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中国风筝文化艺术的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

时间:2009-12-26

风筝的故事传说

提示:本文共有 25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当前风筝冲浪风靡全球,比复线、四线运动风筝更有刺激性和吸引力。冲浪风筝是由飞行伞型风筝发展而来的,飞行伞型风筝是软体风筝的进一步发展,而软体风筝的雏形就是中国传统风筝中的“口袋风筝“,这在“曹雪芹的风筝故事”里早有记载,我们从网络上可以找到。我最早是从原《中国风筝》杂志主编柴茂智老师那里得到的,中国风筝界的老朋友们大都了解潍坊的柴茂智老师,他是《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以来最著名的风筝文化人,他收集了很多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故事与传说,对中国风筝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现将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参考。以便我们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证实:中国风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指风筝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也包括了中国风筝文化艺术的口头传说、表现形式和其它文化艺术遗产。

一、曹雪芹的口袋风筝

原《中国风筝》杂志主编柴茂智老师的版本:

乾隆年间北京宛平闹蝗虫。官府张榜:“有智献除蝗良策者,赏银三百两”。曹雪芹

住地有一孤孀老太,其子去世后与孙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曹雪芹为这孤孀老太与孙子济贫拔苦,连夜琢磨成功“口袋风筝”并附有风筝的制作尺寸样稿、放飞除蝗办法及风筝内装香袋的香料配方。黎明交于孤孀老太,劝其揭榜领赏。老太起初不敢,曹雪芹再三解劝并受一“计谋”,老太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领孙子去了官府。揭榜见官,大老爷问有何良策?这孤孀老太按曹雪芹受计之说:“凌晨梦一道人,说‘怜你与儿孙度日如年,今与你白银三百两,天亮到官府揭榜领银。’说完,空中飘下这些纸张,道人化一阵清风而去。我们老幼只好按仙人指引揭榜讨赏来了。”大老爷见此半信半疑,但见风筝样稿、香料配方在理有道,视其笔迹流畅绝佳,具仙风道骨之气,不得不信。于是按风筝样稿和配方,如数制备齐全。待蝗虫成批飞来时,便满地遍野放起了口袋风筝。蝗虫闻到口袋风筝内香味,纷纷向口袋中钻,钻到一定数量,风筝负重自然落地,收起风筝将蝗虫投火焚之,再三往复放飞。此法除蝗,不久即便奏效。大老爷恐仙人问责,只好如数支付赏银,老太与孙儿欣然而去。

网络中《北京传说》的版本:

在《北京的传说》一书中,载有曹雪芹用风筝治蝗虫的故事:乾隆十九年正黄旗旗试,考“放风筝”。因为这年春天宛平县闹蝗虫没法治,不知是谁糊了个纸鸢把蝗虫治了。旗兵老爷命家家糊风筝驱虫。曹雪芹于是帮助孤寡老人万奶奶和她九岁的孙子小顺儿糊了个“奇怪的风筝”,当时众人见了哈哈大笑。原来他们做的是一只二尺长一尺五圆的圆筒,筒口朝下,筒底朝天,在筒底从里边开了一扇小天窗,有一根细线与窗相连,筒口竹骨上拴着结实的拉线。筒外用“石绿”和“花青”颜色画着花草、菜蔬,十分鲜艳。

当蝗虫遮天蔽日般飞来时,都统下令,无数风筝凌空而起,曹雪芹拉线、小顺儿高举的风筝,像只翠鸟直钻云端,第一个钻进了蝗群。曹雪芹说:“小顺儿,快往上套草圈。”小顺儿顺手把带来的“羊胡子草”在风筝线上拴成圈,曹雪芹一拉一放地动着风筝线,小圈儿就径直往上飞去,不一会儿就钻进了风筝筒里。曹雪芹说:“小顺儿,快打开天窗收线!”小顺儿牵动细线,天窗打开,风筒迅速下降,曹雪芹飞快地收着拉线,万奶奶也早已将一堆干柴点燃,待风筒一落地,曹雪芹抱起来往干柴上一抖动,飞蝗扑火,烧得霹啪乱响,全部死掉了。就这样,一次次地,天空上的蝗虫逐渐少了、散了,最后也不知哪儿去了。可见曹雪芹的风筝不仅是工艺品,也成了一种灭害治害虫的工具了。(详见以下网址)

http://www.hj.cn/html/201104/09/0930050604.shtmlhttp://mt.sohu.com/20150922/n421823479.shtml)

二、中国风筝的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等相关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两个版本的传说故事现已无法考证,但我们分析这两个版本中的“口袋风筝”和“圆

筒风筝”,不就是软体风筝的雏形吗?正是这种风筝的传说故事,促进了人们的想象思维,促进了人们对梦想的不断探讨研究实践,促进了人们理想、梦想的实现。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由春秋战国墨子、鲁班到楚汉相争的韩信、张良,再到南北宋代的风筝鼎盛发展,直到明代王古的风筝、火箭飞天实验,我们中国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实践。马可波罗将中国风筝传向欧洲,促进了欧美人们的飞天梦想。在中国风筝、火箭的启迪下,外国进而发明了飞机、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奔月的梦想。落后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新中国,现在也进入了世界航空航天研究探索的先进行列,使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成为了现实。风筝传说故事的文化遗产,启迪促进了人类航空航天的探索实践。

传说故事的文化遗产对人类贡献如此之大,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的种类时,第一类就是“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其第一类也是“(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由此可见:“传说故事”是人类传承的第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中国风筝的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也是中国风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此我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中国风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应包括相关的传统口头文学、绘画技艺、传统技艺、健身功能、表现形式、民俗活动庆典、实物作品、有着悠久历史的风筝活动场所。

(待续)

欢迎交流指正,谢谢。微信号cylfzy1948QQ:风筝缘1440397297

本文作者:陈玉林——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原潍坊风筝艺术研究交流协会会长

原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风筝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中国风筝文化艺术的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a.,b.,c.,d.,e.,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和宇,传统文化,和实,传统,礼仪,知识,表现形式,表演艺术,节庆,自然界,有关,口头传统,国务院,人为,中国,实际,学堂,家庭,师徒,民俗,手工艺,我国,技能

2008-04-09 #经典故事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渔民,风筝,大沽,泥人张彩塑,天津市,传统,京东大鼓,民间,文化遗产,纸鸢,艺术,龙灯,传统民俗,汉沽飞镲,非物质文化遗产,乾隆,嘉庆,张明山,李树清,李邺,和发,潮音寺,风筝魏,一带,三河,三弦,中国,乐器,传信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渔民,风筝,大沽,泥人张彩塑,天津市,传统,京东大鼓,民间,文化遗产,纸鸢,艺术,龙灯,传统民俗,汉沽飞镲,非物质文化遗产,乾隆,嘉庆,张明山,李树清,李邺,和发,潮音寺,风筝魏,一带,三河,三弦,中国,乐器,传信

2014-03-23 #故事会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现代文化,国家,志愿,形式,政府,民众,艺术,活动,您是否,非物质文化,风筝魏,时间,性别,年龄,个人,名字,历史,京剧,京东大鼓,交流平台,保护意识,人们,力量,保护措施,元素,外来文化,学生,宝物

2020-09-06 #长篇故事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现代文化,国家,志愿,形式,政府,民众,艺术,活动,您是否,非物质文化,风筝魏,时间,性别,年龄,个人,名字,历史,京剧,京东大鼓,交流平台,保护意识,人们,力量,保护措施,元素,外来文化,学生,宝物

2012-04-03 #经典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故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的起源

传承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故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的起源

刺绣,针法,图案,服饰,时期,绣品,人物,起源,天下,艺术,残片,辫子,文绣院,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佛教文化,佛像,我国,战国时期,技术,日本,江陵,湖北,相结合,花草,茱萸,花鸟,骨针,发展,中华故事

2020-08-16 #故事会

中国经贸文化网走进灵璧县渔沟镇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桂山

中国经贸文化网走进灵璧县渔沟镇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桂山

马桂,灵璧县,大鼓,宿州,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经贸,马祥,戏曲,文化网,剧团,灵璧,桂山,公益性,地方,戏剧,电视台,白马村,艺术团,团队,政府,星云,琴书,父母,群众,自编自演,回家,山正在,老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02-07 #小故事

江西将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疯狂为家乡打CALL!

江西将培育20个省级“非遗小镇” 疯狂为家乡打CALL!

技艺,名录,被列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江西省,传统工艺,刺绣,匾额,工艺,江西,雕刻,关公,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民间,赣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表现形式,古戏台,书法,傀儡,剪纸,历史,宣纸,我省,烟花,艺术,客家擂...

2020-05-0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