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寻找宁夏记忆

时间:2009-10-30

弹棉花,弹棉花,半斤弹成八两八,老棉絮弹成新棉花,弹好了棉花闺女要出嫁

提示:本文共有 22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两位老人展示他们结婚时的唯一家当——棉被。

弹棉花,弹棉花,

半斤弹成八两八,

老棉絮弹成新棉花,

弹好了棉花闺女要出嫁。

曾几何时,

每逢闺女出嫁,

娘家都要给做若干床新棉被。

富裕一点的家庭,

棉胎塞得厚实,

穷人家尽管日子艰难,

但无论如何也要陪上两床新棉被,

让闺女感受到爹妈的温暖。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家家户户逐渐用上

太空被、蚕丝被、羽绒被等,

曾经透气、暖和、厚重的棉被,

被人们珍藏到了记忆深处。

结婚时唯一的家当就是这床棉被

“这床被子整整62岁了!”5月14日,在银川市兴庆区文湖小区,82岁的宋华新和79岁的老伴刘淑云掀开床单,一床带着补丁的棉花被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床被子长约1.8米、宽1.5米左右,被面是蓝底白花老粗布,被里是已经褪色的纯蓝色棉布。记者注意到,被面上有一处补丁,被里有六处补丁,虽然干干净净,但还是能看出岁月的斑驳痕迹。

关于这床被子,还要从两位老人的相识说起。

宋华新1936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刘淑云1939年出生,两人相识于少时,是一条街上的邻居。两人都幼年丧母,成长经历相似,年少时就已经是好友,因此成年后,他们未经任何人牵线便自由恋爱了。1956年4月30日,两人领了结婚证。

那年5月1日一早,没有任何结婚仪式,刘淑云的哥哥将妹妹送到了宋华新家。没有婚纱,没有婚礼,更没有喜糖和亲朋好友,宋华新的继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床新棉被,和刘淑云的哥哥坐着喝了喝茶,又唠了唠嗑,这门婚事就算成了。

由于两人家境都不富裕,这床棉被也就成了他们结婚置办的唯一家当,直到后来老人们又陆续给他们添了一对箱子等其他家什,这个小家才渐渐像样了。1966年,因为工作的缘故,一家人从沈阳搬到宁夏中卫,又从中卫搬到银川。几次搬家,家里能扔的全扔了,但两人始终舍不得丢弃这床棉被。

虽然打满补丁,仍在发挥余热

“你看,这个补丁是1975年大儿子下乡时给烧烂的,这是第一个补丁。”宋华新指着被面上唯一一处补丁陷入了回忆。

当时,一家人定居中卫,大儿子正在上高中,赶上知青下乡,被分到了中卫市宣和镇。天寒地冻,生怕儿子冻着的刘淑云赶紧将家里的这床棉被给儿子带上。没想到儿子睡的土炕烧得太烫,竟然把被子烧了个直径四五厘米的洞。“要不是发现及时,恐怕这床被子早都化为灰烬了。”宋华新笑着说,被子拿回来后,老伴心疼不已,特意找了一块颜色相近的布,仔仔细细地补上了。

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一家人尽管小心翼翼,但经不住岁月的流逝,在没有被套的那个年代,这床被子的被里也渐渐被孩子们蹬破了,补丁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上的被子名目繁多。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近年来羽绒被、蚕丝被等大出风头,成为各大商场、家纺店的主角,传统的棉被渐渐不受待见。在宋华新家,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家里的棉被越来越多,这床被子也就逐渐“失宠”,从盖的被子变成了床单下铺的垫子,如今还在发挥着余热。

让宋华新欣慰的是,这床有些年头的棉被虽然已经旧了,也没有当年那么松软,但当床垫子睡着依然很舒服。也许是对棉花被太有感情,面对孩子们送的太空被、羽绒被,宋华新夫妇始终对这床棉花被情有独钟。因此,在三个儿子甚至孙子结婚时,老两口仍会为他们亲手置办“四铺四盖”。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结婚必备物品,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包含着父辈对子女孙辈的祝福和寄托。(记者 王若英 文/图)

记者调查

“失宠”的棉花被开始回归

“我们这里不卖棉花被,只有蚕丝被、羽绒被等高档被子,再就是夏凉被。”5月20日,在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上,一家品牌家纺专卖店的销售员向记者介绍。

在这位销售员看来,以前的棉花被最大的缺点就是厚重,容易板结,而“蚕丝被、羽绒被虽然卖价上千元,但确实盖着轻巧、舒服”。在新华街一家商场,记者看到,标价五六千元的鹅绒被、三四千元的百分百桑蚕丝被等高档被子,几乎每个品牌家纺店都有,它们被摆在显眼位置,而打完折二三百元的棉花被则被堆在一边。每当有年轻人来询问,导购一般会推荐桑蚕丝被、天丝棉夏凉被等被子。当顾客提出要给家中老人买一床被子时,导购就会拿出200多元的棉花被,同时强调“这个老年人盖上有感觉”。

在贺兰县海亮农贸综合市场一家棉被专营店,一床床新棉被摸上去柔软暖和,手感一点不比蚕丝被差,价格也非常优惠。“一床2.2×2.3米的纯棉被,4斤棉花连棉胎带被套,也就215元左右。”该店老板介绍,以前手工弹的棉花被费人费时,现在用机器弹,只要三四十分钟就能搞定一床棉被,而且现在棉被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用的是皮棉,蓬松度高,不易出现板结,即使盖上几年板结了,再花50元翻新一下,又成新的了,“一床棉被盖几十年没问题”。

即使相隔不远处就有一家做蚕丝被的店面,面对记者的询问,该店老板依旧信心满满。“前些年受到整体环境影响,棉被生意确实难做,但这几年生意渐渐好了。冬天生意最好时一天能做六七床,现在夏天天热了,每天也还能做两床。”

“时代在发展,虽然棉被现在的竞争对手很多,但它物美价廉,而且缺点也在逐步改进,不愁没有市场。”这位老板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新消息报

更多新闻

●10级大风将奔袭银川,已有树被刮断!来看未来十天宁夏天气如何

●喜迎自治区60大庆 | 1973年,宁夏规模最大的汽车站——固原汽车站建成

●银川市首轮市县一体化联动巡察移交问题线索565件

●受贿1136.9万元、美元51万!宁东管委会原副主任张湧一审获刑十二年

编辑:王莹 责编:李涛

编委:贺璐璐 李金香

网址:www.nxnews.net

↓↓↓点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助于身心健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寻找宁夏记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宁夏档案馆向你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难忘记忆!

宁夏档案馆向你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难忘记忆!

疫情,宁夏,档案资料,防控,征集,材料,档案馆,档案,资料,录音,捐赠者,社会各界,视频,自治区,过程,工作,众志成城,于宁,刘赛,孙小勇,张婷,徐海鹏,王颖,责编,中不,价值,人民,一线,个人,东街

2012-10-14 #故事阅读

了解宁夏和岛根的故事吗 讲给我们听——宁夏外办开展宁夏

了解宁夏和岛根的故事吗 讲给我们听——宁夏外办开展宁夏

两地,宁夏,岛根,友好关系,疫情,发展,人民,国际,民间,工作,故事,肺炎,视频,过程,交流,合作,友城,友好交往,曾参,胡冬梅,中国日报网,记者站,人民日报,人才培养,中日关系,中国日报,亲历者,人员,患难见真情,友好城市

2008-04-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宁夏人出了宁夏就不吃羊肉 看似心酸 实则是宁夏人最大的骄傲

宁夏人出了宁夏就不吃羊肉 看似心酸 实则是宁夏人最大的骄傲

羊肉,宁夏,宁夏人,重庆人,重庆小面,不吃羊肉,在宁夏,地方,时候,是这样,绝对是,那么多,好的,蒙吃,事情,中草药,内心,养养,吃火锅,内蒙古,品质,味道,地椒,家乡,数量,燕山,气味,火锅,甘草,表情

2013-04-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探索宁夏故事 品读宁夏美景

探索宁夏故事 品读宁夏美景

文化,黄河,宁夏,银川城,银川,贺兰,大美,异域风,水洞沟,人间,中华文明,人们,发祥地,凤城,公元,党项,势力,奇观,怀抱,底蕴,局面,政治,盘点,水洞沟遗址,望眼,明长城,母亲河,民族,沙湖,渗透到

2010-06-28 #故事会

宁夏故事·关注|听襄阳医护人员讲述“宁夏故事”

宁夏故事·关注|听襄阳医护人员讲述“宁夏故事”

宁夏,襄阳,医疗队,护士,张小红,王爱芳,医院,患者,刘学勇,一线,疫情,网友,人民,小伙,工作,杨俊,田涛,医护人员,病区,队员,周华,大爱,宋薇,中心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天使,奶粉,小时

2011-09-15 #故事阅读

宁夏“紫色名片”:在联合国讲好宁夏故事

宁夏“紫色名片”:在联合国讲好宁夏故事

宁夏,葡萄酒,联合国,贺兰,美食节,联合国总部,贺兰山,李佩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紫色,活动,葡萄酒产区,中国,品鉴,故事,移民,葡萄园,采购,酿酒葡萄,地理标志产品,宁夏贺兰山,于翔,余人,埃斯皮诺萨,巴特拉,庄第,拉维,玛丽亚·费尔...

2009-07-05 #小故事

网红 大V演绎宁夏神奇故事 宁夏旅游遇上网络直播

网红 大V演绎宁夏神奇故事 宁夏旅游遇上网络直播

宁夏,直播,主题,六盘山,旅游,年轻人,景区,大漠,盐池,活动,营销,镇北堡西部影城,水洞沟,国家森林公园,形式,奇趣,旅游业,景点,沙湖,纪念园,美食,西夏,黄河,旅游品牌,旅游消费,沙坡头景区,红军长征,西夏陵,中丝,哈巴

2019-10-31 #故事会

宁夏立法推动“全民阅读” 每年9月23日所在周 定为“宁夏读书周”

宁夏立法推动“全民阅读” 每年9月23日所在周 定为“宁夏读书周”

全民,条例,草案,未成年人,书店,实体,学校,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场所,宁夏,政府,有条件,书香,出版物,图书馆,塞上,家庭,实体书,社会,特点,计划,发展,指导,服务,活动,示范,在城镇,小霞,人大常委会

2012-12-1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