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孩子越管越糟糕?父母别制造挫折感 用四个理念跳出恶性循环

时间:2009-11-23

可是,随着年龄长大,有的孩子却越长越歪

提示:本文共有 35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特别可爱(请忽略皱巴巴的外表),尤其一岁之内的孩子,绝对是父母的心尖儿,即使孩子什么都不做,父母单纯看着他们也会嘴角上扬,眉目含笑。

可是,随着年龄长大,有的孩子却越长越歪。父母越来越沮丧,可是最终发现越管亲子关系越糟糕,孩子也越走越偏离正轨。

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如果我说大半都出在父母身上,很多父母一定会在心里喊委屈。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影响孩子成长的三大因素

孩子的发展路径如何,将来能迈到哪个台阶上,有这样三大因素。

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经济环境;孩子本身。第二项各大环境,不是我们凡人有能力改变的,所以暂且不提。

第三项孩子本身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孩子的自我定位:

我是内向的不爱说话的孩子。我学东西特别慢。我擅长用制造问题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2)孩子的解读方式:

妈妈说我写得不好,我无法让妈妈满意,我很沮丧。(妈妈说我写得不好,是觉得我能写得更好,那我下次更认真些。)妈妈看到弟弟哭,就去亲亲他抱抱他,可是我也学着弟弟哭的时候,妈妈为什么骂我?是我哭的方式不对?我再继续尝试。(我看到弟弟哭,就去帮着妈妈哄哄弟弟,然后妈妈很高兴,一起亲了我们两个。)妈妈说姐姐做事特别有效率,我听了有些挫败感,妈妈的意思应该是我做事太慢了。(妈妈说姐姐做事快,是希望我也能像姐姐那么快,我要向姐姐好好学习。)(3)孩子的先天条件:

有的孩子没有健康的身体;有的孩子有某些方面的天赋。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能很快明白一个事实:

大环境,父母控制不了;孩子自身的几大因素,父母也控制不了。那么,父母能控制的是什么?

唯有第一项(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罢了。

如果你认可我以上观念,欢迎继续向下阅读。

(二)案例分享——孩子朝着父母担忧的方向不断前行

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玩,当他们来到目的地后,妈妈提前嘱咐哥哥说:“你要做个好哥哥,别欺负妹妹。妈妈不愿意听到妹妹被你气得乱叫,这样真的不好。要是你不听话,妈妈以后就不带你们出来玩了。”

哥哥高兴的说:“好。”然后就带着妹妹一起去玩了。

半个小时后,妹妹哭着跑到妈妈身边,对妈妈说:“妈妈,哥哥欺负我,呜呜呜……”

妈妈瞬间火气上涨,对哥哥说:“不是告诉你别欺负妹妹吗?怎么又把她弄哭了?说!都干嘛了?”

哥哥听了以后一脸委屈和愤怒:“我啥也没干,妈妈就知道怪我,什么都怪我!”说完就走了,一个人跑到远处生闷气。

这个事例中哥哥的“挫折感”,是妈妈制造的,而且哥哥正在朝着妈妈担忧的方向不断前行。

妈妈越批评哥哥,哥哥看妹妹越不顺眼,越愿意欺负妹妹。哥哥越欺负妹妹,妈妈越对哥哥失望,对哥哥批得越狠。于是,母子二人都朝着对方不喜欢的方向越走越远。

(三)妈妈给孩子的“三大挫折”

在上面这个事例中,妈妈看似在嘱咐哥哥,实际上是在给哥哥撤自信、消能量。

(1)暗示:哥哥是个坏孩子

“你要做个好哥哥”,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现在是个坏哥哥,你要努力变得好一些,做一个好哥哥。

(2)强化:欺负妹妹的行为

如果我对你说:“请不要一只红色的大象。”

请问,你在想什么?

一只红色的大象,对不对?

“不要欺负妹妹”这句话,在孩子眼中,“不要”是很弱的,“欺负妹妹”这四个字才是重点。妈妈每一次这么嘱咐,都会给哥哥强化一次“欺负妹妹”的想法。

如果次数多了,一旦哥哥将“欺负妹妹”作为自己体现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事情,那么妈妈就更纠正不了哥哥这种行为了。

(3)没有把“事”与“人”分开

当孩子做了错事,所以他就是个坏孩子。——这个概念害人不浅。

父母若是不能将事与人分开对待,就特别容易给孩子“贴标签”,每一个负面标签每一次说,都会给孩子带来一重又一重的伤害与自我否定。

比如:孩子做题慢,错的多,不意味着他是个“笨孩子”。

父母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加快速度,提高准确率,而不是直接给孩子来个“盖棺定论”。一旦父母如此,“笨”就贴在了孩子的脑门上,孩子每次做得不好之时,都会想起这个字,都会对自己说:“妈妈说对了,我果然笨。”

同理,哥哥欺负妹妹这件事,不能直接说哥哥是个坏孩子。

况且在哥哥眼里,那些让妹妹乱喊乱叫的事情,到底是欺负还是有趣,或是两个人独特的相处方式,父母还不得而知呢。

其实,在这件事中妹妹也有她的自我解读方式。妈妈对哥哥的那这些话,不但给哥哥产生负面影响,对妹妹的影响也不浅。因字数有限,这篇暂且不提。

(四)父母可用这四步,彻底改善孩子的自我认知

当我们反复与孩子在同一个问题上出现冲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的程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严重,那么我们一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在当下给出回应,而是要停下来,让自己冷静,跳出这个循环去思考,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彻底打破这个模式。

我们可以从这四点入手。

(1)允许孩子犯错误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一个概念:

是“孩子犯了一个错误”?还是“孩子是一个错误”?当你意识到你平时的言行是将孩子本身看成一个错误,那么请及时跳出来,分清“人”和“事”。

错的是“事”,而非“人”。

其次,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因为每一次错误,都蕴含着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我们运用得当。

最后,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更想批评他们一顿、让他们因此而痛苦,还是更想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不断成长?

如果是后者,那么在孩子犯错误之后,我们就先停下批评的话语,想一想如何说如何做,能让孩子有所思考和收获。

比如:

当妹妹哭着找妈妈的时候,妈妈可以这样问:“发生什么事了?在这件事中,你们觉得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在哪儿?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以后怎样改进?”

(2)带着信任出发,孩子的心更加“向阳”

案例中,那个妈妈的第一句话(你要做个好哥哥,不能欺负妹妹),如果变成:“妈妈相信你,能和妹妹一起好好玩。”

这句话给到孩子的是正向力量,孩子能感受到妈妈对他的信任。带着这份信任出发,要远远好过“提醒”与“威胁”。(要是你不听话,妈妈以后就不带你们出来玩了。)

信任之下,孩子的心情是愉悦的,更倾向于做出正向的行为;提醒和威胁之下,孩子的心情是忐忑的,生怕又出现妈妈不喜欢的场景,被妈妈批评。(3)所有的“批评”,都可以换成“鼓励”

只要我们足够用心,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否定式的批评,都可以换成支持式的鼓励。

1——

A.你怎么总是这么磨磨蹭蹭的!都快迟到了。

B.孩子,再快一点,我们就能准时到校了。

2——

A.你真是太马虎了!10道题竟然做错了3道。

B.孩子,再细心一点,也许下一次就能做对8道了。

3——

A.这次考试成绩怎么这么低?是不是没好好学,光想着游戏了?

B.孩子,想一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调整学习方式能将成绩提高?

想一想,如果你是孩子,你面对着不同的话,你更喜欢A还是B?

如果你心中有答案了,就把你喜欢的那种说话方式,说给你的孩子听。

这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4)学会承担责任,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功课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凡事我们都给他们兜底,当他们做错事情了,我们无论批评与否,责任都不让孩子承担,那么在孩子长大以后,他将会用更惨痛的代价,学会“承担责任”这一课。

社会不给你兜底,人终将要学会自己长大,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孩子:挑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无法将孩子保护在真实生活之外,因此,帮助孩子为真实生活做好准备,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与其让孩子长大后碰壁补课,还不如从小把这堂课学好,学会“责任意识”。

当哥哥去欺负(逗弄)妹妹的时候,就要懂得这件事中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不要把责任和后果混为一谈。

(1)后果

对于这个哥哥来说,他把妹妹逗弄哭了,后果无非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是这只是后果而已,不是“责任”。如果这个后果孩子不害怕,无所谓,那么就相当于没有这个后果。还有的孩子,妈妈一生气他就觉得得到了妈妈的关注,反而会将这种行为变本加厉。

(2)责任

当哥哥把妹妹弄哭,对妹妹的负面情绪,他是有责任的;这项活动因此不能顺利进行,哥哥也是有责任的。那么,针对这两项责任,该如何承担?

绝不是一顿批评或打骂那么简单。

妹妹哭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妹妹高兴起来?哥哥可以做什么,让这项活动得以继续?他刚刚做了什么把妹妹惹哭了?下一次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这些,才是哥哥应该思考的问题。

批评只会让人痛苦,无法成长,唯有思考(反思),可以让孩子不断进步。

【说明】

在这个事件中,需要反思的不只有哥哥,妹妹也需要反思。

因为妹妹也许也有她自己的问题。家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会有所察觉,并不是每一次小的哭了,责任全都在大的身上。不过,这是另一个课题了。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孩子越管越糟糕?父母别制造挫折感 用四个理念跳出恶性循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越管越叛逆 家长不妨试试“鱼缸法则” 比你打骂更有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 家长不妨试试“鱼缸法则” 比你打骂更有用

孩子,宝宝,叛逆,家长,鱼缸,时候,空间,故事,法则,私人,店长,这个时候,问题,发展,我们家,正面管教,给孩子,事情,寸长,小店,年龄,方法,所想,爸爸,池塘,热带鱼,面子,公司,发育,岁的时候

2017-11-28 #短篇故事

幼儿园这些无形“冷暴力” 孩子可能正独自忍受 父母却还不知道

幼儿园这些无形“冷暴力” 孩子可能正独自忍受 父母却还不知道

孩子,幼儿园,老师,小朋友,冷暴力,家长,妈妈,宝宝,小红花,想法,故事,社交,行为,需求,小朋,事情,幼儿,座位,意识,态度,性格,情绪,挫折感,方式,经验,输赢,冲突,给孩子,让孩子,和建

2011-10-10 #故事会

这不公平!

这不公平!

孩子 情绪 亲子关系 父母 扩展到 好朋友 生活领域 由家 年龄 学校 作者 主题 大小 儿童 保健箱 保健 大人 医疗 关系 同伴 小孩 家庭 情况 心灵 故事 挫折感 生命 遭遇 语言 看护

2020-04-30 #经典故事

让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挫折

让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挫折

挫折,汽车,孩子,宝宝,时候,玩具,跑起来,小朋友,家长,挫折感,告诉他,有些人,华得,宝妈,乌龟,中成,世界,专家,人生,人生路,动作,动画片,态度,家庭教育,图片,圈子,妈妈,年纪,才能,我家

2009-07-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你每天都给宝宝读睡前故事吗?

你每天都给宝宝读睡前故事吗?

宝宝,书籍,孩子,过程,时候,父母,给宝宝,世界,习惯,东西,历史,再读,单方面,建议,早教,情商,心灵,挫折感,智商,智力,时间,童话,每天晚上,知识,精力,自由散漫,脑子,阶梯,进步,当初我

2020-05-07 #长篇故事

关于不放弃的励志小故事

关于不放弃的励志小故事

莫瑞,不放弃,冠军,妈妈,时间,英国,技巧,网球,钢琴,安迪,要感谢,网球公开赛,信心,天分,奖杯,成就,成绩,挫折感,曲子,父母,老师,和他一样,我也要,中曾,之光,佩里,弗雷德,温布顿,科维奇,莫扎

2020-04-18 #短篇故事

关于不放弃的励志小故事

关于不放弃的励志小故事

莫瑞,不放弃,冠军,妈妈,时间,英国,技巧,网球,钢琴,安迪,要感谢,网球公开赛,信心,天分,奖杯,成就,成绩,挫折感,曲子,父母,老师,和他一样,我也要,中曾,之光,佩里,弗雷德,温布顿,科维奇,莫扎

2020-04-23 #故事会

关于不放弃的励志小故事

关于不放弃的励志小故事

莫瑞,不放弃,冠军,妈妈,时间,英国,技巧,网球,钢琴,安迪,要感谢,网球公开赛,信心,天分,奖杯,成就,成绩,挫折感,曲子,父母,老师,和他一样,我也要,中曾,之光,佩里,弗雷德,温布顿,科维奇,莫扎

2020-05-1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