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

时间:2010-03-02

苏轼极有情义,尤其看重兄弟情谊。宋代文人地位高,历朝不能比。其中,兄弟均显贵者很多,如宋庠、宋祁,孔平仲、孔文仲,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曾巩

提示:本文共有 1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苏轼极有情义,尤其看重兄弟情谊。

宋代文人地位高,历朝不能比。其中,兄弟均显贵者很多,如宋庠、宋祁,孔平仲、孔文仲,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曾巩、曾布、曾肇,等等。单论兄弟情深还是以苏轼兄弟为最。

首先,兄弟二人志趣相投,都以文章名天下。共同的爱好使兄弟二人有共同的语言。苏辙很谦虚,他说:“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题东坡遗墨卷后一首》)苏轼当然也很清醒,他说:“子由之文实胜朴,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书》)苏轼去世后,苏辙满怀深情地怀念兄长:“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宋史*苏辙传》中也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兄弟二人就是这样互相推重,互引为知己。

其次,兄弟二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诗文酬唱寄赠很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不包括文章书信的话,二人仅诗词唱和就近200首。他们兄弟二人相知相重,也相互劝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和《水调歌头》: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再次,兄弟二人在困难中以生死相托。1079年,苏轼因为在诗文中发表了对新法不利的言论而获罪下狱。苏轼在狱中担心弟弟会有所不测,于是,在狱中作诗一首,即《狱中寄弟子由》,由狱卒转交给苏辙。这首诗是这样的: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为了营救兄长苏轼,苏辙冒死向神宗皇帝上书:“欲乞纳在深宫,以赎兄轼”(《为兄轼下狱上书》)宁愿不要自己的官职,不要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要营救兄长,可见苏辙对兄长的深厚感情。

苏轼出狱后,被贬到黄州,苏辙受牵连也被贬到筠州。尽管如此,苏辙还是远远地来为苏轼送行。

1093年,苏轼被贬至惠州。考虑到各方面原因,苏轼最后只带了侍妾朝云和幼子苏过前往惠州,其余家小都托付给了苏辙。苏辙自己尽管人口众多,经济困难,但还是义不容辞地为兄长分忧解难。1101年,苏轼临终前,还安排自己最亲爱的弟弟苏辙为自己撰写墓志铭。苏轼对苏辙信任之深,亦由此可见。

最后一点,兄弟二人富贵中争相为对方避让。1901年,55岁的苏轼被高太后从杭州召回朝中,先是被安排做吏部尚书,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这时,53岁的苏辙在朝中任尚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学士院的主管、一把手,负责皇帝所有诏书的撰制,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之类,属正三品。尚书右丞,是尚书省的主管官员之一,“奉天子命而施政”,相当于国务院的副总理,属正二品。兄弟二人此时均处于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但是,踌躇满志却也面临着 政敌们无所不在的嫉妒与攻击。为避免给弟弟子由带来祸端,苏轼首先上《杭州诏还乞郡状》,恳请圣上“只作亲嫌回避,早除一郡”,意思是兄弟在朝,工作起来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为避免口实,苏轼请求回避,请皇上允许他早早地到地方任职。苏轼此举,明显是为兄弟苏辙让路。而苏辙听说后,一方面很感动,另一方面也不好意思:哥哥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做弟弟的也不能落后。于是,苏辙也连上四道奏折,请求外任,并说:“兄轼才高行备,过臣远甚”,“只可使弟避兄,不可使兄避弟”。(《兄除翰林承旨,乞外任札子四首》其一)面对高官厚禄,兄弟二人争相为对方让路。对比一些为钱、为官等杂七杂八的目的而失和反目的势利之徒,苏轼兄弟这情义,这境界,真让他们汗颜。

这就是苏轼兄弟的生死情义,我把它概括为四句话:子瞻子由两相惜,天南地北情不孤。夜雨对床话冷暖,明月清风俩弟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轼 苏辙旷世兄弟情

苏轼 苏辙旷世兄弟情

苏轼,苏辙,兄弟,秦观,兄长,弟弟,苏小妹,小妹,月亮,兄弟俩,时候,兄弟情,政治斗争,人生,代表,情意,感觉,斗争,宛丘,苏东坡,两个人,人生无常,科考,高处不胜寒,这首词,水调歌头,中心,低调,兄妹,共性

2014-04-06 #故事会

有种兄弟情:叫做苏轼与苏辙

有种兄弟情:叫做苏轼与苏辙

苏轼,苏辙,哥哥,弟弟,苏洵,兄弟两人,黄州,一家人,京城,名号,兄弟,兄长,公元,成绩,朝廷,皇帝,对话,去保护,乌台诗,占有欲,司马光,小儿子,宋仁宗,子苏,宋哲宗赵煦,比苏,林语堂,段时间,秘书省,胡宿

2007-05-09 #经典故事

北宋天才兄弟:苏轼和苏辙的手足情深

北宋天才兄弟:苏轼和苏辙的手足情深

苏辙,苏轼,画像,哥哥,皇帝,苏洵,弟弟,诗词,惠州,的哥,苏东坡,后世,天才,地方,性格,成就,雕像,中曾,宋仁宗,王安,两兄弟,三苏,一生,才能,作品,作用,兄弟,官场,宰相,朝政

2007-05-25 #短篇故事

四首词看苏轼 苏辙兄弟情深

四首词看苏轼 苏辙兄弟情深

苏辙,苏轼,一生,明月,弟弟,仅存,兄弟,兄长,凉州,典故,徐州,水调歌头,鸿雁,孤帆,彭城,无赖,清河,永登,翠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东武,宋神,山下,李白,游之乐,王翰,王之涣,远思,知州,和精

2015-01-07 #故事阅读

苏轼与苏辙:史上最深兄弟情 岂独是兄弟 更是贤友生

苏轼与苏辙:史上最深兄弟情 岂独是兄弟 更是贤友生

苏辙,苏轼,哥哥,弟弟,兄弟二人,策论,仁宗,江西,皇帝,宋仁宗,苏洵,一家老小,世俗,世世,兄弟,兄长,历史,地方,夜雨,天资,大臣,天下,小臣,官职,家人,手足,性格,时候,朝廷,朋友

2014-10-03 #长篇故事

史上最深兄弟情 非苏轼苏辙莫属:“与君世世为兄弟”堪称绝唱

史上最深兄弟情 非苏轼苏辙莫属:“与君世世为兄弟”堪称绝唱

苏轼,苏辙,兄弟,弟弟,格局,人生,兄弟俩,才能,方面,辛弃疾,值得我们,这本书,兄弟情,一生,世世,但愿人长久,哥哥,少年,患难,月亮,皇帝,祖国,眼界,经历,艺术,著述,诗词,颇丰,发展,两兄弟

2019-08-15 #经典故事

七年离别情 三首中秋词 再现苏轼苏辙兄弟情深 值得一读再读

七年离别情 三首中秋词 再现苏轼苏辙兄弟情深 值得一读再读

苏辙,苏轼,水调歌头,徐州,弟弟,感情,兄弟俩,兄弟,深情,阳关,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手足,世人,兄弟二人,明月,熙宁,酸冷,游乐,人有悲欢离合,他们兄弟,令人动容,兄弟情深,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生此夜不长好,过中秋,手足之情...

2008-04-10 #故事会

中秋圆月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圆月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苏辙,兄弟俩,宴会,王夫人,一生,丈夫,侍女,水调歌头,夫人,弟弟,诗词,超然台,会场,京城,但愿人长久,千古,名诗,夜雨,山东,夫君,客人,心思,母亲,创作,中秋之夜,八月十五,布置会场,慢慢地,有许多

2015-05-2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