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当我们在听音乐时 我们在听什么?

时间:2010-03-25

至少以张亚东的观点,歌词并不是一首作品优秀与否的核心评判标准

提示:本文共有 18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现在较为火热的一个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里,张亚东因为一位专业乐评人对黑撒乐队一首平庸作品歌词的赞赏而发了飙,给出了较为刻薄地评价,表示当今做音乐门槛低的现象——“拿起吉他就以为自己是乐队……”并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热议(我回头翻出了这一期的视频,发现这段已经被剪掉)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做音乐门槛低”的现象,是因为听众对音乐的审美趣味变低,以至于作为“专业乐评人”会因为歌词而认为一首作品是优秀作品。

至少以张亚东的观点,歌词并不是一首作品优秀与否的(核心)评判标准。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呢?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评判标准呢?

其实一部音乐作品的好坏之于个人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我想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当我们听音乐时,我们在听什么?

从很多所谓“资深”音乐爱好者对歌词的喜爱,不难看出,大众对音乐的欣赏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离”。

其实会出现这样的偏离源于我们很多时候在听音乐的时候,十分容易进入一些经验误区,导致我们听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自我(的经验)”。

不时髦的古典乐

有一次我开车去接一个朋友,此时车里放的音乐是舒伯特的一部小提琴奏鸣曲,我的朋友上车后来了一句“我去,你听这么老土的音乐。”

这句下意识的话,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所喜欢某种类型的音乐或者某个歌手的歌是因为它“很酷”,而对另一些音乐类型的摒弃原因来自于“不够酷”。

客观来看,古典音乐不论是旋律的优美,或者节奏的变化还是复杂程度似乎都是其他音乐类型无法比较的,那为何很多人会觉得它“土”呢

出生在80后,90后的人们,从出生下来接触到的音乐就是“不存粹”的——往往音乐是伴随着画面。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电视台出现了节目空档期,就会搭配着古典音乐放出一些风景画,并在屏幕上写着“请您欣赏”,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这的确有些俗气。久而久之这样被动接受,我们就很容易在大脑中将这样的音乐与“俗气”的感觉关联在一起。很显然,大多数人都不想做个“俗人”。

我们经历过的音乐

这几天,网上周杰伦的粉丝又和某流量明星的粉丝因为音乐榜单的事情又闹了起来,尤其是周董的粉丝,颇有燎原之势。通过许多社交软件不难发现,周董的粉丝都大多生于80末,90初。在他们正默默脱离互联网“主力军”的今天,肯站出来为自己的偶像发声,原因很简单——因为情怀。

我们往往都会认为自己所经历(拥有)的事物更有价值,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禀赋效应”。听音乐也是这样,由于禀赋效应的存在,我们对于某个音乐作品的判断很难做到客观。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很喜欢听老歌,认为“经典”的音乐是更好的音乐。事实上,并没有准确的数据表明十年前的作品比当下的音乐作品质量更高。我想当下依然有很棒的音乐作品诞生,之所以会产生偏见,只因为是我们没有“参与其中”罢了。

代入感

经常出国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国外尤其欧美国家是没有KTV这样的营业场所的,而在我国,KTV却是一个十分火热的行当,唱歌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娱乐活动。

毫无疑问我们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很多人在听歌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代入感,想象或者尝试自己去唱,更有甚者把自己想象成了歌手本身。

当我们听音乐的动力来自于唱,那么我们对音乐的判断标准一样会脱离了音乐本身,从而变成“适不适合自己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为什么在那么多的音乐形式中,人们更喜欢有人声,有歌词的歌曲。

审美优越感

如上文所说,许多人对音乐的评判标准是“酷”与“不酷”,一旦有了这样的比较,就很容易产生另一种心态——优越感。

近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音乐类型鄙视链”的说法,把各种音乐类型划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站在鄙视链里面的人们,通常会觉得我听的音乐比你听的音乐更高级,从而代表我有着更高级的审美。

甚至还有一些“专业”的音乐爱好者一门心思寻找小众作品,认为越小众就越高级。这显然也不对,难道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命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天鹅湖”这样的大众化作品就不够高级了吗?

以上这样的心态很显然也早已脱离了欣赏音乐的本质,只是拿音乐标榜自己而已。

回到那个问题,当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我们在听什么?

毫无疑问,上述的这些现象,都不是欣赏音乐正确的打开方式。总的来说,这些状态所听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自我,或者说叫做“自我的经验”。

若要建立起对音乐独立的判断标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跳离这些误区,回到音乐的本质上去(旋律、节奏、和声……);其次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就像读书一样,经过了泛读的过程,精读才会有意义,而这个“泛读”的过程,就是独立的判断标准建立的过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当我们在听音乐时 我们在听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当在听音乐的时候

当在听音乐的时候

时候,音乐,全世界,讲故事,舞蹈,每一首,听音乐,有音乐,这首歌,一直以来,我喜欢,追梦人,都会,心情,习惯,内心,声音,故事,旋律,梦想,歌声,韵律,首歌曲,一个故事,一杯热茶,分享自,喜欢的歌,奋力前进,很多话,对自己说

201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在听音乐 专注于吉他线上教育 让你全面系统的了解吉他

在听音乐 专注于吉他线上教育 让你全面系统的了解吉他

课程,吉他,音乐,系统,木吉他,音乐节,教育,线下,课程体系,创作,朱晋,专业,学员,电吉他,组织,老师,讲师,评委,首席,在听,大赛,活动,即兴演奏,听音乐,我的青春,形象歌曲,独立音乐人,习吉,周杰伦,周笔畅

2012-01-14 #故事会

网易云音乐学习的秘诀 不要告诉我你单单只是在听音乐

网易云音乐学习的秘诀 不要告诉我你单单只是在听音乐

网易,内容,时候,假设,外语,云音乐,听音乐,世界,听音,听力,图片,校园,歌词,电台,耳机,英文歌,教育,学习方法,得多,好的,大家来,都会,永远都是,人家,中文,人生,发蒙,前奏,单词,功能

2019-12-19 #长篇故事

在听一首歌的时间里

在听一首歌的时间里

音乐,故事,情感,歌词,感情,时间,内心深处,时候,歌唱者,纯音乐,在我们,音乐故事,有一首,没有人,这首歌,冷冰,比那,在听,一直流,长河里,人生,历程,原因,因缘际会,心灵,感觉,意境,技巧,才子,构造

2012-08-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当挥手说再见的时候 我们心里明白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当挥手说再见的时候 我们心里明白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成雨,云烟,爱情,说再见,时候,当我们,曾经在,曾经的爱,这首歌,幻想,方式,歌词,时间,淤泥,经历,记忆,青春年华,生命中,想起你,在我们,在听,好的,必究,印记,人群,余生,代表,人间,伤痛,假设

2009-11-15 #长篇故事

《汪汪队立大功》小莉在听故事

《汪汪队立大功》小莉在听故事

故事,价格,农村,玩具,男子,音乐,李雨,来爱,汤普森,肖翊,莱卡,许巍,音乐人,三兄弟,人字桥,不一样,双汇冷鲜肉,甜甜圈,小莉,人心,乐园,八音盒,回复,口感,套餐,大事,大叔,姐姐,好处,宣传片

2020-06-05 #短篇故事

《汪汪队立大功》小莉在听故事

《汪汪队立大功》小莉在听故事

故事,价格,农村,玩具,男子,音乐,李雨,来爱,汤普森,肖翊,莱卡,许巍,音乐人,三兄弟,人字桥,不一样,双汇冷鲜肉,甜甜圈,小莉,人心,乐园,八音盒,回复,口感,套餐,大事,大叔,姐姐,好处,宣传片

2020-07-25 #长篇故事

《汪汪队立大功》小莉在听故事

《汪汪队立大功》小莉在听故事

故事,价格,农村,玩具,男子,音乐,李雨,来爱,汤普森,肖翊,莱卡,许巍,音乐人,三兄弟,人字桥,不一样,双汇冷鲜肉,甜甜圈,小莉,人心,乐园,八音盒,回复,口感,套餐,大事,大叔,姐姐,好处,宣传片

2020-09-2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