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军魂廉颇:这个老将不太老 负荆请罪何其壮 可惜晚年客死他乡!

时间:2009-11-02

到了战国,七雄争霸,逐鹿中原,往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混乱局面

提示:本文共有 93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战国时期 英雄辈出

春秋以来,国无宁日,岁无宁时。到了战国,七雄争霸,逐鹿中原,往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混乱局面。一部战固史,真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但是,这二百五十多年中,却也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期,名相良将,诸子百家,各施其能,争相交辉,为中国古代史增添了奇光异彩。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秦西齐东,燕赵在北,楚国在南,魏、韩居中。初期,魏国李变法,使魏国一跃成为最强的国家。商鞅在秦二次变法,使偏居西方的秦国后来居上。

在有名的桂陵、马陵战役后,齐国的军师孙膑打败了魏国主帅庞洞,魏国此后一紧不振,而齐国则崛起在东方。

公元前288年,齐、秦称帝,企图瓜分天下,引起各国不安,开始了联合的军事行动。五年中,相继出现了五国攻秦,六国攻齐的几次大规模的联合军事行动。五国攻秦,几乎无功而还;六国攻齐,却是战果辉煌。燕国主帅乐毅为六国兵马的统帅,横扫齐国。威震一时的齐国,只剩下营和即墨两城。虽然后来田单大败燕兵,齐国复兴,却再也无力称霸了。这样,雄踞西方的秦国,就成为当时最有威胁性的强国。

面对强秦,是妥协退让,还是坚决抵抗?在六国中,后人曾赞扬燕、赵两国,国力虽小,却不屈于暴秦。特别是赵国,后人赞它:“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确实,在后期,尚能与秦抗衡的唯有赵国了。

赵国与韩、魏都是从以前的晋国分解出来的,合称“三晋”。强秦弱赵,隔河相望,一个虎视耽助,一个不畏强暴。先是赵武灵王改革军制,“胡服骑射”,建起中原第一支强大的骑兵。接着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赵奢的“阔与之战”,使秦气焰受挫。赵国的廉颇、李牧,他们的勇猛善战,曾使秦兵望而生畏,不敢小觑,因而秦赵相峙,有半个多世纪。弱国抗强,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受人敬仰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廉颇,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就是其中之一,是后敬仰的一位战功赫赫、威武勇猛的英雄。

负荆请罪 佳话千古

廉颇,是赵国的大将。他在打退秦军的多次进攻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当赵武灵王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时,廉颇统帅着赵国的军队。

当时秦国昭王在位,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在平定内乱以后,几次攻打赵国,都被廉颇打败,以致秦兵听到廉颇大名,便不敢轻举妄动。

秦昭王被迫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约赵惠文王相会讲和。以后,在六国联合攻齐的时候,廉颇带领赵国的军队,锐不可挡,势如破竹,大破齐军。在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率军攻占了齐的阳晋。为赵国夺得不少土地。廉颇的勇猛善战,在诸侯中名气很响。因战功累累,赵惠文王便封他为上卿。

不久发生了两件事。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派人给赵惠文王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美玉。

赵王急忙召来廉颇与众大臣一起商议对策。大家认为,假若把和氏璧送去,那十五座城恐怕是拿不到的,赵国只是白白地受骗罢了;若是不同意交换,不把和氏璧送去,又怕秦国会发兵攻赵。真是左右为难,决定不下。赵王想派个使者去秦国,探一下虚实,可派谁去合适呢?

正在为难之时,宦者令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自己家里一个有胆识的门客蔺相如。于是,赵王派人召来蔺相如,听听他的意见。

蔺相如见了赵王说:“秦强赵弱,不能不答应秦的要求。秦王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和氏璧,赵国不答应,那是赵国的理屈了。假若赵国把璧送去,而秦国失信不给赵国十五个城,那是秦国的不对了。两相比较一下,我以为宁可答应送璧给秦国,让天下人知道是谁应负不讲道理的责任。”同时,蔺相如自告奋勇担当起出使秦国的使命,并向赵王表示,若秦国不真心把城交出来,我一定把壁完整地带回赵国。

于是,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盛气凌人的秦王,一见到举世无双的和氏璧,顿时眉开眼笑,爱不释手地玩弄着,却一字不提以城换璧的事。

蔺相如看到秦王毫无诚意,当机立断,上前一步说:“这块璧虽好,可惜有一点小小的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当他把和氏璧拿到手里后,就紧紧捧着壁,背靠着柱子,怒气冲天,义正词严地申斥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拿城来换壁,所以我把玉璧收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宁愿把我这颗头颅与玉壁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蔺相如手持玉璧,怒发冲冠,盯着柱子,准备人璧两毁。秦王深恐玉璧破碎,连忙好言劝慰,叫人取来地图,用手指划着给赵的十五座城。

相如机警地对秦王说:“和氏璧,天下共知是罕见的宝玉,赵王送璧来时,斋戒五日以示诚敬,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日,以示郑重,我才能献璧。”秦王暗自思付,玉璧不能强夺,只得点头同意。

蔺相如到了宾馆,左思右付,总感到秦王没有诚意,就果断地派人把和氏璧暗中送回赵国去了。

秦王斋戒五天后,隆重地举行礼宾仪式,召来蔺相如,准备受壁。不料相如从从容容地来到宫中,不慌不忙地说:“秦国从穆公以来,已有二十多个君主了,没有一个是守信义的。我恐怕受大王的欺骗,辜负了赵王的信任,早已派人带壁返赵了。秦强赵弱,只要秦国发一封书信,赵国立即会派人送璧来。假若,秦果真拿出十五座城来交换玉璧,赵国那里敢留下璧而得罪大王呢?我自知欺骗了大王,死罪难逃,请大王把我放在大钱(大鼎)里煮了吧。究竟如何,请大王定夺。”这一席话,说得秦朝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张口结舌。秦王更是又惊又怒,却又奈何不得。站在两旁的卫士要抓相如,被秦王阻住。他强抑怒火,故作笑容,对左右说:“现在杀掉蔺相如,也不能得到玉璧,反倒损害了秦跟赵的友谊,还是好好招待他,放他回国。谅必赵王不会为了一块璧而欺骗秦国的。”说完,仍按原定礼仪接待了蔺相如。

蔺相如不畏强暴,挫败了秦国的阴谋,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后来,秦没有割十五个城给赵国,赵国自然也没把和氏璧送给秦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公元前279年。“完璧归赵”事后,秦国多次派兵向赵国进攻,赵国失去了蔺城和祁城,后又失去了石城,也损失了不少军队。但是赵军英勇顽强,上下合力,终于遏制了秦军凌厉的攻势。秦昭王看到双方相持不下,不如和赵讲和,倒好腾出力量去攻打楚国。于是派出使者赴赵,邀请赵王到西河外渑池会面,相互修好。赵王害怕,想推辞不去,廉颇、蔺相如都劝赵王赴会,认为若是不去,反而显得赵国胆怯。赵王于是决定赴会,并带了蔺相如同往。

大将军廉颇护送到边境,分手时,他语重心长地对赵王说:“这次大王赴渑池,估计来回时间加上会面之礼,不会超过三十天,假若过了三十天不回来,我请大王允许我立太子为王,这样就可.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进行要挟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富有经验的廉颇马上在边境上布置了重兵,防备秦国的进攻。

在渑池,秦王与赵王会面。宴席上,秦王借着酒意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音乐;请你奏瑟一曲。”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奏一曲。

秦国御史马上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会宴,秦王命赵王鼓瑟。”这时,蔺相如走上前来,不亢不卑地说:“赵王所说秦王擅长秦国的乐器,请大王击奏盆伍,让大家欢乐一下吧。”秦王愤怒地拒绝了。蔺相如端起瓦盆上前,献给秦王,秦王仍是不肯敲奏。相如再上前一步,正气凛然地对秦王说:“现在,我离开大王只有五步之远,大王如不肯敲盆,我的一腔热血就要溅到你的身上来了。”秦王的侍卫慌忙拔出刀来,只见相如瞪起眼睛,大声斥责,目光如电,吓得侍卫不由倒退几步。

秦王顿时变了脸色,心惊胆战,勉强地在瓦盆上“当”地敲了一下。相如回头要赵国御史也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伍助兴。”秦国大臣见到这种情况就说:“请赵王献上十五个城为秦王祝福!”相如毫不示弱,针锋相对:“也请秦王献出国都咸阳为赵王祝福!”一直到酒筵结束,秦国君臣始终未能压倒赵国。秦王又听到廉颇已率领军队在边境上严阵以待,也不敢贸然使用武力。渑池会后,秦、赵之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渑池会上,秦、赵之间的一场政治、外交斗争,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挫败了强秦的气焰,维护了国家的荣誉。赵王认为蔺相如有大功于国家,便封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这一下,廉颇极不服气。他公开对人说:“我是赵国的将军,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只靠一张嘴,能说会道,却做了上卿,位在我上。况且,他出身低贱,我羞于在他之下。”并扬言:“我如见到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一番。”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耳里,相如就小心翼翼地避开廉颇。每逢上朝的时候,相如常常推托有病,不想在朝廷上与廉颇发生冲突。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过来了,便马上吩咐车夫调转马头,走小巷回避。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的一再退让,认为是胆怯,都要告辞回家。蔺相如连忙挽留,诚恳地对他们说:“请你们比较一下,秦王与廉将军!哪一个厉害?”“那当然是秦王厉害。”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请大家想一想,秦王的威势,连天下的诸侯都怕他,而相如却敢在朝廷上大声叱斥,羞辱他的大臣。我虽然是个无能的人,难道会独独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到,强秦之所以不敢轻易来侵犯赵国,就因为赵国有廉将军和我在啊。

今天我与廉将军冲突起来,犹如两虎相斗,两败俱伤。不管谁胜谁败,对赵国都没有好处。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国家的安全比私人的恩怨更重要啊!”这番大义凛然的话,使听者无不动容。蔺相如的话,也终于传到了廉颇的耳里。

勇猛善战的廉颇,在千军万马的厮杀中毫不畏惧,此刻却被蔺相如的话震呆了。“国家的安全比私人的恩怨更重要啊!”蔺相如坦荡的胸襟,使廉颇羞愧得无地自容,这股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正气,比最强劲的弩箭还要有力,穿透了廉颇的胸膛,震撼了廉颇的灵魂。廉颇再也睡不安宁了。

他一跃而起,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在门客的陪同下,迎着晨曦,向蔺相如府上走去。他以一种最古老的、最虔诚的方式,去向蔺相如陪礼道歉。

大门开了,蔺相如惊讶地看到伏在地上负荆请罪的廉颇,慌忙也跪下了。廉颇心情沉重,万分后悔地说:“我是个不明事理,没有见识的小人,不知道将军如此宽宏大量,我实在对不起你……”廉颇哽咽着。

蔺相如万分激动,一把抱住廉颇,将他搀扶起来。两人不由得都淌下了热泪。

从此以后,两人成了剑颈之交的好友。廉颇与蔺相如齐心协力保卫着赵国,“将相和”案名远扬;秦国听到,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面对强敌 稳守长平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国力逐渐富强。又在发动“连横”运动的外交攻势中,巧妙地利用普遍惧秦的心理,迫使各国向秦俯首帖耳,再通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一步一步扩大疆域。在秦昭王时期,实际上已开始进行统一战争,既取得了东方各国的大块土地,又大量杀伤各国人力。特别是秦将白起,异常凶悍残忍,他的屠杀手段,使当时各诸侯国无不心惊胆战。例如,在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中,白起大胜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在公元前279年鄙之战中,白起引水灌城,淹死楚国军民几十万。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中,白起大胜赵魏联军,斩首十五万。

这几次大战役后,白起的声名威震诸侯,秦兵的凶猛使各国将士不寒而栗。这几场战役严重地削弱了各诸侯国的战斗力,为秦的统一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但是,在秦军胜利的进军途中,却有一个国家使它不敢轻视,那就是赵国。

当时赵惠文王还是个明智的国君,曾任用乐毅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将,对外以理折服强秦,对内整顿税收,使得“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这时赵国国富兵强,不断攻取齐、魏两国土地。不久又在闲与和秦军展开决战。

当时秦国派大军攻打赵国,,包围阀与(今山西和顺县),赵王间廉颇与乐乘:“可以救吗?”两人都说:“道路远又狭窄,难救。”而赵奢却说:“道路又远又狭窑,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相斗,将帅勇敢的能取胜。”后来,赵奢带兵去救阔与,表面上驻兵不动,造成对方错觉,以为赵军无意救阀与,实际上却命令军队急行军赶到阀与前线,赢得时间,占据有利地形,大败秦军。使秦军东进遭到沉重打击。

秦军又想进攻畿(地当今山西长治县境或河北临漳县境),作为补偿,不料,又遭到廉颇的打击,秦军的锋芒,一时大受挫折。但秦国没有就此罢休。

秦相范睢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而近攻”的兼并策略;并提出先攻取韩,因为韩与秦地形交错,是秦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265年,秦大举进攻韩。后来,又逼近上党郡。上党的郡守不愿降秦,就将上党郡十七县献给赵国。赵国就派廉颇率领大军驻守长平:防备秦兵。而秦也派了白起、王戴进攻长平,于是揭开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激战序幕。

此时,赵惠文王已死,他的儿子孝成王继位,在阅与大败秦军的赵奢也已亡故。蔺相如重病缠身,只有廉颇健在。廉颇率领着二十万大军驻守长平。长平的旷野上,一片杀气腾腾的景象。刚开始的几场交战,赵兵屡次失利,面对强敌骄兵,廉颇决心固守阵地,拖垮敌人。

廉颇,不愧为沙场老将,面对敌人百般挑战,坚持不出战,一面命令士兵加紧挖沟筑垒,一面整顿军纪,严下军令。壕沟越挖越长,堡垒越筑越高,完全是一种长期作战的打算。这样,强秦奈何赵军不得,两军对峙三年之久。廉颇稳守长平,然不动,凶猛的秦兵有些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对远道而来的秦兵是个极重的负担。于是束手无策的秦军将领派人向昭王报告:“廉颇确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远道而来,长期下去,粮草的接济,军心士气都会发生问题,怎么办呢?”秦昭王连忙向范睢问计。范睢思索了半天,说:“要打败赵国,只有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于是在范睢的精心策划下,一般流言在赵国四起,象阴沟里的泡沫,翻腾个不休。

什么“廉颇年纪大了,哪儿还敢跟秦军打仗呢?只好蹲在沟里不出来”。什么“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了,如果赵括当了统帅,秦国就要打败仗了”等等。流言终于传到赵王的耳里。

赵王早就对廉颇的稳守不动,没打过一次胜仗,很为不满,认为廉颇胆小、保守,惧怕秦军。阔与之战,廉颇不是说不行吗?还不是赵奢有勇气有魄力吗?

赵奢的儿子赵括,谈起兵法来,连他父亲也说他不过。不过赵王却不知道赵奢对这位夸夸其谈的儿子的看法。赵奢曾担忧地对赵括母亲说:“用兵,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死存亡,而他却看得如此轻描淡写,赵国若让他当大将,断送赵国军队的人,一定就是他呀!”可赵王却自以为是地推测:秦军听到赵奢的大名,就心惊胆战,自然对他这位熟读兵书的儿子也要心怀畏惧了。于是,就听信了流言,决心撤掉廉颇,拜赵括为统帅。

蔺相如听到这件事,抱病来见赵王,说:“大王听说赵括的名气就任用他为大将,就好像把琴弦钉死了去弹琴一样。他只能死记硬背兵书,却不知道随机应变,要误大事的。”但赵王却听不进去,仍然固执地拜赵括为大将。

赵括的母亲,从得意洋洋的儿子那里知道了赵王的任命,急忙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当大将!赵括远远比不上他的父亲!”赵母苦口婆心的劝谏也没有阻住赵王的决心。赵括带领二十多万军队到了长平,一付趾高气扬的样子,接过了廉颇的兵权。

廉颇,默默无言地环视了自己精心安排的营垒、深掘的壕沟,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长平。

赵括统帅四十多万大军,声势浩大。他望着锋利的武器,雄壮的军队,更是踌躇满志。他下令全部更改廉颇规定的作战方针,废弃壕沟与城垒,还轻率地下令说:“秦军再来挑战,必须迎头痛击,杀他个片甲不留!”秦军听说赵军统帅变动,个个高兴异常。白起亲自到阵前调兵遗将。

公元前260年,秦军再次发动攻势,白起采用了迂回的运动战术,先派一支军队向赵军挑战,赵括既没有摸清敌人情况,也不参照廉颇的经验,贸然应战。秦军按照计划佯作败退,赵括自以为得计,不顾一切地穷追,一直追到秦军的壁垒前,却怎么也攻不下。赵括万万没有想到,秦军两支奇兵,一支已堵住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又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这时赵括慌了,派人四出求救。

秦昭王听到长平战事的捷报,就征召国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开往长平,秦军声势更为壮大。而赵军因断了粮道,又被分割为二,士气换散,军心动摇,坚守了四十多天,粮草断绝,士兵接饿,实在支持不下去。赵括被迫匆匆带领部分军队与秦军拚死备战,企图突围。不料敌阵万弩齐射,赵括被乱箭射死。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主帅又死,赵军无心作战,四十多万大军全部投降。面对这么一支庞大的降军,白起心存戒备,他仅仅释放了二百多名年幼的战俘,而把四十五万赵国降卒全部活埋。这一场战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就这样残酷地告终了。

廉颇知道这一情况后,极为愤慨,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赵国一下子损失了四十五万强壮的兵丁,元气大损,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了。

智败燕军 立功封爵

燕赵疆界相接,为了扩展各自的土地和力,常要发生战争。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六年后,相国平原君去世,燕王派相国栗腹来赵国吊丧!其实也是来探个虚实。

栗腹回国以后,对燕王说:“赵国从长平一仗后,强壮的男子差不多死光了,留下的孤儿还很幼小,相国又新近去世,大将廉颇也已年老,国内空虚,没有能人了。假若我国能出其不意攻击一下,赵国就要灭亡了。”燕王听了,很想一试,又找来乐毅的儿子昌国君乐闲商议。

乐闲听了燕王想要攻赵的打算后,沉吟不语,过了好久,才缓缓地说:“赵国东边连着燕境,西面与秦接壤,南方与韩、魏交错在一起,北边是.匈奴胡人。赵国的人民,自小习武好斗,很会打仗,不可轻率攻打他们。”燕王不乐意地说:“假如我以三倍的兵力攻打,会怎样呢?”乐闲毫不犹豫地说:“不一定能打胜。”燕王不耐烦地说:“那么,就用五倍的兵力吧!”乐闲默然无声。

燕王发怒了,说:“因为你父亲的坟基在赵国,你就不同意攻打了吗?”乐闲见兼王发怒,连忙小心翼翼地说:“大王不相信的话,就请你自己决定吧。”这时,朝廷上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着燕王,都说:“哪有五倍的兵力还不能取胜的?”这时,独有一个大臣将渠出来,恳切地对燕王说:“兵不在多少,打仗也要先讲是非曲直,刚刚去赵吊丧慰问,表示友好,一会儿又翻脸去攻打人家,这是没有信义的行为,这样的仗是打不胜的。”燕王很不高兴,对将渠的话置之不理,动员全国,急急忙忙作攻赵准备,很快聚集了三十万人,派栗腹为大将,庆秦为副,又带了乐闲,自己亲自率兵作为中军在后接应,挑了个好日子,就准备开往赵国了。

正要出发的时候,将渠来了,拉住了燕王的衣袖,哭着说:“大王切不可亲征赵国,这是危险的事啊!”燕王大怒,一脚踢开将渠,将渠又抱住燕王的脚大哭:“大王不听愚臣之言,燕国的大祸要临头了。”这下燕王怒火万丈,连声叫人,把将渠捆起来,关进监狱,说:“打了胜仗回来后,再杀掉他。”这样,再也无人劝阻进兵赵国。燕军三十万人马,分成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旌旗招展,真是威风凛凛。

赵国已得到消息,上下不免很紧张,赵王惜!惴不安地问廉颇,怎么办?廉颇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说:“燕国认为我国刚刚吃了大败仗,没有多少兵力。假如大王能大赏天下,动员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拿起武器,保卫国家的话,赵国立刻就会有一支士气很高的军队。我军斗志高昂,燕军士气就会下降。栗腹好大喜功,缺乏韬略;乐闲是昌国君乐毅的几子,也不会尽力。燕军指日可破。”听到廉颇一番精辟的分析后,赵王放宽了心,廉颇还推荐了雁门李牧,说他是个难得的将才,后来,此人果真是一名出色的大将。

于是,赵王就派廉颇为大将,李牧为副将,去迎击燕军。廉颇带了大军在房子城驻扎下来,埋伏一支精兵在铁山,却用老弱兵卒列成阵营,只等栗腹大军。

栗腹听说廉颇只有一些老兵弱卒,不由大喜,说:“我早知道赵兵不堪一击啊!”连忙率领大军急攻部城。部城人知道廉颇率领的救兵即将到来,坚守了十五日,廉颇率大军赶到了,先出来几千个弱卒挑战,栗腹一看,亲自出阵,只打了一个回合,赵兵纷纷后退,栗腹得意忘形,带领军队追赶,约六、七里,一声呐喊,伏兵四起,只见廉颇立在阵前。栗腹心里慌张,却故作镇静,挥刀迎战。但那里是廉颇对手,只几个回合,便给廉颇生擒,燕军大败。另一路,李牧也得胜了,擒住了庆秦。乐闲投赵,燕军很快瓦解,溃不成军,燕王连夜奔回燕都。廉颇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包围燕都。

燕王后悔莫及,从狱中放出将渠,遣使乞和,割五个城给赵国,廉颇杀了栗腹、庆秦,凯旋而归。赵王因廉颇破燕功大,将尉文赐给廉颇,封他为信平君,并代理相国。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赵孝成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称悼襄王,他对廉颇并不信任和重用。廉颇攻魏的繁阳,几次才攻下,悼襄王颇为不满。他的宠臣郭开,为人谄佞,被廉颇看不起,常受叱责,因此怀恨在心。郭开见赵王对廉颇有看法,就乘机在赵王面前攻击廉颇年老不顶用,攻打魏国时间长而无功,提出用乐乘代替。赵王听了,就派乐乘去代替廉颇。

廉颇一听,大为恼火,说:“我从惠文王时为大将,到如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没有遇到过什么挫败,乐乘是什么人,能来代替我?”说罢带领兵马要打乐乘,乐乘吓得逃走了。廉颇自付在赵国待不下去,就投奔魏国,在魏的都城大梁定居下来。

此时,秦国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即位,采纳了尉缭的意见,先打韩、魏,再攻燕、赵,后取楚、齐。几年后,秦国的军队伐魏,魏求救于赵,赵派大将扈辄出征,被秦大将桓菡打得大败,秦军接着攻赵,连破九城,扈辄飞马告急。

赵王急召群臣商议。大臣们说:“以前只有廉颇能抵御秦兵。后有庞暖、乐乘也是良将,可现在都已不在了,只有廉颇还在魏国,何不派人去请他回来呢?”赵王同意了,正想派人去召廉颇,旁边闪出郭开,不怀好意地说:“廉将军年令已快七十了,精力恐怕不比以前了罢。过去大王曾派乐乘代替他,他恐怕不会忘记。假如这次召他回来,又不能用他,不是更增加他的怨恨吗?倒不如大王派个人先去探望一番,看看他是否还有精力,再召他也不算迟吧。”赵王一听很有道理,就派人去探望廉颇,并送去盔甲一付,良马四匹。

在使者赴魏之前,郭开派人偷偷邀请使者来家,置酒招待,赠以黄金,要求使者只说廉颇老迈不堪,不能打仗。使者欣然接受贿赂,前往魏都大梁。廉颇一见故国来人,非常高兴,心中思付,几年来,赵王从无一字相问,今天忽派人送来宝甲名马,必有道理,想必秦国来,赵国有难了。

于是,廉颇殷勤地留使者一起吃饭,席间叙叙思国之情,廉颇有意在使者面前振作精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酣饭饱之后,廉颇披上盔甲,骑上骏马,拿起长戟,在场上舞弄起来,威风不减当年。使者不由拍手赞好,廉颇从马上一跃而下,对使者道谢,要求使者多多拜上赵王,说廉颇愿以余年报效赵

无奈,使者已接受郭开的贿赂,回到邯郸,竟对赵王说:“廉将军年事已高,虽然饭量还很不错,但脾胃不好,与我同坐,一会儿功夫,就拉屎三次。”赵王一听,不由叹气:“廉颇果然老了,不中用了,打仗时,怎么能常常拉屎呢!”就打消召回廉颇的念头。

再说廉颇望眼欲穿,不见赵王来召,不由得郁郁不乐。廉颇在魏,魏王因他原是赵国大将,并不信任,也不重用。后来楚王听到这些情况,悄悄派人来迎他到楚。但廉颇在楚,也没建立什么功勋。他念念不忘的是赵国,他渴望着自己能重领赵兵,为捍卫赵国的疆土,奔驰在战场上,那怕是血染沙场,也甘心情愿啊!

遗憾的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赵王早已把他忘了。

胸怀报国志的廉颇,晚年郁郁不乐,死于寿春(当时楚国的新都)。他的简陋的墓地也建在那儿。可叹这位为赵国守土捍疆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竟默默无闻死于客地,连尸骨也回不了家乡。不过赵国的百姓却没有忘记他,总是怀念着廉将军,津津乐道廉将军抗击秦兵的威风和功绩。

史学家也没有忌记他,廉颇的英勇事迹被记录下来了。他的负荆请罪、智败燕军、英勇抗秦的事迹在史册中、在人民的口头一直流传至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军魂廉颇:这个老将不太老 负荆请罪何其壮 可惜晚年客死他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忠诚的老将廉颇 为什么晚年会背叛赵国?

忠诚的老将廉颇 为什么晚年会背叛赵国?

廉颇,赵国,楚国,国家,老将,新王,赵孝成王,一朝天子一朝臣,丞相,宗族,无颜,长平,用人,不信任,将乐,白起,李牧,有才,赵军,赵括,赵悼襄王,大战神,一生,四大,名将,倒戈相向,体制,典故,历史,外姓

2015-11-20 #故事会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的背后 是为了争权而内讧 最终客死他乡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的背后 是为了争权而内讧 最终客死他乡

廉颇,赵国,赵王,赵奢,蔺相如,秦军,秦国,楚国,魏国,赵军,赵括,使者,相国,史记,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脾气暴躁,重要人物,勇于认错,万燕军,于长平,文王,池之会,燕军,燕城,白起,秦赵,赵亦盛,赵惠文王,赵孝成

2012-10-29 #短篇故事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率军包围燕国都城 为何结局是客死他乡?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率军包围燕国都城 为何结局是客死他乡?

廉颇,赵国,蔺相如,齐国,赵括,秦军,赵王,故事,秦国,长平,赵军,事迹,一生,大将,人们,军队,名将,国君,命令,楚国,部队,长平之战,代一,善守,国魏国,李牧,白起,赵奢,赵国兵,阳晋

2018-07-16 #故事阅读

老将廉颇?我们怕是误会了 带你认识真正的廉颇

老将廉颇?我们怕是误会了 带你认识真正的廉颇

廉颇,赵国,蔺相如,赵王,魏国,负荆请罪,故事,楚国,时候,秦国,老将,赵悼襄,廉颇老矣,史书,时间,封上卿,赵惠文王,赵孝成,赵悼襄王,尚能饭否,长平之战,使者,一生,地位,大梁,将军,寿春,年份,战功,披甲

2018-09-04 #故事大全

体验服爆料|廉颇未老 尚能战斗!老将廉颇重返巅峰

体验服爆料|廉颇未老 尚能战斗!老将廉颇重返巅峰

廉颇,技能,战意,将军,部族,锤击,设计,无主之地,越高,力量,周边,思路,敌人,机制,玩家,调整,大招,妲己,白起,鲁班,丹阳,中心,召唤师,峡谷,大师,地面,形象,战甲,整体,稷下

2014-09-30 #经典故事

心不老 尚能战 老将廉颇重返战场巅峰

心不老 尚能战 老将廉颇重返战场巅峰

廉颇,战意,技能,感觉,老将,锤击,越高,体验服,敌人,力量,地面,巅峰,战场,法术,重击,小伙伴们,对敌人,战意值,进入战斗,王者荣耀,后地,上线,中心,勇士,单位,区域,小伙伴,峡谷,局外,攻击速度

2007-05-20 #故事大全

秦国一再进攻 邯郸危机 看老将廉颇如何取胜

秦国一再进攻 邯郸危机 看老将廉颇如何取胜

秦国,赵国,邯郸,秦军,廉颇,赵军,孝成王,王陵,襄王,进攻,白起,城池,弓箭手,老将,虞卿,命令,士气,楚国,魏国,万大,秦国大军,秦昭襄王,邯郸城,大军,宰相,大将,战争,我国,战略,时候

2015-09-17 #故事大全

王者荣耀:廉颇未老 尚能征战四方!老将廉颇将于近日重塑归来

王者荣耀:廉颇未老 尚能征战四方!老将廉颇将于近日重塑归来

廉颇,技能,王者,方面,战意值,原地,峡谷,英雄,吸收伤害,大大提高,王者荣耀,大招,美工,大家好,点吧,越高,上线,乐趣,功能,冷门,前提,原画,原因,发挥作用,后会,影子,官方,强力,消息,披甲

2007-07-1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