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害怕“孩子”长大不孝顺?关键在于:父母要懂得提前“示弱”

时间:2010-04-08

孩子放学了,我带着孩子去楼下的小公园玩耍

提示:本文共有 27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放学了,我带着孩子去楼下的小公园玩耍。然后,我找了一张石凳坐了下来。我刚坐下来,就听到身边的两个女人在说话。那两个女人,都是年轻的妈妈。

其中一个女人说:"哎,我好害怕呀,我怕孩子长大了之后不懂得孝顺我。"

另外一个女人说:"怎么会呢,孩子还那么小,才刚上小学,你怎么就开始想一些遥远的事情了。"

那个女人说:"你是不知道,我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老人被自己家的孩子抛弃了,还有各种孩子不待见父母的新闻。自从看了这些新闻之后,我就开始担心我家孩子长大之后会不孝顺我。"

另外一个女人说:"听你这么说,好像还是有点道理啊,看来回去还是要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让孩子走歪呀。"

听到身边两个女人的谈话,我陷入了沉思。现在社会上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类似于孩子不孝顺父母的新闻,这会给父母带来一些恐慌感以及紧张感。

事实上,孩子是否孝顺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的。如果父母教的好,与孩子能够好好地相处,孩子长大之后自然是愿意孝顺父母的。相反,如果父母与孩子相处地很糟糕,那么孩子未来肯定肯定也不会和父母好到哪里去。

想要孩子长大后孝顺,父母就必须要懂得在孩子面前要"放低姿态",即"示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长大之后表现地不孝顺呢?父母适当"示弱"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最重要的是,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变得孝顺?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长大之后表现得不孝顺?

中国一直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一定在小的时候被老师和自己的父母教育过这句话。中国式一个非常注重"孝顺"的国家,"孝顺"也是每个人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长大之后表现地不孝顺呢?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父母几乎把他们所有的关爱都给了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是有求必应。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孩子,孩子就很容易把父母给他的关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孩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那么孩子就不会感恩父母,也就不会对父母存有孝顺之心。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少了一分,孩子反而会表现地非常暴躁。他会认为父母是不爱他了,因此对父母产生怨恨之心。

孩子缺乏关爱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很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关爱。甚至是经

常打骂孩子,丝毫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在心里永远记得父母带给他的伤害。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孩子第一件想的事情就是远离父母,而不是孝顺父母。

所以,想要孩子长大后懂得孝顺父母,父母就得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关爱。

父母的控制欲过强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里,父母都对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欲。如果父母控制欲

不是那么强,既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又不会让孩子过于放肆,孩子就懂得"收放自如",也很难与父母产生不好的关系。

如果父母的控制欲太强了,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厌烦。性格强势一点的孩子,就可能会与父母翻脸;性格比较软弱、或者碍于父母严威的孩子,就会选择默默忍受。这样的孩子,未来也很难和"孝顺"扯上关系。

父母适当"示弱"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父母曾经在新闻里看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孝顺行为:比如,对父母进行跪拜礼,给父母洗脚等等行为。在这样的烘托下,"孝顺"反而成为了一种不好的想象。人们过于注重"孝顺"的表面,却忽略了"孝顺"的内在含义。

这不是真正的"孝顺",而是"愚孝"。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孝顺的人,父母就必须懂得适当"示弱"。

那么,父母适当地"示弱"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有一次,当时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孩子。我本来是要给孩子做饭的,但

是我不舒服。当时,我对孩子说:"孩子,妈妈有些难受,可能不能给你做饭了,妈妈给你点外卖吧。"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竟然说:"没关系,等爸爸回来了,让爸爸做点好吃的给你。"说完,孩子还跑到客厅给我倒了一杯水。

父母的适当示弱,可以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这回激发孩子的动力,去做一些孩子以前做过的事情。

让孩子变得自信父母在孩子面前适当地示弱,会让孩子自己去帮助父母。这个过程中,不仅

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孩子做完事情后会得到一些成就感,这些成就感,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一些家里情况不太好的孩子,孩子往往会比同龄人成熟、会的事情也要多一些,他们对待学习也是相当主动。这就是因为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倾诉他们的"弱小",这就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技能,孩子会表现得更加自信。

亲子关系和睦在某种意义上,会"示弱"的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他们也没有把自

己当成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关系。这种家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要比一般家庭更加亲近。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更像是一种朋友的关系,父母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向对方倾诉。孩子很容易向父母敞开心扉,孩子会变得更加开朗、善于交流。这是一种良性、积极的亲子关系。

如何让孩子变得孝顺?

既然父母已经知道了孩子长大后不孝顺的原因,也知道了父母适当地对孩子示弱的好处。现在,父母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让孩子变得孝顺吧。

别担心,这里有3个方法!

父母以身作则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孩子产生最大影响的人。

如果父母都对自己的父母很不孝顺,那么将来孩子长大了,孩子也不会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如果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很孝顺,那么这些点滴将会渗入孩子的心里。

所以,父母在有空的时候,要多带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仅如此,父母还要做出一些行动,让孩子能够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孝顺。有了父母的表率,孩子自然会慢慢地做好。

教孩子学会感恩在某种意义上,孝顺也是感恩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孩子对父母心怀感恩之

心,所以孩子才会表现地孝顺。相反,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一点点感恩的想法,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表现地孝顺。

平日里,父母就要多多教教孩子去感悟、体会别人的不易,并且要对微的事情都存有感恩之心。在父母的熏陶下,孩子就能逐渐地培养他的感恩心。

正确关爱孩子有些父母关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却不给或者给的

很少精神上的关怀。孩子是人,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他不是机器。他最最需要的,应该是父母的关怀。

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好,那么未来孩子也会对父母不好。所以,父母面对孩子时,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

每个不孝顺的孩子,背后都有不懂得"孝顺"的父母。父母要懂得提前"示弱",孩子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孝顺!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害怕“孩子”长大不孝顺?关键在于:父母要懂得提前“示弱””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 也许在于父母的“唠叨”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 也许在于父母的“唠叨”

孩子,父母,大脑,发育,交流,智力,时候,让孩子,朋友,讲话,语言交流,关键,科学研究,语言,频率,很好地,懂得如何,眼神交流,麻省理工学院,大人,小孩子,方法,智力开发,朋友家,水果,能力,词汇,过程,交往,在和

2015-04-28 #长篇故事

清华校长:父母与孩子 如何建立有效沟通?关键在于多说这4句话

清华校长:父母与孩子 如何建立有效沟通?关键在于多说这4句话

孩子,家长,父母,让孩子,交流,对孩子,蹦蹦,妈妈,亲子,性格,方式,时候,老师,话题,过程,教育,大事,人生目标,内容,学校,小事,小孩,情绪,意见,短处,言语,趣事,长处,问题,今天有

2018-02-02 #短篇故事

孩子的撒谎行为 也许是想象力的另类体现 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区分

孩子的撒谎行为 也许是想象力的另类体现 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区分

孩子,家长们,想象力,父母,谎言,很多时候,家长,大部分,情况,时候,现实,行为,错误,对孩子,对他们,教育方式,生活中,说出来,诚实守信,东西,原因,内心,区别,心态,必经阶段,恐惧心理,影响,会影响,孩子们,对父母

2007-03-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孙云晓教授: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关键在于这七个字

孙云晓教授: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关键在于这七个字

孩子,时候,家长,给孩子,让孩子,写作水平,父母,孙云晓,世界,事情,儿童,先生,压力,女儿,想法,成人化,视角,自由自在,读写,上都,教育部,作文,专家,作家,习惯,事例,儿童教育,做法,关键在于,写作文

2009-06-27 #故事会

乡村医生6个孩子5个博士:学霸是可以培养的 关键在于小学阶段

乡村医生6个孩子5个博士:学霸是可以培养的 关键在于小学阶段

孩子,孩子们,好的,小学,博士,小学生,父母,阶段,蔡天,老爹,学习习惯,关键期,让孩子,终身教授,乡村医生,培养孩子,学习环境,我们的孩子,中学,主题,作者,大学,年龄,教授,智力,硕士,知识,老师,观念,黄金

2014-11-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一做坏事就撒谎?惩罚只能治标不治本 根治关键在于“引导”

孩子一做坏事就撒谎?惩罚只能治标不治本 根治关键在于“引导”

孩子,父母,作业,同学,法则,写作业,事情,电视,看电视,问题,时候,爸爸妈妈,很生气,给孩子,习惯,出去玩,妈妈,情况,情绪,方法,设圈套,谎言,谎话,过程,错误,让孩子,都会,写完了,坏事,家庭

2016-06-05 #经典故事

孩子对长辈不敬 父母不纠正 孩子以后很可能不孝 别不当回事

孩子对长辈不敬 父母不纠正 孩子以后很可能不孝 别不当回事

孩子,长辈,父母,不尊重,花花,妈妈,老人,爷爷,事情,能力,教育孩子,让孩子,信息,动画片,对象,榜样,爷爷奶奶,影响,孩子长大,接触到,给孩子,自我为中心,不良信息,好的,都会,甜心,我国,名号,世界,一家人

2013-08-26 #经典故事

孩子不孝多半是父母造成的 这五种父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孩子不孝多半是父母造成的 这五种父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孩子,父母,老人,时候,呼来喝去,不公平,对孩子,教育,又怎么,对父母,孩子长,对自己,或许是,教育孩子,给孩子,宝妈,家有,那一天,喋喋,事件,三宝,严格要求,习惯,北大学生,势必会,人母,妈咪,嘴脸,悲剧,恶语相加

2020-06-26 #故事会