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细思极恐 杭州女子失踪案 一个晚上嫌犯是怎么处理掉尸体的?

时间:2010-01-25

正常人可以在一个晚上,处理掉尸体,并且躲过监控吗?要知道,正常成年人一共有206块骨头,主要分为头颅部位的骨骼有29块,躯干部位骨骼有51块,四肢部位

提示:本文共有 37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来源:胖福的小木屋 网易新闻客户端

近日,杭州女子失踪案,嫌犯承认因家庭生活矛盾对来某某产生不满,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来某某熟睡之际将其杀死,分尸后分散抛弃,警方通过对抽取的38车粪水进行冲洗、筛查,期间发现有疑似人体组织,现场提取检测后,经DNA比对系来某某人体组织,证实为来某某。

正常人可以在一个晚上,处理掉尸体,并且躲过监控吗?要知道,正常成年人一共有206块骨头,主要分为头颅部位的骨骼有29块,躯干部位骨骼有51块,四肢部位的骨骼有126块,而且人体的骨骼包含有结缔组织硬骨、软骨、纤维性结缔组织,这些骨骼如何全部丢弃在化粪池里,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起案件和著名的康州碎木机杀人案有点像,1986年11月19日,住在康州新镇市的泛美航空公司的“空嫂”海莉突然失踪了。

警方接到报案之后,经过一番调查,怀疑她已经被有外遇的丈夫理查德·克拉夫兹杀害。

李昌钰组织警察们全面仔细地勘查那段河岸,而且将那岸坡上的积雪一点一点地融化。他们在融化的雪水中相继找到了一些碎木片、毛发、纤维、骨头碎片、人体组织碎片,还有一小片带着指甲油的指甲、一小块儿很像牙医们镶牙用的金属片和一小块儿牙齿。证实了这些都属于海莉,最后成功锁定了罪犯。

而在

本起案件中,嫌犯究竟是如何处理掉骨头的,要知道,当刀片(包括绞肉机的刀片)碰到皮肤时,它很容易穿透皮肤,但由于骨头和肌肉会减慢并阻碍刀片,肌肉相对骨头处理的方法更多更简单,但骨头就不一样了,人体的骨头主要由1/3的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和约占2/3的无机质(各种钙盐)构成,有机质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质让骨具有硬度,

刚石的硬度是10,人体最坚硬的骨性组织牙釉质的硬度可达到6~7,普通骨骼的硬度可达到4~5。新鲜的股骨、胫骨、肱骨的抗压强度分别为:902千克、780千克、722千克;股骨、胫骨、肱骨最大弯曲不断裂,分别为:393千克、237千克、215千克。

假设要把人体进行切割搅碎,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骨骼。如果不借用工具,骨头可以处理成碎块,但做到粉末很难。如果通过化学药物对骨骼进行溶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否则很难在一个晚上之内将骨骼处理,很明显,嫌犯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水平。

除此之外,人体

全身的血液占大概占体重的7~8%,不同体重的人血液含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如

果是60公斤的人,他体内的血液大概有4200~4800毫升,如果是70公斤的人,体内血液大概是4900到5600毫升。

这么大含量的血液要在一个晚上处理干净,也是极具难度的。

因为警察完全可以通过血液痕迹,来证明受害者遇害,而不需要这么辛苦抽取粪水,这说明警察在一开始并没有发现血液痕迹。

不过无论嫌犯技术再如何完美,也不可能做到消灭任何痕迹,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做到了可以基于污水的流行病学研究,

碎尸只是加大了破案的难度,但不至于做到消失匿迹,它只是证明了人性的扭曲。

我们可以大概知道,警察为了防止有人模仿,模糊了一些细节,但是不管怎么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任何罪恶都不可能完美藏匿,不要抱着任何侥幸的心理。

所以,我们

每一个都努力学会用平和的心去善待这个世界吧!

刑侦专家:分尸案需要预谋 "完美犯罪"几乎不存在

一周来,关于失踪的来女士的一切街谈巷议,在今天(7月25日)12分钟的杭州警方新闻通气会后水落石出。

关于杀妻分尸的许某某,“侦察兵”、“做过物业、保安”、“熟知监控死角”等各种版本的流言被否定,事实已经澄清。

与此同时,在杭州闹市区的一家球馆里,阳光穿过窗子照在休憩区的角落,两个男人关掉直播画面,放下手机,拿起水瓶,开始对谈。

这样的对谈,在这一周里进行了三次,每次都是长谈。

如果你认得出来,那个黑胖子,以一年之中几乎天天穿一件橙色短袖上衣而令人瞩目,是浙江一位从业30多年的资深刑事案件记者。

他对面总在微笑的老爷子,脑袋圆圆、眼睛也滴溜溜圆;头发卷卷,睫毛也卷卷,曾是杭州一位著名神探。

多说一句,央媒给老爷子拍过专题电视片,这套纪录片是很多记者跑公安线的业务教材。

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是宗师级的资深人士,彼此是多年老友,还有一层师徒关系。

之前记者写过的不少尘封旧案,都来自他们的故事;记者讲故事的不少感悟,也来自他们的思考。

一个问题或许就会牵出一个故事。故事不在笔记本上,在他们的脑子里。

今天看完警方的发布会直播,他们一定有话可说。

【1】信息及时公开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尊重警方破案是必要的

“江干公安做得很好,杭州刑警做得很好。”老警察眼神清亮,透露着深深的嘉许。

比起市民们的热烈赞扬,来自专业人士的肯定,或许会让一线的刑警们多收到一份沉甸甸的认可。

江干区、杭州市的公安机关是否在死者家属四处奔走呼吁之下、当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来女士失踪事件之后,才重视起来?警方有没有因此失去侦查案件的先机?记者请老神探详细分析一下,类似案件,警察通常是怎么做的。

“警察破案的决心和工作方法,不会受到舆论压力的影响。”这是老警察说的。

对坐的资深记者点头,信息及时公开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尊重警方破案是必要的。

“当妇女或者儿童失踪之后,一旦初步调查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要充分考虑命案的可能性。”

其实,资深记者清楚地知道,7月6日家属报案后,在第一个24小时内,杭州警方已经充分地动员起来了。

排查范围不断缩小,所有的疑点一一排除,最后用证据说话。

【2】没有完美犯罪,即便凶手思虑周密

“分尸案一般都是有预谋的,换言之,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

关于来女士的案件,有许多细节,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还没到应该公布的时候;当然,有些事,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见诸报端,因为说出来对当事家属的伤害太大。

在这里,记者请老警察和老记者讲起另一个多年前的碎尸案。

上世纪90年代,杭州临安的一个汽车站,出现了一个无主的帆布旅行包。打开一看,是一堆骨头。

一个男人的全身骨头,但没有脑袋。

这是一起分尸案。

杀人、分尸、抛尸,基本情节都有了,但是尸体是谁,没有人知道;杀人的第一现场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

这个时候的破案,更多是靠警察的脑袋和脚步,靠细致勘察、追查物证和逻辑推理。

杭州警察花了一个月,终于找到了突破点:邻省的工商系统,给上上下下的员工发过一批杯子。

因为,旅行包的角落里,有那样一只杯盖。

“没有完美犯罪,即便是凶手思虑周密的犯罪计划,难免还是因为紧张,落了一只杯盖。”

【3】“人是我分的,但不是我杀的”

被抓获的是一名邻省某市的市级工商局女干部,死者是她的老公,一名区级工商局干部。

一段女强男弱的婚姻,但仅仅是社会地位的差异,还不足以成为杀人动机。

“分尸是手段,杀人才是目的。”老警察平静地说。

他提醒记者,不要执着于碎尸的细节。凶手是残忍的,这是肯定的;但是,碎尸毕竟是少见的。即便是老神探在公安系统的这30多年里,亲自办过或者去各省指导过侦破各种残忍的杀人案,分尸案仍然不多见,“一年不会超过一起,或者没有。”

分尸案一般都需要预谋,这不仅需要工具上的预谋,也需要心理上的预谋。可能,还有规避法律上的预谋。

“人是我分的,但不是我杀的。”那名女干部见到杭州警察找上门来,诧异之中带着平静,很爽快地就招了。

警察在她家的高压锅里提取到了人体组织,但是问题就在于:她承认了分尸,不承认杀人,后来还翻供。

“早上起来发现老公死了,可能是昨晚安眠药吃多了。”她说,肉和头颅,扔河里了;骨头,装在旅行袋里,拎着到了临安,扔汽车站了。

“这是一个精明的女公务员啊。她一直死扛着不交代。”老记者至今记忆犹新,“面对警察,她仅仅承认自己涉嫌侮辱尸体罪。虽然事情的不合理大家都看得出来,为什么‘老公安眠药吃多了’就要被分尸?说不通。”

除了那一只杯盖,泄露了她曾经高度紧张的一个瞬间。

通过上面的故事,老警察和老记者已经给大家讲了分尸案的几个要点,也是大家容易误解的地方。我们再根据读者们的提问进一步解释下——

1、分尸案是需要预谋的,这不仅需要工具上的预谋,也需要心理上的预谋,可能,还有规避法律上的预谋。最后的案发,可能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件而已。比如一次口角,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成为杀人行为的触发点。这可能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动机早已埋在日常生活中。

2、分尸听上去很惊悚,看上去很血腥,但是分尸只是一个手段,杀人才是目的。凶手使用分尸的手段,只是为了让一个人在世间“失踪”,从而延长他或她的死亡事实被发现的时间。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扔弃死者的贴身财物很容易被发现,这样凶手就不能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了。

3、虽然被分尸的死者也有男性,但是大多数受害者还是女人、孩子这样的反抗能力不强的弱者。因此,每当发生女人孩子的异常失踪时,公安机关必定会第一时间从命案的角度考虑,启动侦查之前需要一一排除各种可能性。

4、即便凶手自以为“完美策划”、即便凶手拒不开口,即便杀人者招供又翻供;不管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或者上级领导“限期破案”,即便案件一时无法突破成为陈年积案,“命案必破”都是刑警毫不动摇的职业信念。

即便大众已经忘却,公安机关每年都还会不断发布破获多年前的积案的消息,不仅告慰受害者的家属,也会告知当年参加过专案组的警员。

“完美犯罪”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或者仅仅是在影视作品中存在。

来源|胖福的小木屋 网易新闻客户端 海外周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细思极恐 杭州女子失踪案 一个晚上嫌犯是怎么处理掉尸体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杭州女子失踪案告诉我们 枕边人不安全了

杭州女子失踪案告诉我们 枕边人不安全了

夫妻之间,许某,源网络,女子,丈夫,内心,杭州,失踪案,小事,家暴,情侣,感情,泰国,脾气,要做到,利凌,了头,前言,分尸,伪装成,上个世纪,人性,事情,个人观点,事事,人们,代表,冲昏,化粪池,受害者

2007-11-20 #短篇故事

“杭州女子失踪案”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吗?

“杭州女子失踪案”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吗?

许男,女士,对方,故事,套路,家庭,剧情,孩子,案件,目的,真心,评论,过河,问题,是这个,网友们,略多,改变自己,这都,手机,婚姻家庭,内容,主流,一家,专案组,两情相悦,个度,交响乐,事儿,人们

2014-09-12 #短篇故事

杭州女子失踪案:丈夫被捕 他的儿子可以依法继承来女士的遗产

杭州女子失踪案:丈夫被捕 他的儿子可以依法继承来女士的遗产

女士,许某,丈夫,财产,婚姻,房子,继承法,遗产,一顺,许先生,儿子,套房,法定继承,婚前财产,继承遗产,被继承人,杭州,女子,失踪案,关系,刑事拘留,前妻,子女,情节严重,权利,案件,父母,立遗嘱,继承人,规定

2016-10-18 #长篇故事

恋爱中识别潜在杀人犯:“杭州女子失踪案”的背后

恋爱中识别潜在杀人犯:“杭州女子失踪案”的背后

女子,案件,丈夫,妻子,新闻,这个人,施暴者,陈妻,双能,事故,事件,不无道理,人性,价值,动动,例子,其本质,内心,手指头,头条,受众,化粪池,女朋友,学会,家庭,家暴,性格,心理,恶人,杭州

2013-11-06 #小故事

杭州失踪18天女子 在小区化粪池内找到。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杭州失踪18天女子 在小区化粪池内找到。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女士,丈夫,化粪池,小区,警方,监控,小女儿,三堡,事件,吸污车,吸粪车,女子,日凌,家庭,妻子,尸体,抽吸,最后一次,许先生,天成,多来,惠利,日中,一直以来,回家吃饭,杭州市江干区,金融中心,失踪案,全国,下水道

2016-08-26 #故事阅读

杭州失踪来某案告破!残缺的身体 凡所经历 必有痕迹

杭州失踪来某案告破!残缺的身体 凡所经历 必有痕迹

尸体,凶手,案件,死者,杰玛,地方,法医,躯干,文身,犯罪,原因,受害者,行为,身体,防卫性,身份,分尸,人体,头部,警方,英国,证据,通常是,事情,女士,嫌疑人,工具,托尼,犯罪现场,罪犯

2008-06-26 #长篇故事

细思极恐!杭州失踪女子已遇害身亡 央视连夜通报案件细节

细思极恐!杭州失踪女子已遇害身亡 央视连夜通报案件细节

丈夫,女子,警方,案件,杭州,网友,线索,有重大,江干,许某,佛如,人间蒸发,分局,作何,周边,失踪案,指向,感想,按键,死者,矛头,真凶,程度,踪迹,调查结果,却没有,一切都,一些细节,刑事强制措施,央视新闻

2012-11-16 #短篇故事

济宁两小学女生失踪案告破:嫌犯被抓两儿童遇害图小女孩 济宁

济宁两小学女生失踪案告破:嫌犯被抓两儿童遇害图小女孩 济宁

小女孩,济宁,警方,嘉祥,电动三轮车,男子,监控,犯罪嫌疑人,儿童,公安机关,孩子,嫌疑人,村民,寻人,视频截图,三轮车,告示,告破,提供线索,记者,张紫,拉人,李蕾,工作人员,东北方向,位置,信息,女童,县城,全城

2020-07-1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