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泸州“展言子” 土味文化的语言魅力 今天九零后没听过

时间:2010-04-01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提示:本文共有 36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歇后语,有的已经全国通用,有的因为地域环境的特殊限制只有在当地使用才能起到特殊的效果。而在四川歇后语又叫“言子”,说歇后语叫“展言子”,口头运用比较普遍。

许多深刻的道理,复杂的问题,人们往往不直接把它给戳破,而是绕着弯子,打几个比喻,展几个言子,来点谐音而表意,既不就事论事,又不直接点穿,而是口舌灵巧地拐来弯去,话音一落,立马获得满堂喝彩。

重庆曲艺人士还有专门表演这门语言艺术的,当年比较著名的有重庆的吴文老师。还使得重庆言子闻名一时。其实与重庆相邻的泸州也有很多本土特色的言子,可惜泸州人嘴巴虽然也会说,没有一个人出来进行整理和表演,使得只能在民间流传,上不了台面。

今天老一辈的泸州人还偶尔给你幽默一把说说言子,可即便是八零后都很少说了,甚至完全懂不起,而九零后更是摸不到魂头,那么这门民间语言艺术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今天沽酒客就来给你分享一部分,这些言子不仅仅有趣,还能增加不少泸州的文史知识哦。

刘聋子的“玩友”——搭口就来

旧时川剧玩友,城乡盛行,社团亦多,迎晖路国胜茶团,有同声联合俱乐社,每月逢五逢十哨期,集中各方精锐人员打唱,尤以刘聋子先生剧情精通。后来人们把口齿伶俐者展言子说:刘聋子的玩友,搭口就来。

爱人堂的“香花酒”——吃了要想

民国时期爱人堂在茜草坝,系泸州富商刘氏所办的酒厂招牌,所产的香花酒,用香花、玫瑰、佛手、玉兰、薄荷、葡萄等花果汁酿制而成,味颇甘美清香,畅销省内外,人们购作馈赠品或席上敬酒用,吃了还想吃的东西,即用这句言子。刘家出了个大人物刘航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询一下。

小市的盐船——大摆对

旧时的交通以水运为主,自流井、邓关的盐通过沱江从小市进入长江出川,故盐船甚多,往下水漂流,一对对并列前进,每天傍晚沿江岸停靠,桅杆栉比,排成一道风景线,阵容十分壮观,人们形容大场面为小市的盐船,大摆对(排队)。

两口子吃斋——齐家素(奇桠树)

过去穷人受苦,不知是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所致,认为是生来命苦,命不好。吃斋又叫吃素(即不动荤),传说吃素能修来世,渴望来世好一点。有吃“长素”终年不动油荤,有吃“花花素”,每逢三十、初一、十四、十五素四天。夫妇一同吃素或全家吃素叫“齐家素”。后将安宁镇奇桠(家)树的谐音作个言子。不过今天齐家树没有了,多出来一个齐家路口。

背箩索进川东巷——事发不好

川东巷在小市交通路侧,那里原来是关押人犯的监狱,背箩索进去必然事发(法),事发必然不好。

胡市场的灯杆——不用说(索)

火树银花,俗称灯杆。城乡庙宇,每逢正月初八至十五均立灯杆。灯杆,用十分伸展的杉木滚圆上漆,高矮不一,高的能竖吊32盏灯,有吊16盏的,最矮的9盏叫“九皇灯”。立灯杆,杆脚用两条石夹着,穿横担,杆尖用3根飞索,分三方拉伸绷紧,以防风吹动荡,处处亦皆如此。惟胡市场的灯杆独特,不用飞索。人们开会不准备发言推辞说“胡市场的灯杆,没得说(索)的。”

天堂坝的酿房——考(烤)人 酿房

指酿酒的酒厂,酿酒俗称烤酒。天堂坝在永寿乡境内,那里有家酿房。一年,有个烤酒匠落在烤酒的地甑里被开水烫死了,这样的事出现过两次,后来人们把答不上的问题,或升学考不上展言子说,天堂坝的酿房,考(烤)人。

冒水孔的公事——码干啰(欺负人)

冒水孔,指地名,在金龙乡境内;公事,过去政府、军队派粮派款,一律说是派“公事”。冒水孔是座大瓦房,过去长期驻着国民党一支部队,大约有一营人。部队来是有粮饷的,但那部队头头常与县府勾结,通过县府向老百姓摊派钱粮物资,名目甚多。

一次,派的名目叫喂马的干饲料,粗料是稻草切碎,细料是葫、碗豆,简称“马干”。分额于邻近乡、保、甲,摊派到户。谁家不出或交不起,保甲就向驻军报告,由军队捉来关起。公事交清才得放出来,还要敲竹杠扣饭圈钱。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去受人欺负叫作被人“码倒”,欺负穷人叫作“码倒干人”,那次摊派马的干料,码倒穷人逼收。故成言子曰:冒水孔的公事,码(马)干啰!

小市的水淹土地——喊得答应

从小市过河到泸州有三个渡口,上码头、中码头、水淹土地至馆驿嘴。水淹土地在王爷庙下面河边,永川方向到泸州的客商,多在那里过河,那段江边停靠各类船只密集,过河人往往不知那只是过河船,常常有人在河岸高喊:“哪儿是水淹土地!”推过河船的人赶忙答应:“这儿!这儿!”

高店铺的场——不赶(敢)

高店铺,在海潮乡镜内。清末,只有几间小店铺。宣统元年(1909年)该地有个叫李子勤的人,新修了几间店铺,决定在这里兴赶场,场期定为四、七、十。赶头场,要举行“踩场”(相当于剪彩)仪式,当地有功名的人先从街上走一遍后,大家才进场。踩场那天,来赶场的人很多,都在场口上等仪式后进场。当地有功名的人就只有李子勤和他的老丈人罗鹏飞。李是秀才,罗是禀生,比秀才高一篾片(档次)。谁走前面呢?李想,应尊敬老丈人,让他走前面,罗想,李是硬考的秀才,是真正的功名,自己这禀生是活动搞来的,走前面恐人指责,于是互相推谢,都说你走你走,不敢不敢!二人争执许久,群众等得不耐烦了,又听二人都说不赶不赶,于是纷纷回家去了。从此高店铺就没有赶过场。直到1983年9月才开始赶起场来。今天怕没得了吧。

南庙子倒灯杆——请散

南庙子在沙包兴隆场侧近,每逢正月立灯杆时,灯杆下开设赌场,赌徒集中于此,通宵达旦。一年正月十六日辰,倒灯杆的人到场了,赌徒们赌兴正浓,连喊:倒灯杆了,请散!请散!都不散开,从口角到抓扯,从抓扯到打架斗殴,赌场成了“战场”。后来人们开会散会、聚会散场都说:南庙子倒灯杆啰,请散。

万家春接儿媳妇——楼(喽)垮啰(邋遢的意思)

万家春,住得胜乡颜河坝,房屋修的走马转角楼,当时当地堪称一流。一年,他接儿媳妇十分热闹,楼上玩友锣鼓一响,客人纷纷上楼,殊知压力过重,楼一下子倒塌了,有死有伤。后来人们把衣衫烂褛,不爱清洁,比喻为“褛垮啰”!

城隍庙的鼓捶—— 一对

在庙宇进香,先敲鼓、后撞钟,一般使用一个鼓捶,从轻到重、从稀到密的擂鼓,而城隍庙(钟鼓楼上首右侧)的鼓捶是一对,用两只手密敲。

当然还有一个最著名的全川都在用过就是泸州过河——小市(小事),以前泸州老城区过了河就是小市镇,小市谐音是小事,意思小事一桩。这个算是最流行的一个泸州本土言子了。

除了上面的老言子,还有很多土味言子,老一辈口中也偶尔提起,因为时代不断发展已经对不上号了。但是依然有它的魅力,下面再收录一些,不再解释,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来历,也算检验一下是不是老泸州人了。

白塔寺的滚龙——拉烂了;南极子会大哥——饱餐一顿;灌口滩的虾蟆——又恶又雄;李叫化的干儿子——数不清;石栏杆(小市)的“吞口”——香烟不断;蓝田坝下泸州——来得快;水神庙的戏楼——订烧(盯梢)的;简学文讲圣谕——场场客满;莲花池的街道——又臭又香;一字清择字——说得准;大十字翻筋斗——正南正北;肖巷子的“土地”——吃尿喝尿;蓝田坝的灯杆——四方发亮;

韩三爷坐席——松一手;城隍庙的刀头——热吃热还;龙神塘的乌龟——找不倒吃;三牌坊的铁碓窝——用不得;蓝田坝的“金鸡”——喊得叫;小米滩赶船——要上荡(当);泸州人抢杂包——得心应手;钟鼓楼的麻雀——吓定了;

金鸡渡的龙船工——划得钻山;南门外的招牌——求不疼;苏太医捡药——一样有点;谢阳春的膏药——不摊(贪);铁桅杆的灯杆——不屈;西门外的江西街——无市(事);钟鼓楼的摆——甩行高;馆驿嘴的铁石板——梆求硬;土地祠的包子——有点多心;钮子街的丝会——有点名堂;会津门的张二公——吃得服得;荒市街的摊子——杂七杂八;

长沱二江水浪高——风波四起;城隍庙的算盘——不由人算;烂招牌的纸牌——光哄人;观音场(奇峰境内)的戏楼——没有在场;堆金湾(顺河乡一煤厂)的乌龟——啃炭(啃谈);分水岭的雨伞——满穿;石洞镇的神会——年年不改;

三牌坊的婆娘——丑恶褛;七月间的土地会——热闹街坊;龙马潭的放生会——龟子沾光;泸州人称老子——世代相传;手扒岩的尼姑——跟和尚(河上);郭太医的药单——来得大方;会津门的钱局街——没得铺面;大十字的红甘蔗——拿倒车;大较场的土地——管得宽;

卖了鱼鳅买黄鳝——图长(涂场);半天云上摆簸箕——玄滩(悬摊);威武场的土地——大嘟嘟的;连云洞下州——赶快;泸州人打大贰——乡风;嘉明镇的官——找事干;土主场的乌龟——满街窜;蓝田坝的猪儿粑——立起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泸州“展言子” 土味文化的语言魅力 今天九零后没听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泸州老窖牵手世界杯 用全球共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泸州老窖牵手世界杯 用全球共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泸州老窖,世界杯,国窖,中国,晚宴,文化,王洪波,米卢,范志毅,雷科巴,中国白酒,世界,俄罗斯,国际足联,品牌,官方,教练,超现实主义,全球,机构,拜伦,查尔斯,艾瑞克,白酒文化,上海绿地,中国国家足球队,国足,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申...

2013-11-10 #故事阅读

从“纳”到“他” 浅谈渐渐消失的泸州话和乡土文化

从“纳”到“他” 浅谈渐渐消失的泸州话和乡土文化

泸州,语言,普通话,沽酒,方言,全国,意思,老婆,地方,汉语,移民,交流,文化,地区,基础,堂客,婆娘,视频,川南,多年前,要通过,老四川,个人,人们,代表,体系,俗语,四川人,地域,外国人

2016-11-13 #经典故事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熊家婆 大妹 泸州 二妹 声音 梭标 嘴巴 妹妹 文章 床脚 尿壶 影子 手脚 柜子 歪嘴 梨树 桐油 跟斗 不方便 张开嘴 东一 井里 梨树下 西一 门后 民间故事 不对头 一身 上树 东西

2020-04-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熊家婆,大妹,泸州,二妹,声音,梭标,嘴巴,妹妹,文章,床脚,尿壶,影子,手脚,柜子,歪嘴,梨树,桐油,跟斗,不方便,张开嘴,东一,井里,梨树下,西一,门后,民间故事,不对头,一身,上树,东西

2020-09-13 #长篇故事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熊家婆,大妹,泸州,二妹,声音,梭标,嘴巴,妹妹,文章,床脚,尿壶,影子,手脚,柜子,歪嘴,梨树,桐油,跟斗,不方便,张开嘴,东一,井里,梨树下,西一,门后,民间故事,不对头,一身,上树,东西

2020-09-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泸州民间故事:泸州熊家婆 中国版小红帽-中国民俗文化网

熊家婆,大妹,泸州,二妹,声音,梭标,嘴巴,妹妹,文章,床脚,尿壶,影子,手脚,柜子,歪嘴,梨树,桐油,跟斗,不方便,张开嘴,东一,井里,梨树下,西一,门后,民间故事,不对头,一身,上树,东西

2020-09-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华文化 语言的魅力

中华文化 语言的魅力

中华文化,文化,疫情,民族语言,语言,古人,日本,标语,病毒,一轮明月,何曾,古诗文,片山,道同,中华民族,两地,中华,中流,中文,主流,动物,付诸行动,任重而道远,信念,光辉,农民,决心,基本要素,地域,医生

2008-04-12 #经典故事

泸州老窖牵手世界杯 用全球共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泸州老窖牵手世界杯 用全球共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国窖,世界杯,泸州老窖,王洪波,中国,中国白酒,米卢,范志毅,雷科巴,俄罗斯,世界,晚宴,国际足联,代表,全球,品牌,官方,教练,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这一杯,中多,娓娓,拜伦,艾瑞克,谢师恩,上海绿地,中国国家足球队,国足,泸州老窖股份有...

2013-08-2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