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北京民间玩具的“活化石” 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时间:2009-12-25

老北京人习惯把玩具称做耍货儿,就在这些手工制作的传统耍货儿中,绒布唐可谓历史悠久、独树一帜

提示:本文共有 14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曾经在路过国子监街时,见到一家工艺品店!这是一家专门经营“玩具”的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店,名字叫:盛唐轩!是由“绒布唐”第五代传人唐玉捷协助自己的父亲唐启良创立的。老北京人习惯把玩具称做“耍货儿”,就在这些手工制作的传统“耍货儿”中,“绒布唐”可谓历史悠久、独树一帜。绒布工艺起源于清朝入关以前的军队中,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原本是军士以及家属们闲暇之余,自娱自乐制作的一种“玩意儿”。而“绒布唐”的手艺,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兴起的,至今也有150年以上的历史了。因此,“绒布唐”被专家誉为北京近代民间玩具的“活化石”。

“绒布唐”第一代创始人姓赵,清道光年间人,以绒布手艺为生,他是唐启良的太姥爷(也就是他祖母的父亲),他把手艺传给了女儿(也就是唐启良的祖母);赵老先生的女儿嫁给了“绒布唐”第二代传人唐恒明,唐恒明在咸丰年间做过二品文官,他把家传工艺加以丰富和精细化,常将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朝中的王公大臣,后来家道中落,夫妻二人以在集市出售绒布工艺品维持生计,“绒布唐”的名号开始流传于京城;“绒布唐”到了第三代传人唐普顺手里,工艺又有所发展,军旅生活题材的作品比例在减弱,更加符合老北京日常生活习俗,“绒布唐”在北京流传更加广泛;

第四代传人唐启良,生于1917年,他在继承家传手艺的同时,将这项工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良,使家传手工艺品成为庙会、集市上的经典工艺品和亲友间的馈赠佳品,“绒布唐”“耍货儿唐”的名号在北京手艺界达到顶峰;据第五代传人唐玉捷回忆,当年每到节日或庙会,特别是每年正月初二,善男信女都要到彰仪门(现在的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拜财神,然后都会在唐启良的摊位前请一尊“金马驹”回去,借带宝回家、马上发财之意。晚年的唐启良已经不再亲手做活,老先生做的几只绒布骆驼成了盛唐轩的镇店之宝,中国美术馆还收藏了唐老的“金马驹”、“万象更新”、“马上封侯”等六件作品,首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东岳庙等都收藏了唐老的作品。

泥、纸、木头、绒布、皮毛、胶水、颜料,这几乎就是制作“绒布唐”玩具的全部材料。工艺包括胶土雕塑、制作纸盔、装饰、手工彩绘等主要工序,虽然材料成本不高,但是工艺却十分复杂,没有经验很难完成:要先用泥做成各种造型的泥胎,然后往泥胎上糊糙纸,即使是尺寸小的玩具,也要糊七八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和硬度之后,就成了纸盔,纸盔干了之后把泥胎取出,以中空的纸盔作为骨架,外面包以绒布之后还要进行装饰和彩绘。

因为起源于满族军队之中,而满族马上生活致使“绒布唐”最初的玩具以车、马、骆驼为主,后来融入汉族文化,作品也就丰富了起来,其代表作品有:金马驹、马拉车、马上封侯、排子马、御辇、小鸡吃米、老虎吃小孩、不倒翁等系列。

相比于现在流行的那些精美的卡通布偶和毛绒玩具,“绒布唐”的作品仿佛显得有些“土气”,但是它是依托于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是京味文化代表性手工艺品,不仅具有民族文化传统性,制作也有许多讲究和规矩,比如“马拉车”,车篷的颜色有黄、蓝之分,平民百姓能不能坐车,王公大臣该坐什么样式、颜色的车,都有讲究,因此对于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绒布唐”工艺多采用民族传统色彩,十分的吉祥喜庆,表达着美好的寓意。作品题材广泛、造型古朴、风格醇厚、构思巧妙、韵味十足,充满了浓郁的老北京生活情调,演绎出了最传神的京味文化。

许多上岁数北京人,他们是把玩着“绒布唐”的玩具长大的,所以,对于老北京人来说,“绒布唐”不仅仅是一种玩具,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童年回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北京民间玩具的“活化石” 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胡同——次世代下逐渐消亡的历史“活化石”

北京胡同——次世代下逐渐消亡的历史“活化石”

元大都,胡同,历史,城市,北京是,刘秉忠,建城,国都,城市核心,中国,儒家,以下内容,北京,城址,哲学,城中,地带,小巷,文化名城,形制,开发商,思想,文化,时代,设计者,礼制,棋盘式,棋盘,矩阵,规划

2009-10-22 #小故事

它是鹤岗人心目中的“国宾馆” 这里有多少煤城人的童年记忆

它是鹤岗人心目中的“国宾馆” 这里有多少煤城人的童年记忆

宾馆,鹤岗,东楼,日本,日籍,康德,鹤岗矿务局,自驾,伪满政府,会馆,大堂,总会,房屋,招待所,旧楼,矿务局,历史文化,旋转楼梯,童年记忆,小文,成鹤,荷美,史文化,和民,日本社,时代风格,反响,一楼,一家,主题

2013-01-20 #小故事

80后90后回忆杀:《大风车》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80后90后回忆杀:《大风车》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大风车,金龟子,节目,刘纯燕,鞠萍姐姐,好的,叔叔,妈妈,栏目,记忆,回家,80后,童年记忆,那时候,无忧无虑,何炅,念一,才让,董浩,中央电视台,压力,动画,大众,场景,风景,小伙伴,孩子,数人,小碗,幻想

2018-06-28 #经典故事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疙瘩,胡子,笤帚,姊妹俩,炊帚,老婆婆,绳子,顶针,孩子,人家,个人,哥哥,天井,姥娘,扫帚,手指头,撞死,老大,箩筐,虱子,闺女,我怎么,没办法,穿上衣服,拉得,责任编辑,好东西,连环画,男人,回娘家

2020-05-23 #长篇故事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疙瘩,胡子,笤帚,姊妹俩,炊帚,老婆婆,绳子,顶针,孩子,人家,个人,哥哥,天井,姥娘,扫帚,手指头,撞死,老大,箩筐,虱子,闺女,我怎么,没办法,穿上衣服,拉得,责任编辑,好东西,连环画,男人,回娘家

2020-05-23 #故事阅读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疙瘩,胡子,笤帚,姊妹俩,炊帚,老婆婆,绳子,顶针,孩子,人家,个人,哥哥,天井,姥娘,扫帚,手指头,撞死,老大,箩筐,虱子,闺女,我怎么,没办法,穿上衣服,拉得,责任编辑,好东西,连环画,男人,回娘家

2020-08-27 #长篇故事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皮狐子精》连环画 多少高密人的童年记忆

疙瘩,胡子,笤帚,姊妹俩,炊帚,老婆婆,绳子,顶针,孩子,人家,个人,哥哥,天井,姥娘,扫帚,手指头,撞死,老大,箩筐,虱子,闺女,我怎么,没办法,穿上衣服,拉得,责任编辑,好东西,连环画,男人,回娘家

2020-08-28 #小故事

一张近40年前的老照片 一段北京孩子的童年记忆 北京动物园

一张近40年前的老照片 一段北京孩子的童年记忆 北京动物园

闺女,北京动物园,动物园,动物,爷爷,公园,岁数,地方,孩子,照片,爸爸,生活,地球上,人类,地球,年代,父母,对话,你知道,最喜欢,来这里,这张照片,这么多,张隐,胡畔,中国照相馆,公园里,大北照相馆,狮虎山,西郊公园

2009-04-0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