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各地的风筝

时间:2009-12-08

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潍坊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寒亭区杨家埠一带和奎文区、潍城区

提示:本文共有 29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风筝申遗

潍坊风筝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濒渤海湾,南临黄海,春天风多雨少,且风向单一,瞬时波动小,风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潍坊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寒亭区杨家埠一带和奎文区、潍城区。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那时,村民已有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风筝。开始时仅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后逐渐发展为商品。至乾隆年间(1736-1795),风筝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业。

潍坊风筝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潍坊风筝的题材和内容带有浓厚的民俗特色。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被移植到风筝的绘制上,或扎骨架,填绘内容;或依据内容改制骨架,如此反复制成,不断改进,日臻完善,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潍坊风筝的造型,不重自然形似,而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譬如大鹰的扎制除了脊背以外,其它地方都是立体的,特别是它的头部最为形象。民间艺人在设计鹰风筝时,不仅考虑到放飞时的空中效果,还考虑到挂在室内作为观赏艺术品时的立体效果。如凤凰、仙鹤、螳螂、蝴蝶等都是用这种工艺扎制的,形象十分逼真。潍坊风筝的色彩,有着较为突出的地方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两类。一类是色彩淡雅的文人画风格,这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风筝绘画流派。它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观赏价值极高,曾多次在风筝比赛中为潍坊争得荣誉。一类是色彩艳丽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为其代表作。它的色彩和绘画技法主要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构图布局重大色块浓抹,产生了热烈明快的艺术氛围,这种独特的绘画,放飞于空中,形象格外逼真,具有特殊的空间观赏效果。

明代潍坊风筝以板子风筝为主,后逐步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以长串蜈蚣为最(最长可达三百六十多米)、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造型系列,内容有人物故事、鸟兽、鱼虫等。目西杨家埠村风筝扎制专业户近百家,风筝品种达三百余种,年产近百万只,主要传承人为杨其信、杨其民、杨连敏、杨乃忠、杨学顺等。

潍坊风筝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软翅、硬翅还是串式、立体式的风筝,除了板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其扎制方法虽简单,少则竹条三根,多不超过七根,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潍坊风筝的题材丰富、广博,选用材料奇特,设计夸张变形,画工为国画技法和年画风格,放飞有力学根据,构成了潍坊风筝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从而蜚声于古今中外。最近几年,因考虑制作成本而忽略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变换了材料,使用尼龙布和碳素钢管,丢失了传统技艺,也失去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板鹞风筝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三面环水,气候温和,风量、风速、风力较为均匀,非常适宜形体较大的板鹞风筝放飞。板鹞风筝因造型如一块平板,故名。其制作集中在南通市郊的闸东乡、闸西乡、秦灶乡和通州市的李港乡、刘桥镇、四安镇等地。

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繇",源于北宋年间。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即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多个这样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

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风筝上缀满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哨口"由哨面和哨筒两部分组成。哨面通常用竹片或质地松脆的木块雕刻而成;哨筒分管状和球状两大类,管状哨口统称"哨",古时多用竹筒内膜及鹅毛管等制成;球状哨口统称"口",通常用葫芦、果壳、蚕茧等制成。标准的哨口板繇无论大小,均可承受5级以上风力,即使在7-8级大风中,仍可稳悬于数百米的高空,并发出美妙的声音。

南通板繇风筝的基本特征在于"哨口"设计,哨口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的差异,使发出的音量、音质、音调千变万化。南通市现有风筝爱好者两万余人,艺人千余名(其中雕哨艺人五十余人),主要传承人为王泽君、黄智灵、王德清、顾继荣、高焕文、高郁文、周广泉、郭承毅、高则先、高则菜、陆桂林、陆宝如等。

李港乡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风筝之乡"。但健在的"哨口"雕刻大师均年过半百,有的画师已年过花甲,能画会雕者越来越少,且小型的风筝展馆和风筝协会均属民间组织,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拉萨风筝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达赖喇嘛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藏历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承袭了曹雪芹的艺术风格,形成自己独特框架特点,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流派。而沙燕(俗称黑锅底),是北京风筝的典型代表。风筝世家金福息制作的红蝠黑锅底,色彩浓重、对比强烈、形象鲜明。金氏兄妹曾在5O年代为中法合拍的故事片《风筝》扎制神话人物孙悟空硬翅风筝,备受国内外友人赞誉。

说到北京风筝,不能不提到另一风筝世家——“风筝哈”(回族)。在1983年美国旧金山国际风筝竞技会上获特别金奖者,就是风筝哈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北京风筝界又有新军屹起,出现一大批名家新手。他们在扎制风筝上各有千秋,身手不凡,有人擅长巨型龙筝;有人精于小巧玲琥的掌燕、指燕。有些作者在继承古代传统基础上,比如在图案方面、题材方面,结构与遣形方面、抑琥在飞行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创新,可以称之为发展中的风筝。而发展中的北京风筝预示着我国风筝艺术的巩固和提高,引导着风筝运动向更高、更美前方向前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各地的风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中国风筝文化艺术的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

中国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中国风筝文化艺术的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

风筝,曹雪芹,中国,蝗虫,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顺儿,口袋,老太,表现形式,传说故事,人们,传统,孤孀,孙子,梦想,版本,柴茂,口头传说,口头文学,软体,故事,官府,大老爷,拉线,文化遗产,样稿,老师,语言,配方,发展

2009-12-26 #长篇故事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渔民,风筝,大沽,泥人张彩塑,天津市,传统,京东大鼓,民间,文化遗产,纸鸢,艺术,龙灯,传统民俗,汉沽飞镲,非物质文化遗产,乾隆,嘉庆,张明山,李树清,李邺,和发,潮音寺,风筝魏,一带,三河,三弦,中国,乐器,传信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渔民,风筝,大沽,泥人张彩塑,天津市,传统,京东大鼓,民间,文化遗产,纸鸢,艺术,龙灯,传统民俗,汉沽飞镲,非物质文化遗产,乾隆,嘉庆,张明山,李树清,李邺,和发,潮音寺,风筝魏,一带,三河,三弦,中国,乐器,传信

2014-03-23 #故事会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风筝,空竹,料器,葫芦,范模,中国,技艺,造型,风筝魏,范制葫芦,魏元泰,彩绘,红丹,传统,国家,茉莉花茶,面塑,本地宝,有哪些,作品,氧化铅,鼻烟壶,津卫,高氏,黄丹,北京,器物,拼配,手工

2020-09-06 #故事会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风筝,空竹,料器,葫芦,范模,中国,技艺,造型,风筝魏,范制葫芦,魏元泰,彩绘,红丹,传统,国家,茉莉花茶,面塑,本地宝,有哪些,作品,氧化铅,鼻烟壶,津卫,高氏,黄丹,北京,器物,拼配,手工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风筝,空竹,料器,葫芦,范模,中国,技艺,造型,风筝魏,范制葫芦,魏元泰,彩绘,红丹,传统,国家,茉莉花茶,面塑,本地宝,有哪些,作品,氧化铅,鼻烟壶,津卫,高氏,黄丹,北京,器物,拼配,手工

2018-09-08 #长篇故事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认为,天津,保护意识,国家,志愿,形式,方城,发展,宣传,活动,现代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筝魏,性别,年龄,家乡,中专,个人,习非,交流平台,事业,人们,元素,学历,初中,大专,名字,历史,力量

2015-03-15 #故事阅读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现代文化,国家,志愿,形式,政府,民众,艺术,活动,您是否,非物质文化,风筝魏,时间,性别,年龄,个人,名字,历史,京剧,京东大鼓,交流平台,保护意识,人们,力量,保护措施,元素,外来文化,学生,宝物

2020-09-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