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精选

时间:2009-10-08

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66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春游梅花山,我们不但观赏到各种形态、颜色不一的梅花,在石象路旁的草地广场上,我们还浏览了景区中“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的介绍,从中可以了解到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古诗词的来历和含义,增长了知识,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下面就把这些故事写出,便于大家阅读共享: 序 言“春落梅枝头”,“梅先天下春”。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原产我国,我国的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有关梅花的故事很多,如“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已家喻户晓,今天我们特意精选了二十个梅花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梅花、喜爱梅花,进一步,弘扬梅花精神,唱一曲新时代的梅花赞。 最早的梅花诗古今吟咏梅的诗词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常以书信来往。北魏景明二年(501)陆凯率兵渡过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枝梅花,并有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贞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神所感动,黯然泪下。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出外打仗,天气热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几万人马喝不上水,情况相当危急,曹操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们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此故事最早记载于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 ,绕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望梅止渴”充分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和随机应变的才能。后来有人将望梅止渴演绎成了一首诗:随鞭一指生梅林,便使万军不唇干。无中生有智者策,用兵奇谋重口传。纸上一事难学会,因势利导不简单。若无随机应变心,读尽兵书也枉然。 寿阳公主梅花妆“太平预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某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也揭不下来。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 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为“梅花妆”。但梅花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 ,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王昭君香魂归故里化作梅花传说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丽冷艳,超凡脱俗的容貌,还具有梅花高洁无畏奉献的精神意蕴,历代有关王昭君绘画多用白雪红梅作为背景,来隐喻身穿防雪戎服,骑马 怀抱琵琶的王昭君。王昭君深明大义,舍身和亲,敦眭汗胡的丰功伟绩 ,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颂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赋诗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和亲果使边烽消,麟阁何人许共论。明代诗人莫许赞扬道:但使边城静,峨眉敢爱身,千秋今冢在,犹是汉宫春。历史学家翦伯赞赋诗评价说: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声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青梅煮酒论英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之后,设樽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以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巢袁术,借以脱身。曹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的设宴的,而刘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怀疑。青梅煮酒”,曹刘论坛,两人虽同为英雄,但在境界上还是有区别的。曹操与刘备,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词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等等。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 ,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机的时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两句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喻意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梅的品格与气节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最佳写照! 梅花仙子的传说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歌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满山长满了野梅花,每到冬季,梅花盛开,香飘十里。宋代苏东坡有诗说: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因罗浮山盛产梅花,又有梅花仙子的传说,罗浮遂成为梅花的代称。 孟浩然踏雪寻梅孟浩然与王维是好友,一次宴会上,孟浩然以主人身份先赋了这样两句诗:千瓣梅花傲霜雪,春笋遇雨日三尺。自认为是佳句,王维举杯出口: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孟浩然自愧不如。由此,他决心体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变化的自然之美。以填充自己创作的不足。明代,著名散文家张岱在其著作“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 ,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由此,别人送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经过数年刻苦观察后,他终于写出了不少的优秀田园诗,得以与王维并称唐代最优秀的田园诗人,“踏雪寻梅”亦成为高士雅趣的代名词。 梅妻鹤子传说北宋诗人林逋(林和靖)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传诵。其实,孤山之梅,在唐代即已见唐代白居易诗,这证明杭州西湖的孤山在唐代即已有梅,但为什么后来林逋的诗掩过了白诗?这不仅因为在咏梅诗中林逋有许多好句,还因“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此外,还与林逋的人品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有关。林逋生前,隐居孤山,当时的杭州太守每年都会以文字保荐,向林逋送去一些栗锦,林逋在宋仁宗天寿六年(1028年去世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特地赐了一个谥号给林逋,称为“何靖先生”。“何靖先生”正是对林逋高尚人品和气节的写照。 苏东坡与梅花东坡热爱生活,涉笔成趣。吟诵题材宽广。风格多样,涉及梅花的诗词也颇多。众多梅花诗中,最让人动容的是“西江月.梅花”这首词: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梅花”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为悼念毅然随作者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镜像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 一树梅花一放翁“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梅花绝句”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于嘉泰二年(1202)春所写,当时他已78岁 。陆游一生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就有100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栏杆,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后人把陆游爱梅,屈原爱兰,陶渊明爱菊,相提并论,成为文坛佳话。 姜白石写咏梅词抱得美人归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字白石)因“扬州慢”一曲而蛮声词林。其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芍,年年知为谁生?”更是千古佳句。姜夔一生爱梅,写梅,粗略统计一下,留下的词作不足九十,涉及梅花的居然就有27首之众。赏识姜夔的人很多,范成大是其中一位。称他“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范先生最为欣赏姜夔描写梅花的词“暗香”和“疏影”,特意让府上最好的歌妓来演绎,这个叫小红的姑娘让姜夔的双眼放射出异样的光芒,于是范先生就把小红送给了他。姜夔因写梅花诗抱得美人归,自然是春风得意 ,他在一首诗里写道: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其中过尽松陵渡,回首烟波十四桥。 范成大与梅谱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筑“石湖别墅” ,广收梅、菊品种,植于所居之范村,著“范村梅谱”一卷,“范村梅谱”是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梅谱”序言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吴下所出,而成大得而植于范村十二种,赏为谱之。接着,对江梅,早梅,官成梅,肖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腊梅等十二种梅的名称、形状及其生产规模和观赏价值,作了较为具体的记述。后续中又对梅花的韵格做了阐述。“梅谱”反映出作者具有丰富的植物学知识,这是长期种植梅的生产实践中,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逐渐积累而成,是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对研究我国古代的生物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原本是晋朝的桓伊所做的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筝曲。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的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南宋爱国诗人洪皓,在出使金国时,曾被扣留十五年,他面对威胁利诱,不屈不降,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终于返回南宋,临行前夕,他写下了“亿江南”一词。其中有“断回肠,思故里。漫谈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句子。表现了洪皓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演奏一曲“梅花三弄”,以梅花的凌霜傲雪,来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以及对南宋的深切思念心情。洪皓因忠君爱国、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后人在西湖建祠纪念,词中有意联云: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对洪皓的忠贞气节作出了高度评价。 王冕与梅花屋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一生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是隐居会稽九里山中,植梅千株,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梅花屋主”、“梅叟”。他善画墨梅,淡墨点染花瓣,浓墨勾点蕊萼,独见新妍,所画的一幅[墨梅图],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流露了画家以梅自喻的心声。王冕轻视功名利禄,一生未曾致仕,一直过着田园隐逸的生活,年轻时曾北游大都,一次,他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笙箫吹它不下来。既表达了不愿给元朝统治者作画的决心,又对权贵门予以了辛辣的讽刺。王冕一生与梅花结缘,为梅花作画写诗,王冕得梅,王冕甚幸,梅花得冕,花更彰矣。 孝行感花从前,有个小姑娘叫做“梅儿”,父亲早亡,自幼同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冬天,他母亲患了一种不知名的病,很多大夫看了之后都束手无策,一个晚上,梅儿劳累过度,昏昏沉沉地睡着了,睡梦中,见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蔼地对她说:你的母亲阳寿已定,但老天感动于你的孝心,只要能找到山中盛开的花朵,采摘下来熬成水就可以医治你的母亲!第二天,她请邻居们代为照顾母亲,出门寻花,梅儿在齐腰深的大雪中寻找着,寒风吹裂了她的脸,树枝划破了他的手,鞋走烂了,他走过的路鲜血淋漓。又冷又饿的梅儿晕倒了……不知过了多久,梅儿醒了,眼前一片火红,那些沾满树枝上的鲜血,化作了一种决然怒放的花朵,绽开在干枯的枝头……梅儿母亲的病就这样治愈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梅儿,就将这种花命名为“梅花”。 梅花碑的故事早年间,杭州有个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雕了一辈子石头,晚年花费毕生精力雕刻了一株梅花碑。老石匠没有儿女,也没有产业,大家都敬重他。他死后,人们便把它埋在一块公地里,将他最后雕成的这块梅花碑竖在坟顶。石碑上的梅花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得会开会谢,并且还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大家都很喜爱这块石碑,把它当做宝贝。一年春天,杭州来了一个大官,他把这块碑圈起来据为己有。说奇怪也真奇怪,这块石碑被圈起来后,碑上的梅花便渐渐隐谢了。大官的师爷出了一个主意。说用火烧烤便可以恢复原样。不料,火苗一舔到石碑,轰的一声,便爆裂开来,熊熊的火焰喷射得好远好远。大官和师爷想逃也逃不及,便烧死在里面。这块奇妙的石碑就这样毁掉了,如今,在杭州东城还留下两处地名:一处叫“梅花碑”,另一处叫“焦旗杆”。 郑板桥为何很少画梅花郑板桥画了很多的竹子,兰花,松树,怪石,以及菊花,却很少看到郑板桥的梅花作品流传后世,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郑板桥曾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后,有很多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说: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时间长了,吕子敬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时不时地自我夸耀一番。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后,要搬到扬州去,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一幅梅花,吕子敬看着郑板桥的梅花画,恍然大悟,原来郑板桥不画梅花,为的是给自己留碗饭吃。这个故事让人们看到,郑板桥留给后世的不只是三绝的艺术珍品,还有那闪闪发光的高尚人品。 梅花忆我我忆梅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三十余株,每当寒梅着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但这一个“扫”字就体现了他画梅的特点,真可谓自辟町畦,独立门户。他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画红梅,水分和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他喜欢表现老梅,而且将老梅的铮铮铁骨与清香欲放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一种唤春归来,挣破寒冬牢笼的感觉。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的题画诗中写到: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掉冒雪去,便人花前倾一杯。大师去世后,埋骨超山,以梅为伴,被传为美谈。 毛主席的梅花情节一代伟人,毛泽东最爱梅花,他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是讴歌梅花的清高气节。毛泽东还在自己的居室和工作室摆几盆梅花,以随时观赏,愉悦身心,抒情明志。历朝历代有关咏梅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泽东几乎都阅读并手书过。1961年11月6日这天。,毛泽东为查找明代高启咏梅花的一首诗,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田家英几经周折,终于将这首诗的全文找到了。此诗的全文如下: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何开。毛泽东欣喜非常,当天即用草书书写了全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历代名人与梅花的故事精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历代名人故事

历代名人故事

范缜,苏武,故事,佛教,历代名人,单于,卫律,季子,齐宣王,五月披裘,王融,萧衍,匈奴,北海,庾信,王萧,萧子良,名人故事,刀刃,名人,和尚,子良,宣王,岁月,形体,德育,时期,无神论,竟陵,神灭论

2020-06-18 #经典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陶渊明,翟氏,督邮,彭泽,陶渊,县令,刺史,官场,客人,辞官,王弘,葛巾,祭酒,五斗米,仕途,县吏,大人,太守,妻子,官田,小人,故事,时候,权势,江州,桃花源记,渊明,生涯,衙门,行装

2020-06-20 #短篇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班昭,女性,太后,邓骘,男性,美德,四德,子谷,有才,丈夫,内容,原则,史学家,后世,国舅,女子,妇德,妇容,妻子,故事,父母,皇太后,贞节,辞官,书成,伯夷,叔齐,圣恩,孔子,季历

2020-09-02 #短篇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班昭,太后,邓骘,女性,美德,子谷,有才,丈夫,原则,国舅,女子,妻子,父母,男性,皇太后,贞节,辞官,书成,伯夷,叔齐,圣恩,孔子,季历,念汝,曹氏,曹丰,鲜洁,赖母,金紫,马融

2020-09-08 #故事会

历代名人传奇故事

历代名人传奇故事

保定,燕南赵北,传奇故事,丛书,传略,历代,历史名人,史话,大事,清西陵,历史文化,民俗,历代名人,传奇,故事,纪略

2020-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代名人故事

历代名人故事

代表,历史课,时代,孔子,杭丝联,人们,作文,创意园,历史,星星,道菜,颜色,历史人物,每次都,史海,大智,如玉,孟子,孙中山,李白,田艾,翠鬓,鲁迅,小组长,班干部,上开,中国共产党,不一样,去哪儿,和美

2020-06-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屈原,屈氏,楚国,楚王,湘夫人,熊氏,寅月,生辰,群舞,上场,云中君,太阳神,巫女,本家,爱情,王族,神灵,离骚,东皇,于寅,大司命,少司命,屈邑,河伯,中华,东君,主祭,人们,人生,名字

2007-05-07 #故事大全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屈原,屈氏,楚国,楚王,湘夫人,熊氏,寅月,生辰,群舞,上场,云中君,太阳神,巫女,本家,爱情,王族,神灵,离骚,东皇,于寅,大司命,少司命,屈邑,河伯,中华,东君,主祭,人们,人生,名字

2009-07-26 #故事大全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

屈原,屈氏,楚国,楚王,湘夫人,熊氏,寅月,生辰,群舞,上场,云中君,太阳神,巫女,本家,爱情,王族,神灵,离骚,东皇,于寅,大司命,少司命,屈邑,河伯,中华,东君,主祭,人们,人生,名字

2017-09-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