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时间:2009-11-30 16:14:48

相关推荐

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三一文库(www.31doc.com) 〔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导语:好的家风来自良好的家庭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 家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 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 “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 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 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 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 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 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 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 年 6 月的一封 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 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 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 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 第1页共7页 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 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 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 年,他写给长女梁 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 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 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2、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 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 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 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 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 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 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 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 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 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3、梁济对梁漱溟“信任且放任” 1918 年 11 月 7 日, 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 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 第2页共7页 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 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 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 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 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 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 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 培宽考了 59 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 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 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 活本身的教育”。 4、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胡适和妻子江 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 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 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 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 年,胡适给胡祖 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 第3页共7页 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 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 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 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 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 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 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 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 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 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 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 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 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 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 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 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5、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 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 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 第4页共7页 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 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 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 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 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 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 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 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 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 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 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 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 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奶奶,家风,客人,老爸,家训,诚实守信,我的家,家族,剩菜,剩饭,孩子,爷爷,收成,文明,村委,教育,中国人,做人要,小故事,长辈们,勤俭节约,好的,好朋友,传统,七十年代,中专生,东西,上学时,个性,严格要求

2020-07-05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奶奶,家风,客人,老爸,家训,诚实守信,我的家,家族,剩菜,剩饭,孩子,爷爷,收成,文明,村委,教育,中国人,做人要,小故事,长辈们,勤俭节约,好的,好朋友,传统,七十年代,中专生,东西,上学时,个性,严格要求

2020-07-04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奶奶,家风,客人,老爸,家训,诚实守信,我的家,家族,剩菜,剩饭,孩子,爷爷,收成,文明,村委,教育,中国人,做人要,小故事,长辈们,勤俭节约,好的,好朋友,传统,七十年代,中专生,东西,上学时,个性,严格要求

2020-07-04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奶奶,家风,客人,老爸,家训,诚实守信,我的家,家族,剩菜,剩饭,孩子,爷爷,收成,文明,村委,教育,中国人,做人要,小故事,长辈们,勤俭节约,好的,好朋友,传统,七十年代,中专生,东西,上学时,个性,严格要求

2020-07-04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家风家训小故事推荐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奶奶,家风,客人,老爸,家训,诚实守信,我的家,家族,剩菜,剩饭,孩子,爷爷,收成,文明,村委,教育,中国人,做人要,小故事,长辈们,勤俭节约,好的,好朋友,传统,七十年代,中专生,东西,上学时,个性,严格要求

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