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换个角度看中国历史 为什么说财政左右中华帝国的命脉?

时间:2010-03-07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财政来看,中国历史的样貌,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提示:本文共有 18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LD讲故事

说到中国历史,大家的印象更多是军事战争,政治宫斗等事件,更多的关注点是在某个历史人物身上。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财政来看,中国历史的样貌,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估计很多对财政这个角度的了解不深,一个国家需要对国家的财富进行收支和管理,这就是国家财政。

那国家财政和个人的财务,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古时候有一个人,在街坊邻里中很有威望,大家有事都喜欢找他出主意。他要求十里八乡的乡亲把家里的粮食和布匹送到他家,让他来使用。咋一听可能会觉得,凭什么?这不是抢劫吗?

这个人其实是大禹,他要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治水,看到这相信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财政的公共性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国家财政和个人财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公共性。

大禹要钱要资源是为了“治水”这个公共需要,甚至还可以为了这个需要动用武力。用财政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满足公共需要实财政,是可以运用强制手段的唯一合法理由。

公共性和强制性,是国家财政最重要的两个性质,只有为了公共需要才能动用强制的力量。在古代中国,强制性可以理解,公共性从哪里来呢?

的确,不只是中国,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国家财政中几乎都能看的强制性,公共性就非常不明显。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公共性反而越发明显,强制性反而隐没。

也就是说,强制力应该受到公共性的约束,这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共识,而是在历史搜索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如果从财政的角度,可以把人类的历史看成是一部统治权不断走向公共化的历史。

如果按照时间的来看历史,朝代政权迭代,每个朝代从兴盛到衰亡,中间还有一根线串联着,这根线就是财政。

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

按照财政来划分中国历史,大致可以把国家分成三个发展阶段。

国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城邦,一般出现在国家这个形态刚出现的时候,比如古希腊和古代的西周都是城邦。第二个阶段是帝国阶段,中国的战国到清朝,都属于帝国。第三个阶段,就是现代国家。

现代国家是主权国家,跟古代国家不一样可以理解,那城邦和帝国还有啥不一样呢?城邦和帝国的区别,就在于国家的主要支撑点不一样。

先看城邦,那个时候对国家来说,土地是稀有的,相比之下,人口就显得特别稀缺,国家的支撑点就是人。谁能笼络住足够多的人口,谁就能掌握最宝贵的资源,谁就能发展好。

城邦的领袖是宗教、家族或者军事首领,结合了统治权和个人魅力的权威。一个人群中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可以行使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就有高度的私人性质。

到了城邦后期,随着人口繁衍,土地相对于人口来说开始变得稀缺,扩张就成了城邦发展的内在逻辑,对外夺取更多的土地,对内更有效率地使用土地,这样就出现了以土地为支撑点的新类型国家,就是帝国。

这个时候,君主的统治权实际上就来自于对土地的所有权,统治权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公共性,但主要的决定权还是在私人手上。

到了帝国晚期,事情又开始出现变化,经过长年累月争夺土地的战争,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逐渐确立,人口也相对固定下来,帝国很难再依靠向外扩张来处理内部关系。

同时,君主个人行使公共权力这种制度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生活在国家里的人口要求,得有一个经过公众统一后形成的组织来行使公共权力。这样,公共权力逐渐脱离统治者个人,现代国家就出现了。

看到这,你会发现,统治权的公共化,背后的本质是财政权的公共化。

税收的三种方式

国家的财政权,体现出来的就是税收。

国家要收税得有个对象,这个对象现代财政叫“税柄”,靠税柄就能方便地收税。用税柄来区分,可以把税收的形式分成三种:税人、税地、税商。

以人口为税称为税人,就是让人亲身服役,或者按人头征税;

以土地为税柄就是税地,就是按土地的面积和等级来征收粮食或货币;

以工商业活动为税柄就是税商,就是针对商品交易额、商人财产、商业活动收益征税,或者政府运用行政权参与商业活动谋取利润。

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三种税柄实际上都在使用,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中,有侧重的主体方式。

城邦时代以人口为支撑点,主要就是税人。西周时期的周天子,主要财政收入就来自千里王畿内民众的亲身服役。比如民众自备武器为周天子打仗,就是服军役;为周天子耕种公田,是服劳役。

帝国时代主要就是依靠税地,比如说依照土地面积区分土地的等级,以实物或货币形式征收田亩税。税地在理念上始终是中华帝国的正统财政收入形式。

握着实现公共权这根金线,从财政视角再来看一看古代中国,会发现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各路历史人物都在不断地寻找合适的财政收入,这注定了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种精彩时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换个角度看中国历史 为什么说财政左右中华帝国的命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换个角度看明朝——经济学分析怎么灭亡的

换个角度看明朝——经济学分析怎么灭亡的

白银,朱元璋,国家,税收,中国,财政,全国,老百姓,财富,货币,驿站,问题,中央财政,帝国,末年,政府,粮食,能力,张居正,中央政府,人口,人力物力,历史,农民,劳动力,员工,征发,战争,手段,时期

2013-09-20 #短篇故事

换个角度看历史 真实事件改编的十部经典电影

换个角度看历史 真实事件改编的十部经典电影

事件,经典电影,换个角度,看历史

2020-06-22 #长篇故事

换个角度理解中国历史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换个角度理解中国历史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中国,历史,民族,游牧民族,秦始皇,枢纽,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史,中国史,农耕,利益,时期,世界第一,这本书,世界,中学生,儒家文化,关系,方面,国家,地区,整体,时间,汉人,草原,豪族,斗争,统一,不一致

2012-07-03 #故事大全

萧何月下追韩信 换个角度看历史 韩信根本就不会真的逃跑

萧何月下追韩信 换个角度看历史 韩信根本就不会真的逃跑

韩信,刘邦,项羽,萧何,集团,大将军,汉王刘邦,军营,丞相,官职,理由,目标,张耳,陈平,治粟都尉,都尉,一时冲动,事情,实力,局面,成就,心理,意思,手段,淮阴,老家,诸侯王,郎中,部下,分析

2017-11-15 #小故事

换个角度看历史 发现不一样的唐太宗李世民

换个角度看历史 发现不一样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皇帝,王位,父亲,皇位,李渊,贞观之治,唐太宗,隋炀帝,历史,女人,思想,愚忠,手段,胜利者,计谋,血路,很多时候,总有人,励精图治,伽罗,有愚忠,隋文帝杨坚,隋文,隋炀,不一样,东西,不仁不义,中华,两面性

2010-07-12 #小故事

换个角度看历史之 水浒传中的绰号注明结局的

换个角度看历史之 水浒传中的绰号注明结局的

公孙胜,保义郎,宋江,柴进,呼保义,毒物,绰号,火儿,意思是,打虎将,无意义,丁得孙,井木犴,云里金刚,侯健,卢俊义,关胜,关索,刘唐,凌振,单廷珪,吴用,史进,吕方,周通,呼延灼,地乐星,地伏星,地佐星,地俊星

2017-09-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换个角度看历史之 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和周瑜之死浅析

换个角度看历史之 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和周瑜之死浅析

孙权,周瑜,刘备,鲁肃,江陵,江东,三国志,三国演义,不合理,人心,南郡,器量,将领,故事,想法,赤壁之战,问题,不放心,忠厚长者,朗朗上口,周郎,从江,公瑾,关羽,吕蒙,周瑜任,张飞,曹操,程普,诸葛亮

2013-05-29 #经典故事

换个角度看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真的好吗?原来我们失去了太多

换个角度看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真的好吗?原来我们失去了太多

统一,秦始皇,中国,思想,中国社会,东西,社会,诸侯,霸权主义,金钱,屠杀,竞争,秦始,完全是,统一六,局面,全国,人口,历史,匈奴,地盘,实力,帝王,百姓,本性,物力,秦国,美女,读书人,运动

2020-07-0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