2020-07-08 #短篇故事

《两只螃蟹》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两只螃蟹》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螃蟹,渔民,竹楼,竞争,就像是,不择手段,个头,大肚,会用,品牌,很窄,感想,盖子,牢笼,突破口,终端,跑掉,规则,出口,以防止,却没有,到现在,可笑的是,就不再,大钳子,每一只,抓住它,思维方式,拉下来,现在看到

2017-12-14 #短篇故事

九岁地震少年立志考清华 长大却步入娱乐圈 现在又在干什么呢?

九岁地震少年立志考清华 长大却步入娱乐圈 现在又在干什么呢?

林浩,同学,时候,清华大学,事情,人民,同学们,地震,灾区,班长,他没有,灾难,房屋,孩子,废墟,梦想,记者,救援,多年前,全国人民,如此之,奥运会,姚明,大舞台,人们,中华儿女,中国,事迹,亮光,人生

2008-03-07 #经典故事

这一野草竟长了“猫的胡须” 人称“肾茶” 如今可是个稀罕物

这一野草竟长了“猫的胡须” 人称“肾茶” 如今可是个稀罕物

猫须草,花丝,猫的胡须,大自然,分叉,卵形,叶片,地方,果实,稀罕物,男性,颜色,动物和植物,因为它,有特点,清热去湿,生活在,常有特,浅紫色,须公,中生,一米多高,山坡上,农村,人称,人工,云南,人们,作用,内容

2015-04-22 #故事大全

又逢周四松北区“李家”赶大集 也能淘点“稀罕物”

又逢周四松北区“李家”赶大集 也能淘点“稀罕物”

大集,集市,李家,摊主,白菜,小葱,松北区,秦家,成高子,有机蔬菜,李家大,松北大道,润和,农村,光明,农家肥,大楼,小摊,松北,深井,胜利村,老人,老奶奶,老百姓,香菜,不错吧,村委会,区的,张相,黄桑鱼

2011-10-30 #故事阅读

78岁老奶奶卖“稀罕物” 年轻人嫌脏 懂吃的人笑他们不识货!

78岁老奶奶卖“稀罕物” 年轻人嫌脏 懂吃的人笑他们不识货!

东西,老奶奶,真的是,年轻人,猪油渣,小吃,不识货,稀罕物,这种东西,时候,美食,食物,在街,不干净,什么东西,好东西,好的,都会,奶奶,上油,做法,口感,功效,农村,再加,卖相,商贩,听力,大集,大爷

2018-09-13 #经典故事

8旬老奶奶卖“稀罕物” 路人嫌脏不愿买 90后的吃货全打包带走

8旬老奶奶卖“稀罕物” 路人嫌脏不愿买 90后的吃货全打包带走

小吃,美食,吃货,老奶奶,时候,美味,油渣子,种类,中国,年龄,市场,猪油,稀罕物,路人,很多人,在街,上都,发现了,乐趣,交易方式,受欢迎,地域,好奇心,心情,微信,支付宝,时间,满足感,朋友,油渣

2016-04-2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