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闲谈三国之真正历史上的周瑜形象

时间:2009-11-24

年轻有为、宽宏大度、才智过人、家庭美满,为孙吴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也对三足鼎立之形势的最终确立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提示:本文共有 19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闲谈三国之真正历史上的周瑜

根据《三国志》对周瑜的描述来看,周瑜是一个极其有能力的形象。年轻有为、宽宏大度、才智过人、家庭美满,为孙吴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也对三足鼎立之形势的最终确立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罗贯中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重大的改造。在演义中周瑜除了正史中所包含的特质之外,其形象还被罗贯中加入了大量负面的因素,致使周瑜历史形象中本来的优良品质退居次席。

于是乎,真实的周瑜与小说中的周瑜就相去甚远了。特别是在人物性格与军事才能方面。首先,但凡知道三国故事的人,若是讲到周瑜马上就会想到其心胸狭窄、忌才妒能的品质。罗贯中通过周瑜在赤壁之战期间的六次欲杀孔明,将其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的性格推到极致。演义中器量狭小、不能容人的周瑜在诸葛亮面前的更是显得意气用事,冲动易怒。这与正史中“性度恢廓”的周瑜无疑是相去甚远。

其次,罗贯中甚至对正史中周瑜出众的军事才能也进行了颠覆。比如当周瑜处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时而雄才大略,时而鼠目寸光。特别是在诸葛亮面前,周瑜的智商锐减。“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的周瑜竟读不懂《铜雀台赋》,反而对诸葛亮的曲解深信不疑。身经百战,威名远扬的周瑜竟想出“名为收川,实取荆州”这种被诸葛亮讥为“小儿也瞒不过”的昏招。这又与具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能耐的周瑜大相径庭。首先,罗贯中倾向于将周瑜作为诸葛亮的陪衬,以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气度非凡和周瑜的自负与狭隘。这样的安排成为了塑造诸葛亮所付出的代价,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诸葛亮变成了周瑜的克星使周瑜形象的完整性以及和谐性受损,更是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这个改动的结果是让周瑜变成了气量狭小、妒忌心强的小人;诸葛亮则变成了“多智近乎妖”的半人半神。

将《三国演义》与史实对比发现,赤壁之战之前关于周瑜的情节是与史实基本相同,演义对往后的史实进行了改写和增补,而“三气周瑜”的情节则完全是虚构的。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是小说颠覆了周瑜此后的命运。当他希望更近一步夺取天下之际却因一再败给诸葛亮,最后落得因箭伤复发而死的结局。其中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周瑜被改变命运所决定的。罗贯中为周瑜安排了从踌躇满志意图夺取天下到含恨而终的结局令周瑜的人生抱负不能实现。改变周瑜的命运,使之与诸葛亮对决。罗贯中安排显然有违事实,但无可否认的是罗贯中营造了“观才与才敌则奇”的效果,为周瑜涂上更加明显的悲剧色彩。罗贯中将周瑜的人物内涵进行了小说化的改造,完全改变了他本来的历史命运。但是由于罗贯中保留了如前所述历史上的周瑜所拥有的才能,这让周瑜命运悲剧的发生成为必然。如果周瑜是像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一般的话,断然不会使我们产生与崇高一致的悲剧感。

在与诸葛亮的明争暗斗中失利后,周瑜不得不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并对鲁肃说:此人见识卓远,如果不除掉,日后必定带来很大麻烦。将诸葛亮视为东吴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他三番五次想打败孔明乃至消灭刘备集团实现自己的天下二分之计。然而孔明识破了周瑜的一系列行动,向来受孙策、孙权倚重又能轻易击败对手的都督突然遇到难以战胜的劲敌,心中难免有所郁结,难以表现出以往的处变不惊和意气风发。这样的失败深深地打击了周瑜而且正是因为周瑜的“低情商”才使这种打击变成了可能。因此周瑜的低情商使他面对困难时难以调整自我心理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细看三国最负盛名的三位谋士,诸葛亮与周瑜相争的结果是周瑜一败再败;诸葛亮与司马懿相争则互有胜负。如果单纯只是谋略上的争斗,周瑜与诸葛亮肯定胜负难料。其原因除了人所皆知的“罗贯中以周瑜反衬诸葛亮”的“有意为之”之外,很大程度上与是周瑜自我心理因素即性格有关。性格扭曲对他的行为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两人的差距不在谋略而在于性格。从罗贯中对周瑜的描写来看,周瑜的严重心理缺陷导致了他的性格悲剧。前文讲到周瑜的宽宏大量和气度不凡,但只有在对周瑜自身或其阵营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例如举荐鲁肃和二张是在保证自身地位稳固的前提下,为了扩大东吴的利益而进行的。但是罗贯中既写他才智过人又写他计谋屡屡被诸葛亮识破,特别是一旦周瑜发现有东西威胁到他的地位或者利益的时候,平日宽宏大度的性格就不复存在。特别是在曹操大军逼近之时依然屡次对诸葛亮起杀心可见一斑。赤壁之战中,他对出身于隆中陇亩的“诸葛匹夫”既瞧不起又嫉妒,试图三番五次加害诸葛亮,而周瑜每有奇谋直接是针对敌人曹操,间接针对的就是盟友诸葛亮,但这些奇谋都被诸葛亮巧妙地回避。周瑜关心的不仅仅是如何最终打败曹操,更重要的是压倒或者直接除去他的盟友诸葛亮。这些都是周瑜“智商高情商低”的表现。这种行为说明他没有足够的情商处理他与诸葛亮的关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闲谈三国之真正历史上的周瑜形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周瑜形象 历史上真如此吗?非也

《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周瑜形象 历史上真如此吗?非也

周瑜,三国演义,形象,小说,诸葛亮,东吴,历史,心态,很多人,孙权,王佐之,诸葛,葛亮,范成大,诸葛瑾,后诸,好青年,丈夫,原因,人物,主观,世间,人们,作者,十八般武艺,大将,家世,奇才,才能,心愿

2019-02-26 #经典故事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和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刷新了我的认知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和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刷新了我的认知

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刘备,曹操,空城计,诸葛,形象,东吴,赤壁之战,周郎,军事家,人们,时代,政治家,文章,气量,苦难,英雄,蜀国,确实是,可想而知,颜值,秦始皇,万大,刘两军,孙权,苏东坡,蒋干,裴松之

2007-11-11 #故事阅读

周瑜:凭啥用文学形象冤枉我 我的度量可大着呢

周瑜:凭啥用文学形象冤枉我 我的度量可大着呢

周瑜,形象,历史,刘备,曹操,周郎,气量,时代,意思,孙策,孙权,诸葛亮,历史人物,和民,三国志,三国演义,个人,人才,人们,史书,时候,赤壁之战,统一,三国时期,心目中,文学形象,物形象,气量狭窄,这个人,吕思勉

2013-10-07 #故事阅读

周瑜心胸狭窄?看他在后世诗歌中的形象 最后一首堪称经典!

周瑜心胸狭窄?看他在后世诗歌中的形象 最后一首堪称经典!

周瑜,杜牧,三国演义,苏轼,历史,小说,罗贯中,李端,三国志,下阙,人物描写,人生,作者,功业,大江东去,意思,成就,眼光,看法,赤壁大战,赤壁,历史人物,很多人,可以看出,吹剑录,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鲁迅先生,这首词,中曾

2013-11-21 #短篇故事

周瑜在正史中形象完美 后世小说和市井传言为何把他形象贬低

周瑜在正史中形象完美 后世小说和市井传言为何把他形象贬低

周瑜,东吴,刘备,形象,三国演义,剧照,历史,曹思,诸葛亮,功绩,集团,杜甫,罗贯中,一面,后世,小说,所在,思想,蜀汉,赤壁之战,难逃,三国时期,作用下,建立起来,刘备抗,孙策,孙权,王佐之才,文吏,朱熹

2013-05-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完全成了两个人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完全成了两个人

周瑜,诸葛亮,历史,三国演义,作者,小说,诸葛,人物,百家号,才能,两个人,形象,创作,东吴,智慧,孙权,里周,个人,人们,光明网,国学,故事,才智,文章,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完全是,完全不同,何生亮,刘备

2020-06-21 #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完全成了两个人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完全成了两个人

周瑜,诸葛亮,历史,三国演义,作者,小说,诸葛,人物,百家号,才能,两个人,形象,创作,东吴,智慧,孙权,里周,个人,人们,光明网,国学,故事,才智,文章,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完全是,完全不同,何生亮,刘备

2020-09-07 #短篇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完全成了两个人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与历史中的周瑜完全成了两个人

周瑜,诸葛亮,历史,三国演义,作者,小说,诸葛,人物,百家号,才能,两个人,形象,创作,东吴,智慧,孙权,里周,个人,人们,光明网,国学,故事,才智,文章,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完全是,完全不同,何生亮,刘备

2007-05-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