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沂蒙山》为何成为现象级中国民族歌剧?

时间:2010-02-19

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这部中国民族歌剧已在国内各地连续演出86场,场场爆满;剧中40余个唱段在全国上下广为传唱,获得极佳的口碑,沂蒙山与沂蒙精神一

提示:本文共有 47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公开亮相的《沂蒙山》掀翻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天花板。

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这部中国民族歌剧已在国内各地连续演出86场,场场爆满;剧中40余个唱段在全国上下广为传唱,获得极佳的口碑,“沂蒙山”与“沂蒙精神”一度成为网络热搜词汇,社会影响力急剧攀升。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寄予厚望。

从“奉献”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时光荏苒中,沂蒙精神已然被赋予了这个时代的应有之意。

“弘扬沂蒙精神,文化是主战场,文艺作品就是主阵地。”作为《沂蒙山》的艺术总监,山东省文旅厅副厅长张桂林表示,他筹措这个项目并非一时兴起。“我们要做一部中国民族歌剧,力求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受感染,把沂蒙精神透亮地展示出来,这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民族歌剧要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生态”

在筹划这部民族歌剧之前,张桂林思考了半年多。“写一部史诗性的抗日题材,写大山里一个农村少女变成伟大母亲的故事,严肃又厚重。我决定用民族歌剧来呈现。”张桂林说,“困难接踵而来,中国民族歌剧没有固定的范式,接下来往哪个方向走?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如何解决宣叙调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西洋歌剧中,宣叙调一般多用于推动故事的发展。而中国民族歌剧,宣叙调通常采用口语式大白话,不太注意节奏的规范和炼字炼句,认为只要把故事和细节说清楚再压上韵,看似更接近人物说话口吻,却给谱曲带来了问题。作曲家一般就采用西洋歌剧的办法,不注重旋律性,甚至有意避免好听的旋律,以至于经常用同音反复的方式来叙述。

然而中国汉民族语言,是有四声的。不讲究旋律歌唱性的结果,往往是演出效果沉闷,也不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就是中国老百姓所戏称的“洋腔洋调”。

既然是演给中国观众看的,那找什么替代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来推动戏剧故事发展?叙事的部分怎么展现?

创作者们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等方式,词、曲作者反复尝试,把戏曲的道白“叫板”加进来,再用民歌“分节歌”以及音乐剧的表现方式,来补充宣叙调的这部分音乐功能。

张桂林说:“你会发现这样子很有意思,既解决了叙事问题,同时也把剧情推动起来。也有人质疑这样做歌剧思维不足,对我们来说,老百姓的接受和喜爱程度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剧组在不断探索创新,这个过程中‘宽容’是第一位的。”

歌剧唱腔多,篇幅大,同时要具备咏叹和叙事功能:作者们的目光又盯上了中国曲艺。“不管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还是山东琴书,里面都有七侠五义、西厢记等连篇大本的故事,情感与叙事性的表达都很充分,唱词中大量的使用三字句,这为《沂蒙山》这部歌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沂蒙山》许多唱段中大量采用了三字句,致使整体节奏紧凑,叙事能迅速铺开,再配上好听的曲调,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用中国的民族语言和表达方式比较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张桂林颇为坦然,“我是这部歌剧的艺术总监,我定的调子就是只要观众喜爱就行。”

好的艺术作品不应该有套路,不应遵从于哪种固定模式,目的是让中国的民族歌剧为中国的大众服务,体现民族特点,彰显民族气质,弘扬民族精神。简单说来就是让观众看得懂、听得过瘾、乐意接受。现在的中国观众已很成熟,并不是只靠花样翻新的营销把人忽悠进剧场就行。中国民族歌剧一路发展至今,无论是创作制作水平,还是观众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在持续进步。

《沂蒙山》的出现仿佛就是一句宣言:中国民族歌剧需要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歌剧“生态”。

题材与故事:被击中的民族情感

在决定创作歌剧《沂蒙山》之后,张桂林与他“一把建立”的主创团队又耗时近半年。

“说‘一把建立’不夸张,编剧、作曲、导演、舞美同时进场。我把对主题的思考和整体要求抛出来,大家可以摊在桌面上反复研讨直至达成共识,我们研讨会开得格外多。”提及那段日子,张桂林的神情尤其凝重。“有些人质疑我们的主创人员中有不是搞歌剧的,但是没写过歌剧不等于不严肃地对待歌剧!”

实地采风、反复研讨、成稿修改:看似简单的环节,主创人员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张桂林说:“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一流,绝不能降低标准。高达十几次的采风、大规模研讨和修改,只要是老百姓能预想到后续剧情的所有套路我一律不要,全剧40余个唱段歌曲,实际写了不下百个,剧情换掉了,歌曲也要跟着换,再心疼也要舍。”

作为一部具有鲜明的山东地域特色和民族音乐风格的民族歌剧《沂蒙山》,看过它的观众都对其“故事有性格,人物有特点”大加赞赏。

怎样能做到更生动的诠释和展现?作曲栾凯戏称:“这部歌剧之所以成功,就是一帮没搞过歌剧的人在搞。没有套路,不受约束,就成功了!”

开场一幕,婚礼和阻击战同时进行,对主创人员就是个不小的挑战。中国人结婚讲究选吉日,偏偏鬼子当天来围村。生死的紧要关头,婚要结,仗要打,结亲的村民高唱“头炮拜天地,二炮拜高堂,三炮夫妻对拜入洞房”“敢拉阎王当伴郎”。一边是喜事喜庆,一边是战争悲壮,问题来了,舞台上展现出两种风格,音乐要怎么处理?

“我跟作曲栾凯商量,借用音乐剧的表现方式,突出矛盾冲突的对比和张力。”张桂林说,“总之就是一切为剧服务。”

舞台上的这一幕,故事来自渊子崖战役。

1941年12月20日凌晨,1000多名日本鬼子到沂蒙山区对八路军进行“铁壁合围”,经过沭水县板泉区渊子崖村准备返回新浦(现在江苏省)驻点时,汉奸谎称渊子崖村驻有八路军,引着鬼子奔袭渊子崖。听到动静的村民立即行动起来,土枪、大刀片、石块,哪怕一锅开水都是武器。“宁可站着死,决不躺着活!”夕阳西下时分,赶来支援的区小队、渊子崖自卫队员和村民被敌军杀害145人,毙伤日伪军154人。

老百姓为什么跟党走,为什么支持人民军队,为什么能诞生红嫂和沂蒙六姐妹?党和军队为人民,这是牢记的初心和不忘的使命。渊子崖战役中,赶来支援的八路军区小队牺牲自己救下村民,这份壮烈刻进了老百姓的骨血里。“你拿命救我,我为你许下最郑重的承诺。”

从沂蒙山走出了四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军民情深在这里谱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进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前,《沂蒙山》第二场为女主角海棠加了一段咏叹调:“谁为你们烧香?谁把你们看望?从此我们村里立下铁规矩,家家供桌摆中央,年年为你烧高香。”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现如今临沂当地还保留着这个光荣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年三十,不敬天、不敬地、不敬神、不敬鬼,家里的第一盘水饺要先敬奉八路军烈士。

无独有偶,剧中很多情节都围绕“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个主题做了大篇幅修改。

第五场原定情节为:为了养活八路军的孩子,海棠卖掉自己的孩子换成粮食。修改后变成:为保护八路军的孩子,海棠让自己的儿子引开敌人,儿子牺牲了。很多观众反映这一段“太好哭了”。张桂林却说:“这些故事都有原型,我们团队的共识是应该感谢老区人民,那段火热的残酷的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出数不胜数鲜活的故事,绝非单靠想象就能编撰出的让人为之洒泪的情节。沂蒙地区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的红色革命题材的宝藏。”

在主创人员的眼里,这部剧最难的是对素材做取舍。“出场的每个人物都能找到他的原型,就连舞台上呈现出的挑扁担提水摊煎饼这些小的情景设计,都是真实的,每个小场景的每个动作都可以讲出一大串感人的故事。”编剧王晓岭说。

《沂蒙山》第二场开场,有个八路军战士挑着两桶水往一个很大的水缸里倒。一般的观众会认为这仅仅是体现出军民一家亲的一个小场景。其实不然。当时在临沂山区,老百姓吃水难,为了储存更多的水,家家户户的水缸都特别大。八路115师进入山东后,在当地发起“满缸运动”,战士们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行李拿起扁担去给百姓挑水,此举一下就拉近了八路军和村民的情感距离。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小故事,在整部歌剧中不胜枚举。

“书桌放在膝盖上,课堂就在大路上。”舞台上一群识字班的小姑娘坐在板凳上学识字,现实中临沂有些地方现在还将没结婚的姑娘叫做“识字班”。

舞台上,出征前村民纷纷报名参加八路军。事实是,八路军的一位团长到当地村里宣传抗日,年轻的村民踊跃报名参军,这位团长把村里的170余名青壮年编进了一个连,这个连队在一次突围战中全体牺牲。这件事成了团长心里的一根硬刺,临到去世也没有释怀。

村村有红嫂,家家有烈士。

海棠的舅舅、丈夫、儿子依次在战斗中牺牲,一个乡村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向往终究凝练成一句:沂蒙山是永远的爹娘!海棠是个弱女子,却没有失去面对侵略者的刚毅与坚韧。都说家和万事兴,这个时候,“我”是谁?除了眼前的巍巍蒙山亲亲沂水,哪里还有亲人和家的影子?可是为了救八路和八路的孩子,牺牲自己也值了,因为他们也曾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中华民族最深的情感在这一刻集中迸发,中华民族的情感脉络、文化信念和东方式的价值观,让老百姓和剧中的人物故事融为一体,再也没有一点隔阂。

用悲剧彰显崇高 人性化细节升华成情感高峰

《沂蒙山》中有段摇篮曲,八路军女战士夏荷托孤海棠:“妈妈没有奶水,只能喂你血水……”成为剧中的又一个催泪点。

“有人说这个情节设计得绝妙,剧情写的太棒了。这哪是我们编撰的,这有真实原型。”张桂林说。

朱瑞将军的夫人陈若克突围时受伤被捕,在监狱里生下孩子。在没有奶水的情况下,她咬破手指以血哺喂。“妈妈没有奶水,就喂你一口血水吧。”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成了中国最年轻的烈士。

夏荷的人物原型来源于陈若克、甄磊、辛锐等八路军女英烈,山妮子的人物原型是沂蒙红嫂梁怀玉……每个人物都有由来,每件道具都有故事,舞台上高达11米的山体,可360度旋转,把平面舞台变成立体舞台,通过不断调整转换,真实再现了一幕幕摧人心肝的历史场景。

从进入团队第一天开始,夏荷扮演者张卓的眼泪就再也收不住:看剧本、采风、研讨会、50天坐排、彩排、86场演出……“整个人沉浸在里面,快哭死了。”张卓说。

“完全控制不住,哭到鼻子完全堵住没办法唱,我就只能使劲吸鼻子,咽下去继续唱。”海棠扮演者王丽达在“哭”这件事上同样一场没落下。“我向艺术总监提意见,演最后一场唱到《等你一辈子》的时候,舞台上站在我身后的一排八路军男演员们哭得太厉害了,听那个动静我受不了,很难控制自己的演唱,他们每场都这样。”

演员们情感泛滥,观众们也对深切的情怀感同身受。

三位波兰观众流着泪与张桂林交流感受:“这是部伟大的作品,这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即使没有翻译我们也一样看懂了。战争和侵略使得一个民族遭受莫大的苦难。波兰人民同样遭遇过,在这一点上我们是相同的。”

战争有多惨烈,和平就有多珍贵。

战争对人的洗礼、锤炼和磨砺,重塑了一个崭新的坚毅的海棠。中华民族又何尝不是在风雨中挺起脊梁,愈加伟大和刚强。

庚子新春,一场战“疫”骤然打响。“等着我亲爱的人,等着我不变的心,听你听我彼此呼唤,一生有情有梦……”由《沂蒙山》主题曲改变而成的主题MV《等着我,亲爱的人》以各个版本传唱大江南北:顾不上团聚,来不及顾虑,昨日“征战”号角吹起时,英雄们早已整装待发;今日最高礼遇迎接战士们回家,共贺凯旋。

熔铸信仰,谈何容易?

如果说泰山意味着一种“始受天命的生的信仰”,那么沂蒙山干脆筑起了一道“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魂。

歌剧获评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剧组获评山东省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公演一年半,一路攻坚,几多克难,《沂蒙山》俨然成了一种“现象”,连带着舞台上的道具和舞台下的汗水,一起打了场“硬仗”。

为什么一部中国民族歌剧能够激荡起如此深厚的情感?探索、创新、执着、引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她一直没有脱离中国老百姓的文化信念和日常生活。对《沂蒙山》来说,喝彩和泪水是顶点,也是起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沂蒙山》为何成为现象级中国民族歌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民族歌剧《沂蒙山》再现沂蒙精神  用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民族歌剧《沂蒙山》再现沂蒙精神 用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神,旅游,水乳交融,中提,张桂林,赵瑞雪,副厅长,艺术总监,中国日报网,大剧院,山东歌舞剧院,山东省委宣传部,新时代,艺术精品,中国日报,济南,亲亲,主题,临沂市,主题歌,京剧

2007-09-12 #长篇故事

85秒|民族歌剧《沂蒙山》北京震撼上演 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85秒|民族歌剧《沂蒙山》北京震撼上演 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沂蒙山,歌剧,沂蒙精神,军民,山东,创作,以真,历史,戏剧,时代,观众,民族歌剧,抗日战争时期,水乳交融,习近平,刘畅,崔真,穆光,赵宇光,舞美设计,艺术中心,依据,主题,为国为民,临沂,人们,京报,使命,全剧,元素

2016-08-13 #小故事

民族歌剧《沂蒙山》 这样成为精品

民族歌剧《沂蒙山》 这样成为精品

沂蒙山,创作,民族歌剧,黄定山,故事,舞台,精神,群像,舞台艺术,主创,周丹林,张桂林,中国,全国,团队,山东,岁月,歌剧,观众,革命根据地,夏荷,张卓,李文绪,王晓岭,王丽达,王传亮,高塔,主唱,副厅长,艺术总监

2017-05-26 #故事会

《人民日报》点赞《沂蒙山》等:民族歌剧之路越走越宽

《人民日报》点赞《沂蒙山》等:民族歌剧之路越走越宽

沂蒙山,民族歌剧,歌剧,大幕,创作,剧照,红船,黄定山,革命历史题材,人民日报,心声,时代,情感,民族,白毛女,深情,深度,现实,盛典,精神,艺术,观众,风雨,民族精神,现实题材,综艺频道,江姐,中共山东省委,中国共产党,审美空间

2014-03-03 #故事阅读

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 山东特色突出

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 山东特色突出

沂蒙山,歌剧,观众,剧目,创作,国家大剧院,黄定山,不断地,中国民族歌剧,主题,人民,作品,军民,工程,红色,发展,民族歌剧,沂蒙精神,精神文明建设,临沂,山东,依据,五个一工程,体量,使命,历史,全国,军队,剧场,初心

2014-01-11 #故事大全

震撼人心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亮相北京反响热烈

震撼人心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亮相北京反响热烈

观众,山东,剧目,沂蒙山,民族歌剧,沂蒙精神,八路军,记者,掌声,中国山东网,这部剧,展其艺,李先生,爱梅,马文文,女主角,舞美设计,山东歌舞剧院,新红,新时代,艺术中心,上集,元素,全国,军民,北京,唱段,北京市民,史诗,叫好声

2009-08-22 #小故事

歌剧《沂蒙山》音乐精选首发 天籁之声演绎匠心精品

歌剧《沂蒙山》音乐精选首发 天籁之声演绎匠心精品

沂蒙山,音乐,专辑,曲目,沂蒙,王丽达,王传亮,军民,剧目,歌剧,海棠,民族歌剧,人民,北京,剧情,工程,有限公司,爹娘,首歌曲,创作,发展,独唱,中国民族歌剧,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精神,水乳交融,杨小勇,张卓,中多,夏荷

2017-08-31 #故事大全

音乐会版歌剧《沂蒙山》今晚唱响中央党校

音乐会版歌剧《沂蒙山》今晚唱响中央党校

...族歌剧,歌剧,剧目,军民,山东,大剧院,沂蒙精神,全国,沂蒙,中国民族歌剧,国家行政学院,水乳交融,主题,北校区,唱段,山东省,工程,故事,礼堂,烈士,社会各界,舞台艺术,英雄,鲜血,创作,发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优秀

2020-05-0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