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因为一个决策失误 中国错失在大航海时代与西方人竞争的机会

时间:2010-01-23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分类|历史奇闻文章字数|1956字,阅读约4分钟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

文章分类|历史奇闻

文章字数|1956字,阅读约4分钟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中国也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航行。虽然航程不如西方人远,但从规模上看,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在时间上早了近一个世纪,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

按照目前的普遍看法,郑和七下西洋途经东南亚各地,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也有学者认为,郑和的船队曾到过美洲。然而,当我们看到我们屈辱的近代史时,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比西方早探索世界这么多年?最终,我们在科技上还是远远落后于他们。一代英雄郑和最终结局如何?。

这还得从头说起。

当初,明太祖以三尺布身横扫中原,赶走蒙古铁骑,统一了混乱的中国。死后,他把皇位传给了敬爱的皇帝孙建文,以为天下太平,百姓安息。万万不想中途再起战火,太子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南下夺权,将侄子的皇位揽到了自己的手中。

在此过程中,建文帝生死不明。有传言说,他是在一些旧臣的保护下乘船逃往海外的。但朱棣因为没有合适的国家,一直是他的隐患。因此,他命令郑和组织船队前往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通常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七次,其中六次发生在明成祖朱棣年间,最后一次发生在明宣宗年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从个人角度来说,朱棣是建文帝最忌讳的,所以郑和下西洋多发生在永历年间。

朱棣的后人上台后,对建文帝并不是很喜欢。所以,他们找他的热情肯定没有朱棣那么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文帝还活着的可能性很小,朝廷也不需要为一个可能早就去世的人费尽心思。当然,这次大规模航海行动的终止,也与明朝国力无力支撑有关。

朱棣时期,明朝国库刚建好没几年,就有一部分剩余资金用于郑和下西洋。然而,远洋航行并不是一个小工程。修理和建造船只都需要钱。国库再充裕,也负担不起这样的消费。虽然郑和下西洋在今天是一件非常威风长脸的事情,但在当时,它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实际的收入。

但是小国的所谓贡品只是象征性的,不能和我们在中国给他们的东西相比。

长此以往,这种事情必须终止,否则,大明朝就会被拖垮。

作为后世之人,我认为,如果你想继续这种探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远洋航行中建立贸易体系,就像后来的西方人一样。在提升国家声望的同时,路上别忘了和小国,部落做点生意,确保这个项目能给国家带来实际利益。只有这样,皇帝才能继续支持你。

当然,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是找建文帝那么简单,那么接下来的七次就足够了。回到郑和的命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明朝时期。两者中间,明朝时期,下西洋暂时搁置。其中,明成祖,明宣宗当然大力支持郑和,明仁宗则不支持。

仁宗年间郑和下西洋奉命停航。然而,在一般人看来,郑和下西洋与汉朝通西域,笼络匈奴一样,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而且,这是他的前任皇帝朱棣明确支持的行动。作为执政者,贸然否定之前的政策并非明智之举。所以,退一万步说,即使明仁宗对下西洋有所保留,也不可能把责任推给郑和。

而历史也是如此。郑和虽然在仁宗时期停航,但凭借此前六次下西洋,还是获得了很高的地位。

之后,他在明朝故都南京负责驻军任务,丝毫没有被边缘化。明宣宗年间,朝廷的政策有了新的变化。皇帝决定让郑和再次出山,重复他之前的伟大事业。那时的郑和已不再年轻,精力大不如前。另外,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平静生活,谁也不愿意再回到颠簸的大海。

然而,这次远洋远航不仅是皇帝的圣旨,更是他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尽管他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无法忍受这样的活动,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着自己的舰队出海了。最终,郑和死于航海途中。据《上江县志》记载:“有太监郑和墓(牛首山),永乐令其驾船西行,宣德复命,卒于谷里。”。

据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死于古里,葬于牛首山。但无论是死在途中还是归国途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他能死在最后一次航行中,那也是上帝为伟大航海家郑和安排的最好归宿。此后,大明再也没有进行过如此规模的航海作业,中国也因此错失了一次在大航海时期与西方人竞争的机会。

但由于史料记载不清,牛首山郑和墓的具体位置长期以来一直不得而知。上世纪30年代,曾有学者专门寻找。罗香林在《牛首山游记》中说:“郑和墓在牛首山西南三里狮子山乌石村”。解放后,南京的文物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文物普查,于1964年首次正式报告了牛首山郑和墓地的准确位置。现已修复种植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重修墓碑作为永久纪念。

这里是《古人剪烛西窗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因为一个决策失误 中国错失在大航海时代与西方人竞争的机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全球开启欢迎中国故事模式 机会终于来了!

全球开启欢迎中国故事模式 机会终于来了!

价值观,病毒,中国,美国,全世界,国家,疫情,英国人,美英,考验,特朗普,人民,世界,世人,大英帝国,时候,文明,智商,社会,西方人,谎话,中国人,二战,国家和,工业文明,美国人,那时候,这些人,丘吉尔,向英

2020-04-19 #故事会

错失的机会

错失的机会

小李,广东,机会,东西,时间,老李,规律,家电商场,强化木地板,小贩,不合理,信息流,例子,商场,大事,慧眼,抓住机会,行装,省城,电器,电脑,老板,脉搏,分析,定价,定一个,做什么生意,他竟然,下一次,中有个

2013-06-28 #长篇故事

错失的机会

错失的机会

神仙,这个人,妻子,机会,财富,到一个,房子,行动,因为你,有一次,社会地位,继续说,多大,好点子,好的,还记得,一生,个人,个头,人生,全国,借口,大事,地位,地点,地被,女人,小偷,小孩,意思

2009-07-01 #经典故事

哲理故事:错失的机会

哲理故事:错失的机会

小李,广东,机会,哥们,东西,电子表,老李,规律,家电商场,强化木地板,不合理,信息流,例子,商场,大事,小贩,时候,慧眼,抓住机会,满街,时间,电器,行装,省城,电脑,老板,脉搏,分析,定价,一起去

2020-07-03 #故事会

哲理故事——错失的机会

哲理故事——错失的机会

小李,广东,机会,哥们,东西,电子表,时间,老李,规律,责任编辑,家电商场,强化木地板,不合理,信息流,例子,商场,大事,小贩,时候,慧眼,抓住机会,满街,电器,行装,省城,电脑,老板,脉搏,分析,定价

2013-03-16 #短篇故事

项羽 你究竟错失了多少次机会?

项羽 你究竟错失了多少次机会?

项羽,刘邦,鸿门宴,机会,虞姬,人生,汉中,江东,张良,韩信,巨鹿之战,世人,乌江,军队,战争,战乱,知名度,汉军,爱情,秦军,蜀地,乌江自刎,拒绝了,破釜沉舟,万大,东五郡,东进,向汉军,武勇,王离

2013-10-04 #故事会

民间故事:少年书生错失成仙机会 知道真相后悔莫及

民间故事:少年书生错失成仙机会 知道真相后悔莫及

2014-01-25 #长篇故事

西方人笔下的中国故事

西方人笔下的中国故事

中国,计划,汉学家,外国人,新书,出版社,国家,法国,埃德加·斯诺,白乐桑,中国文化,年代,书展,伦敦,社会,故事,西行漫记,生活,20世纪,向西方,中国故事,美国记者,汉语教学,走出去,丹斯,伯杰,卡伊,吉莱,张高,林西莉

2020-05-2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