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导演陈可辛:《夺冠》拍中国女排 拍郎平 但更是讲人性的故事

时间:2009-11-15

作者:山佳9月25日,影片夺冠上映。第二天,我就去影院一睹为快。是奔着陈可辛导演的名头,还是急着想看巩俐饰演的郎平?两者,都有吧。着实没想到,伴着

提示:本文共有 22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者:山佳

9月25日,影片《夺冠》上映。第二天,我就去影院一睹为快。

是奔着陈可辛导演的名头,还是急着想看巩俐饰演的郎平?两者,都有吧。

着实没想到,伴着眼泪,看到终场。

我很好奇,到底陈可辛,一个香港导演,头发有些长,文艺范儿十足,怎么拍出的电影,就那么接地气呢?有什么背景吗?

01

陈可辛,1962年出生在香港,一位属虎的帅哥。

说起陈可辛的父母,他们均为泰国华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陈可辛的爷爷、外公那代人,就从潮州去了泰国谋生。随后,扎根在泰国,算是泰国一代。

可陈爷爷那辈人,骨子里故乡情节严重,始终坚持“谁不说俺家乡好”,即便在泰国生活多年,始终不肯把这里认作自己的家乡。

而且,在子女的教育上,他们始终坚持中文教育,不肯让孩子们读泰文。

于是,陈可辛爸爸、妈妈,泰国二代,就变成了迷失的一代。虽说成长在泰国,但受家庭影响,始终不能做一个纯粹的泰国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华侨归国。陈爸、陈妈,也回到了大陆。

陈爸陈铜民,直奔北京,本想准备去念中戏,又因种种问题,还没去成。

陈妈先去汕头,后到北京。陈爸与陈妈,就相识在北京。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相同的成长经历,让两人默契有加。

后来,两人去了香港。在香港,生下陈可辛。因陈可辛出生时,母亲难产。为了永远记住母亲生他时的辛劳,陈爸为公子取名“可辛”。

这样,陈可辛就成了香港人,有了香港户口。

02

陈爸陈铜民,来到香港,加入长城、凤凰电影公司工作。后来,又转投国泰、邵氏公司当编剧。

陈可辛四岁开始,就起劲地拎着老爸的公文包,成了他的跟屁虫,辗转于各剧组。

也许,从那时起,电影的种子,就埋在了陈可辛的心田。

在香港,陈铜民的导演生涯,并不顺利。1973年,他明显意识到,这个圈子容不下他,毅然决定放弃,带着家人返回泰国。那一年,陈可辛11岁。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好时光。陈可辛,别看那时年纪小,他可不愿意离开香港这花花世界。

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家里还是大人说得算,回泰国,就回泰国吧。

其实,陈家的家境,一直很不错,称得上小康之家。在泰国,陈父从事报业,陈可辛一直上的都是国际学校。

每逢寒暑假,他都会跑回香港,去他熟悉的影院看电影。

身家不丰,也没这待遇。可人家陈公子,用的可都是自己的零花钱。

小时的陈可辛,就是老爸的心尖尖。在老爸导过的屈指可数的影片中,陈可辛还当过里面的童星呢。

可以说,陈可辛与老爸,就是哥们,多年父子成兄弟,什么都可以讲。

因此,在陈可辛这里,从香港到泰国,小孩子嘛,也没什么太多的反叛,成长得非常健康,懂礼貌,有教养,一个有着国际范儿的少年郎。

即使假期回香港观影,只要跟老爸老妈打个招呼,就一切OK。

03

1980年,18岁的陈可辛,前往美国洛杉矶读书。本想学电影,可老爸建议他,选择更为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毕竟,拍电影不实际啊。

陈父的理由,很实在:“如果你想过百万富翁的生活,而没有百万富翁的财产,就去做酒店经理,整个酒店就是你的王国。”

想想也是,大导演李安,当年也是蛰伏又蛰伏啊,都快崩溃了,才迎来一线生机。

陈可辛,很听老爸的话,酒店管理就酒店管理,学学看呗。

没想到,老天爷真不赏饭,读了一年,陈可辛实在不愿再与繁琐的西餐礼仪打交道了,决定改弦易辙,第二年学电影。

陈可辛与老爸打了招呼,老爸很好说话:”喜欢学电影,那就学吧。“

1983年,吴宇森导演影片《英雄无泪》,需要一位泰文翻译。正巧,陈可辛那时正在香港。语言的优势,让他成为不二人选。

基因的影响,任谁都不可忽视。陈可辛,心田的种子发芽了,他决定投身电影。

之后的陈可辛,完全放弃了在美国的学业,开始在嘉禾影业做助理、后勤甚至监制。

从此,陈可辛开始了他的电影导演生涯。

04

1978年,泰国举办亚运会。郎平作为18岁的新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

说来有缘,那也是16岁的陈可辛,第一次去现场看排球比赛。

中国队一出场,全场欢呼,很狂热。

因果的织机,总是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

从他自身经历看,陈导对时代的东西,特感兴趣。

让他一举拿下香港金像奖的《甜蜜蜜》,在拍时代变迁,《中国合伙人》也是。

想拍女排,本以为影响力很大的一个团队,想拍的人会络绎不绝,一问,竟然没有。别人不拍,那我拍好了。

冥冥中,自有天意,陈可辛成了《夺冠》的导演。

陈导认为,通过女排,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时代的风貌,而他可以对这种风貌,再作一些个人化的诠释。

确定拍摄《夺冠》,陈导第一时间,就决定由巩俐来演郎平。

扳着手指想一想,电影圈中,从资历到年龄,从气场到外形,有谁比巩俐还合适的人选呢?

一开始,巩俐不同意,心里有包袱。有中国人的地方,就知道郎平的名字。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演不好,可要挨骂滴,是巩皇,也得颠量颠量。

但陈导,毕竟是大导演,他一语就化解了巩俐的犹豫。你不用演,你站在那儿,倔强的样子,就已经很像郎平了。

话虽这么说,但巩俐是谁啊,为了找准感觉,自己在女排集训场待了十天,每天观察郎平在场内场外的所有细节。

那个背影之所以像,是因为她摸索到了郎平走路姿势的细节。"她腿上有伤,所以走路很慢;身体动过20次手术,所以肩会端着"。

于是,从动作,到神态,再到"背影式演技",化好妆的巩俐,站在郎平的女儿面前,白浪不由得说出一句:”这就是我的妈妈……”

而陈导对《夺冠》影片,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家都说女排是集体主义,但再集体、再英雄主义,最后能引起共鸣的永远是人性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一直很有自信。

100个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而《夺冠》一片,就是陈导对女排的解读。

您若看了电影《夺冠》,又有何感想呢?欢迎留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导演陈可辛:《夺冠》拍中国女排 拍郎平 但更是讲人性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陈可辛:巩俐是饰演郎平的不二人选

陈可辛:巩俐是饰演郎平的不二人选

巩俐,郎平,陈可辛,白浪,记者,80年代,女排,故事,电影,球员,上世纪,队员们,中国,演员,训练,后半段,教练,时候,机位,身高,运动员,队员,指导,大阪,朱婷,中国队,羊城晚报,世界杯,专业,个子

2018-03-23 #经典故事

《夺冠》看哭观众 导演陈可辛:巩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选

《夺冠》看哭观众 导演陈可辛:巩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选

郎平,陈可辛,巩俐,白浪,演员,观众,中国女排,女儿,人物,电影,台机,大战,女排,故事,演技,片场,镜头,比赛,女排运动员,女排队员,看电影,中巴,代表,动作,天半,导演,排球比赛,情感,方法,气场

2019-09-29 #长篇故事

陈可辛要拍女排电影 网友喊话关晓彤演惠若琪 郎平说出女排精神

陈可辛要拍女排电影 网友喊话关晓彤演惠若琪 郎平说出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中国,女排精神,女排,球员,惠若琪,世界冠军,团队,队伍,球迷,成绩,扮演者,电影,关晓彤,郎平,陈可辛,陈可,三连,五连,塞尔维亚队,体育,中成,代人,主教练,亚洲,体育界,冠军,国家队,尘土,导演

2017-08-19 #故事阅读

把中国女排拍成了郎平传?《夺冠》里更可贵的是陈可辛的艺术坚守

把中国女排拍成了郎平传?《夺冠》里更可贵的是陈可辛的艺术坚守

郎平,电影,观众,陈可辛,片子,演员,巩俐,白浪,中国女排,个人,情感,球员,视角,电影人,商业,女排,女儿,影片,戏份,教练,时刻,核心,用心,笔者,群像,艺术,训练,春节档,八个月,一群人

2012-08-27 #故事会

169巩俐怎么演184郎平?陈可辛:特效拉长身高 但最重要的是霸气

169巩俐怎么演184郎平?陈可辛:特效拉长身高 但最重要的是霸气

巩俐,陈可辛,郎平,电影,中国女排,团队,体育电影,市场,身高,80年代,人选,女排,猫眼,特效,演员,票房,观众,过程,很幸运,确实是,吴刚,白浪,李娜,中国女子排球队,中国,专业版,原名,主导,事情,传统

2013-06-30 #故事会

红星专访|陈可辛:巩俐的气势和眼神 决定了她只要站在那里她就是郎平

红星专访|陈可辛:巩俐的气势和眼神 决定了她只要站在那里她就是郎平

郎平,陈可辛,巩俐,白浪,电影,女排,观众,中国,过程,中国女排,体育题材,影片,故事,80年代,东西,女儿,情绪,票房,气势,红星,能带,身高,青年,创作,合作,上世纪,中国排球,位置,世界冠军,个子

2014-08-28 #故事阅读

《中国女排》:最会讲“时代故事”的陈可辛!

《中国女排》:最会讲“时代故事”的陈可辛!

郎平,陈忠和,中国女排,陈可辛,巩俐,人物,见证,导演,教练,故事,观众,成东青,个人,参与者,性格,时代,旁观者,青年,陪练,李翘,田文军,黄晓明,中国合伙人,主力队员,巴西队,美国队,主线,交集,历史,历程

2016-1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可辛:《夺冠》用中国女排精神拍的电影

陈可辛:《夺冠》用中国女排精神拍的电影

电影,中国女排,巩俐,陈可辛,郎平,女排,原名,导演,地板,首映礼,精神,80年代,女排精神,是一部,冯绍峰,吴刚,宋世雄,张一白,白浪,那英,上都,都会,世界冠军,专业,专业人士,世界杯,功勋,使命感,人员,剧组

2008-04-18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