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在楞严经中 佛陀告诉阿难罗一个简单修行六根的方法 你学会了吗

时间:2010-01-05

楞严经·卷四讲解77再往下看: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这又讲到第三个根的鼻根。鼻根的嗅闻性

提示:本文共有 15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楞严经·卷四》讲解77

再往下看: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这又讲到第三个根的鼻根。鼻根的嗅闻性,就是嗅性,闻的这个,就是我们闻味道的这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闻。嗅性它是出和入的时候都有,嗅的功能都在显现,但是唯有一个地方不能显现,是什么时候?

有出有入出入的那个中间的那一刹那、交接之际,好像停顿了,歇一下呼一下,吸一下出一下。但是中间的那个时候,少瞬突然间停顿了。所以这里讲到,仔细地详验鼻根的话,它好像也是三分缺一,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因为什么?吸的是三分之一,出的是三分之一,但是中间交接的那个时候是三分之一,它用不起来,所以鼻根也只有八百功德。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这是讲到说舌根了,舌头。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舌根它具有两种功能,他没有取另外一种功能,而是取的舌根可以宣说法音的这个功能。为什么?因为你的舌根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取尝味,舌尝味,但是尝味的这个功能,是比较劣而不是优的,就是不是优秀的,而是比较陋劣的,为什么?

因为尝味道有局限性,就是一定要把东西拿到口里的时候才能显现作用。可是如果体现舌根可以说话、宣说法音的这个的话,随时随地可以周遍地显现作用。就是有舌根的时候,尽诸世间出世间智,所有的世间法乃至出世间法,所有的世间智慧乃至出世间智慧,俗谛智慧真谛智慧都可以用舌根来显现,表义宣扬,用它来表达,用它来宣说,用它来告知,等等这些。

反正所说的至理。说明舌根也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眼耳鼻舌了,讲到舌了。再到第五个,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这八百功德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这个身根,就是身体不是触觉吗?触外面的触尘,觉外面的触尘,身根。触尘里边它只有什么?

我们想的触尘就是领纳外面的境界的时候,一种是舒服的,一种是不舒服的。我们每时每刻用身体接触外面的尘境,一种肯定是,有的是顺境,我就觉得很很舒服;有的是违境逆境,就感觉很不舒服。比如:温度适中,手按在床垫上,躺下来特别舒服;那突然间到了地狱里边,让你睡在铁钉床上,就感觉不舒服了。

一个是顺一个是逆,顺和逆两个板块。但是不要忘了,身体觉知外尘是合中知而不是离中知,就是一定要触摸到了才有感觉,离开的时候、没有触摸的时候没有感觉。这里是怎么算的?离开的时候没有感觉算作一份,触摸的时候,顺境算作一份,逆境算作一份,所以说合的时候顺境逆境都能知道,离开的时候不管顺境逆境都不知道。

那么这个统共三份里边只有两份具足,一份不具足,所以这个三分之二八百功德就是这么算出来的。最后一个根就是意根了。意根他这里用了一句什么词?如意默容。默容是什么?就是能默然涵容。你看大家听过有一种人会说他什么,说这个人心里有数,说这个人嘴上不说,心里有数。心在哪里?你心里算计拿什么算计?就是我们的意根。

虽然他嘴表达出来可能有缺憾,可是口不言而心自知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意识。意识是什么?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凡与圣,无不包容。这个意识周遍到什么程度了,十方三世世出世间法里边的凡夫法界、圣人法界都在意识里边包容着,而且能够尽其边涯。所以这里讲到的,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意根的功德也是足足分量一千二百。

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具足功德,但是有的具足千二百功德,有的只具八百功德。这就说明有的圆满,有的不圆满,有的周遍,有的不周遍。为什么把这里给罗列出来了?因为这里,他让阿难要入,再回到他要入真如性的时候,他得依根而入,因为六根门头就是贼所在,他要捉贼,就得把这六贼捉住。

这时候就要挑一个容易捉的、好把他捉的、容易发现的、好收拾的贼来捉,不是说所有的贼同时,要擒这个贼王。这里贼王,就是一一给阿难罗列出来让他自己选,你找一个根,一门深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在楞严经中 佛陀告诉阿难罗一个简单修行六根的方法 你学会了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楞严经·卷十|佛陀回答阿难的最后两个问题(22)

楞严经·卷十|佛陀回答阿难的最后两个问题(22)

边际,众生,行者,阿难,出离,有的人,佛陀,境界,生活,阴边,次第,涅槃,觉悟,问题,就好比,世间,修行者,劫波,幻境,念头,才能,法理,理则,福报,虚幻,轻安,道理,阿赖耶识,扰动,不明白

2013-08-13 #故事会

《楞严经》的第一章佛陀示现的什么意思?

《楞严经》的第一章佛陀示现的什么意思?

阿难,佛陀,楞严经,于文,多闻,淫心,中国,世尊,众生,佛教,佛法,法门,文殊菩萨,佛弟子,阿难尊者,佛学,成佛,关键,圆通,因缘,如来,恶人,果位,经典,淫业,禅宗,积习,自性,说法,言语

2010-01-26 #故事大全

《楞严经》第一卷总集|修行人须知两个根本(1)

《楞严经》第一卷总集|修行人须知两个根本(1)

楞严经,阿难,佛陀,大阿罗汉,道力,修行者,方法,真心,请见,在哪里,修禅定,章文,比丘,迦罗,道中,在身,并加,读者,上链,一切众生,一身,下篇,作者,安居,十方,办法,城中,和心,多闻,境界

2013-04-09 #故事会

楞严经中 佛陀对阿难说的话 也是对现在修行人说的话 看看吧

楞严经中 佛陀对阿难说的话 也是对现在修行人说的话 看看吧

因缘,阿难,十二部经,如来,多闻,授记,十方,时候,本事,本生,菩提,涅槃,法中,历劫,弟子,无漏,经典,在遥远,丘尼,河沙,汝解,达多,楞严经,人间,世间,一念,世界,三藏,个人,众生

2013-12-08 #经典故事

楞严经中 阿难为什么会说佛陀是个不说实话的圣者?看完就领悟了

楞严经中 阿难为什么会说佛陀是个不说实话的圣者?看完就领悟了

器皿,感觉,阿难,时候,如来,就没有,不一样,因果,湛然,问题,不起来,就不会,是没有,这里就,诸善根,解佛意,中不,人信,大欢喜,楞严经,三宝,一念,代表,佛门,功德,办法,动静,嘴皮子,善恶,善人

2017-09-11 #长篇故事

《楞严经·卷一》 :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会被境界所动摇

《楞严经·卷一》 :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会被境界所动摇

阿难,佛陀,道力,众生,境界,涅槃,直心,菩提,如来,方法,过程,本来就是,和心,大众,开示,观点,在哪里,生死轮回,佛开,元明,迦罗,道中,在身,那一天,楞严经,故事,一切众生,一语中的,应供,多闻

2011-01-08 #长篇故事

楞严机枢:阿难“多闻无功”的原因 竟然是因为不知“最初方便”

楞严机枢:阿难“多闻无功”的原因 竟然是因为不知“最初方便”

佛陀,阿难,觉悟,楞严经,佛法,十方,问题,佛经,信心,关键在于,如来,舍利,经义,菩提,迫切地,众生,命题,菩萨,道力,真正地,那么你,得越,世间,多闻,弟子,深度,经历,转轮,金刚经,随侍

2018-03-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白居易 王安石 苏轼都推崇的《楞严经》 究竟有多厉害?

白居易 王安石 苏轼都推崇的《楞严经》 究竟有多厉害?

阿难,楞严经,图说,佛陀,母亲,佛经,多士,大梵,文殊菩萨,佛法,危难,可追溯,因缘,姑娘,大夫,开示,开悟,托钵,歧见,禅门,苏轼,综合,禅修者,循循善诱,于晨,安石,王安石,白居易,阿罗,道力

2010-12-3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