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日战争爆发后 第一个提出“持久战”战略的是谁?

时间:2010-01-30

认识到日本发动的是灭国之战,蒋介石再无侥幸,把宋哲元、汤恩伯、卫立煌等纷纷调去,直面日寇,华北战场顿时硝烟弥漫

提示:本文共有 21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除了冯治安在齐齐哈尔江桥打了一个漂亮的狙击战外,日军几乎没遇到其他像样的抵抗,一路推向北平。

认识到日本发动的是“灭国之战”,蒋介石再无侥幸,把宋哲元、汤恩伯、卫立煌等纷纷调去,直面日寇,华北战场顿时硝烟弥漫。

可是,装备老化的国民党军队面对机械化的日军打得特别艰辛。仅仅10几天,北平和天津相继失守,战场扩大到山西等地。

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寇,看着战斗力特差的己方部队,蒋介石陷入了彷徨。

陈诚,浙江青田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黄埔军校教育副官,是蒋介石的心腹,又被人称为“小委员长”。

彷徨中的蒋介石召来了时任政务次长的陈诚,和他商量对策。

陈诚对国军的散漫主义、小军阀主义和武器装备十分了解,他反对蒋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

当时蒋的设想是把日军拒在北平-天津之外,沿山东、浙江沿海设防,扫荡华中和上海地区的日军,肃清控制地区,专一在华北和日军对峙。

陈诚不客气地指出国军的毛病,第一次提出“持久战”战略。

他认为开始应有限抵抗日军,拔掉南京周围的日军据点,然后把敌人引进华中的水网地区,打消耗战和持久战,磨掉敌人的战斗力和耐性,最后再以保存完好的国军主力发起反攻。

深悉蒋介石性情的陈诚知道,虽然蒋的手下有几百万大军,但张学良、阎锡山、李宗仁、韩复渠等地方军阀依旧各自为政,保地盘、保实力仍是他们临战前的首选。

从1935年起,南京政府就在武昌设立了陆军整备处,目的就是要把各地的军阀山头敲碎,整合成一股力量。可惜,蒋当初收编他们时就是按人头给的军饷和官职,此后再想收回来,哪里有那么容易。所以,直到“七七事变”,整合军队的任务都没完成。

陈诚的话可谓说到蒋介石的心坎去了!

本来还犹豫名声不好的蒋介石,决定采取陈诚的方案。这帮认钱认地盘不认人的地方军阀,如果不是他拿军饷养着,早就举起大旗造他的反了。抗战固然要做,但若能趁机把他们打烂了再收编,不仅少了反对的人,还省了不少军饷。

所以,在日后的抗战中,“以空间换时间”就成了蒋某人的口头禅,并彻底实施。

理想总是很丰满,可现实太骨感。

为拔掉日军在南京侧后方的据点,蒋介石任命张治中负责淞沪战场,尽快扫清日军。于是,本来不起眼的淞沪战场一下子万众瞩目,30万国军浩浩荡荡向上海集结。

日军大本营莫名其妙,这华北才刚刚开打,老蒋就到处划拉战区,摊子铺得老大。可突然之间偃旗息鼓都往南方跑了,这不是蔑视日本的实力吗?

很快,日军就从汉奸那里得知了蒋介石是要把他们赶下海,十分震怒!

日军大本营认为:蒋介石不往华北增兵和他们决战,不符合武士道的“决死”精神,是对他们的污蔑。所以,日军决定也向上海和华中地区增兵,在那里和国军决战。

很快,日军利用军舰就在淞沪地区集结了10万兵力,拟从北线、东线和南线三面向中国腹地进攻,给蒋介石一些颜色瞧瞧。

蒋介石本想迅速地把上海的日军据点拔掉,没想到竟然戳中了马蜂窝,只好任命陈诚为淞沪战场的总策划,硬着头皮和日军决战!

历史证明,面对外族侵略,中国人从来不缺软骨头!

在淞沪会战初期,尽管日军装备精良,武士道“剖腹水平”也很高超,但中国军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精神让日军更震惊,在伤亡惨重之下,不得退出战斗。

日军首次进攻失利,大本营十分震惊,决定提前在淞沪战场和蒋介石决战,并主张把兵力集中在华中,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于是,日军再次从国内、华北等地调集精锐部队,在淞沪战场二次决战。

终于,日军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占领了上海,国军在强大的火力下败走。

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评价称:“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

在这一场会战中,日寇投入30余万军队,南京政府投入80余万,日寇伤亡6万余人,中方则伤亡30余万。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会战,是战前双方都没料到的。

日军的战略意图是从华北进攻,逐步、持久蚕食中国,主战场仍放在东南亚,北拒苏联,南逐美英联军。而南京政府的意图则是把日军赶下海,固守淞沪和南京地区,并把敌人引入华中,消耗其战力。

可是,谁也没想到竟被打成了一次大决战,让双方的损失都十分惨重。

但日军从这场会战中,却发现了蒋介石军队的致命弱点:空有庞大的军队数量,但装备差、战斗力低下,而且指挥混乱。这一点也膨胀了他们的野心,试图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整个中国。

蒋介石虽然偷鸡不成蚀把米,失去了上海和南京,但也算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把日军引进水乡泽国的华中地区,牵制并消耗日军的兵力。

只是,这个阶段因为淞沪会战提前到来而来的太快,导致整个中国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回看历史,陈诚在对日本和当时国军的实力全面权衡后,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是正确的。

这一点也为后来的史学家认可,因为一旦和日军快速对决,装备低劣、人心涣散的国军将会更快地瓦解掉,对日后的抗战十分不利。

只是,陈诚也没想到在淞沪战场投入大规模兵力的举动反而刺激了日军,最终让蒋介石失去了上海和南京两个重要的战略支点,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

不过,尽管日军占领了华中地区,但却一直没打探到陈诚和蒋介石的真实用意。只有在经过八年的苦战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己在战略上早已陷入蒋陈二人的布局。

回顾淞沪战疫,日本虽然在战术上获得了短暂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却失了先机,从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而作为第一个提出“持久战”的国军将领,陈诚将军的名字也被永久地载入抗战的史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日战争爆发后 第一个提出“持久战”战略的是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会战?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会战?

日军,武汉,中国,武汉会战,日本,战役,战略,转折点,会战,国军,才能,长江,日皇裕仁,淞沪会战,大武汉,一线,介石,军力,军舰,地区,国民政府,大战,战场,拖入,持久战,时间,泥潭,目的,热血沸腾,空间

2013-03-02 #故事阅读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抗日,习近平,精神,全国,总书记,国民党,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略,中国,八路军,战争,阶段,敌后战场,发展,斗争,人民,历史,力量,持久战,路线,中共中央,抗战胜利,毛泽东,军队,局面

2014-12-31 #故事会

抗日战争应该怎么打?这本书写得明明白白 日本人看了也白搭!

抗日战争应该怎么打?这本书写得明明白白 日本人看了也白搭!

日本,作者,中国,抗日,蒋介石,论持久战,运动战,日本人,战略,战争,游击战,阴谋,预言,迅速地,这本书,事实,军力,力量,抗日战争,时期,谋略,老照片,阶段,领袖,和政,三个阶段,中国人,人力,全国,全体

2010-05-30 #故事会

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四

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四

敌人,日寇,雁北,大同,抗日战争,专署,平鲁,牺盟会,论持久战,屈健,抗日,平鲁县,来源,支队,组织,群众,胜利,次大,毛主席,抗日游击,和民,一带,作者,人民,会议,信心,山西省,小组,天镇,山西

2020-09-07 #故事阅读

抗日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抗日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蒋介石,历史,八路军,日军,中国人,中国军队,部队,中国共产党,抗日,军队,战争,宋哲元,不抵抗,战争中,共产党,新四军,论持久战,冯玉祥,张学良,国民党,战场,正面战场,红军,蒋介,阎锡山,作用,作品

2020-05-06 #长篇故事

抗日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

抗日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蒋介石,历史,八路军,日军,中国人,抗日,军队,战争,中国军队,部队,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宋哲元,共产党,新四军,论持久战,冯玉祥,张学良,不抵抗,国民党,民族,正面战场,红军,蒋介,阎锡山,人民,华北

2020-05-30 #故事大全

抗日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

抗日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蒋介石,历史,八路军,日军,中国人,抗日,军队,战争,中国军队,部队,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宋哲元,共产党,新四军,论持久战,冯玉祥,张学良,不抵抗,国民党,民族,正面战场,红军,蒋介,阎锡山,人民,华北

2020-09-07 #经典故事

抗日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抗日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蒋介石,历史,八路军,日军,中国人,中国军队,部队,中国共产党,抗日,军队,战争,宋哲元,不抵抗,战争中,共产党,新四军,论持久战,冯玉祥,张学良,国民党,战场,正面战场,红军,蒋介,阎锡山,作用,作品

2020-09-0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