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学习中国儒释道文化最重要在于领悟其中的意境|百家故事

时间:2009-11-21

庄子曾说:语言文字只不过是为了表达意思,如果人们没能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仅仅去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那圣人之言也不能有益于我!如果只去执着圣人吃剩

提示:本文共有 14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如此多的古书,《道德经》,《庄子》,《论语》等等,要想读懂这些书不可采取西式思维,否则必然走入歧途,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首先在于心诚,读书之前要有足够的信心,对古圣先贤要有足够的诚敬之心,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畏即是敬!

然后读古书不可钻牛角,不可刨根问底,寻章摘句,抠字眼。庄子曾说:语言文字只不过是为了表达意思,如果人们没能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仅仅去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那圣人之言也不能有益于我!如果只去执着圣人吃剩下的鱼骨头,却没能理解真正的美味是鱼肉,岂非舍本求末,贻笑大方?古人云:不求甚解,其实意思就是说不要去抠字眼,不要去违背常理脱离实践的去解读圣人之言!

我总结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书籍,关键在于其中的“意境”,正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是明月。“示喻文字所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的所在。

最近看到南怀瑾大师在谈论王阳明的心性之言时,南师说王阳明所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有很多问题。但是我认为南师太执着于以前的古人所说的话了,就是古圣先贤也是个人,也不可能说的所有的话都是完全无懈可击的。难道说圣人平时开玩笑,行住坐卧,以及一举一动都得是完美的吗?南师执着于言论本身,但是没有透过言论去理解本质和圣人表达的意境。

所以说很多话,古圣先贤的话都是对的,但是关键在于个人能不能透过其中的言论去看到圣人的真实的意境和想法。如果说不理解圣人之心,仅仅从行为举止去学习圣人,那是缘木求鱼,是做不到的!孔子的弟子也问过夫子:我一举一动都在学习夫子您,您做什么我也做什么,您怎么说话我也学您怎么说话,但是我为何始终行住坐卧都是毫无进展。实际上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是通过修心养性,执中守一,从内在的领悟慢慢发挥到了外在的行为,绝对不是从外在行为下手去强求内心!

为何古代中国的儒学,让人们觉得太束缚,就是因为,所有人都去行为举止去学习圣人,却不知道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通过明心见性,通过内在的开悟发挥自然衍发到外在行为的!所以古代想让人们都去照着圣人的模式一举一动,忽视了大多数人是根本做不到的,做不到但是又不得不做,最终造成内心的压抑和反抗。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想法是有道理的,不过他是教条的,是不得孔孟真传的,没有考虑到基本的现实,使得儒学走向了一个极端!

当今的儒学要复兴可以直指春秋时期的儒学的核心,当今社会很多的国学也好,大部分走了两个极端了,一个是极端的复古,恨不得恢复把古代文化不管糟粕还是精华全部恢复,这是不得其理的。民国时期的儒学的确应该吸收新的思想,带来新鲜血液,打破两千年以来后代子孙对孔子学说的一部分的扭曲和变质的现状。但是错误在于完全西化走了极端了,应该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对的!其实当时很多反对孔子的先进学者到了晚年都后悔反孔孟了,但是一旦形成了潮流风气,便再也势不可挡了!实在可悲可叹,让人扼腕痛惜!

另一个就是极端的潮流化的国学,把国学当成了盈利的工具,调侃圣人,讲八卦,或者是自己一知半解的在鼓吹心灵鸡汤,一昧的去用西式思维去解读古人,这让人感到甚是可恨,甚是气愤,这些现象需要规范,如果不规范是影响了儒学的真正的形象的,让人误以为这些盗版的国学就是儒释道文化!如此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会起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反效果!

弘扬儒释道文化必须要有圣人之心,有大学问的,旷古烁今的人才去做,可能要寄希望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地预言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学习中国儒释道文化最重要在于领悟其中的意境|百家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鹿为何被称为仙兽?儒释道文化与鹿的渊源 看了再也不喝鹿茸酒了

鹿为何被称为仙兽?儒释道文化与鹿的渊源 看了再也不喝鹿茸酒了

中国,文化,梅花鹿,白鹿,鹿鸣,李白,玄鹿,鹿文,儒释道,太子,仙人,儒家文化,坐骑,地方,帝王,山林,寿星,成语,气息,民俗文化,牛车,神话传说,道家,隐士,在我国,在道,影响,中国文化,被视为,道家文化

2011-10-18 #故事会

儒释道分别如何定义“清明”?传统文化还是要多了解的

儒释道分别如何定义“清明”?传统文化还是要多了解的

节日,儒家,仲春,寒食,中国人,传统节日,习俗,佛家,寒食节,祖先,道家,最为重要,吐故纳新,中曾,木铎,自然与人,融合了,三教,事情,人们,仪式,传统,历史,传说,内涵,先祖,关注点,前辈,冷食,大内

2011-12-29 #经典故事

鹿为何被称为仙兽?儒释道文化与鹿的渊源 看了再也不喝鹿茸酒了

鹿为何被称为仙兽?儒释道文化与鹿的渊源 看了再也不喝鹿茸酒了

百家号,文化,中国,儒释道,作者,梅花鹿,渊源,鹿茸酒,白鹿,鹿鸣,李白,玄鹿,鹿文,太子,仙人,儒家文化,坐骑,地方,女主播,帝王,山林,寿星,成语,文章,气息,民俗文化,牛车,神话传说,道家,隐士

2020-06-25 #经典故事

中国人才懂的黑釉陶瓷之美:集儒释道三家气韵 再来一片人间烟火

中国人才懂的黑釉陶瓷之美:集儒释道三家气韵 再来一片人间烟火

黑釉,黑色,瓷业,斗茶,工艺,盛世,乌金,磁州窑,羯鼓,黑陶,窑口,耀州窑,青瓷,鲁山,审美,羽之,吉州窑,地位,技术,时期,河南,漆器,烧造,茶道,大宋,中国陶瓷,华夏,哲学,大唐,工匠

2014-02-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征集你的故事:儒释道 因果报应 各种感应文章

征集你的故事:儒释道 因果报应 各种感应文章

文章,乐园,案例,事情,依据,实证,故事,趋吉避凶,希望大家,很多事情,玄门,信息,内容,才能,平台,感应,方式,方法,月入,私密,经书,结果,读者,隐去,邪淫,儒释道,分享给大家,写出来,很多人,我依然

2015-12-30 #小故事

(对联故事)上联:一庙三信仰 儒释道!邀您对下联!

(对联故事)上联:一庙三信仰 儒释道!邀您对下联!

吕蒙正,数字,上联,下联,全家,横批,网友,儒释道,对联,年间,春联,谐音,上下联,没有东西,老中青,缺衣少食,宋太宗,宋真宗,那得,书生,万山,人家,别具,功夫,天资聪颖,大书,处境,回环,大器,好奇者

2011-12-28 #故事会

民间故事:蛇报恩 蛇复仇儒释道济世吧

民间故事:蛇报恩 蛇复仇儒释道济世吧

张生,皇上,随从,蛇目,众人,官封,皇榜,眼疾,目的,草丛,蛇眼,生父母,马进京,在地上,天子,于家,榜上,面的故事,龙同,世间,万岁,丞相,亲友,踩死,撑死,年少时,入村,借款,位极人臣,传旨

2020-09-04 #短篇故事

民间故事:蛇报恩 蛇复仇儒释道济世吧

民间故事:蛇报恩 蛇复仇儒释道济世吧

张生,皇上,随从,蛇目,众人,官封,皇榜,眼疾,目的,草丛,蛇眼,生父母,马进京,在地上,天子,于家,榜上,面的故事,龙同,世间,万岁,丞相,亲友,踩死,撑死,年少时,入村,借款,位极人臣,传旨

2017-07-2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