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共性与差异:性相近 习相远

时间:2009-10-15

鲁滨逊漂流记国外经典冒险小说

提示:本文共有 37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西游记》——传统文化中的古典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国外经典冒险小说。

两者的创作时间以及创作背景,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个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产物,一个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的作品。

如果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似乎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有不可避免的共性,同时也会由于各自的特色而存在差异。

这样的对比也并非没有意义,反而能够使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两种文化给社会和世界带来的影响。

对这两部书的看法

《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两部书中,虽然都透露着相似的拼搏进取精神,塑造了一段又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体现出了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决态度,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信念。但是在这两部书结尾的时候,却又塑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分别代表着两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理念。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取回真经,最后在功德圆满之际功成身退,远离了熙熙攘攘的红尘。

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角鲁滨逊,则是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奋斗,最终获得了自己年轻时追求的财富和地位。

其实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身上都透露着相似的人性闪光点,不过在最后结局的时候,却又转变成了两种区别非常明显的思想观念。这样的情况也正如《三字经》中所说:“性相近,习相远。”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俗之下,衍生出的人文思想,自然也会存在着各自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却也无法将那些美好的共性彻底掩盖。

《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都在塑造着一场不畏艰险的追梦之旅

一直以来,《西游记》都被定性为一部神魔小说,不过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其实也和《鲁滨逊漂流记》一样,是一部充满冒险色彩的小说。

自从孙悟空找下花果山开始,这场冒险之旅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对方一叶竹排在汪洋大海中悠然远去,跨越万水千山去追寻长生不老的仙术。

这一点,和《鲁滨逊漂流记》中,那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离开父母独自跟随船队远航的少年鲁滨逊是何其相似。他们都敢于为了理想打破安逸的现状,不在乎途中是否充满了艰险,也不在未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完全可以说是一心逐梦,风雨无阻。

马丁·路德·金

譬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人因梦想而伟大。”

敢于迈出自己追梦的脚步,是一种极其难能可贵的精神,同时也是支撑人类发展和前行的动力。这种精神不受任何地域或者民族的限制,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思想,都包含着这一个共同点。

此外还有踏上取经之路以后的师徒四人,与被困荒岛时的鲁滨逊,也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人性闪光点,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为了能够取得真经不辞路途遥远,从东土大唐向着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的灵山一路前行。在这条取经之路上,始终充满了意料之外的危险。那些云遮雾绕的崇山峻岭之间,隐藏着一群又一群的妖魔鬼怪,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一次次生死考验。

然而面对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诸多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他们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排除万难上西天。不管面对多么厉害的妖怪,孙悟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直秉承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想办法也要打的原则,最终成功打通了取经之路。

被困荒岛的鲁滨逊也是一样,他在那一座无人的小岛上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需要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为自己创造生存下去的条件。而且经过28年的坚守,他也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再次回到了熟悉的人类社会。

在此期间,他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样,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只不过师徒四人的目标是取得真经,而鲁滨逊是为了活着离开这座荒岛。

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非常惊人的毅力和决心。一个在西天路上战胜了数不尽的妖魔鬼怪,一个在荒岛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存障碍。

不惧艰险,越挫越勇,能够在长期的困境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不管在什么时候,这种品质都值得被肯定和赞扬,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品性。尽管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但最终都会体现出相同的人性闪光点。

而这也正是《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共同特性,两者都在塑造着一场不畏艰险的追梦之旅。并且通过主角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形象的刻画出了那些属于逐梦者的独特品质。

虽然两部小说都具有一定的虚幻成分,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发挥出本身所携带的实际意义。透过两部书中所体现出的这些共同特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和国度限制的人文精神:敢于冒险、不惧困难、勇于坚持。

这不仅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更是整个人类在进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透过文字向世人传递积极的思想和精神,通过一系列故事,塑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形象。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已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了自身的价值。

不同的结局,蕴藏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观念和社会模式

《西游记》与《鲁滨逊漂流记》这两部小说

在《西游记》与《鲁滨逊漂流记》这两部小说当中,尽管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终究还是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受到了两种不同人文风的俗影响。一种是封建社会时代的东方传统文化,而另外一种则是资本扩张时期的西方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式,自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游记》结尾的时候,唐僧师徒从西天大雷音寺,将载有大乘教法的经书交到了唐王李世民的手上,之后又跟随八大金刚一起回到了西天。完成了伟大的取经任务,却不留恋人世间的名利和荣华。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种功成身退的态度,颇为符合古时候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世界和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价值,但最终却不是为了占有,也不会过多的索取回报。这正是《西游记》在结尾处传递出的人生价值观,严格遵守着传统文化中“生而不有,为而不持”的理念,代表着古人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他们的心目当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永远都排在人生的第一位,功名利禄则是次要条件。身在其位时尽心竭力,大功告成后激流勇退,是古代许多贤士的一贯作风。

不过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却明显透露着与之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鲁滨逊从一开始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就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之上,想要占据和拥有世间的名利与财富。据书中介绍,他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但却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总是想要通过航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是这样的想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幻想和野心,就像书中鲁滨逊的父亲曾经对他这样说道:“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

这些话也恰好戳中了鲁滨逊的真实内心,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洋溢着极其浓厚的个人主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冒险,得到让他向往的财富和地位。

而在结局的时候也正是如此,20多年的荒岛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名利的向往,年轻时的那些想法始终深深扎根在脑海当中。回归人类社会之后,鲁滨逊很快成为了一名极其富有的资本家。到最后他甚至还把那座无名的海岛,变成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殖民地,将后来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称为他的臣民。

这是《鲁滨逊漂流记》和《西游记》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师徒四人求取真经是为了普度众生,是站在众人的角度考虑,属于无私的利他主义。而鲁滨逊冒险和奋斗动力,是出于对名利的向往,是为了使自己拥有地位和财富,属于明显的利己主义。

然而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受到了两种不同社会模式的影响,以及各自文化的熏陶。

《西游记》吸收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包罗着儒、释、道三家的精髓,是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而《鲁滨逊漂流记》,则成书于一个殖民主义盛行的年代,书中自然也会不可避免的沾染一些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文理念。

不过也正因如此,才使这两部书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携带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两者对比中所产生的感悟:性相近,习相远

在《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对比之下,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已经非常明显的体现了出来。两者之间既有相似的人性闪光点,也有不一样的人文色彩和社会理念。

通过对这两部书的解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书中刻画的拼搏和冒险精神。那种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信念,是所有文化中的共同点,也是整个人类共有的一种天性。

但是由于社会背景和人文思想的差异,也使得两部书最终呈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西游记》讲究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后功成身退,对名利没有过多的留恋,其侧重点在于奉献,而不在于占据和拥有。

《鲁滨逊漂流记》则讲述了一个人通过冒险,奋斗成功的历程,在无形中掺杂了许多对名利和财富的追逐。直到最后依然在刻画个人的成功,与其成功之后所享有的一切。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相似的人性闪光点,是因为整个人类都有着许多共同的天性,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性相近”。

而两部书最终传递的思想观念之所以会存在区别,是因为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从而也就造就了两部作品的思想差异,如此正所谓“习相远”。

其实不仅是这两部书,如今世界上人们所传承的文化也是一样,有相同的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不仅要将那些美好的共性发扬光大,同时也要接受各自差异的存在,真正做到求同存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共性与差异:性相近 习相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故事

周处,老虎,蛟龙,老人,百姓,三害,长桥,这一天,才明,一直流,南山上,一身,不做声,三天三夜,南山,爹娘,打人,善事,大伙,拳头,打杀,故事,村里人,村里,蛮力,重新做人,一个叫,一群人,很多人,感到很

2018-08-16 #故事阅读

能讲个故事说明“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吗?

能讲个故事说明“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吗?

周处,蛟龙,猛虎,故事,性本善,差别,性相近,百姓,周处除三害,习相远,一大,三害,三天三夜,三字经,三拳两脚,习惯,习性,人们,乡里,名臣,年轻人,好勇斗狠,大战,当地人,时候,教会,祸害,村里,本性,生存环境

2010-04-22 #故事阅读

「营销技巧」市场细分:从江小白创新白酒谈个体差异论

「营销技巧」市场细分:从江小白创新白酒谈个体差异论

白酒,从江,市场细分,小白,品牌,江小白,主张,人们,先天,年轻人,性相近,战略,方法,消费者,观点,营销,中国白酒,我想到,习相远,切法,不一样,一片天,上都,事物本质,三字经,个人兴趣,个体差异,个体,人群,历史

2012-12-03 #故事会

《别告诉她》:中外文化差异 藏不住爱之共性

《别告诉她》:中外文化差异 藏不住爱之共性

奶奶,爷爷,中国,影片,时候,学习机,美国,项链,孙女,答案,老人,五子棋,亲人,女儿,家人,父母,癌症,电影,生命,真相,集体,不见了,中国人,这个问题,不一样,个体,东西,全家人,婚礼,孙子

2020-05-21 #故事阅读

求同存异看问题——东西神话文明虽差异明显 但其实依旧存在共性

求同存异看问题——东西神话文明虽差异明显 但其实依旧存在共性

吴刚,文明,西西弗斯,文化,巨石,神话,代表,中国,故事,石头,人类,关系,差异,月桂树,吴刚伐桂,东方人,山顶,月桂,本质,物品,血缘关系,遭遇,伏羲,一次又一次,神话中,个人,东西方,亚当,例子,共同性

2012-09-01 #长篇故事

神奇的花

神奇的花

变化,孩子们,幼儿园,东西,兴趣,幼儿,老师,活动,习相远,县浦,口袋,三字经,主题,乌龟,义务,事物,事情,公园,性本善,圆圈,好奇心,基础,基本技能,孩子,性相近,总会,来源,故事情节,旋律,数学

2020-05-17 #经典故事

神奇的花

神奇的花

变化,孩子们,幼儿园,东西,兴趣,幼儿,老师,活动,习相远,县浦,口袋,三字经,主题,乌龟,义务,事物,事情,公园,性本善,圆圈,好奇心,基础,基本技能,孩子,性相近,总会,来源,故事情节,旋律,数学

2020-07-25 #经典故事

神奇的花

神奇的花

变化,孩子们,幼儿园,东西,兴趣,幼儿,老师,活动,习相远,县浦,口袋,三字经,主题,乌龟,义务,事物,事情,公园,性本善,圆圈,好奇心,基础,基本技能,孩子,性相近,总会,来源,故事情节,旋律,数学

2020-09-2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