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呼兰河传》:东北民俗纪实

时间:2009-11-13

生活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劳动人民也是不甘于寂寞相伴,热闹闹泼辣辣地造出了诸多的精神习俗

提示:本文共有 20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东北雪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落黑土静无声,冷冽清新的空气吸进肺里,美得清晰又疏远。生活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劳动人民也是不甘于寂寞相伴,热闹闹泼辣辣地造出了诸多的精神习俗。

俗是真俗,带着土里的滚滚烟尘和灶膛的烟火气息,是彻底来自人间、来自民间的声音,活泼热情,如火如荼,驱的散妖魔鬼怪,指的了回家坦途。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描写了小城中人日常生活的平凡琐碎,在这些平平无奇之外,人们还是能够在精神上“共襄盛举”的。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萧红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扎彩铺”,这是一种事无巨细为死人打点阴间事宜的民俗事项,用彩纸糊出一个与阳间一模一样的小世界,宅院、车马、丫环、奴仆、账房……一应俱全,但凡是好的,死了都是要带去的。能够享用这一切,代表着身份与阶层,它们必然是地主老财的专用,穷人只配风刀霜剑的活着,不声不响的死去。

跳大神,融合了东北传统服饰对大红大绿的喜爱,上承普通劳苦大众对各路鬼神的敬畏,下接勿论男女老少都爱凑热闹的习性,无事时,人们只当消遣娱乐,出事后,人们当它救命神仙。

每当天黑下来,跳神的鼓声一响,人们从四面八方扶老携幼赶来观看“盛事”。跳大神的主角是大神与二神,大神为女性,哆嗦着身子,闭上眼睛,在香雾缭绕中,就有那乘云架雾的神仙附着在她的身体里。大神的旁边,还有一个二神,由男性承担这一角色,两人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人神交流配合得天衣无缝。

跳到半夜时分,要送神归山,那歌唱的腔调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分外悲凉。那虚无缥缈的神啊,要借着人的身子才显灵,迎来又送走的是天神,更是麻木空虚中的一点指望,是悲苦彷徨中的一丝慰藉。

七月十五盂兰节,要放河灯,为死去的孤魂冤鬼照一条脱生的明路。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数量之多,以千百计,挤挤挨挨地从上游漂浮下来,明晃晃,亮堂堂。

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来做道场,念着经文,吹起笙管笛箫。活着的人祭奠死去的人,大家仍旧是三五成群争先恐后地跑去围观,死人已死着,活人更活了。

盂兰节出生的孩子也有说法,怕是恶鬼投生,婚姻嫁娶有这方面的忌讳。女孩子是嫁不出去的,除非偷着篡改了生辰,男孩子要宽松一点,不必像女子那般罪不可赦。不过,有了钱财傍身,则另当别论,大约应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意思。

生旦来又去,净丑映涟漪,还是沿着河边,乡间草台年复一年唱不已。收成好,到了秋天,要唱一台戏,感谢天地风调雨顺。天大旱,人们要戴起柳条圈来求雨,赤脚行走在发烫的地面,引出龙王爷的同情心,降下大雨,到了秋天,为还愿,要唱一台戏,一连三天。

说是看戏,不如说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久别的朋友重逢了,远嫁的女儿归家了。没有婚嫁的青年男女,以及他们的父母,也极为看重这样一个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的机会。

戏台下似乎比戏台上还要内容丰富,热闹非凡,大姑娘家高调地争奇斗艳,已嫁妇女含蓄地比个输赢,年迈老太无声地端庄慈祥。家家户户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子也要来,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了一起,杀鸡买酒,笑语盈门,三更也不嫌晚,灯油也不怕费。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人们为着求子求孙专程来娘娘庙烧香,奇怪的是,他们自己重男轻女,也认为阴间是一样的,先跑去毫不相干的老爷庙打了钟磕了头,才敢去拜娘娘求赐福。

重男轻女不算民俗,更不只属于东北,不过,它比民俗更源远流长,比东北更属地广泛,翻开许多千百年来流传下的老规矩,几乎每一页都写着“重男轻女”四个大字……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妇女的解放,这种糟粕观念似乎在日渐消退,可它毕竟树大根深,一时半会儿是挖不出来的。

萧红对女性地位的卑微是心存不满的,她写人们对老爷的尊敬,对娘娘的藐视。写塑像的人塑造了一个高大威严的老爷,又塑造了一个低眉顺眼的娘娘,为了什么呢,像是男人塑的,神仙鬼怪其实都是人的心思,他是要叫你心服口服的跪拜老爷,叫你有理有据的欺侮女人,连娘娘都要挨老爷的打,何况你一个长舌妇。

可见,温顺也不是什么优良的天性,是挨打的结果,甚至,是招打的原因。事已至此,男人女人们似乎都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跪求赐予子孙的是娘娘,他们觉着无足轻重的也是娘娘,娘娘造了什么孽……

逛庙会的节目是多样的,买买买古往今来都是必不可少的,泥公鸡、花蝴蝶、不倒翁,孩子没有拜佛求神的心愿,他们眼中只有好玩意儿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

敬完了鬼神,活人可有一点儿盼头,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为了自个儿预备的,趁着新年化起妆来跳秧歌,这里面可是花样繁多,狮子、龙灯、旱船……

好不容易到了活人的书写时间,萧红却是漫不经心,且惜墨如金,短小的两个自然段,区区的百十来个字,她说“花样复杂,一时说不清楚”,就果真不再说。这种不在意的样子,不就是现实中那些人类生存态度的真实写照。第二章节就此结束,有一种戛然而止的快感在里面。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是唱给尘世的一曲挽歌,她关于风土人情、古风旧俗的描写,是鲜活的、沉寂的,是跳跃的、僵死的,是卖力的、无力的,是凝固的、流动的,是单调沉闷里开出的红花绿叶,是愚昧麻木里生出的悲喜交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呼兰河传》:东北民俗纪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东北民俗“捏”出来

东北民俗“捏”出来

凤玲,作品,泥塑,创作,黏豆包,东北人,场景,故事,东北民俗,东北人和,东北农家院,代表作品,主食,冰糖葫芦,小伙伴,协会会员,原作者,哈尔滨市,口红,哈尔滨,土特产,大烟,文化,市民,工作室,微缩,执着,手工,技艺,新作

2014-11-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东北民俗小故事

东北民俗小故事

小孩,红肚兜,大人,人参,极品,红线,千年人参,大人们,采参,时候,货郎,大官,小孩子,玩伴,篱笆,孩子,野山参,回家,一起玩,亲戚

2020-04-04 #经典故事

旧年记忆之东北民俗“撒路灯”

旧年记忆之东北民俗“撒路灯”

秧歌,撒路灯,村里,人们,秧歌队,会首,喇叭,村民,官娘子,民俗,地方,柴油,特色,队伍,都会,传统,习俗,二踢脚,公子,农村,吉祥,场子,场面,家乡,手推车,方式,爷爷,老家,组织,老乡

2018-11-09 #故事会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馆 展示东北12个少数民族生活风情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馆 展示东北12个少数民族生活风情

博物馆,萨满,民族,生活,民族民俗,习俗,汉族,古色古,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一楼,朝鲜族,民俗,满族,藏品,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生产,东北民俗,文化艺术,神的旨意,近现代,区的,拉布,使者,世纪广场,东北农家,东北地,和二

2007-12-06 #故事会

“捏”出来的东北民俗!会讲故事的泥塑 你见过吗?

“捏”出来的东北民俗!会讲故事的泥塑 你见过吗?

凤玲,泥塑,东北人,场景,创作,粘豆包,作品,故事,柿子,雪乡,东北民俗,东北人和,和美,业务,小伙伴,主食,人物,代表作品,农家院,协会会员,原作者,哈尔滨市,口红,哈尔滨,土特产,大烟,客栈,客人,文化,微缩

2012-08-15 #小故事

走进中国民俗——东北篇

走进中国民俗——东北篇

文化,胡子,东北地区,东北人,人们,把头,饽饽,保家仙,胡黄,二人转,供品,农村,强者,酸菜,鲜菜,鬼魂,有关,柳仙,胡仙,苏叶,黄仙,在东北,不一样,东北黑土地,小庙,中华文化,发源地,人口,中原地区,五大

2010-12-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长春这家东北民俗菜馆 溜达鸡上轿 儿时饭桌上的味道

长春这家东北民俗菜馆 溜达鸡上轿 儿时饭桌上的味道

酸菜,特色,肉质,豆腐,香味,大饼子,就那么,杀猪菜,年猪烩菜,上菜,传统,味道,火炕,汤汁,民俗,炕桌,美食,美味,蘑菇,东北民俗,大球盖菇,来波,赤松,那才,不一样,东北美食,吉林特产,小笨鸡,大铁锅,小笨鸡炖蘑菇

2008-04-19 #长篇故事

渐行渐远的东北民俗

渐行渐远的东北民俗

杏核,毽子,孩子,横线,扑拉,游戏,麻雀,请点击,木杆,图片描述,小时候,小伙伴,窝头,筛子,踢毽子,东西,嘎啦,大钱,打水漂,格子,次序,玩法,砖头,逗逗,食指,一面,事情,对方,小女孩,掷骰子

2018-03-2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