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方便面的发明与海水灌溉农作物和发电的发明

时间:2010-03-31

方便面的发明20世纪中期,日本把大量美国面粉进口到国内以弥补国内粮食生产的不足

提示:本文共有 18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大家好,欢迎收看我的百家号少女的祈祷呢,今天小编要给大家的介绍的是方便面的发明与海水灌溉农作物和发电的发明。

方便面的发明

20世纪中期,日本把大量美国面粉进口到国内以弥补国内粮食生产的不足。政府鼓励人们吃面包,可是该国向来以稻米为主食,很多日本人对面包不怎么感兴趣。进口面粉大量积压,日本政府不得不大力宣传推销。安藤百福是日本一家食品作坊的老板,他开动脑筋,想为政府扩大面粉的销售出谋划策。由于日本人喜欢吃面条,所以他想制作面条。可是传统的吃面办法太费时间,生活节奏快的日本人惜时如金。当时安藤百福就想,也许可以发明这样一种面条,用开水一泡就能吃。连走路都急匆匆的日本人肯定会欢迎这种“快餐方便面”的。安藤开始设想,如果往面粉里加调料,然后轧成面条,蒸熟烘干,就可以制成一泡就能吃的面条。

可试验的结果令人失望,轧出来的只是一堆堆像米饭样的团块,而不是一根一根的面条。安藤并没有因失败而放弃。为了增进面粉的黏性,他在和面时把鸡蛋加了进去,可谁料情况更糟。也许是肉汤里的肉末颗粒太粗吧?他过滤肉汤后反复再试,结果面条还是轧不成。几次失败后,安藤决定不再采用将调料加进面粉里的方法,而是采取另外添加调料的方式。这次面粉被轧成普通面条,蒸熟后再放到酱油汤里浸泡,汤味便会进入面条中,轧面加味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是面条烘干和保存的问题。他想用暴晒和吹干等方法,但试验证明最理想的方法是油炸,油炸既能很快炸干面条内的水分,而且油炸后面条上会出现很多在热水浸泡时能起吸水作用的细孔,面条会因此变软。而且,油炸过的面条口味也更好。1985年,安藤百福的日清食品公司在3年的反复试验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方便面。

海水灌溉农作物

由于海水的含盐量高,淡化费用极其昂贵,在农业灌溉中极少利用。经过科学家们的多年苦心研究,一些国家在利用海水灌溉农作物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一直以来,人们都用淡水灌溉白菜、甜菜等作物,后来,意大利的专家想能不能用海水来代替淡水灌溉呢?结果发现用海水灌溉的有的作物的长势比用淡水灌溉的更好,并且甜菜的含糖量会增加。另外一个例子是,日本用海水灌溉苜蓿,产量也大大增加了。进行了10多年野外考察研究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研人员选取出一种名叫斯欧斯的品种,这是从1000多种靠海水灌溉的沿海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的。

这种植物生长快,经海水长期浸泡的根系极为发达,又经得起海浪冲击。该植物不可直接食用,但其果实可加工成类似麦片的主食。海水灌溉为什么能使作物长势良好呢?这是因为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淡水中所含物质元素比起海水来,显然是少得可怜。海水中含有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显然比淡水丰富。另外,海水中还含有淡水中缺乏但植物需要的其他元素。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动物尸体和排泄物还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所以,农田在经过海水灌溉后,农作物的生长更加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相信科学家们定能找出利用海水灌溉农作物的更好方法,从而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为人类造福。

海水温差发电

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早在1881年9月,巴黎生物物理学家德·阿松瓦尔就提出利用海洋温差发电的设想。1926年11月,法国科学院建立了一个实验温差发电站,证实了阿松瓦尔的设想。1930年,阿松瓦尔的学生克洛德在古巴附近的海中建造了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1961年法国在西非海岸建成两座3500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站。美国和瑞典于1979年在夏威夷群岛上共同建成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站。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热源、冷源和工质。普通热机用水作工质,热源加热工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排出废气被冷凝器冷却,凝结水送回锅炉,继续被加热,循环使用。

海洋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能。世界大洋浩瀚无边,热带洋面也相当宽广。海洋热能用过后即可得到补充,很值得开发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技术,是以海洋受太阳能加热的表层海水(25℃~28℃)作高温热源,而以500~1000米深处的海水(4℃~7℃) 作低温热源,用热机组成的热力循环系统进行发电的技术。从高温热源到低温热源,可能获得总温差15℃~20℃的有效能量,最终可能获得具有工程意义的11℃温差的能量。据计算,从南纬20度到北纬20度的区间海洋洋面,只要把其中一半用来发电,海水水温仅平均下降1℃,就能获得600亿千瓦的电能,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所产生的全部电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方便面的发明与海水灌溉农作物和发电的发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风雨雷电

风雨雷电

设计院,幼儿园,小二班,雷电,金属,好处,会形成,农作物,洪水,闪电,灌溉,时间长,避雷装置,雨很大,雷雨天气,云层,大树,建筑物,方法,衣服,雨天,雨伞,雷声,露天,以避免,会影响,放电现象,更不要,空气中,高丘

2020-07-11 #故事会

风雨雷电

风雨雷电

设计院,幼儿园,小二班,雷电,金属,好处,会形成,农作物,洪水,闪电,灌溉,时间长,避雷装置,雨很大,雷雨天气,云层,大树,建筑物,方法,衣服,雨天,雨伞,雷声,露天,以避免,会影响,放电现象,更不要,空气中,高丘

2020-09-13 #长篇故事

风雨雷电

风雨雷电

设计院,幼儿园,小二班,雷电,金属,好处,会形成,农作物,洪水,闪电,灌溉,时间长,避雷装置,雨很大,雷雨天气,云层,大树,建筑物,方法,衣服,雨天,雨伞,雷声,露天,以避免,会影响,放电现象,更不要,空气中,高丘

2020-09-14 #短篇故事

风雨雷电

风雨雷电

设计院,幼儿园,小二班,雷电,金属,好处,会形成,农作物,洪水,闪电,灌溉,时间长,避雷装置,雨很大,雷雨天气,云层,大树,建筑物,方法,衣服,雨天,雨伞,雷声,露天,以避免,会影响,放电现象,更不要,空气中,高丘

2015-06-10 #故事大全

熊和兔子的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大熊,兔子,全家,田地,一家,季节,收成,工作,眼睛,灌溉,就这样,在地面,下田,农作物,妈妈,下一季,再耕种,这一堆,除杂草,得大

2007-07-08 #经典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大熊,兔子,全家,田地,一家,季节,收成,工作,灌溉,就这样,在地面,下田,农作物,妈妈,眼睛,下一季,再耕种,这一堆,除杂草,得大

2012-06-13 #短篇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大熊,兔子,全家,田地,一家,季节,收成,工作,眼睛,灌溉,就这样,在地面,下田,农作物,妈妈,下一季,再耕种,这一堆,除杂草,得大

2018-03-12 #小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熊和兔子的故事

大熊,兔子,全家,田地,一家,季节,收成,工作,眼睛,灌溉,就这样,在地面,下田,农作物,妈妈,下一季,再耕种,这一堆,除杂草,得大

2020-04-0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