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将你引入心理学误区的“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的故事》

时间:2009-11-05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这里非常安静,但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住在附近的几个孩子总爱到这里玩耍,整天在那里互相追逐打闹,吵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

提示:本文共有 16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编者:周云骞,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咨询师,用3年时间读完心理学系本科到研究生到核心课程心理学公益读书,公益行动发起人

在一个小乡村里,有位老人在那里休养。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这里非常安静,但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住在附近的几个孩子总爱到这里玩耍,整天在那里互相追逐打闹,吵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于是,老人不时地出来阻止,却根本不管用。

有一天,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然后拿出一些零钱。并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于是,10多个孩子就在那里拼命地叫着。而老人也根据孩子们每次吵闹的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奖励。

心理学的故事

这种情况持续3周之后,来这里吵闹的孩子们习惯了这种获取奖励的方式,这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立刻有儿个孩子反对,他们觉得不应该减少自己的奖励,但无论他们怎么说,老人始终不妥协孩子们没有办法,觉得奖励虽然少点,可也总比没有奖励要强得多了。结果,又过了1周左右,老人拒绝向他们支付奖励。而且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再给了。

于是,孩子们全都认为这实在是太可气了,自己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觉得“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那样不是明摆着自己吃亏吗?”从此之后,孩子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即便有时候路过老人住的地方,也全都静悄悄地离开了,他们认为,就应该这样回复老人对自己的不公正。

上述故事中的老人所利用的,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老人提供了一个对孩子们有足够吸引力的理由,把这些孩子引进了一个心理学上的误区,使他们用外在理由(得到报酬)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吵闹),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没有报酬了),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

过度理由效应是由一个叫做德西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他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者、请他们分别单独解决诱人的测量智力的司题。

这一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每个实验对象者自己解题,不给奖励

第一阶段,实验对象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1美元的报酬

第三阶段,自由休息时间,实验对象者可以自由活动。目的是考察实验对象者是否维持对解题的兴趣。

最终结果显示,与奖励组相比较,无奖励组休息时仍继续解题,而奖励组虽然在有报酬时解题十分努力,而在不能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明显失去了解题的兴趣。

实验说明,过度理由将会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生作用,人们为了使得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总是喜欢为发生过的行为寻找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还往往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如果找到的理山足以对行为作出解释,人们也就不再深处追寻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家庭生活中的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彼此都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外部理由:“这是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一旦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同样,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会认为“这个人乐于助人”。

为什么家庭生活中的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其实,过度理由效应也给了两点启示:

l,不要止步于任何外部理由,而要深入发掘理由背后的原因,哪怕这种理由看上去是一种无稽之谈。

2.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故事中保持安静这个行为),就不要给它过于充分的外在理由。比如你想让你爱人更爱你,你就不要给他过多的奖励,你不要对他过于亲昵无微不至,一旦这样的奖励没有了,他可能就会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不甩你了。还有你的小孩做作业,发激发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而不是无休止的奖励,到头来,奖励没有了(没有了做作业的理由),孩子就真的可能会厌学。

这个心理学的故事,对你还有没有额外的启示呢?欢迎你参与讨论,告诉我们。

当奖励成了做作业的理由,一旦失去奖励,孩子就可能会厌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将你引入心理学误区的“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

孩子,奖励,机制,德西,动力,兴趣,行为,休息时间,图片,妈妈,报酬,网络,理由,让孩子,过度理由效应,内心,家庭教育,家庭,物质奖励,被试者,做什么,认识到,请告知,练琴,心理学家,每天多,实施了,人们,习惯,乐趣

2014-11-28 #故事大全

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的故事》

弗洛伊德,思想,心理学的故事,心理学,理论,影响,心理学家,人类,学者,故事,亨特,彼德,心理学书籍,家和,引人入胜,专业,作者,人性,人物,作家,崇拜者,心理,电影,思维,心理治疗,意识,深层,科学史,科技,科普读物

2020-06-10 #短篇故事

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的故事》

弗洛伊德,思想,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故事,影响,心理学家,人类,学者,故事,亨特,彼德,家和,引人入胜,专业,作者,人性,人物,作家,崇拜者,心理,思维,心理治疗,意识,深层,科学史,科技,科普读物,著作,评论

2008-08-18 #小故事

有关心理学的小故事心理学小故事

有关心理学的小故事心理学小故事

小故事,心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皇帝,实验,鲍伯,心理学的故事,心理学家,个人,心态,故事,教授,朋友,牛奶,流派,病人,行为,读后感,读后,金人,影响,而哭泣,倪文,周老,王克,使者,工作人员,上第,中人

2020-05-09 #长篇故事

有关心理学的小故事心理学小故事

有关心理学的小故事心理学小故事

小故事,心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皇帝,实验,鲍伯,心理学的故事,心理学家,个人,心态,故事,教授,朋友,牛奶,流派,病人,行为,读后感,读后,金人,影响,而哭泣,倪文,周老,王克,使者,工作人员,上第,中人

2020-05-10 #故事大全

心理的故事三部曲套装:心理学就是这么有趣儿+推开心理学之门+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

心理的故事三部曲套装:心理学就是这么有趣儿+推开心理学之门+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

心理学,故事,心理,关键,案例,之门,历史,专业方向,心理学家,一饱口福,专业人士,三部曲,个案,事业,人士,代言人,大部头,公式,光亮,图表,命题,初学者,创始人,套装,心灵,幽默感,影响力,心理学史,情绪,教材

2018-04-29 #短篇故事

《心理的故事.3:推开心理学之门《心理的故事》三部曲第三部 带您揭开心理学的前世今

《心理的故事.3:推开心理学之门《心理的故事》三部曲第三部 带您揭开心理学的前世今

心理学,实验,实验组,当当,心理,任务,故事,斯坦福大学,古人,不一致,内心,内容,对照组,秘史,答案,行为,研究,隋岩,对自己说谎,心理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世界,之门,历史,日常生活,古希腊,学院,报酬,时代,结果

2012-11-12 #小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勾勒心理学发展脉络的科普读物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勾勒心理学发展脉络的科普读物

心理学,人类,发展,理性,心理学的故事,动物,作者,脉络,行为,力量,形象,思想,情绪,读者,亚里士多德,高远,影响,理学,研究成果,小贺,心理学家,上风,专业,世界,书籍,光辉,偏见,历史,哲学,开端

2014-11-2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