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临清市2019

时间:2009-12-06

人生就像一本故事书意思

提示:本文共有 184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7 分钟。

山东省聊城临清市 2019 2020 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去掉 “ 日渐 ” 或 “ 逐步 ” 。 B. .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会产生无尽的感慨。 删掉 “ 使 ” 。 C. .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在 “ 努力 ” 前面加上 “ 付出 ” 。 D. . 人们常常忽略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在意自己拥有了什么。 把 “ 忽略 ” 和 “ 在意 ” 互换位置。 2、 、 选出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 . 在《格列佛游记》中, 作者用来讽刺现代科技的 “ 拉格多科学院 ” 坐落在马国。 B. . 祥子在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后,从军营中拉了三匹骆驼并卖掉,于是 “ 骆驼祥子 ” 这个名字便被叫开了。 C. . 《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 “ 及时雨 ” 宋江、 “ 黑旋风 ” 李逵、 “ 豹子头 ”林冲等,小说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D. .。 保尔当过童工,后来在革命者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锻炼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3、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所以有 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人情事故, 一阵晨风拂过,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A. . 一群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开心而单纯地笑着,依然高昂着头。 B. . 抬着高傲的头颅,就像一群打着腰鼓,冒着淋漓元气的年轻后生。 C. .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D. . 就像一群打着腰鼓,冒着淋漓元气的年轻后生抬着高昂的头颅。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 种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引起的。 B. . 因为他合理安排时间,且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所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C. .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D. . 孩子们非常喜欢校外辅导员,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虬.枝 枝qiú 浮躁 浪 浪 敛.波平li??n 尽如人意 B. . 慰 藉.jiè 匮乏 叱 叱.咤风云zhà 稍纵即逝 C. . 猝.然 然cù 巉岩 奄 奄.奄一息y??n 眼花缭乱 D. . 褶.皱 皱zhé 荒谬 坦荡如 砥.d?? 婷婷玉立 6、 、 初三年级开展 “ 古诗苑漫步 ”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辑古诗)在 “ 分门别类辑古诗 ” 活动中,同学们收录了一类古诗。请你先为其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诗句连线作者; ;。 然后用四字短语给这本诗集命名。 A A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范仲淹 B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杜甫 C 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崔颢 D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纳兰性德 诗集名称:《 》 》 (品诗句)在 “ 品诗会 ” 上同学们另赏析了下列诗句,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 ) 。 A A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既说明了时令,又有一种欣喜之情。诗人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亮。他思念亲人,略感悲伤。 B B .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在春夜的洛城,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 情怀。 C C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 搔 ” ,解愁的动作; ; 白发 “ 更短 ” ,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D D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 “ 生 ” 、 “ 入 ” 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活动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7、 、 诗文默写。 ① ①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 ③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 ⑤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我是干瘪的稻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⑦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 “ , , ” ” 。 8、 、 初中三年所读的名著中,总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 序号 书名 人物 主要情节 人物点评 ① 《骆驼祥子》 虎 妞 工于心计 ② 《 《 》 》 沈琼枝 到南京卖文作诗,并以此为生 特立独行 ③ 《简 · 爱》 简 · 爱 婚事受阻毅然离开所爱的人 二、阅读 9、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曹伯启 蜀道古来难, 数.日驱驰兴已阑① 。石栈② 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两握不曾干③ ,俯瞰飞流 过石滩。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④ 青灯夜更寒。 ① 阑:尽。意兴阑珊,兴致全无。 ② 石栈:山壁上凿出的栈道。 ③“ 两握 ” 句:两手紧张时掌中多汗。 ④ 孤馆:指简陋的驿站或客店。 蜀道难(节选) 李 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① 。连峰 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② ,砯崖③ 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①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② 喧豗 huī :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③ 砯pīng 崖:水冲击石壁。 唐 · 殷璠:白性 嗜.酒,志 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 故.其为文章,率多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 《河岳英灵集》卷上 明 · 朱谏: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而关键之密也。白此诗极其雄壮,而铺叙有条,起止有法,唐诗之绝唱者。 清 · 钱良择: : 篇中三言 “ 蜀道之难 ” ,所谓一唱三叹也。突然以嗟叹起, , 嗟叹结, , 创格也。 1. .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数.日驱驰兴已阑( ( ) ) (2 2 )连峰 去.天不盈尺( ( ) ) 白性 嗜.酒( ( ) ) (4 4 ) 故.其为文章( ( ) ) 2. . 用现代汉语描绘下面句 子的场景。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 . 结合诗歌内容体会曹伯启登蜀道的复杂情感。 4. . 上面两首诗用了同样的手法凸显 “ 蜀道难 ” ,请找出并分析。 5. . 根据(集评)内容,推测李白《蜀道难》一诗的结构特点。 10、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任末① 年十四,负笈② 从师,不惧险阻。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④ 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⑤ 之。临终诫曰: “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① 任末:人名。 ② 笈:书箱。 ③ 庵:茅草小屋。 ④ 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⑤易:交换。 1.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 作。 衡 衡 或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或 或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 . (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1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长安兴教寺 ① 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有一座寺院。院内古柏苍郁,翠竹掩映,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就长眠在这里。因塔建寺,唐肃宗李亨至寺参谒,题塔额 quot; quot; 兴教 quot; quot; 二字,自此这座寺院就被称为兴教寺。 ② 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 三座古塔。三塔呈 “ 品 ” 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 “ 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 ”1 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③ 玄奘法师著名的弟子窥基、圆测不仅生前协助玄奘译经,二人在圆寂后,还陪伴在玄奘法师灵塔左右。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窥基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精通教义,是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而圆测是新罗王孙,其佛教思想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 ④ 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在我国建筑艺术史 上,是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唐代及其以前的建筑遗存非常稀少。玄奘塔和窥基塔都建于唐代,距今已有 0 1300 多年的历史。圆测塔虽迁建于北宋,也有 0 900 年的历史,同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 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往返长达 7 17 年,沿途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作了杰出贡献。 ⑥ 与《西游记》所叙不同的是,公元 9 629 年,0 20 多岁的玄奘请允西行求法,并未获唐太宗批准 ,但决心已定的玄奘 “ 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 。玄奘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 历时 时 7 17 年,行程 5 5 万里,最终玄奘从包括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在内的五天竺,带回了数百件经像舍利,包括0 150 粒佛舍利和 quot; quot; 真经 quot; quot; 梵文原典 0 520 夹 夹 7 657 部。 ⑦ 公元 5 645 年,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史载当时 “ 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 ,比今天的大牌明星还受欢迎。归来后的玄奘,呕心沥血、翻译佛经,为唐太宗、唐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 “ 三藏法师 ” 。公元4 664 年,玄奘去世,初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后被迁葬于兴教寺。 ⑧ 兴教寺塔展现了佛教沿 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而兴教寺则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是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兴教寺塔作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墓塔,与他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也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⑨ 根据规划,在 8 2018 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同时,继续兴教寺塔本体日常维护工作,遗产本体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实现突 破。加强兴教寺塔周边黄土山原的护坡加固,保障遗产安全。远期管理任务中,将进一步落实遗产区、缓冲区的全面监测,确保遗产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并最终确立长效机制;在近中期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遗产管理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围绕兴教寺塔、法相宗、丝绸之路等专题和主题,形成研究成果。 1. . 结合文章,简要概述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 2. . 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 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兴教寺塔是中国 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兴教寺不仅非常高大,而且庄严壮观,驰名中外。 B. . 玄奘法师是丝绸之路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 C. . 兴教寺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关系密切。 D. . 规划在 8 2018 。 年年底,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 12、 、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 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 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2 2012 年我国 0 18―70 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8 15.38 分 1 18.91 分 5 98.85 分 2 2012 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 6 个 1 8951 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 / 44 万人 个3 /1.3 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8 0.58 本 0 50 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9 4.39 本 7 7 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 0 30 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 5 15 人成为大学教授, 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 0 30 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5 15 位教授中,有 2 12 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5 15 位 工人中,只有 4 4 人有这种经历。 5 15 位教授中,有 4 14 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5 15 位工人中,只有 4 4 人家中有书。 5 15 位教授中,3 13 人的母亲与 2 12 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5 15 位工人中,只有 6 6 人的母亲与 4 4 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5 15 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5 15 位工人中只有 3 3 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 7 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 7 17 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 “ 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 。8 8 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 ① 的系列 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 “ 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 ” ,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 :① 霍雷肖·阿尔杰( 1832 —— 1899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 0 100 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 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 0 70 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 . 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2. . 你从(材料三)中得出哪些结论? 3. . 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可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4. . 我国国民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你有哪些建议? 13、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冯骥才 ① 有人曾对我说: “ 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 ” 也有人说: “ 过年就是一个黄金周吧,比平时周末不过多出几天而已。 ” 我听罢便说 : “ 你说黄金周也可以,这可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 ② 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腊八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历时一个多月,都属于 “ 年 ” 的范畴。欢乐、祥和、团聚的节日主题,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不信,去听听大年夜里越洋跨洲的拜年电话 —— 它绝不同于平时的相互问候。 ③ 对于年,我们只能加强它,不能简化它、淡化它。6 2006 年,春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遗产传承者是艺人,节日遗产传承者是全民。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最重要的当属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时光,是最具生命情感 的日子,因此一定要和亲人团聚在一起:陪伴生养自己的父母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和同一血缘的家人枝叶相拥,尽享亲情。为此,春运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 ④ 年文化不是哪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在数千年历史中经过长期创造、选择和积淀而成的,大量、密集的民俗如五彩缤纷的节日活动、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共同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景象。它既有视觉的(颜色与图像)、听觉的(鞭炮声与拜年声)、又有味觉的(应时食品)、嗅觉的(香火和火药),年文化占有我们所有感官直至心灵,并深深留在我们民族记忆里。由此我们懂得,真正的文化不在于 用金钱造势,而在于是否浸入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 ⑤ 年俗,正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以除夕来说,除了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活动应在这一天进行。我们之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传统年俗日益削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 “ 旧 ” 年俗之所以被淡化乃至被摒弃,一是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冲击;二是生活方式多样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缛习俗;三是现代人缺少对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知。 ⑥ 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当代年俗系统,使我们的年浓郁、美满、充满魅力地传衍下去。这一构建,需从节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不是盲目创新。试想,若将春节鞭 炮声换成《蓝色多瑙河》旋律,将圣诞老人换成老寿星或财神爷,人们能否接受? 多年前,有记者在天津天后宫年货市场上采访我,问我天津老百姓怎么过年。我顺手从剪纸摊上拿起一个小福字给他看,有多小?只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记者问:这么小的福字贴在哪?我说贴在电脑上。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上一贴,年意顿时来了。 这种微型福字过去是没有的,这是源自传统的再创造,也为当代节日生活所需。 ⑦ 相信只要我们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接续,只要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 1. . 阅读全文,请写出本文作者的 主要观点。 2. . 为什么说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 3. . 选文第 ⑥ 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三、语言表述 14、 、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① ① :老师说:“ 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例句② ② :旅游者说:“ 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四、写作 15、 、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来自贵州的乡村老师梁俊带领学生们在《经典咏流传》节目组演唱了袁牧的 《苔》: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这首短小的诗歌沉寂了 0 300 年,却给平凡人以力量。 请以 “ 我虽平凡,却 ”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 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600 字; ③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枫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 《春暖花开》这首歌是写给最美教师张丽莉的,6 6年过去了依然打动着我们的心。这位女教 师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为了救助学生导致自己被车轮辗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这就是伟大的爱。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0 600 字; ②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解析 详解 C 句前后不一致,去掉 “ 是否 ” 。 2 、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现代科技的 “ 拉格多科学院 ” 是在飞岛国,不是 “ 坐落在马国 ”为 。故答案为 A。 。 3 、C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首 先分析选项中有两个喻体,分别是“ 年轻后生” 和 “ 乡野小妹子 ” 。本体是向日葵,故喻体应该是 “ 乡野小妹子 ”选 。第二,从句子的主干分析。不能出现两个主语。故选 C。 。 4 、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 句式杂糅,可去掉 “ 而引起的 ” 。 B. 正确。 C. 二面对一面,去掉 “ 能否 ” 。 D. 歧义句,在 “ 一来到这里 ” 前加主语 “ 他们 ” 。故答案为 B B 。 5 、D 解析 详解 D 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改为:褶皱zhě ,亭亭玉立。 6、 、 (1 1 ) A.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范仲淹; 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诗集名称:《思念家乡》《眷恋故乡》《情系家乡》等,意对即可 ( (2 2) )A A ( (3 3 )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 有的含苞待放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 )A.“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B.“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选自范仲淹的《渔家傲》。C.“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选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D.“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选自崔颢的 《黄鹤楼》。这几句诗都表达的都与“ 乡愁 ” 有关,故此围绕着 “ 乡愁 ” 来拟写诗集的名称。(2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叙写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既说明了时令,又通过叙写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给人以凄清的感受。并不是表达作者的 “ 欣喜之情 ”为 。故答案为 A 。(3 )仿写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的仿写要采用 “ 有的 …… ,有的 ……” 的句式,且前后两句之 间是相对的。 “ 婉转低回 ” 对应的可以是 “ 高亢激越的 ” ; “ 灿烂盛开 ” 对应的可以是 “ 含苞待放 ” 。符合题意即可。 7、 、 ① 秋风萧瑟 ② ② 波撼岳阳城 ③③ 无为在歧路 ④ ④ 云生结海楼 ⑤ ⑤ 惶恐滩头说惶恐 ⑥ ⑥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⑦ ⑦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详解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 萧瑟 ”“ 撼 ”“ 歧 ”“ 惶恐 ” “ 隧 ”“ 髫 ”“ 怡 ” 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 “ 三不 ”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 、 在衣服下塞枕头欺骗祥子 ,假装怀孕。(或其他情节,意思对即可) 《儒林外史》 自尊坚强(独立自尊) 解析 详解 ( (1 )关于虎妞的情节:虎妞掏钱买车;虎妞假装怀孕;虎妞下嫁祥子;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其中表现虎妞工于心计的是虎妞假装怀孕。 ( (2 )沈琼枝,《儒林外史》人物,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顾绣为生。后参殿试,中同进士。 ( (3 )简 · 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表现她倔强自尊的性格。 二、阅读 9 、1 . 几 距离 特别爱 好,酷爱 所以,因此 2. . 急流瀑布飞泻,争相发出巨大的声响,喧闹异常;水在陡峭的岩壁上反复冲击,像接连不断的雷声一直在山涧鸣响。 3. . 从 “ 三百尺 ”、 、 “ 飞流过石滩 ” 等可以感受到到作者冒险时内心的恐惧与惊悸;从 “ 应被旁人画里看 ”等可以感受到作者历险结束后流露出的满足感与自豪。 4. . 两文都使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南乡子》中的 “ 石栈天梯三百尺 ”, 是正面写蜀道的高险, “ 两握不曾干 ” 写了两手一直紧张到出汗,从侧面体现了蜀道难。《蜀道难》选段中的 “ 连峰去天不盈尺 ” 等句子正面写蜀道高险, “ 使人听此凋朱 颜 ” 则写人的害怕,侧面体现蜀道难。 5. . 首尾呼应, “ 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 ” ; “ 蜀道难 ” 三次出现,贯穿全诗,循环往复,一唱三叹。 解析 1. .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诗歌(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 去 ” :距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 嗜 ” 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 特别爱好,酷爱 ” 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 题干要求用现代汉语描绘下面句子的场 景。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可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把瀑布飞泻、鸣响异常等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3. . 要求体会曹伯启登蜀道的复杂情感。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 “ 三百尺 ”“ 飞流过石滩 ” 等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作者恐惧与惊悸的情感。还 可分析 “ 应被旁人画里看 ” 语句,写的是满足与自豪是情绪。所以说曹伯启登蜀道时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 4. . 比较阅读。考查两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可分析曹诗的 “ 石栈天梯三百尺 ” 和李诗的 “ 连峰去天不盈尺 ” ,这都是从正面写蜀道的高险。还可分析曹诗的 “ 两握不曾干 ” 和李诗的 “ 使人听此凋朱颜 ” ,这些都是从侧面表现蜀道之难。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 . 题干要求推测李白《蜀道难》一诗的结构特点。一定要读懂集评内容。如从 “ 首二句以叹辞而发其端,末二句以叹辞而结其意,首尾相应 ” 一句可以分析出《蜀道难》首尾呼应 的特点。再如从 “ 蜀道难 ”三次出现,间隔反复,一唱三叹,一意三叠,酣畅淋漓,痛快至极。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感情逐步加深。 10 、1. . 通 “ 衡 ” ,梗塞、不顺 有时 2. . (1 1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2 2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3. .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苦的精神。这与甲文中艰难困境出人才的观点相吻合。 解析 分析 甲文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乙文 选自:《任末勤学》 作者:王嘉 年代:东晋 1. .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衡:通假字,通 “ 衡 ” ,梗塞、不顺;或:古今异义,有时。 2. .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1 1 )拂:通 “ 弼 ” ,辅佐 。恒:常常。(2 2 )若:如果。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 .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乙文 “ 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 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 ” 表现了任末勤奋好学和求学不怕艰苦的精神,论证了甲文的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于忧患 ” ,即艰难困境出人才的观点。 甲文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 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 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文译文: 任末,他 4 14 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 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没有宿处,)有时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 “ 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 11 、1. . 兴教寺塔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 “ 品 ” 字形排列。中 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窥基塔和圆测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 2. . 列数字。 “ 历时 7 17 年,行程 5 5 万里 ” 说明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时间之长,路途之遥远。0 “150 粒佛舍利和 ‘ 真经 ’ 梵文原典 0 520 夹 夹 7 657 部 ” 说明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这些具体数字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 3. . “ 现存 ” 是在时间上的限制,指直到目前还存在的塔,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 最 ” 是程度副词,修饰 “ 古老 ” ,说明了兴教寺塔作为阁楼式塔有着悠久的历史。 4 .C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文章第 ②③ 段讲的 是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第② 段讲了兴教寺塔的总体特征,是由三塔构成,接着讲了玄奘塔。第 ③ 段讲了窥基塔和圆测塔。结合 “ 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 ‘ 品 ’ 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 ‘ 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 ’1 方 ”“ 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 ” 概括即可。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画线句子用了大量的具体数字, “ 历时 7 17 年,行程 5 5 万里 ” 说明了玄奘求经时间之久,路途 之遥远,0 “150 粒佛舍利和 quot; quot; 真经 quot; quot; 梵文原典 0 520 夹 夹 7 657 部 ” 。说明了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这些数字真实而富有说服力。 3. .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把该词语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 现存 ”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最 ” 属于程度副词,说明作为阁楼式塔的兴教寺塔年代十分久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A A 项与 “ 兴教 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 ” 不符;B B 项与 “ 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 ” 不符;D D 项与 “ 根据规划,在 8 2018 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 ” 不符。故选 C C 。 12 、1. . 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2. . ① 阅读成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 ② 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 3 .A 4. . ① 父母自身对阅读的关注与重视,会影响孩子,建议亲子共同阅读。 ② 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多接触纸质 阅读材料; ③ 对阅读内容要适当进行引导,让实际用途、消遣、精神的享受并存,提倡经典阅读; ④ 设置国家读书节,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对 “ 阅读 ” 的定义的概括能力。在材料一的第三段中,周国平讲述了 “ 阅读 ” 的含义,用原文句子解释即是 “ 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 我们简化该句,并能概括 “ 阅读 ” 的定义。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原文,从中总结出 “ 阅读 ”“ 父母对阅读的重视 ”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作用。 3. .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大意的辨析能力。其中的 A 项表述不正确。原因是阅读无用的书籍,并不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和享受,我们阅读应该有所选择。 4. .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文意的理解能力。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主观、客观原因。可能是因为对阅读不够重视,阅读的内容没有实际价值,也有可能是因为公共图书馆设备不够完善,从而影响阅读质量。 13 、1. . 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2. . 时间跨度长、地域覆盖面广。 “ 欢乐、祥和、团聚 ” 的主题认同度高。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 . 举例论证。列举了记者采访 “ 我 ” 时 ,给记者展示小福字的事例,论证了要从节日生活中自然的构建当代年俗系统,不要盲目创新。使得论证更具体充分。 解析 1. .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 议论句 ”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标题“ 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就是论点。 。 2.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根据第二段中 “ 从腊八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历时一个多月,都属于‘ 年’ 的范畴。欢乐、祥和、团聚的节日主题, 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 ” 概括作答即可。 3. .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解答时,分析句子的特征,与相应论证方法对应即可。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选文第 ⑥ 段的小论点是第一句。划线句列举了记者采访 “ 我 ” 时,给记者展示小福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从节日生活中自然的构建当代年俗系统,不要盲目创新。使得论证更具体充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三、语言表述 14、 、 示例:农民说:“ 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中丰裕富饶的美。” 游客说:“ 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黔南第一山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解析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内容设计合理即可。 四、写作 15、 、 生命的追求 生命是什么?这真是一个令人 “ 百思不得其解 ” 的问题。没有谁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也没有谁一生下来就知道这一辈子会怎么样。但是 ,每个人的一辈子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 —— 不停地追求! 自己心中的理想,胜利女神的微笑,梦中甜美的幸福 …… 这哪一件不得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 当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会微笑着看着太阳。追求阳光,追求阳光下耀眼夺目的勃勃生机,这是多么单纯却又是多么美好。 到 汶川大地震过后,我在报纸上看到 12 岁的李月,李月十分想当芭蕾舞王,可在大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地震夺走了李月的芭蕾梦想,她在灾难面前是何等的脆弱,如同深秋的树叶,被西风肆意扫落,但她又是何等的坚强,李月说: “ 直到死,我也不会放弃我的芭蕾梦想! ”在 终于,在 2008 年 年 残奥会上,夜色如水,乐声如诗,李月右脚穿着红舞鞋,双臂缓缓张开,在夜空下翩翩起舞。我泪眼婆娑,领悟到:生命是李月在遇难时依然跳着芭蕾舞,她对生命的追求。 张海迪的命运是可悲的,五岁时就患上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张海迪并没有对生命失去追求和希望。从那时起,张海迪在家自学中学课程,学会了世界语言和针灸等医术。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1983 年开始,张海迪的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 100万字。生命是坚强、勇气、乐观。 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因为有了追求,才有梦想的实现,才有了生命的 激情,才有了雀跃于脸上的欣慰笑容。在逆境中成长,在成长中追求,在追求中充实,在充实中完美。追求是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让我们珍惜生命;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我顽强地坚持着生命的追求。 解析 详解 题目一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提示以《经典咏流传》里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演唱清代袁枚的小诗《苔》给亿万观众带来无比的感动为内容,并指出小诗感动我们的原因: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在审题立意方 面,关键是要读懂《苔》这首小诗和明白小诗感动大家的原因。苔藓是一种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以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苔藓的这一种精神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文章可以拟题为 ““ 我虽平凡,却也伟大 ”“ 我虽平凡,却也有梦想 ”“ 我虽平凡,却也有追求 ” ” 我虽平凡,却也自强、坚韧 ” 等方面进行立意。 题目二是材料作文。首先仔细研读材料,通过事件挖掘背后的主题。歌词 “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枫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 突出 “ 无私奉献 ” ; “ 张丽莉教师在 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为了救助学生导致自己被车轮辗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这就是伟大的爱。 ”突出 “ 爱 ”“ 精神追求 ” ,因此作文围绕 “ 奉献 ”“ 爱 ”“ 追求 ” 来拟题选材立意即可。可以写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以写家人、同学、老师、朋友、陌生人、自然景物等给我们的帮助、启示、爱等。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点睛 此作文又是个 “ 二选一 ” 题目。对于作文 “ 二选一 ” 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 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信 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 95% 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0 100 分,考试时间 0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监考 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的一组是( )2 2 分 A. 拘 泥. n ní í 当.真 真 d dà à ng 栉.风沐雨 zhì ì B. 赦.免 免 shè è 飒.爽 爽 s sà à 蓦.然回首 m mù ù C. 嗟.叹 叹 jiē ē 肄.业 业 s sì ì 歃.血为盟 shà à D. 阿.谀ē 镌.刻 刻 juā ā n 温顺驯良 x xù ùn n 2. 下列词语书写 全对..的一项是( )2 2 分 A. 恣意 虎视眈眈 迁徙 暴殓天物 B. 殒落 蓬荜生辉 针砭 闲情逸志 C. 赡养 毛骨悚然 寒喧 老生长谈 D. 寥廓 好高骛远 嬉闹 山清水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 恰当..的一项是2 2 分 A. 仔细分析一下他的“秘诀”,其实多是些 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B. 他成天跟 不伦不类....的朋友在社会上鬼混。 C. 他在海外取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 粉墨登场....了。 D. 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 风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临清市2019”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聊城17个乡(镇 街道)入围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名单

聊城17个乡(镇 街道)入围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名单

耕地保护,街道,山东省,名单,年度,资源厅,全市,寿张镇,洪官屯,胡屯镇,蒋希,郭屯镇,人和街道,文化广场,东昌府区,临清市,东阿县,任务,全省,冠县,公示,刘集镇,尚店镇,土地,因素,图画,基础,基本农田,宣传牌,尹集镇

2015-03-05 #故事会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莘县联考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莘县联考2019

小林,爸爸,A.,C.,D.,句子,父亲,本题,B.,母亲,内容,曹刿,皇上,人品,戴胄,格列佛,鲁庄公,时候,楷书,漫画,作者,作用,文章,病情,草书,袈裟,国王,妈妈,战争,肚子

2010-12-11 #小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A.,B.,C.,姓氏,句子,林冲,D.,词语,作用,全民,内容,海胆,作者,寒号鸟,本题,议论文,同学,材料,片段,蚂蚱,鲁智深,晶体,脊椎,观点,语境,张晓,李白,分析,中国,人们

2012-06-15 #短篇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老人,C.,地球,A.,语言,生命,元方,汉字,滋味,题目,聚变,人类,朋友,邮筒,人物,木星,B.,D.,书法,重元素,内容,文字,分析,句子,作者,作用,作文,发动机,太阳,太阳系

2017-04-05 #经典故事

榜样在身边|王文敬:工地上的“领头羊”

榜样在身边|王文敬:工地上的“领头羊”

王文,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项目部,山东省,临清,方面,聊城,施工,文明施工,市总工会,新水,质监站,五一劳动奖章,上树,一面,专家组,临清市,山东,优异成绩,任务,作用,冠县,全员,充分发挥,励志,厚德,团队

2010-03-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聊城这一家 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聊城这一家 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雅菲,疫情,冯强,防控,家庭,一线,临清市,家风,聊城市,临清,大队,大家庭,政工科,爸爸,影响,交巡警支队,人民医院,是一名,好家风,公安局,医院,妻子,社会,患者,日子,民警,父亲,科长,记者,老党员

2019-02-02 #故事阅读

高考倒计时临近百天 直击聊城高三学子 疫情下的备考路

高考倒计时临近百天 直击聊城高三学子 疫情下的备考路

疫情,老师,临清,同学们,不变,备考,教学,许云,大众网,决心,海报,学生,心理战,教师,校园,肺炎,高三,一中高,一中,学生们,对他们,刘璐,了学,大爱,鲁滨逊,临清市第一中学,体育局,都会,全国,临清市

2015-02-13 #短篇故事

聊城县市各地名称的历史故事你们知道吗?

聊城县市各地名称的历史故事你们知道吗?

临清,历史,凤凰城,王东,王昌,高唐,凤凰,恶龙,聊城,民国,高唐县,千年古县,文化,邱县,传说,东海,临清市,山东,故城,清泉,北临西,华歆,曹仁,赵建平,中国地名,历史文化,仓上村,建城,人们,县城

2008-08-0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