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时间:2009-12-19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茅盾故居梁长义摄资料图1965年10月27日,当时还在王府井大街51号办公的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的群众来信

提示:本文共有 25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段时间,笔者到北京市档案馆查阅资料,发现了一则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路名整顿时的资料,它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胡同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认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茅盾故居梁长义摄资料图

1965年10月27日,当时还在王府井大街51号办公的《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的群众来信。这位姓夏的读者对北京道路的命名有一些不同意见,这位读者认为,“东皇城根、老钱局、西单舍饭寺、后圆恩寺、西四大红萝厂、沙滩松公府夹道、王府井大街、王府大街、老君堂、无量大人胡同、百万庄、羊房店、公主坟、八面槽以上种种所列的路名仅仅是随手而摘录的,从这些路名所反映的还是一个封建城市帝王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名称……这些路名是与我们的时代风貌不相适应的,也与我们革命首都是不相称的。所以我建议北京市委领导进行研究讨论,望期分批的逐步改掉封建色彩的路名街道。”

当年11月6日,《人民日报》政交部将此信转交北京市委办公厅。11月8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将此信转交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科。15日,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科将来信摘要转交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后转交北京市整顿路名门牌工作组。

当年12月26日,北京市整顿路名门牌工作组对来信做出了回复:“在这次整顿更换街巷名牌门牌工作中,根据市人委决定的‘符合习惯、照顾历史、体现规划、好找好记’道路命名的总原则的精神,对旧有街巷名称作了必要的整顿,经过整顿对城区范围的重名街巷改了名,对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和十分庸俗难听的名称也做了适当的更改,对过于短小、门牌很少的死胡同或因城市扩建原街巷大部分被拆除,原名称不宜保留的进行了适当的合并,对于一条街巷(胡同)过长,或地形十分复杂不便编排门牌,不便查找的地区作了合理的分段命名,对可改可不改的街巷名称则沿用了原名。

来信中所提到的老君堂、无量大人胡同、舍饭寺、后圆恩寺、八面槽、松公府夹道等街巷名称都已作了调整合并或改名,王府井大街、王府大街、老钱局胡同、东皇城根南街、东皇城根北街、百万庄等名称由于影响面较广且也不太难听,就沿用了原名称,因为改的太多了也不方便群众。另外关于公主坟、羊房店两个地区名称属近郊区,现在近郊区尚未开始整顿工作,改名与不改名尚未考虑。”

这则资料记载了当时胡同整顿时的细节。其实,对今天不少北京人来说,上面的一些胡同名都已经有些陌生,不妨借着五十多年前的这封书信,来看看这些胡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信中所提到的老君堂,如今在城区内有两处,一处并入东四十二条,西口在横街,东口在东直门南小街。另一处如今改称北竹竿胡同,西口在朝阳门南小街,东口在南水关。上世纪90年代建设朝内小区时,朝阳门这处的老君堂胡同名存实亡,仅保留俞平伯住宅。

无量大人胡同西口在东单北大街,东口在朝阳门南小街,后改称红星胡同,如今隶属建国门派出所。这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屠文正居士为怀念母亲,在这里建无量寿庵,因而得名。不过,《钦定日下旧闻考》纠正说:“元时太庙门外驰道抵齐化门之通衢。无量庵在太庙之西……无量庵今废,齐化门南有无量大人胡同,相传即其故址,而地界不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他曾在此接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美国好莱坞影帝范朋克、日本著名歌舞伎表演艺术家守田勘弥等众多国际名流,有史料记载,梅兰芳在此居住期间,造访的国际友人达六七千人。

舍饭寺胡同西口在旧达智营一带,东口在西单北大街,如今改称民丰胡同。这条胡同因为舍饭寺而得名,该寺元称蜡烛寺,据说明代永乐皇帝的仁孝皇后于此舍饭,又称舍饭寺。明代时这里是养济院所在地。《京师坊巷志稿》:“舍饭蜡烛寺,日给贫民粟米,病者有医,死者有棺。”

原来舍饭寺胡同12号有一座“花园饭店”,它是一所老式京城旅馆。1949年后,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在此办公,它也与中国电影结下不解之缘,后来这里还是《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杂志编辑部,也是电影出版社和电影家协会的旧址。1956年10月,中央电影局在这里召开全国电影制片厂厂长会议,史称“舍饭寺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三自一中心”(自选题材、自由组合、自负盈亏和以导演为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如今舍饭寺胡同的路牌还有,但原来的建筑已经消失了。

后圆恩寺胡同西口在南锣鼓巷,东口在交道口南大街,曾改称交道口南三条,如今仍称为后圆恩寺胡同。与此相对的,在后圆恩寺胡同南侧,有前圆恩寺胡同。这两条胡同,都是因为圆恩寺而得名。圆恩寺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清光绪九年(1883)重修。因为北侧的胡同位于圆恩寺后面,故称后圆恩寺胡同,南侧的胡同叫前圆恩寺胡同,前圆恩寺胡同5号院,便是原圆恩寺旧址,如今基本没有圆恩寺的建筑留存。

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豪宅,乃清朝庆亲王奕劻第二子载旉(fū)的“恩园”,后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两次来北平皆下榻于此。北平和平解放后,这里为中共华北局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现为友好宾馆。

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这里是茅盾1974年至1981年去世前居住的地方。

八面槽北端在灯市西口,南端在金鱼胡同,现为王府井大街的一部分。八面槽大街路东有天主教东堂,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现存建筑为1905年重建。路西有利生体育用品商店,曾经是北京最大的体育用品商店,西南角有闻名京城的清华园浴池。

松公府夹道的北端在嵩祝寺夹道(今嵩祝寺西巷)南端在沙滩后街,与操场大院合并为如今的沙滩北街。

松公府原是乾隆宠臣傅恒的宅邸,傅恒当时被封为“忠勇公”。光绪十七年(1891)傅恒的后代果齐逊,卒后无子,让本家亲戚松椿承袭一等忠勇公,宅邸改称“松公府”。“松府夹道”产生的时间应在松椿承袭一等忠勇公之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内务府将空地“汉花园”以及用一千五百两白银租用的“松公府”余地一并拨给了京师大学堂以增建校舍。当时首先建了操场,操场大院因此得名,此后在该地建宿舍即“东斋”。

1931年北京大学买下松公府全部地产,在傅恒家庙建北大地质馆(松公府夹道6号),在松公府(松公府夹道10号)建北大图书新馆、灰楼(女生宿舍),为纪念老校长蔡元培,将原松公府西路建筑中的一院命名为“孑民纪念堂”,如今为文物保护单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旧事胡同:老北京胡同:变迁故事多

旧事胡同:老北京胡同:变迁故事多

胡同,街巷,北京,旧居,水井,栅栏,北京胡同,元大都,宅院,帘子,拴马桩,上马石,钱市胡同,胡同里,故事,墙基,宣武区,小街,总数,石敢当,老北京,仁义胡同,垂帘听政,名称,地方,时代,来源,竹帘,院落,有关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旧事胡同:老北京胡同:变迁故事多

旧事胡同:老北京胡同:变迁故事多

胡同,街巷,北京,旧居,水井,栅栏,北京胡同,元大都,宅院,帘子,拴马桩,上马石,钱市胡同,胡同里,故事,墙基,宣武区,小街,总数,石敢当,老北京,仁义胡同,垂帘听政,名称,地方,时代,来源,竹帘,院落,有关

2020-07-17 #小故事

老北京的胡同《城南旧事》

老北京的胡同《城南旧事》

乡愁,城南旧事,林海音,时间,林含英,在北,来吧,胡同里,原名,京城,人物,亲朋,光晕,人间,北京,包裹,日本,台湾,原著,变作,名著,实际,天堂,心灵,往事,异乡人,悲喜,故旧,景色,暖色调

2007-12-19 #故事大全

夜读|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夜读|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松公府,胡同,夹道,无量大人胡同,路名,门牌,东口,傅恒,名称,圆恩寺,建筑,街巷,西口,新视觉,王府井大街,前圆恩寺胡同,红星胡同,舍饭寺胡同,会议,原名,忠勇,操场,旧址,来信,老君堂,松椿,梅兰芳,蔡元培,齐化门,东四十二条

2016-03-20 #经典故事

《城南旧事》——北京城南胡同儿里的故事

《城南旧事》——北京城南胡同儿里的故事

思康,英子,城南旧事,坏人,好人,小偷,爱情,他是个,孩子,小孩子,疯子,林海音,京城,作者,女人,故事,情怀,年轻人,弟弟,政治,未婚先孕,父亲,爸爸,界限,读书人,在英,古道边,或许是,曾许诺,长亭外

2016-02-19 #故事阅读

《城南旧事》——北京城南胡同儿里的故事

《城南旧事》——北京城南胡同儿里的故事

城南旧事,思康,百家号,作者,英子,坏人,故事,好人,胡同儿,小偷,爱情,他是个,北京城,孩子,小孩子,疯子,林海音,口齿不清,京城,个人观点,女人,情怀,年轻人,弟弟,政治,文章,未婚先孕,电影,父亲,爸爸

2010-05-06 #长篇故事

经典回顾《城南旧事》 老北京胡同里的童年记忆

经典回顾《城南旧事》 老北京胡同里的童年记忆

小英子,孩子,胡同,胡同里,蓝色,城南旧事,四九城,南城,张飞,林海音,哪个是,小女孩儿,人生,傻子,唤作,大海,天空,太阳,小说,扑闪,玻璃,疯子,白色,胡同口,骗子,这个世界,兰姨娘,和英子,柳笛声,李叔同

2020-07-17 #长篇故事

导演吴贻弓走好!感谢他用《城南旧事》留下老北京胡同里的童年记忆

导演吴贻弓走好!感谢他用《城南旧事》留下老北京胡同里的童年记忆

吴贻弓,城南旧事,导演,影片,巴山夜雨,情结,电影,八十年代,北京,故事片,父亲,观众,金鸡奖,吴永刚,李叔同,新时期,文化部,上海市,人物,作品,共和国,大学,姐姐,成本,经验,老城,金鹰奖,马尼拉,创作,上影厂

2017-06-0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