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满语系的鄂温克酋长根特木尔背叛大清进入俄罗斯后的传奇故事

时间:2009-10-21

比如,成年俄罗斯人和成年欧洲人一样爱喝酒,但俄罗斯人由于广泛和蒙古人混血,所以肝脏的解酒解毒能力普遍低于欧洲人,所以俄罗斯人经常醉酒

提示:本文共有 25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作者:浪舞蚱蜢欧洲历史学家和政界几乎一致称呼俄罗斯人是“白色蒙古人”,说俄国人不但继承了蒙古人的暴力、专制、轻商重义的文化基因,而且血液里还广泛融合了中亚蒙古、突厥和北亚老亚洲黄种人的染色体基因。比如,成年俄罗斯人和成年欧洲人一样爱喝酒,但俄罗斯人由于广泛和蒙古人混血,所以肝脏的解酒解毒能力普遍低于欧洲人,所以俄罗斯人经常醉酒。另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鄂温克酋长根特木尔家族逃离满清东北后在沙俄的融合,说明俄罗斯人确实是混血“白色蒙古人”。在中俄早期关系中,鄂温克酋长根特木尔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话题。在《中俄罗尼布楚条约》签订前后,根特木尔几乎是每次中俄谈判中必不可少的议题。对《中俄尼布楚条约》,搞笑的是现在中俄双方的民族主义者都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俄方认为是清帝国主义者强加于俄罗斯母亲的。中国认为是俄罗斯在北亚地区的殖民扩张。关于边界的划分和其后的地缘政治,俺以后再讲。《尼布楚条约》关于中俄双边关系的主要内容,除了边界划定以外,最重要的是“逃人问题”。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前,除了中俄军队对雅克萨城堡的争夺,最大的双边事件是根特木尔出走事件。根特木尔出走事件本身直接导致了中俄双方的彻底交涉,最后终于达成《尼布楚条约》。根特木尔是原来驻牧在东北亚外东北尼布楚附近一带鄂温克族的部落酋长。当俄国人进入贝加尔湖和额尔古纳河上游地区时,根特木尔不堪俄国人的要求臣服,遂率族人于顺治十年(1653)越过额尔古纳河向南,进入清廷控制下的索伦部落地区居住下来。清廷对根特木尔部落非常重视,并以自己的满洲八旗军事编制方式对该部人口(根特木尔所属部众被编制为3个佐领)进行了监控。康熙六年(1667,根特木尔突然率领子女及部众共300余人叛逃到俄境内,并在尼布楚附近居住下来。

(尼布楚地区位置图)按(俄)А.П.瓦西里耶夫著的《外贝加尔的哥萨克 (史纲) 第一卷》的说法,根特木尔的重归尼布楚故土是一件十分出乎意外的事件, 因为他去了清帝国的东北统治区后被清帝厚赏,曾经受到过九普特(四千二百两)银子和四锭金子的奖赏。1667年,根特木耳被清廷命令率领部族去摧毁在黑龙江边(俄罗斯人建立的)呼玛城堡。但根特木尔非但没有去黑龙江边,却直接率部投靠了沙俄地方政府。八旗编制的子民出逃,这是让大清很没有脸面的事情。满清黑龙江将军直接写信给俄罗斯在远东的总督:“我们不会为了两三张貂皮而发生冲突,但是,如果您们那里逃跑了一个臣民,难道您们不会寻找他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吗?”在信的结尾,黑龙江将军要求俄方派出全权公使去北京为根特木耳事件交涉。这是俄罗斯人求之不得的,去北京和中国直接交涉的机会。。。。关于根特木尔曾经受到过九普特(四千二百两)银子和四锭金子的奖赏,俺估计这是他自己吹的。因为俄文记载中还说“他是清朝皇帝的亲属”,中国史料中没有提到,有可能是该家族为了提高社会威望而故意与清朝皇帝攀附关系(这样俄国人更重视他们)(出自达斡尔论坛的巴图尔)俺也怀疑,满清让他攻打俄罗斯呼玛城堡那一个段子是他自己编的。达斡尔学者Altan-uksin金鑫先生关于根特木尔出走的推测是:至于他逃走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当时的清政府将其人众编为八旗牛录之后,不再对其所贡纳的貂皮给价支付银子,并且强迫其将部族强行迁到嫩江流域而引起的。。。。到了俄罗斯,一样得纳貂皮贡,为什么他还要投俄呢?我想其原因是,投俄后可在黑龙江流域以北外兴安岭处俄控地区生活,直接处于貂皮的主要产区,即使俄人所要的貂皮贡赋是清政府所要的三倍,他们仍然可以毫不费力的完纳,并能有相当多的剩余貂皮可以卖钱。而当时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鄂温克人,则就要艰难许多。虽然他们每人每年只按规定向清政府贡纳一张貂,可他们离貂皮的主要产区,黑龙江以北的精奇里江、西林穆迪河、牛满河、托克河、吉鲁河实在是太远了,往返打貂,长途跋涉,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背负经济上的沉重开支,更何况还要面对俄国人的堵截袭扰。根特木耳应该是在这二者间做了一个对比权衡,觉得服从俄国,北还尼布楚地区故土,更符合族众利益,于是才做出叛逃的决定。从清方的记录来看,当时随根特木耳逃走的牛录人众有60人,在其影响下一同逃走的还有多依多乌勒、博德依、提哩雅尼这三个牛录。沙俄始终没有交出根特木尔。因为以前一般逃人都是从沙俄远东殖民地区逃亡清国东北的。根特木耳被大喜的彼得大帝(其实应该是彼得大帝的姐姐苏菲亚,也就是鹿鼎记中韦爵爷的情人,因为那时候彼得大帝还是一个14岁的小p孩)在1686年(《尼布楚条约》签订的3年以前)加封为俄国的Knyaz,也就是王爷。根特木耳一族从此加入了俄国贵族之列。按俄文记载,根特木耳带领了40多个同族人,还说服了另外三个部族的人和他一起逃奔俄罗斯。根特木耳和他的后人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并被编进贝加尔哥萨克中的500人通古斯哥萨克团。作为俄罗斯贵族,根特木耳后人不但改信东正教,还和俄罗斯贵族之间通婚,很快俄化了。这是根特木耳王爷家族的族徽:

到了1904年,根特木耳王爷出逃俺大清的237年以后, 根特木耳王爷的后裔,小王爷尼古拉-根特木耳(Nikolai Gantimurov)又回到了他祖先离开过的黑山白水之间。这一次,小王爷尼古拉是沙俄军队中的帝国军官

在接下来的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攻戦中,小王爷小王爷尼古拉-根特木耳(Nikolai Gantimurov)身先士卒,还挂了彩,被火线上提拔并被授予奖章。这家伙在日俄战争中就被授予4枚勋章!

但小根特木耳王爷的个人英勇没有拯救沙俄军队在旅顺口的彻底失败,他看到了沙俄军队向日本的投降。

战后回到莫斯科,小根特木耳王爷继续在帝国军队中晋升。但好景不长,俄国十月革命来了。最后, 在1924年,这个沙俄旧社会的反动分子被伟大光明正确的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处决,结束他罪恶的一生。该家族男性染色体Y-DNA被鉴定为C3c当然,贵族后裔虽然混血,但不会永久默默无闻。在2011年--根特木耳王爷出逃俺大清的344年以后,根特木耳王爷的第N代孙女娜塔莉娅-根特木尔娃(Natalia Gantimurova)勇夺冠俄罗斯小姐桂冠。

所以所,欧洲人称呼俄罗斯人是“白色蒙古人”有一定道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满语系的鄂温克酋长根特木尔背叛大清进入俄罗斯后的传奇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两大帝国巅峰时代的艺术PK:沙俄与大清谁更牛?

两大帝国巅峰时代的艺术PK:沙俄与大清谁更牛?

勋章,珐琅,世纪,俄罗斯,彼得一世,南京,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博物院藏,皇帝,俄国,皇家,绘画,宫廷,乾隆,欧洲,服饰,清乾隆,圣安德烈,沙皇,世纪初,东正教,制服,帝国,文化,清宫,亚历山大三世,尼古拉一世,俄罗斯帝国,单元

2009-06-28 #故事阅读

俄罗斯人讲建设中东铁路时候的故事

俄罗斯人讲建设中东铁路时候的故事

女人,俄罗斯,满洲,技术员,中国,大清,店主,村庄,中国女人,国人,大清国,故事,男人,鞑靼,生活,俄罗斯人,中东铁路,接着说,裹小脚,关清,得多,人胜,休息一会,名的,都会,上校,上帝,代表,事物,义和拳

2010-11-09 #故事大全

俄罗斯女摄政王 却险些成了韦小宝的第8个老婆 可惜小宝娶不起

俄罗斯女摄政王 却险些成了韦小宝的第8个老婆 可惜小宝娶不起

韦小宝,苏菲亚,公主,老婆,身份,俄罗斯,双儿,莫斯科,情愫,时间,过程,雕像,鹿鼎记,很多人,小太监,萨城,英俊,神龙岛,电视剧,大清国,位置,互生,印象,何许人,保命,内心,去处,大清,女子,女性

2016-04-06 #经典故事

北京故宫里的满洲特色

北京故宫里的满洲特色

满洲,皇家,北京故宫,特色,堂子,建筑,满文,皇宫,坤宁宫,正宫,特征,习惯,国语,大清,故宫,皇帝,皇后,骑射,满洲人,文化,蒙古,萨满教,萨满祭祀,彩画,汉族,满语,绿色,李自成,多民族,北京

2007-09-07 #短篇故事

黑龙江区域 将军制度建立 以及瑷珲旧城的故事

黑龙江区域 将军制度建立 以及瑷珲旧城的故事

黑龙江,瑷珲,将军,黑龙江将军,康熙,副都统,墨尔根,林将军,宁古塔,吉林,官兵,满语,笔帖式,乌拉,外兴安岭,地界,总管,新城,松花江,水师营,驻地,喀尔喀,尔城,齐齐哈,主事,将军衙门,军政,公社,俄罗斯,哈达

2009-01-25 #故事会

邵长根国画 · 邵长根国画作品 · 松树与鸟系列作品选集

邵长根国画 · 邵长根国画作品 · 松树与鸟系列作品选集

国画作品,长根

2015-10-12 #故事大全

与满族同祖同源的通古斯亲兄弟民族部族有哪些?

与满族同祖同源的通古斯亲兄弟民族部族有哪些?

民族,通古斯,古伦,满族,文字,奥罗,鄂温克族,族群,语言,赫哲族,乌德盖,俄罗斯,满语,埃文,中国,鄂伦春族,黑龙江,居住在,鄂温克人,乌尔奇,朱蒙,人口,信仰,渤海,萨满教,鄂伦春,分布在,人称,仙女,俄语

2011-03-06 #故事会

蒙古语

蒙古语

满语,意思,汉语,北京话,用法,满语里,做生意,叫法,裤裆,东北话,你看看,满语中,有一种,哈德,应是,内蒙古草原,人家,交道,倒爷,北京,古汉语,叮当响,台湾,哈日,味儿,普通话,本意,气味,浑身,波纹

2020-06-0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