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过年 我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人”

时间:2009-10-06

这篇故事的主题也与陌生人有关,但说的不是现在的陌生人,而是笔者儿时过年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的面孔

提示:本文共有 16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眼下的非常时期,胶东很多村庄为了保障健康,都派人在村口设置检查站,对进出人员询问登记,遇到外来车牌以及陌生人,尤其会提高警惕。

这篇故事的主题也与“陌生人”有关,但说的不是现在的“陌生人”,而是笔者儿时过年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的面孔。

退回二三十年前之前,胶东农村的年,真可谓热闹,不仅平时村里的大人小孩都齐聚,过年前后,还会有不少“陌生人”来到村里。

当然,所谓的“陌生人”,是对于村里的小孩们来说,而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大人,见面之后多半仍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小名。

严格来说,这些“陌生人”其实算是我们的同村人,但他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考学、参军、工作等方式,陆续离开村庄来到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村庄的联系越来越少,老家的父母和亲戚是唯一的纽带。过去交通通讯不如现在发达,这唯一的纽带,也通常在重大的日子,比如说过年的时候,才会发挥一次连接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这批“陌生人”正在青壮年,孩子的年龄也都小,一家三口回村过年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笔者的老家又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村子,因此儿时见过的“陌生人”数量还真不少。

那时过年,放假时间都比较早,到了小年之后,我就会从大人的聊天对话或者串门聚餐中陆续得知他们回来的讯息,昨天,某某从烟台回来;今天,某某从济南回来;后天,北京的某某回老家过年,想召集村里的同学聚一聚,等等如此。

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陌生人”当中,就有一位从北京回来的“伯伯”。之所以印象深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他的口音经过多年打磨,普通话的口味已经盖过家乡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情况还比较少见;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与其他人拖家带口不同,印象中他大多是自己一个人回家过年,听大人说,他娶的是外地城里的媳妇,妻小对回胶东农村过年,多少有些打怵吧。

当时从北京回胶东,旅途很耗时日,但他坚持得相当不错,我大概见过或听过他回来就有十多次。后来,不知是哪一年,我突然发现,他好像好多年没有回来过了,一问长辈才知道,他的老父母都已经故去了。

另外印象比较深刻的“陌生人”,不是一个,而是一家。胶东农村大多有五更拜年的习俗,现在就是问 好寒暄,礼仪点到即止;而在过去,迎来送往、张罗客人有一套严格的规矩,遇到有人来拜年,要出正屋迎,出院门送,进门之后递烟倒酒、送糖沏茶。因此,很多人上了岁数之后行动不便,通常会安排回家过年的子女代为迎送张罗。

笔者本族有一户长辈,当时每次都要跟随大人到那里去拜年,而连续几年在他们家,都会遇到陌生的面孔在张罗,听大人说,这户长辈好几个子女都在外地,过年不能都回来,就商量轮着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因为每年都在变化,笔者对他们的长相更陌生,几乎记不起来是什么样子。

而与北京那个例子相似,若干年之后,那栋老屋空了出来,除夕夜里也不再有亮光,我也再没见过那些“陌生的人们”。

以上的“陌生人”,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大人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那些“陌生人”虽然常年生活在外,但毕竟生在村里,从小在村里长大。而还有一种“陌生人”,陌生的程度更高,他们已经算是“陌生二代”,祖籍虽然在我们村里,但与村庄交集相当少,不仅我陌生,村里普通的大人也陌生。

同样是在曾经拜年的时候,笔者在很多长辈家里的炕上,都见到一些“陌生”的小孩,他们衣着大多比较鲜亮,说话也是普通话口音。长辈在做介绍的时候,通常也不直接说他们的名字,而是代以“谁谁的孩子”的称呼,这个时候,同行的大人们才会“哦”一声,而我还是不明白。

这些“陌生”的小孩,在我的记忆中不见得更快,即便同一栋房子在除夕夜里的灯还亮着,他们也很少回来了,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村庄本身就是一个“陌生”的祖籍地。

笔者有时也会想,“某村人”这个概念到底应该如何定义呢?是真正住在村里的人?还是户籍在村里的人?还是出生在村里的人?还是祖籍或籍贯在村里的人?最后一个说法,应该是范围最广的,也是彼此之间最陌生的吧。

想到这里,多少就能理解那些坚持寻根、修谱、撰写村志的人们了吧。若无之,他日皆为路人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胶东乡村记忆:儿时过年 我在村里遇到的那些“陌生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记忆:中元节 缅怀那些逝去的胶东乡村老人

记忆:中元节 缅怀那些逝去的胶东乡村老人

笔者,时候,小院,村庄,老人,胶东,两年前,了一下,乡村,典故,大叔,山村,春联,村里,院门,烟台,老爷爷,老爷,老翁,历史人文,古来稀,斯人,马石,中一,农家,乳山市,乳山,事情,健在者,前段时间

2014-09-21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小桥流水人家 即墨蓝村镇有个王家小桥村

胶东乡村记忆:小桥流水人家 即墨蓝村镇有个王家小桥村

王家,村里,小桥,大人,村庄,母亲,油纸,小社,那时候,东西,大队,小溪,时候,回家,王立,那个年代,小队长,小桥流水人家,碾台,两岸,小时候,地瓜,大街,孩童,小村,故乡,感觉,往事,戏台,时代

2019-10-17 #长篇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平度市蓼兰镇双柳树村 那忘不了的模样

胶东乡村记忆:平度市蓼兰镇双柳树村 那忘不了的模样

小河,围墙,河水,村子,柳树,壕沟,青石板,东湾,村里,柳枝,米多,村前,胶平路,大门,宽度,小鱼,小虾,年间,村庄,树冠,流水,董学仁,我们村,这个村,作者,东西,南湾,垛口,小桥,方向

2009-10-09 #故事大全

胶东乡村记忆:漫谈掖县老家的地瓜

胶东乡村记忆:漫谈掖县老家的地瓜

地瓜,窖子,地瓜干,古镇,我家,传播,刘家,向东,陈振龙,向西,口粮,地窖,小队,大人,奶奶,提篮,胶州,玉米面,父亲,高粱面,生产,地瓜面,我爷爷,刘家洼,土中,栾庄,结秦晋,里乌,陈世元,鲜叶蒸

2010-04-09 #故事会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 掖县老家的麦收场景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 掖县老家的麦收场景

麦秸,乡民,碌碡,麦穗,刷子,场院,根部,镰刀,上世纪,左手,小麦,家母,麦子,麦糠,薄田,历史舞台,右手,天色,小队,扫帚,木锨,烈日,粮堆,莱州,草垛,苞米,麦粒,生产,80年代,70年代

2015-01-30 #长篇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汲水文化的变迁史

胶东乡村记忆:掖县老家汲水文化的变迁史

辘轳,水车,井口,井绳,小鱼,手压井,上世纪,水井,水桶,水斗,畜力,菜园,生产,掖县,我家,水泵,自来水,王河,70年代,南湾,支架,村落,木杠,水面,铁链,生活,小湾,90年代,生命之源,两端

2014-09-17 #短篇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的栖霞农村小学 如何考试?

胶东乡村记忆:几十年前的栖霞农村小学 如何考试?

考试,学生,当当,老师,小学,教师,监考,乡镇,学校,学制,完小,成绩,年级,中学,班级,考场,依据,内容,卷子,学年考试,家长,干粮,常识,座位,教学,数学,方法,校长,考点,课程

2015-09-19 #小故事

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的“二月二” 都是自家长辈给理发

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的“二月二” 都是自家长辈给理发

二月二,剪子,母亲,剃头,小时候,农村,刀子,头发,奶奶,理发店,记忆,胶东,乡村,习俗,九十年代,先生,大哥,小哥,时候,编者,长辈,顾客,每次都,自己家,都是在,那个时候,通常是,次大,东乡村,都会

2020-08-3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