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造船者记 :被现实裹足 让梦想远航 “日照生活36计” 6

时间:2009-11-28

36种故事模型

提示:本文共有 31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小荣说”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

沙滩上搁浅的老木船,铁道边废弃的绿皮火车,总是让人想起远方,它们就像一个老去的信使,以沧桑的定格,诉说着时光的秘密,挑逗起人们关于距离的遐想,在空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流逝中纵横交织的情绪。

在日照的任何一个渔村,任何一处港湾,目光所及,都会看到渔船。有些在大海上漂移,有些满载活蹦乱跳的海鲜归来。对于海边居民而言,这只是生活的日常,而对于外地游客而言,这是他们期待看到的场景。

相对于马达突突轰鸣的机械渔船,或许废弃在沙滩上的孤零零的老木船,更容易引起游客的关注,成为“网红”打卡点。拍婚纱照的情侣、赶海的母女,或是一个逃离喧嚣的旅人,都对老木船情有独钟。 它们像一个个曾经搏击风浪的迟暮英雄,象征着一种历经沧桑的从容与孤独。或许都心有所戚,在社会的浪潮与人生的波澜中,每个人都是汪洋中的一条船。

在机械船替代木船之前,一艘木船最重要的动力是橹和帆,橹主控方向,帆凭借风力,两者合力,木船才能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来回自如。因此,在中国人的语境中,帆船总是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比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一帆风顺”,与“万事如意”“一路顺风”一样,成为中国人口头问候中出现最频繁的祝词。

文人送字画,也送“一帆风顺”;情窦初开而又多愁善感的男女,把帆船模型装入漂流瓶,丢在沙滩上期待陌生人捡起,或者扔进大海漂向遥远的未知;木质帆船的模型,也成为人们收藏或馈赠友人的礼品。

我曾经见过一个专嗜收藏帆船的人,家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帆船模型。我也曾好奇,他怎样把一艘能够塞满瓶身的帆船模型,塞入小小的瓶口,然后在瓶体内拉帆伸张,做出一件精美的帆船瓶。

在日照岚山,又见识了一位专嗜制作木质风船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徐从年。

从渔民到“工艺大师”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过去,居住在海边的人家,十有八九是渔民,出海打鱼,吃海鲜、卖海鲜是生活和生产必需。徐从年家也不例外,祖祖辈辈打鱼为生。不过,徐从年还有一门家传手艺——造船,他们家不仅是渔民,而且还是手工业者,生活、生产两不误,家境自然也比较好。

在机械船没有普及使用之前,一艘木船是每个渔民家必需的生产工具,一艘渔船就是一个渔家最贵重的家当。即便是在当下,造一艘机械动力木船,也需要一个渔家积攒二三十万元。在过去,造一艘渔船,就更是一笔昂贵的投资,有些渔家甚至为拥有一艘自己的渔船,而不惜倾家荡产。

要出海打鱼,自然要有渔船,有渔船,自然需要造船的人。造一艘木船,需要木匠、铁匠和捻匠的通力合作,都是技术活,而木匠的工作最为繁重。此外,还需要几个不懂技术只需配合匠人出力的帮工。技术活不是每个人都擅长,懂技术的匠人,在渔民中一般都享有较高的威望,获得一致的尊崇。徐从年及其祖上,就是造船工作中核心的工种——木匠,他的祖上传下来一套完整的造船流程制作工艺。

近70岁高龄的徐从年造船的本事,是从小耳闻目染学来的。在20余年前,比驾驶风船更有效率也更安全的机械船逐渐普及使用,传统的老木船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们废弃后,要么被劈为柴火烧掉,要么被商人收购,改造为船木家具,极少数的被收为博物馆、个人收藏馆的藏品。

徐从年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不造大船,就造小船,不需真风船,还需仿风船,因为风船模型成为很多人青睐的收藏品。有人收藏,就得有人造,有市场价值,手艺就不会无用处。于是,徐从年开始研究,把祖传图纸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风船模型。

徐从年善于造岚山黄花船,体型狭长精美,形似“黄花”,流线形的构造,加上坚实高耸的三桅三篷风帆,不仅速度快,而且灵活,是岚山特有的一种大风船。整体构造由船身和桅蓬构成;船身又分为人舱、鱼舱、货舱,相互隔离,有些船还隔有机舱和冰舱。

徐从年的船模保留了传统黄花船的基本构造。为了使船模更加时尚美观,徐从年有时候会做出一些细微的改变,比如把三桅三篷改造为四桅四篷,把桅蓬换成削得薄而轻,且有一定弧度的木片拼接,也能收放自如,却更加美观;再比如,在船体上雕刻富有美好寓意的镂空花式。

在20世纪30年代,岚山曾是胶东半岛的造船中心之一,南至苏北,北至大连,都有渔民来此定制大风船。但徐从年将黄花船称为“金五喜”,这是他的外祖父命名的,因为外祖父有兄弟姐妹五人,“金五喜”寓意五个兄弟姐妹团结和睦,家有喜事,平安幸福之意。

经过20多年的坚持和反复实验,徐从年制作风船模型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手中的风船,从打鱼工具变成了模型工艺,从生产工具变成了文化产品,而他本人一生的经历,也完成了从渔民到匠人,再到工艺大师的转变。

船模越小手艺越精

船模的制作,不仅仅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描述这么简单,实际上,越是小巧的船模,对于手艺的要求越高。一艘渔船的制作工序,主要包括:画图样、取木料、定船形、做船底、固骨架、拼龙骨、装隔板、剖船档、钉船板、竖桅杆、挂风篷、捻缝、上桐漆,细分下来需要100多道工序。

就选料而言,一艘船的不同部位要使用不同的木料,骨架选料可以使用槐木、松木、榆木等木质硬的木料,相当于一艘船的脊梁,其他部件都是依托骨架安装,骨架必须结实稳固。而隔板和龙骨则必须选用柔韧性强的木料,既要结实,又要美观,符合黄花船流线型的构造,大多数的部件需要做出一定比例的弧度,而弧度也是最难把握的工序。

由于船模体型小,对于每个部件都要细心打磨,每个部件的弧度都要精心制作,每一道雕刻都要精致形象,每一次拼接都要精确到位,而这些都需要纯手工完成。在做真船时,需要七八人甚至十余人分工协作,一条15米长的渔船,需要耗时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做船模,只有徐从年一个人、一双手,一个船模需要制作半年才能完工。他的交流对象,就是工作台上摆放的斧子、刨子、锯子、凿子、钻子、曲尺、墨斗、缝钩等20多种工具。

如今,随着怀旧潮的兴起,老船木迎来了“化腐朽为奢侈”的机遇,那些被废弃的旧木船的废料,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收藏家们争相收购的奢侈品,成为滨海渔家主题民宿彰显文化主题的展览品和构建体验场景的必需品。

我曾在山海天的海航文化展览馆大厅看到一条用长达20余米的老船木骨架做的前台,也在日照不同的民宿及其他场景,看到用老船木改造的茶台、桌椅、床架等,它们都在以另一种方式彰显着新价值。

在制作船模的过程中,徐从年也尝试选用上好的老船木做原料,这更需要精心挑选、加工和打磨,才能让船模在老船木的底色中,呈现出一种古色古香的传统审美。

在与徐从年的访谈中,我甚至想,有没有一块船木,是徐从年曾经加工安装在某一艘渔船上,如今,它们又回到徐从年的手中,被切削成更小的部件,安装在他的船模上。如果有,那就真是一种轮回与新生吧。又或许,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20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徐从年制作精良的“黄花船”船模得到收藏家的追捧,如今,他只承接定制的船模,每个售价五六万元。只可惜,他一年只能做两艘船模。

为了给徐从年一个良好的创作空间,岚山区专门给他辟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工作室。徐从年每天定点上下班,全身心地制作他的“黄花船”。

几天后,我在东港区任家台偶见现场造船,七八个渔民正在拼接一条木渔船。其中有四个人在已成形的船舱中安装隔板,船侧各有两人把一团团的麻絮用扁铲、捻锉塞进木料间的缝隙。靠近攀谈,方知这就是捻船工序。

那一团团被敲打着塞进木料拼接间隙的麻絮,渗入了桐油,可以有效防止船身漏水。即便是这样的木船,现在也是机械发动机驱动,真正无动力仅靠风力航行的渔船,已经基本停用了。

探问年龄,这些造船工匠都在50~70岁。他们也感叹,年轻人不学这个了,连出海打鱼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他们是最后的造船人,也是最懂大海的人。

作者:孙小荣 岑梅玲子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造船者记 :被现实裹足 让梦想远航 “日照生活36计” 6”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只松鼠的三重劫:资本减持离场 利润裹足不前 友商围追堵截

三只松鼠的三重劫:资本减持离场 利润裹足不前 友商围追堵截

三只松鼠,公司,净利润,资本,章燎原,李丰,烧钱,原因,数据,销售费用,营业收入,减持,股东,股价,问题,大股,浑水,产品,元和,关键,半年报,同比,市场,时间,现金流,竞争力,规模,资金,投资,数据显示

2013-11-06 #故事会

马谡失街亭 孔明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裹足不前?只因这四字天机

马谡失街亭 孔明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裹足不前?只因这四字天机

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曹氏宗,宗亲,空城,司马昭,空城计,城门,西城,大开,大魏,曹氏,桥段,三国演义,众人,弄险,局面,思维,所处,抚琴,文学,时候,朝廷,理由,次子,北伐,是一座,这么做,老成持重

2010-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乡村地名漫谈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乡村地名漫谈

莒县,明洪武,故名,年间,五莲县,族谱,传说,谐音,巨峰,官庄,松柏镇,驻地,高泽镇,刘氏,山西,地名,寨里河,日照县,明万历,李氏,许孟镇,饮马,乾隆,明永乐,洪凝,公元,刘姓,叩关,原名,大将

2020-05-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乡村地名漫谈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乡村地名漫谈

莒县,明洪武,故名,年间,五莲县,族谱,传说,谐音,巨峰,官庄,松柏镇,驻地,高泽镇,刘氏,山西,地名,寨里河,日照县,明万历,李氏,许孟镇,饮马,乾隆,明永乐,洪凝,公元,刘姓,叩关,原名,大将

2020-09-01 #故事阅读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乡村地名漫谈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乡村地名漫谈

莒县,明洪武,故名,年间,五莲县,族谱,传说,谐音,巨峰,官庄,松柏镇,驻地,高泽镇,刘氏,山西,地名,寨里河,日照县,明万历,李氏,许孟镇,饮马,乾隆,明永乐,洪凝,公元,刘姓,叩关,原名,大将

2020-08-31 #经典故事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的山四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的山四

马耳山,海拔,主峰,五莲县,故名,面积,日照,交界处,山名,山势,秦王,雪山,莒县,诸城市,垛山,齐长城,仙人洞,又名,山顶,秀色,芙蓉,驻地,孙膑,子山,山后,松朵峰,石龙寺,萧颖士,公里处,山面

2020-08-31 #短篇故事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的山四

日照地名故事|日照的山四

马耳山,海拔,主峰,五莲县,故名,面积,日照,交界处,山名,山势,秦王,雪山,莒县,诸城市,垛山,齐长城,仙人洞,又名,山顶,秀色,芙蓉,驻地,孙膑,子山,山后,松朵峰,石龙寺,萧颖士,公里处,山面

2020-09-01 #故事阅读

历代日照市名人故事手抄报 日照名人我知晓

历代日照市名人故事手抄报 日照名人我知晓

刘勰,吕母,姜太公,润泰集团,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市,丁肇中,宋平,尹衍梁,焦氏,王尽美,山东莒县,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澹园,历代,公元,台湾,地位,太公望,干事,总经理,日照,时期,汉族,海曲,祖籍,秘书,莒县,董事长

2020-08-3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